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内容
试读章节

古今不少医药大师,年少时并非立志学医。如被称为“医圣”的东汉张仲景,据其在《伤寒论》“序”中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立志学医。

孙思邈年少时亦无意学医。

现存孙思邈有关史料,无其父亲或祖上从医的记载。民间口头传说及某些民间文学读本所载故事,皆无史实依据。母亲的姓氏,刻于其父母合葬墓碑,谓为“雷氏”。距孙塬村数十里处,确有雷姓一族,其族人亦称系孙思邈舅家。据闻,以前每到清明,还有雷姓后人来孙塬村祭祖,缅怀孕育了千古大医的伟大母亲。

令人费解的是,今日孙塬村,却没有孙氏族人。笔者访问当地村民,解释是孙思邈那时给皇上治病,风险极大,为保子孙安全,乃嘱改换姓氏。当地既无孙氏一族,自无传统族谱,方志更无孙氏家族演变记载。故孙思貌之父真名亦无可考,也无法确知其生平事迹。

孙母雷氏一族,据现存药王山三方古碑推测,当年或为望族。

碑一:“夫蒙文庆造像碑”。此碑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刻石,为佛教四面造像,高一百零二厘米、宽四十二厘米、厚三十厘米,一九三四年于耀州出土。该碑系蒙文庆为亡父、亡妹、七世父母、因缘眷属所造。为首供养人落款是:“夫蒙文庆,母雷口口”,其他供养人除蒙姓人氏外,还有“清信士雷丰”等。

其二:“雷明香造像碑”。此碑于北周天和六年(571)刻石,高九十六厘米、宽四十厘米、厚十九厘米,出土时间不详。该碑系命妇雷明香为亡夫所造。碑文显示,其亡夫系正一品高官,其兄雷口标为正二品,从弟雷显庆为正四品。可见雷明香家族之隆盛。

其三:“雷香妙造碑”。此碑于隋开皇六年(586)刻石,高一百厘米、宽四十二厘米、厚二十厘米,一九二七年于耀州出土。建造该碑者雷香妙,亦系显贵命妇,亡夫即为柱国参军。单看碑上的雷香妙本人乘车出行图,即可窥知雷氏家族显赫之一斑。

不敢说上述雷姓豪族即为孙思邈舅家,但孙思邈舅家与上述大户必有某种联系,因那是讲究姓氏与血缘关系时代。如此便可设想,孙思邈舅家或为知书达礼之士。母亲雷氏则受过一定文化熏陶,心地十分善良。由此推论,若以门当户对为婚姻基础,孙家则不会一贫如洗,孙父本人更不至于目不识丁。孙思邈谈及儿时家境状况,用了“家产”二字。不过孙塬村位于关中北部黄土残塬地带,村民们住屋多用黄土夯墙,还有人全赖窑洞遮风挡雨,加之土地贫瘠,灌溉乏水,交通闭塞,可谓穷乡僻壤。故孙思邈儿时生活条件,亦谈不上如何富足。  孙思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每日以学为业。孙塬村现存那一棵苍老古槐,见证过孙思邈幼时身影。他着一身青衫,穿一双麻鞋,或坐在树下边读边想,或与小伙伴你追我赶,有时则比赛爬树。他上的是村里私塾,却不以私塾先生所教功课为满足,放学后继续在家挑灯苦读。

母亲对儿子总是宽容的,当发现儿子有些事做得不妥,则注意及时诱导。一回见儿子捧着一只肉乎乎的雏鸟,忙道:“娃,小鸟也有爸妈。你想它离开了爸妈,还能长大吗?小鸟妈妈见不到孩子,能不伤心吗?”

“娘,是我不好。”孙思邈听了,忙小心地将雏鸟用布衫兜着,再爬上大槐树,将它放回小窝,且将窝里的杂草抚平。

“娃,这就对了。往后,可不得伤害任何鸟儿。”

“娘,我懂了。一定不犯,一定。”年幼的孙思邈连连点头。

母亲雷氏就这样通过点滴之事,向儿子传输大爱之心。

孙公与其他父亲一样,急切望子成龙。而任何圣人贤哲,孩童时代都会贪玩,孙思邈亦不例外。他在《干金翼方·序》中自称:“余幼智蔑闻”,即非天才。《旧唐书·孙思邈传》却载,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干余言”,虽不无夸张成分,仍可见其学业优异。能做到这一点,自与严父督促有关。得益于严父慈母育导,孙思邈奋发用功,埋头苦读。这幼时的苦读,也为他往后学习打下了深厚基础。这样至于“弱冠”,已经“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了。

读书不是目的,只是成才手段。儿子长大后如何发展?孙公颇具长远眼光,早有宏大计划:让儿子走读书人正统之路,早入仕途,光宗耀祖。

此说非为臆断。旧、新《唐书》中,皆记孙思邈拜见西魏重臣独孤信之事。独孤信本名如愿,因屡立战功,被太师宇文泰赐名为信。其时,独孤信为西魏太子太保、大司马、柱国大将军、卫国公,可谓权势显赫。而孙思邈不仅见到了他,且获得高度赞赏。独孤信日:“此圣童也。”

P011-013

书评(媒体评论)

医药者,仁心仁术也。药王孙思邈行医数千里,研药几十年,摒弃名利,悬壶济世。他隐于民间,由药而医,由技进乎道,返虚入浑,积功成神,遂成为大医精诚的百代师表。作者能从传闻中甄别史实,从材料中凸显人物,于是,悬着药葫芦的孙思邈,美髯飘飘地向我们走过来。

文史专家李浩

医家孙思邈的传奇人生,是由人而神,但作者在创作思路的把握上,则力图将传主由神而人,将其人生命运放在大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加以展现,突出其民本思想、不附权贵、大治民生的医德。

文学专家贺绍俊

后记

“你怎会想到写孙思邈?”常有朋友问。的确,我一非医者,二非陕西人,怎么会研究这位千古大医?

其实我出生之刻即与中医药结缘。太奶奶在山村农家木屋里为我接生,用的是古传之术。我在小学阶段小恙不断,慈母常以农家土方替我去寒解表,既省药资,见效又速。母亲刘燕玉之技,承继于我那一生务农、略识药草的外祖父刘孝亮。后离开山村求学就业,才与中医渐行渐远。

1990年我始练气功,自习中医,颇获浅益,从此不歇。乃知中医药为中国道教文化之精华,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之命根。2005年,我出版《远东战争风云》(原名《远东大战纪事》),考虑新的写作计划。夫人汤延涓提出研究孙思邈的命题,并提供她采访大医故里的资料。我欣然应命。经对孙思邈两部巨著反复研读,去各地遗址现场考察,揭秘探幽,剥茧抽丝,比对前人,去伪存真,历经数年寒暑,终成一家之言:孙思邈“德、功、言、寿”皆俱,实乃千古一人。孙思邈的贡献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感谢国学大家何西来。他是陕西人,对孙思邈早有关注,对我拟定这一选题大加赞许,且日:“唯有你能把握好这位药王爷,因为你写过《远东战争风云》。”何先生重病之际,两番逐字审读本传文稿,提出极为精准的批评意见。令人痛惜者,何先生竟于2014年12月8日仙逝。祝愿何先生在天之灵与孙思邈相交相知,多有切磋。何建明、黄宾堂、那耘、原文竹等为促成本书出版,皆出大力,在此一并致谢。

今年是孙思邈辞世1333周年。我囿于浅薄学识,且考察足迹有限,故本传难免疏漏多多。愿更多研究者奉献智慧,共同开掘孙思邈宝贵遗产,使之造福于中华民族,造福于整个人类。

罗先明

2015年1月22日

目录

序篇

第一章/早岁立志(幼年-20岁)

第二章/砥砺真功(21岁-39岁)

第三章/顺势而为(40岁-70岁)

第四章/乱世不避(71岁-80岁)

第五章/盛世作为(81岁-108岁)

第六章/成就大医(109岁-141岁)

附录一/孙思邈年表

附录二/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内容推荐

孙思邈,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作者罗先明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一部缜密完整的传记。

编辑推荐

孙思邈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罗先明著的《大医精诚(孙思邈传)》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孙思邈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也是一部缜密完整的传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先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8338
开本 16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8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5034281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