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西禅师编著的《吃茶记》为什么将“喝茶”称为“吃茶”?一是因为饮茶、吃茶、喝茶是各地与各时期人们对汁茶饮用的不同称呼,现在南方人仍然叫“吃茶”;二是因为明代以前中国人的饮茶主流是将茶叶碾成粉末饮用,吃茶是将茶汤连带茶末一起吃下的,因而古代多称“吃茶”。日本延续荣西禅师从宋带回的习惯,喝的是末茶(日本称为抹茶)。简单地说,就是将青的茶,经过蒸,磨成粉,倒在碗里,用水和了,像薄粥一样,捧起来,整个喝下去的。当然,其中有许多技巧与方法,打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相关解读。
图书 | 吃茶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荣西禅师编著的《吃茶记》为什么将“喝茶”称为“吃茶”?一是因为饮茶、吃茶、喝茶是各地与各时期人们对汁茶饮用的不同称呼,现在南方人仍然叫“吃茶”;二是因为明代以前中国人的饮茶主流是将茶叶碾成粉末饮用,吃茶是将茶汤连带茶末一起吃下的,因而古代多称“吃茶”。日本延续荣西禅师从宋带回的习惯,喝的是末茶(日本称为抹茶)。简单地说,就是将青的茶,经过蒸,磨成粉,倒在碗里,用水和了,像薄粥一样,捧起来,整个喝下去的。当然,其中有许多技巧与方法,打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相关解读。 内容推荐 荣西禅师编著的《吃茶记》的重点不是讲禅茶,也不是讲茶道,而是一本论述吃茶能促进健康的书。八百多年前,荣西禅师从南宋将茶引入日本,并于日本镰仓时代用中国古文体写成《吃茶记》一书。荣西禅师在书中写道:“茶是养生的仙药、延龄的妙术,不可不知。”从而确定了这本书的主题:养生。 目录 说明 序 吃茶记卷上 五脏和合门 用秘密真言治病 五味 茶的名字 茶的样子 茶的功能 采茶的时间 采茶样 焙炒茶叶 上卷结束 吃茶记卷下 遣除鬼魅门 饮水病 中风病 不食病 源于冷气 疮病 脚气病 桑树 桑粥法 桑煎法 服桑木法 含桑木法 桑木枕法 服桑叶法 服桑椹法 服高良姜法 吃茶法 服五香煎法 下卷结束 跋 附宋徽宗·《大观茶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吃茶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荣西禅师 |
译者 | 施袁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785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2015040237 |
中图分类号 | TS9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