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法修心课堂(共4册)
内容
编辑推荐

海峡两岸畅销100万册的佛法心灵励志书张国立、李连杰、林青霞、罗大佑等名人推荐!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系列:《真正的快乐》、《从心沟通》、《找回自己》、《职场智慧38则》。

《佛法修心课堂(共4册)》从心出发,重建信任与和谐,让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导师为你传递不烦恼、不焦躁、不抑郁的活法。

内容推荐

《佛法修心课堂(共4册)》作者,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灵导师圣严法师,综观各种让人不快乐的原因:生老病死、怨仇憎恶、患得患失、身心烦恼等,教我们用知足、感谢、慈悲等方法,转化外在环境和内在自我引起的不快,超越烦恼的迷惘,摆脱痛苦的根源,找到快乐的密码。圣严法师以平易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苦,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找到幸福的起点,转化主观的感受,获得真正的快乐。

目录

第一篇 你快乐吗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自找苦吃的人生

 “痛”并不等于“苦”

 你在苦中作乐吗

 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第二篇 什么是苦

 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一点也不苦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不眷恋,也不逃避

 好好善用“臭皮囊”

 不断变化的心念

 远离“苦”的感受

 放下“自我”的幻觉

 放下一切负担,

 少欲知足真快乐

第三篇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老化是自然现象

 身残心不残

 死亡并不可怕

 自由自在的人际关系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不再为情所困

 让爱隋发挥正面的力量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超越别离的痛苦

 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第四篇 找到幸福的起点

 知足是幸福的起点

 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感谢抱怨的人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什么都不求

 合乎因果的追求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第五篇 转化主观的感受

 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不以自我为中心

 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

 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收心的练习

第六篇 得到真正的快乐

 无常就是永恒

 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不贪着禅定之乐

 最快乐的人

试读章节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喜可贺。但是佛教认为人生苦多乐少,即使是“生”,也是一种苦,所以佛法教我们不要以苦为乐,要离苦得乐。

对于生命中四种基本现象——生、老、病、死,佛教称之为“四苦”。其中老、病、死被视为苦比较易理解,但如果说“生”也是一种苦,大多数人可能就很难理解了。

几乎每个人对于刚出生时的情形,都已不复记忆,婴儿出生时究竟觉得苦还是乐,谁也不晓得。但是我们可以推想,婴儿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第一次离开母体,乍然接触外界的空气时,感觉一定很不舒服、很难过。环境骤然的改变,让婴儿出生时号啕大哭,可是却又非得来到这个世界不可。

对母亲而言,生产恐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妇女对于生产时受的痛苦,即使用“痛不欲生”四个字,都还不足以形容,所以古人才会把生日称为“母难日”。但是小孩出生后,痛苦解除了,母亲又会觉得很安慰、很快乐,就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山峰,再也不需要往上爬时,就会觉得欣喜若狂。其实这只是苦难、压迫感解除后所产生的快乐感受,是苦之后的结果,并不是另外有新的快乐产生。可见“生”是一件苦事,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出生是苦,在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快乐也没多少。一般人感受到的快乐,都是因为满足了“五欲”——眼、耳、鼻、舌、身——而得来的欲乐,例如,眼睛看到美景,耳朵听到悦音,鼻子闻到香味,嘴巴尝到美食,身体有柔软细滑的触感。还有,和别人谈话谈得很投机,或是获得一项新的成果、发现一桩新的事实,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等等,这些属于心理层面的赏心乐事,也都属于“欲乐”。欲乐的“乐”都包含着“苦”在其中,是“乐中带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对这样的事实毫无所知。例如,一个稀世罕见、美若天仙的美人出现在你眼前,因为很难得见到,所以你会很欣赏她,一见到她就觉得很快乐。但是,如果天天让你见到美丽的东西,或是让美女、帅哥天天在你面前出现,让你看个够,就没有什么稀奇了。短暂的接触虽然令人觉得目眩神迷,接触次数多了以后,快乐便荡然无存。

凡是欲乐,都是暂时、无常的,很快就会过去,感觉上很真实,其实很虚幻,而虚幻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苦。因此,五欲之乐仍在痛苦之中,说穿了,这种快乐只是一种和“苦”相对的感受。

这样看来,生而为人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还有一种乐叫做“定乐”,也就是禅定的快乐,比欲乐更胜一筹,快乐的感受也更强烈一些。

因为在禅定中已经摆脱了身心限制,特别是身体的负担和病痛都会消失不见,不再有沉重的感觉,这时候心里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且这种“无事一身轻”的感受是非常快乐的。只是出定以后,因为身体还在,所以因身体而有的种种负担依然存在。

P1-P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法修心课堂(共4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圣严法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0309
开本 16开
页数 8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1.1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5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