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初三我走过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初三,从紧张开始

“听好了啊,现在座位拉开!”

座位拉开!没有同桌了吗?!大家心存侥幸,希望是临时有什么活动,一人一桌的队形,只有期中期末和月考才会排的,一学期不超过四五次。一进入这样的教室,神经会立刻紧张起来。

但班主任易老师叉着腰,靠在门上,副班主任小嘴在一边点点头——就这样生生拆开了三年半的同桌。

易老师下达指示前,是从来不会和你商量的,假装一下也不会。这时候高廊问了一句为什么,她就把充分的理由统统告诉你:“都最后一学期了还想咋地?有个同桌在旁边儿不干扰你吗?人家班儿都分开了,凭什么我们班儿不分开啊?而且天天考试,每次再拉座位你不嫌烦呐?!废什么话!让你拉你就拉!我是班主任还是你是班主任?”友情受阻后,立刻又知道了另一个坏消息:天天都考试。

易老师从初三才接手我们班,带着东北的暴脾气和直性子,一个学期了还远没和我们磨合好。而她却喜欢热情地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

她经常一手撑在腰间,另一只手背贴着额头,满脸皱在一起,无奈地惊叹:“哎呀,你怎么,你到底能不能讲清楚呀!哎呀,行,你坐吧,哎呀我都有点儿,都喘不过气了。”林予矛大声喊了声“薯条”,她疑惑地问是谁,于潇元回答了一声“C罗”——林予矛说我长得像C罗。当易老师一脸嫌弃地说“小姑娘叫这名字多难听”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她不是那个认识我们、熟悉我们的班主任了。

前任班主任肖老师教了我们三年,初三没有继续教下去。副班主任图图总是迟到,被校领导警告过好几次,换掉了,换成了刚认识一学期的小嘴。以前肖老师不在的时候,图图总会霸占着讲台,很大声又很慢地叫这个人交作业,叫那个人背课文,好像整间教室只有他一个人。现在,他只是有事才来一次,从后门探出头,说一两句话就走了。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无论他从前招来了我们多少埋怨,我们还是希望他能继续成为这个班级的一部分哦。

正副班主任都是新的,再加上是初三,哪里有时间再让你们互相了解去?

而易老师也越来越频繁地不来上课,总说是有事情。她来上课的时候,撑着讲台,无奈地抱怨头晕晕乎乎的,喘不过气,什么事情包括通知之类总是忘。何瑞冲说,他和妈妈说起易老师的症状,他妈判断易老师是怀孕了。大家都说开什么玩笑,最后一学期,怎么能说怀孕就怀孕呢。

但是,易老师开始穿宽松的衣服、柔软的裤子,高跟鞋换成了平底鞋,风一吹,衣服贴在腹上,好像有点隆起了。她来或者不来上课,上的是或者不是她的课,她有没有怀孕,成了所有人讨论的话题。

来给易老师代课的大凤,让我有些佩服。有一道题,标准答案考虑得并不完善,招来同学愤愤的抗议。高廊摊着双手耸着肩,一脸的愤怒和不屑。李迎则用蔑视的语气不停地抢白,一点余地都不留。“你脑子有洞吧,”她轻轻嘟囔了一句。要是易老师,早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要是以前的物理老师,可能就气得掉眼泪了。可是大凤显然惊呆了,怒火正要往上蹿,但她还是努力平静地说:“就是这样跟老师讲话的吗?最起码的尊重有吗?我尊重你,在这里跟你讲题,你有没有尊重我呢?”面对这样平静的语气,再闹下去就显得自己气焰不足了。“我没有说你们的答案是错的,”她说,“但是这样写是没有分的。你们现在是为了拿分呀。”

类似的争执经常有。易老师会不分青红皂白:“不要问了!你这么写就是错!没有为什么!就是不能这么写!”数学老师叶数有些年纪了,但她能与时俱进,和我们打成一片。她会含含糊糊地说:“好了好了,不去管它了。不要去管它了。”图图,则像根本没听见你问的那个点:“你正常哦?怎么会是这个嗫?答案就是这个呀,没问题的呀。”有好几次,他正振振有词地解释某道题,同学便插话,提出异议。他先是用一贯的不讲道理的方式辩驳了一番,然后一翻答案,才发现是自己看错了。他居然立刻就能把立场变过来,面不改色地解释这个正确的答案,好像他刚才理直气壮的对错误答案的解释根本_没有发生过。他完全是根据答案来分析题目,而不是根据题目得出答案的。语文课上要是碰到这样的问题,肖老师会心平气和地和你说好久,但最后通常是无奈地从镜片上方看着你:“你一定要这样想我也没办法。”而神仙姐姐会不紧不慢、耐心地解释半天,最后总能让你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神仙姐姐是我们初三的语文老师,肖老师曾经用“神仙姐姐”来形容她——年纪和我们的父母差不多,但声音容貌比她实际的年龄要年轻得多。肖老师通常是把她的观点反复强调解释,而神仙姐姐会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语文这东西,谁说得准呢。

而大凤这样的回答,我等了很久。没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老师,夹在考试制度和不羁的学生之间,为了让学生生存,的确不得不屈服于制度。但为什么没有人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地来解释清楚这种处境呢?这样的解释我在心里默念很多遍了,但只有大凤做到了。

还有一次,她举了一个例子:“我把你们的电路故障题——你们肯定很快就能做对的——拿给一个复旦的物理博士。结果他想了半天,也做错了。”她是想说,现在做题的熟练程度对考试是很重要的。“那不就说明我们现在做的题以后是没用的吗?”理科很好的何瑞冲说。“是没用的呀,”大凤说,“但是你们要中考啊。”

P1-4

后记

中考成绩在晚上6点出来,那天我堵在路上,直到7点多才到家。一路上“1对1”的老师打电话来催个不停。我都不急,你们急什么。

回到家上了网。我先一门一门扫了一眼,语文还可以,数学分数挺高,但在中考里这种分数也不少见,英语不错,物理好像低了点,化学也凑合。但是一算总分,真的吓了一跳——604.5!“太高了吧!”我脱口而出。

第一个反应是算错了。拿来计算器按了三四遍,没有算错。第二个反应是今年分数都很高吧。上到群里看一看,我在班里是第二名啊,只有林予矛比我高两分。第三个反应是,哎哟,去复旦附中也挺好的。为了上DP,我只填了一个零志愿,填了往年分数最高的复旦附中。以我当时的分数,复旦附中,无论如何是考不上的呀!所以考的时候也没有刻意作为。居然让我考上了。瞬间,“复附学霸”成了我的新称号,叫得我心里发怵——我总觉得这是我运气好。

从小到大,我总觉得我运气太好。考小学的时候我是_一一路以玩的心情考下来的。我兴高采烈地问妈妈:“明天我们去考哪里?”弄得她哭笑不得。结果就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小学。参加世外的入学考,我做完了题根本没有检查,一心念着考完了要去吃饭。分班考的时候,我更是盯着右边满头大汗又动个不停的小男孩观察了半天,就这样也进了培优班。后来发现那个小男孩就是跳跳。现在,又是莫名其妙地,我就考上了上海分数最高的高中!

人们说的竞争残酷,我没有体会过。而现在我觉得,好像之后的道路也不会有什么坎坷。其实我知道,坎坷一定会有的,我就尽量做到最好,让坎坷降到最少吧。

在身边,就有很多不幸发生。就像熊秋辰,不但没有考上心心念念的上中,连有把握的南模也差了不少。她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可都比我高啊。出成绩那天晚上我发了一条信息问她,她没有回,我就不敢问了。她的低落持续得还不太长,她发了一条话儿分享给我,说“等到我的头发变得柔柔的、长长的,就是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后来她告诉我,她去了一所国际学校。洪涛也在空间里大诉难过之情,说想抱着易老师哭,想抱着小嘴哭,想抱着神仙姐姐哭,觉得自己给(3)班丢脸了,拖(3)班的后腿了……这种不如意是我没有体会过的。换作我会怎么样呢?

不论你们现在在哪里,曾经,你们都是(3)班的同学。

8月26日快到了,还记得吗?何瑞冲的生日啊。为了回信买的那套明信片只用了一张,当时就想好了,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那套明信片都是上海的街景,我选了一张衡山路的:

去年就说过等你生日的时候要祝你快乐,

一转眼你的生日到了,我们却见不到了。  我们清醒地知道,未来也许比过去更吸引人,

却无法控制地抗拒着未来,留恋着过去。

过去虽已过去,但在心里,它只会更美。

生日快乐

选这张卡片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衡”字,然后就想到了衡山路上的两个卖花少女。《衡山路上的两个卖花少女》是九年级做过的一篇阅读题,文章里的人物被我们当作笑话笑了好长时间。希望这种小小的记忆能永远在脑海里鲜活吧。

中考前两个礼拜,我把手机桌面换成了世外的照片。红色的教学楼墙上竖排镶着学校的名字,掩映在嫩绿的枝桠后。

两个月过去了,新学校也去了,新同学也见了,新老师也知道了,我就该摆脱“世外”这个名字了。妈妈说:“你的桌面该换了吧?”

我愣了一下,这个手机桌面已经看习惯了,已经忘了我的桌面还是世外啊。

“嗯……”我应了一句。先让它留在那里吧,反正我也不会永远把它当作桌面的。

目录

一、初三,从紧张开始

二、身心的长跑

三、最困难的是选择

四、朋友

五、挣扎的翅膀

六、当还有笑声的时候

七、我们的青春纪念册

八、毕业照

九、再送一份礼物

十、最后一次

十一、你就是自己最好的答卷

十二、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

十三、给未来的自己

后记

内容推荐

《初三我走过》记录了作者陶佳木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考试、择校、友谊、欢乐、苦闷、惜别等小故事。有师生关系、同学交往,有择校的愁肠百转,以及复杂的升学政策背后的家长和学生的反应,也有复习考试期间酸甜苦辣的瞬间。书中没有固定主角,涉及人物众多;书中没有中心事件,写下的都是作者心里珍惜的、关注的每个生活细节,及内心体验。这是一份当事人的自述,帮助家长、老师、同学了解初三学生在升学前夕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内心世界。

编辑推荐

陶佳木所著的《初三我走过》是一部由名校高中女生倾情撰写的初中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文字,没有刻意的“创作”,没有成年人的揣测和翻录,只是作者的自述。对于渴望了解这个青涩群体的父母、教师、研究者而言,本书是第一手资料;对于中学生而言,本书是与同学的会心一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初三我走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佳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7632
开本 32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9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2015045925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