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桑那高地的太阳(陆天明经典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陆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阳》为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全书讲述的是六十年代中期上海知青到西部边疆,作为第一代知青在西部边疆开拓中与社会搏斗的命运,塑造了谢平等一批典型人物。作品主题鲜明,宣扬人间正气,抒发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文风回肠荡气,曲折动人,读来令人兴味盎然,欲罢不能,却又耳目一新,掩卷长思。

内容推荐

陆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阳》写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群去开拓西部边疆的上海知青的命运,以及先他们而到的复转军人、支边的中原地区农民以及刑满释放的“新生儿”等形形色色的西部开拓者的命运。出现在小说中的上海知识青年,是到桑那高地的四千七百九十五个被叫作“上海鸭子”的知识青年中很有代表性的几个,是六十年代从东海之滨涌向西部边疆的知青洪流中的几滴水。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假如白的是雪,那么,黑的呢?

到擦黑那会儿,他说什么也要往回颠儿了。干部股张股长劝不住,只得由他走;一头绵绵地笑着,一头鼓起笼在蓝旧棉袄袖筒里的手,指指他那身稀脏的黄棉袄裤,问:“这一身走夜路怕不中吧?待我上家去给你取件皮大衣……”

他没要,不好意思。说实话,他这会儿也没那份心思去在乎窗外那点轰轰轰认真较上劲儿来的狂风暴雪。一待马爬犁拐过场部水房,再回头瞅见小个儿的张股长拉灭了股里的电灯,缩脖子驮一件剪绒领的黑布面皮大衣,捏住左右两片忽忽地挣着直想飘去的衣襟,用小碎步紧着往后头家属院出溜,他还笑了,并用力踹了头前那匹油黄色的儿马一脚。

出场部,两厢一抹漆黑。林带先是稀疏,而后便出现一骨节一骨节的断条;再而后,只见残的土埂、残的树桩和被雪埋住大半拉身子的苇子草。如不是夜晚,这时,旷野便能一览无余。但这会儿却只能感到风的硬,劈头兜脸地压来,但声音倒不似先前那般喧嚣,反而低沉混沌。天呢,倒是越发旷达空阔,灰白的地皮起伏、涌动,好似跟风雪一起向自己身边奔汇而来……

暴风雪整持续了一天一宿。起昨儿个,高地西北厢就翻腾开来。一大片直上半空的吓人的深灰色的烟幕,向着只配长些秃头秃脑的梭梭柴的沙包群压去;逼进到羊马河的那瞬间,撞住场部子女校十二间教室里忘了关的窗玻璃。哐哐啷啷,啷啷哐哐,一阵又一阵碎玻璃碴的声音在拂晓前那阵寂静中,久久地久久地战栗,叫黑暗中偎缩在被窝里的人惊乍。场部招待所后身伙房上的铁皮烟筒管被哐啷一声吹折。兽医站的草料堆被呼啦一下扫空。屠宰场圈羊的木栅栏嘎嘎吱吱被推垮半拉。三支渠渠帮上十几棵蓝花海碗口粗的旱柳咔咔嚓嚓、连根带土、七歪八斜倒一片。高地上,那弃置了百十年的古驿道不见了。干涸报废的采油树不见了。稀稀落落而又极为古老的胡杨林不见了。夏窝子不见了。兵站不见了。道班房不见了。黑不溜秋、脏不兮兮的交通食堂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了……所有这一切等等种种都让位给了那一片白,那一片灰的和黑的、深的和浅的、暗的和亮的、飞动的和冻僵了的白……

但他高兴。虽然冷。场里发给的黄棉袄和从上海带来的短围巾,这会儿都跟纸片儿似的不顶事。简直跟光着身子似的。额面冻得跟生牛皮一般硬实,早觉不着疼了。他一刻不肯让早已精疲力竭的儿马蛋子有少许的懈怠。张股长告诉他,场部想调他到政治处帮工。他的心扑腾:住机关,面向全总场工作!一股巨大的喜悦伴随着种种可以想见的憧憬,深深攫获住了他。自己又迈出一大步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步的意义不小于他从上海走向桑那高地的那一步。如果那一步只是表明某种开始,那么这一步便证明他确实已经在这条路上踩实了。才一年,不,确切点说,才八个月,十九岁的他又迈出了一步!他马上给上海街道党委的老顾和区团委的书记李萍琴各写了一封信。他俩是他入党的介绍人。他要向他们汇报,让他们也高兴高兴,但两封信都没发走。走到场部邮政所门口,他没勇气把它们投进那只掉了许多块漆斑的铁邮筒里。赵队长肯不肯放他到场机关来,还很难说。自打外头有风声场部要调他,赵队长就一口咬定:你这会儿就想去住机关,太早。心别恁活,老老实实跟我在试验站再待些年。你放心。我没恁大的闺女,不会死拽你在试验站,做我倒插门女婿……

P1-2

序言

剖开这些文字,会有血流出来(总序)

陆天明

做作家,是幼时的梦想。没人教过我做这样的梦,也没人唆使我去做这样的梦,但,真的,七八岁时,就向往当一个作家。现在想想,确有一点莫名其妙。但也真的就这么背着做作家的冲动和梦想,一直活了过来。到什/z,时候才认真想过,怎么才算是一个称职的作家?好像至今也没腾出一块正经的时间来做这样的考量和盘算。没有去盘算,大概的原因可能是因了一直认为自己在作家圈里就算是个称职的家伙吧。现在想想,也确有点可笑:凭什么你就把自己这么个长得有点疙里疙瘩的“大土豆”放进了“称职”这个筐筐里去了呢?我并非不知道这二三十年中国文坛上新潮风起,异议并列,大小圈子各施拳脚,勇争前茅。但我总在想,做文学无非三点: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最后必定还是要由历史和人民来断是非、黑白、优劣的。二,活着是为了要思想。这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理论家泰纳的一句名言。我始终奉为写作生涯的金科玉律。三,每每剖开自己写过的文字,里头都应有血流出来。这其实是改过了爱默生的一句名言放在自己书桌上的。他的原话是:“剖开这些字,会有血流出来,那是有血管的活体。,’是的,无论怎样,把文字和文学做成“有血管的活体”,做成一个有“思想”的生灵,坚持发出自己独到的声音和见解,绝不屈服于各种诱惑和嘲弄,或胁迫。

现在,安徽文艺出版社要把我几十年来写下的长篇小说择其“精要”汇成一个集子,惶恐、感激之余,只能请诸位读者朋友试试,在这些文字里到底能剖出鲜红、灼热的血来吗?

后记

我老早就想写这么一部小说,表现我那点西部的生活和体验。但一直不敢动笔,只怕写来没大的把握,糟践了这些积攒。为了获取这些积攒,我确确实实流过泪,淌过汗,出过“洋相”。拖到去年,终于写了出来,并不是因为自觉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倒是因为算算自己的年纪,再不使用这些积攒,怕要来不及使了,便着起急来。前几天,开会讨论这部小说。会上,有一家名声颇不小的报社的年轻记者说了这么两句话:“从历史的观点看,这一代人实在又算不了个什么”、受过‘十七年’熏陶的人,是不是人才,大可怀疑。”这两句话的头一句,明显指的是我这一拨的“老知青”;后一句话,我想,他是指小说中的主角谢平一类的人的。在会场里,他坐在我背后。听他这么说罢,我真想回过头去瞅瞅,这个极年轻的人此刻的神情、气势和姿态。但我转不过身去,浑身十分的沉重,动不得。一时间,我周身的血确乎地都冻住了。哦,从历史的观点看,我们这帮子“实在又算不了个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该是“很老很老”的了……散场的时候,我嘱咐自己笑着去跟他握握手,嘱咐自己,得让他看到自己在笑。我深信他是看到了的。他把冷静的目光审视地注在我脸盘上,停了一两秒。哦,他是多么年轻。我也曾这么年轻过……后来,编辑部的同志告诉我得为小说的单行本写个几百字的后记。为这几百字,我迟疑了几天。说什么好呢?在已经写了这二十来万字之后……只有一句话:是的,我不年轻了,得快写,写下去,写到底。算得了个什么也罢,算不了个什么也罢,反正得让世人知道这一代人弯弯扭扭曾经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特别是为了肯定将瞧不起我们这一拨的后人,留下这点轨迹……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三日于北京劲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桑那高地的太阳(陆天明经典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天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52832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201500042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