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斗士闻一多
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诗人闻一多的唯一一部传记类纪实小说!

作家梁晓声为最敬服的诗人倾力作传!

《斗士闻一多》作者梁晓声通过独特的视角,用细腻、优美的文笔再现了闻一多的一生,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气节,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证词。

内容推荐

《斗士闻一多》是梁晓声依据大量史料创作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用细腻、优美的文笔再现了闻一多的一生,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气节,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证词。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关于闻一多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只花色的小皮球从一客舱蹦出,滚过湿漉漉的甲板,滚向舷边……

女人的声音:“别捡了,危险!”

闻一多转身,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舱门外,挣着身子要捡球,然而小手被一只女人的手拽住;女人的身子隐在舱内,闻一多只能看见她的半条裸臂……

女孩:“我的球,我的球……”

闻一多快步走到舷边,撩长衫,弯下腰,以手挡住滚至的球,捡了起来……

一名船工恰在此时走过他身旁,恭敬地问:“您是……闻少爷吧?”

闻一多拿着球,疑惑地望着船工。

船工:“闻少爷,您也回客舱去吧,看您衣服都淋湿了!”

闻一多有些迟疑地:“我们……相识过的吗?”

船工:“闻少爷,您四伯父,不是在巴河镇里开着一家商铺么?我在他铺子里打过杂。还是他老人家托人介绍我到这艘船上的呢!我家在武汉乡下,这样对我来回探家方便多了。我给他老人家打杂的时候见过您几次。”

闻一多:“那么,是自己人了,何必在船上也叫我少爷?”

船工:“越是自己人,越该分清身份嘛。要不,这大千世界人和人的关系,岂不就乱套了嘛!”

闻一多摇头道:“不好,不好,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本是不该被什么老爷、少爷或下人的名分区分开来的。总之,别人若叫我少爷,小时候还听得,现在长大了,听着就不知如何是好了。”说罢苦笑。

船工:“那,以后再遇见您,我称您闻先生就是了。”

闻一多认真地:“闻一多。以后直呼我的名字吧。我还是名学子,哪里当得起别人称我先生。”

船工也认真地:“偌大中国,不是仅有一所著名的学校叫清华么?您家乡人,谁不知您是清华的才子呢?我一个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岂敢直呼您的名字?”

别处传来叫声:“韩福禄,这边舱里有人晕船吐了,快来收拾一下。”

船工:“闻先生,我得去了。您还是别在甲板上了,快进舱里吧!”

船工离去,闻一多又将身体转向了大江……

凭栏的闻一多,双手无意识地转动着球,轻而长地叹息一声,低吟出两句诗:

暮雨朝云几日归  如丝如雾湿人衣……

他的表情随之惆怅。与表妹的包办婚姻,委实是他不甚情愿的。

背后女孩怯怯的声音:“先生……”

闻一多缓缓转身,见女孩站在离他几步远处,正望着他……

闻一多:“小姑娘,有什么事吗?”

女孩:“还我球……”

闻一多低头看一眼手中的球,恍然大悟地:“噢,我都忘了,当然应还给你!”

女孩伸着手正要走向他,闻一多制止地:“别过来,船边太危险。”

他掏出手绢擦擦球走向女孩,将球还给她,同时抱起了她……

闻一多对小女孩柔声地:“记住,这个球,你也要当它是有性情的东西看待它。它是小球,所以你不能踢它,更不能踏它,你拍它时,要轻轻的。你拍得太重,它就不高兴了。一不高兴,它就会滚向一边去,不想跟你玩了……”

女孩似懂非懂地点头。

闻一多抱着她走到舱门口,将她轻轻放在舱门内,待直起身时,才见是个小舱,仅两张铺位;而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女子,一手握卷,斜坐于铺位,正面带微笑,神态端庄矜持地望着他。她身穿旗袍,看去是位生活优越的少妇。

闻一多也微笑了一下,退开。又踱回到船舷边凭栏而望。

少妇注视他的背影……

韩福禄提着手提话筒喊:“各位先生,各位女士,现在餐厅已为诸位备好晚餐,诸位文明舱的先生女士们请用餐了……”

闻一多一扭头,与少妇的目光相视。

韩福禄匆匆走过来:“闻……您一直没离开甲板啊!您可真是的!”

闻一多一笑:“我有换的衣服。再说我喜欢在这样的丝丝细雨中独自待会儿。”

韩福禄:“该吃饭,。”

闻一多:“我现在不饿。老韩,你忙去吧。”

韩福禄走开,回头望他,边走边自言自语:“书读多了,人就是会变得与众不同啊!”

男女乘客,陆陆续续从闻一多背后走过,少妇一手牵着女孩,一手撑伞,也从闻一多背后走过。闻一多全然不觉,一直陷入某种沉思中……

天黑了。

船在夜行,江声汩汩——闻一多的背影还在原处。少妇的身影出现在他背后,撑着伞,替他遮雨……

闻一多仍不觉。

闻一多低声自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少妇低声道:“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闻一多立刻转过身,一时不知所措地:“谢谢,这怎么可以,淋湿了你自己。”

少妇:“闻一多,诗啊词啊那是当不得饭的,心头愁绪,也并非靠了才子情调皆可了去。”说着,将伞递向闻一多,与他扶栏并立。

闻一多接伞在手,不免奇怪地:“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少妇微微一笑:“你刚才与船工交谈,我无意间听到了。”

闻一多:“独自寂吟,想必也让你见笑了。”

少妇:“诗人爱诗,犹如女子爱美,谁取笑这一点,谁便是在证明自己的愚蠢。难道我是一副愚蠢的样子吗?”

闻一多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虽还算不上是诗人,但我的确爱诗。爱唐诗,爱宋词,爱古代和现代的一切好诗,就像男人爱……”

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话多了,忽然缄口。

他将脸转向了江面——泊在江两岸的小船上,渔火点点……

闻一多:“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

少妇:“这是元代遁贤的((春日怀江南》。”

闻一多刮目相看地侧脸……

少妇:“你的话只说了一半,你爱诗就像男人爱什么呢?”

闻一多婉转地:“在一切的人生中,我觉得,为艺术的人生是最值得的。我的一生,将是为诗的一生。”P2-4

序言

诗人成为斗士的年代,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堪回首的。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成为斗士的诗人的死,首先当令他的同胞因之心疼。怀着心疼的情感来读诗人的诗,其诗宛如圣徒蘸自己的血写成的血经;怀着心疼的情感来细看诗人竟成斗士的心路,于是明察那历史不堪回首的病症,才是对诗人斗士之死的大敬……

梁晓声

2011年8月29日于北京

后记

两年前我创作了电视连续剧(《闻一多》。这从根本上说是一次任务性质的创作,对于任务性质的创作,一向是再三畏退的。更何况闻一多其人,所历时代,血雨腥风,波诡云谲。所蹈命运,潮推沙掩,一波三折——自忖非我所能把握。

然各方热忱人士,还是一致认为编剧重任非我莫属。而我委实是盛情难却,也就只有从众所爱。一经承诺,竭力以匮乏之才情,求非分之成果。及完成,觉得自己差不多是半个闻一多研究的专家了。

我认为,闻一多的一生可划为三个阶段——诗人闻一多时期;文学学者闻一多时期;民主志士闻一多时期。

而不管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都首先是一个爱国者闻一多。强烈的爱国情感,不管在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身上,都体现得真挚而又饱满。即使在他面对尖锐国是和复杂时局无所抉从的情况之下,亦然。

这是我极敬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而不管哪一个时期的闻一多,都一直是个诗心不泯的闻一多。即使在他成为民主志士那些凶险四布的日子里,他也仍然同时是一个诗人。他在那些日子里为中国之民主前途所作的多次演讲,都更意味着是一个诗人为国家兴亡所发的呼号。

政治上的闻一多,始终是一个天真的闻一多。

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哪一个诗人在政治上不是天真的呢?

屈原是天真的·李白是天真的;杜甫是天真的。

闻一多的灵魂中,有屈原的孤哀;有李白的清高,也有杜甫的悲悯。

这是我极爱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电视剧总是要具有一些虚构成分的。此乃电视纪实片对电视之剧难免要做出的妥协。

我也不得不这么做。但落笔时,心中总是特别惶惶不安,唯恐虚构而造成对真实的不敬。

好在,我笔下的闻一多,毕竟是有几分形似也有几分神似的。

我对闻立雕和闻立鹏两位长者感激至深。他们作为闻一多的儿子,对我信任且宽容。岂止他们两位长者,有时闻家三代,都那么友善地来做我的创作顾问和参谋。我和他们结下了良好的情谊。他们帮助我的诚意,每思每慰,百问不厌,实可亲也。尤其立雕前辈,亲笔所写供我参考的文字,足三五万矣!

由于经费的原因,剧本没有拍摄。现在,我斗胆将它印成书,权作最后的了结。在我,实在是为闻一多这一值得以文艺形式再现的人物,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他的朋友们心存一份侥幸——或许有水平远在我之上的人士,裁陋料而成裳,并有能力促使它的拍摄……

那么,我将无私奉献这一点点素材。

我想,所有我的闻家的朋友们,也是愿意这样的。  2005年11月30日

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闻一多

闻一多的灵魂中,有屈原的孤哀,有李白的清高,也有杜甫的悲悯。这是我极爱闻一多其人的一点。

——梁晓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斗士闻一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晓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51971
开本 16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1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201429594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3
16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