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咱要活下去
内容
编辑推荐

郑梅堂的脸蛋长得像只鞋拔子,尤其是鼻梁,像一只小的鞋拔子。大小两只“鞋拔子”重叠在一起,不但不显得难看,反而像一个精美的工艺品。鼻梁两侧各有一个核桃大的窟窿,里面嵌了一颗葡萄似的眼珠……陈章寿编著的《咱要活下去》阐述了“一物一药、一药一治”的辩证哲理,表达了“咱要活下去”的坚定生活信念。

内容推荐

郑梅堂和汤梅明是孪生兄弟,都有先天带来的一个毛病。郑梅堂患哮喘,汤梅明患鼻炎。郑梅堂在参加朋友举行的一次家庭聚餐时不幸中毒,导致双目失明。父母为治疗郑梅堂的眼疾问医求药,四处奔波。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运用民间偏方终于使郑梅堂的眼睛复明。陈章寿编著的《咱要活下去》阐述了“一物一药、一药一治”的辩证原理,表达了人在困境时一定要有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郑梅堂的脸蛋长得像只鞋拔子,尤其是鼻梁,像一只小的鞋拔子。大小两只“鞋拔子”重叠在一起,不但不显得难看,反而像一个精美的工艺品。鼻梁两侧各有一个核桃大的窟窿,里面嵌了一颗葡萄似的眼珠。眼珠会转动,会滞留,有时还能射出一丝火辣的光线。眼珠外侧半个球面像钟表面,跟猫眼睛相似。白天看,眼珠呈灰色,泛一点点红光;晚上看,眼珠呈蓝色,带一丝儿绿光。他的裸眼视力,按照改革开放前的标准测量,左右都在一点八以上。秋高气爽时,他能看清十千米之外的交通标志,雾霾天气时,也能看清五百米之外的信号灯。有人开玩笑说,他如果是一个汽车驾驶员,就不怕遇到“娘舅”在公路上设卡检查超载、超速的烦心事了。

他是一对孪生兄弟的哥哥,弟弟叫汤梅明。兄弟俩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不是为了体现男女平等,而是因为父亲郑作然是单传。母亲汤丽停的娘家虽然有一串珍珠似的娃,但细细梳理一下,也没有一个娃的性别是公的。郑作然开始不同意小儿子姓汤,说两个儿子是并蒂莲,如一个南瓜蒂头上长出的两个小葫芦,怎么能够东西相背、南北相佐?汤丽停不赞同老公的谬论,响当当地回敬说,我是人、不是猪,本来一胎只生一个娃,多出来的一个,是向观世音菩萨开后门争取来的,有批准文件,有出生证明……为了一个儿子跟谁姓,郑作然和汤丽停各不相让,曾经闹到分床而睡。开始分床时,郑作然感到一身轻松、自由无限,至少可以养精蓄锐、可以减少老婆的骚扰,一脸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样大概僵持了半个月,汤丽停咬咬牙齿挺住了,郑作然却憋不住……最后,经郑作然提议,采取向空中抛投硬币的方式确定了两个儿子的姓氏归属。

兄弟俩长得圆头圆脑的,似圈养在四川雅安基地的一对大熊猫。他们从头到脚长得一模一样,常常被外人张冠李戴。父母稍不注意,也要搞错大小。为了防止出现差错,汤丽停费了很多周折,最后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她用一枚特大号的缝衣针,放在煤油灯上烧红后,在郑梅堂的左耳朵下方打了一个小洞,用尼龙丝线穿过去,挂了一块塑料牌;在汤梅明的右耳朵下方打了一个小洞,用尼龙丝线穿过去,也挂了一块塑料牌。塑料牌上分别刻有他们的号码和姓名。一号郑梅堂,二号汤梅明。平常时候,人们可用名字招呼;紧急情况时,也可用号码招呼。塑料牌不怕雨水、不会破裂,如果在里面装一个芯片,与“北斗”系统连接,就可以轻易地掌控他们的行动轨迹了。他们戴上这个特制的“耳环”后,初次被隔壁邻居、被亲朋好友看到,以为是从云南引进的少数民族。

兄弟俩活泼好动,非常惹人喜爱,遗憾的是都有一个先天带来的毛病。郑梅堂患的是哮喘,平时呼吸时,喉咙里会发出“呕哈、呕哈”的杂音。在劳动或者运动时,呼吸加快,这个杂音就变成了“哈喇、哈喇”,好像二十世纪初期铁路上的蒸汽机车在启动;白天环境嘈杂,这些声音还能被人们勉强接受,晚上夜深人静,这些声音就变成了污染。最初,住在他们楼上的人家辨不清声音的来源,以为房梁快要断裂了、楼板快要开裂了,就慌忙地拨通了12345的市长电话。市长接报后,觉得事关民众生命安全,就连夜派出了消防队员和城建局的建筑专家。汤梅明患的是鼻炎,鼻涕有时干有时稀,几乎长年不断,干燥时像一根根米粉干,稀薄时像一溜溜八宝粥。偶尔停流几天,鼻孔里就结出了一节又一节的干鼻屎。干鼻屎多了,鼻孔里好像塞了一团海绵,造成通气不很顺畅,经常要依靠口腔帮助呼吸。因为这个原因,他不但白天张着嘴巴,晚上睡觉也张着嘴巴,很像工艺品商店里的一条张嘴木鱼。他貌似“笑”得合不拢嘴,其实鼻孔常常酸溜溜的。他讲话时,声音里夹着一种沙哑的成分,好像一股气流通过层层阻隔才得以冲出来。这股气流派生出来的学名很文雅,叫作“鼻音。”“鼻音”对于普通人是一种累赘,对于歌唱家却是一种财富。有人戏称汤梅明的“鼻音”浑然天成,劝他去省民族歌舞团做个签约歌唱演员,劝他到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露露脸。兄弟俩凑在一起时发出的异常声音,好像两个农村大妈在没有隔墙的祠堂里烧火拉风箱。为了治病,十多年来,郑作然和汤丽停像游山玩水、像走亲访友、也像举家迁徙,带着他们先后跑遍了省内外大小几十家医院,还根据电线杆上张贴的便民广告,走访了不少“老军医。”

P1-2

序言

莫言说,长篇小说要体现长度、密度和难度,如果没有达到二十万字数,就称不上长篇小说。

《咱要活下去》的初稿早就写成了,当时只有十五万字。我向一位朋友去请教。朋友说,细节不足。我拿回稿件,放在桌子上。这一放就放了好几年。有一天整理家务,无意中在书房的一个角落里逮到了它。我认真地读了一遍,灵感就来了。我顾不得休息,日夜兼程一气之下将它扩充到二十八万字。此后,我又向另外一位朋友去请教。朋友说,有点芜杂。我悻悻然地把稿件拿回家,往书柜里一塞,就不管东南西北了。前不久,舟山有位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要我找一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舟山的照片。我带着这个任务在家里翻箱倒柜。经过一番折腾,照片没有找到,这个稿件却找到了。我又花了一段时间,对稿件修改了好几遍,终于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前两天,从报箱里取来一捆报纸,眼睛随便一斜,看到了《钱江晚报》上刊登的一篇美文,题目是“我的秘密”。这篇文章由台州中学的高二学生金随园写的,获得了“二。一四年度浙江省新少年作文大赛”的特等奖。吃晚饭之前,我认真地拜读了这篇文章。文章说明一个浅释的道理:即常识是用来被打破的。人们在站着看待一个事物、看待一个人物时,脑子里会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人们在躺着看待同一个事物、看待同一个人物时,脑子里会产生另一个印象。这就是“横看是岭侧成峰”的感觉。作者张扬了独特的个性,以异于常人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颠覆了人们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一般方法和角度,实在难得!

在《咱要活下去》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江南》杂志社副主编钟求是先生和资深编辑李慧萍女士的悉心指点;老同学谢银凤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对稿件的最终形成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书中尚有不足之处,谨望读者谅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咱要活下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章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89047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414050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