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终南/寻访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山是远离尘埃离天最近之所在,从古至今,总有人不管得意或失意都会走向田园,幽栖林下,那些洞悉天地奥妙、道德高尚的人喜欢住在山上。

每天,我们穿行在都市中,来不及看一看月亮和渺远的星空,乡村和田垄正在被城市水泥丛林所覆盖,辽阔的田园弥漫在浮尘之中。我们都读过陶渊明的诗,但归隐田园似乎是一个梦。

在城市之外,山雨洗清田野;山影幽兰,空谷有清音。你来或不来,南山常在,传承着古老中国精神的秘密。

张剑峰主编的《终南》展现白云深处的心灵秘境,重返古老中国精神的秘密家园!远离尘世,发现美好,探访中国最适合隐居的地方!

内容推荐

终南山中,茅屋洞穴之间的炊烟从来未曾断绝,耕读与山居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消失。如今,那些读着黄卷,嚼着菜根,住在茅屋的人不是古人,而是从都市返回田园的一群现代人。他们的生存没有完全依赖人群,他们的内心没有被信息化干扰,在大部分人向着越来越拥挤的物质世界涌动的时候,他们守住了一片诗意盎然的山野。

张剑峰主编的《终南》展现了当代山居生活,为你的心灵提供一处休憩之地。阅读他们书写在石头或树木上的文字,你会闻到松针的清香或菜根的味道……

目录

辋川寻梦

——王维故居辋川地理寻访

幽幽南山

——终南民间采风

白云出岫

——岩穴之士与终南岩穴地理

山居煮茶

——南山亭茶谭

山居诗钞

高士行迹

山居札记——寻梦桃花源

问道书简

试读章节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一生之中总要芒鞋竹杖负笈千里,以沧浪之水濯其手足,以海岳清岚涤其心怀,畅游沉醉于烟霞林泉之间。凡有山水必有松柏,凡有松柏必有幽禽,凡有幽禽必有兰竹,兰竹之间必有高士。在广袤的终南群山之中,林泉洞天犹如出岫白云。唐朝的王维曾隐居于终南山蓝田辋川山谷,种植着他的田园诗。他的诗歌与他的隐居生活引来众多清流白衣,采集那些茂盛的诗意。

辋川据崤山之胜,辋谷河发源于商山东南,向北流入灞河。在王维之前,辋川早有飘然的身影活跃在那里。《避暑录话》中记载,宋之问在辋川与卢藏用、司马承祯、释怀一等结为方外十友。

王维卜居的辋川,宅邸宽广,山林辽阔。他素衣清容,食草木而吐兰香,临流抚琴而长啸。为了使后来者感受辋川的清韵,王维将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辋川画成山水长卷,名为《辋川图》,并将图卷制成石刻,保留在他后来施为寺院的鹿苑寺内。

这幅图在热爱山林的人群中流传了千年,使很多人掩卷遐思心驰神往。《蓝田县志》中收录了很多阅读珍藏过《辋川图》的人的文章,甚至有文字写到读这幅图可以治病。

时光已经飞度千年,王维的辋川图景早巳堆积了厚厚的尘埃,沧桑到无法辨认。人们都知道美景如同朝露不可采集,但是,千百年来寻访者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止,每个时代总有人展开图卷去寻访传说中的辋川,我们也一样禁不住寻访的脚步……

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生命深处丰茂的诗境,王维已经幽游在那里,屈原则在水边歌吟,陶渊明长醉在菊花丛中,李白与谢灵运一起望月。以文化为根,古人在追寻故乡的方向,我们也正泅渡而去。

辋川风物中,早期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源于王维的一封书信: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雏,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开始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在隐居生活中,他与野老共话桑麻,与故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伙伴。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曾一同隐居在终南山中。写这封信时,裴迪已回家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王维深感寂寞,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

这封信使王维渐渐为名所累,如果没有这些山水,没有诗名,那么他不会被安禄山点名召见并授以伪职,后来也不会被大唐皇帝削职,甚至差点丢失性命。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P2-3

序言

悠然见南山

在中国,山是远离尘埃离天最近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文人们不管得意或是失意都会走向田园,幽栖林下。那些洞悉天地奥妙、道德高尚的人喜欢住在山上

每天,我们穿行在都市中,来不及看一看月亮和渺远的星空。乡村和田垄正在被城市水泥丛林所覆盖,辽阔的田园弥漫在浮尘之中。

在城市之外,山雨洗清田野。山影幽兰,空谷有清音。少年时期读过陶渊明的诗,归隐田园似乎是一个梦,但是幸好南山依旧。

终南山的山谷中,茅屋洞穴之间的炊烟从来未曾断绝,而耕读与山居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消失。如今,那些读着黄卷,嚼着菜根,住在茅屋的人不是古代人,而是从都市返回田园的一群现代人。他们的生存没有完全依赖人群,他们的内心没有被信息化干扰……在大部分人向着越来越拥挤的物质世界涌动的时候,他们守住了一片诗意盎然的山野……

那些住在岩穴或者茅屋中的人,他们穿着从终南山中采集的龙须草编织的蓑衣(自从五千年前轩辕黄帝编织了蓑衣,他们就一直披着那样的绿蓑衣),穿着草鞋行走在天地之间……

在终南广袤的群山中,生长着松竹,在松竹和岩穴之间住着这些高洁之士,他们栉风沐雨,箪瓢而居;他们出作入息耕读修身……

分享当代山居生活,阅读他们书写在石头或树木上的文字,你会闻到松针的清香或菜根的味道……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淡泊、空无、清贫是一种享受,仙佛洞府的终南山,让修道的人有个精进的地方,终南山的茅蓬生活我也学习。

——星云大师

读这样一本书犹如沐浴阵阵松风,忙碌的都市人可以在吃饱饭之后推开朝南的窗子遐想——那是终南山的方向,那里有人在替我们坚守着一片古老的精神家园。

——电视节目主持人 梁冬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个终南山,那里是中国文化的圣地和隐逸的天堂。终南山需要《问道》,当今的中国需要《问道》,为这个浮躁的时代注入一丝可以清静的凉风,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让《问道》更好地生存发展,也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刘绥滨(青城派掌门、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得主)

终南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源之山。现在,仍有一些现代隐士在山中修行问道。此书记录了山中地貌和真实隐士故事,读后让人心驰神往。

——著名出版人 路金波

《问道》和它所分享的终南山田园耕读以及隐居修道生活,是现代人心底里被压抑的梦,同时也是一种生命的智慧。简单、朴素、清洁,是每个人本有的生命状态,如果你愿意,可以跟随我一起上终南山。

——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终南/寻访中国传统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剑峰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91902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409178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9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