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域外见闻/清馨民国风
内容
编辑推荐

王丽华所编的《清馨民国风(域外见闻)》汇集散见于数百种民国时期出版物刊载的民国学人原创作品,围绕读书与修养、成长与见闻、做人与做事、生活与情趣,分不同主题编辑成册,分辑推出。所选作品具有叙事性和思想性;涵盖了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历史、传媒、政治、实业等诸多领域。

内容推荐

王丽华所编的《清馨民国风(域外见闻)》收入数百篇民国时期的文字,堪称历史影像,也可以说是情景回放。它们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是近多位民国学人的集中亮相,也是他们经历、思考与感悟的原味展示。透过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民国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时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目录

战后雾中之伦敦/梁启超

伦敦的乞丐/林语堂

英国人与猫狗/老舍

英伦的形形色色/陶菊隐

游英记/林无双

华茨华斯故乡游记/钟作猷

美国的妇人/胡适

美国的城市生活/邹恩泳

美国的几种时髦杂志/乔志高

美国社会安全的保障/何凤山

美国人的享乐主义/陶菊隐

我喜欢美国的地方/林语堂

美国之旅馆工业/华南圭

重游美国的几点感想/陈衡哲

三个美国人/陶菊隐

加拿大纪游/林疑今

巴黎的小脚/徐訏

法国女子是不是比中国女子幸福?/陈学昭

法国真相/叶叔良

瑕瑜互见的法国/邹韬奋

旅德印象记/李石岑

字旗之威力下/王礼锡

德国人生活的一斑/黄贤俊

谈谈德国女人/黄贤俊

一位德国奇士——捐款中国以征服欧洲/王光祈

德国人之研究东方文化热/王光祈

维也纳的咖啡馆/余新恩

比国访僧记/林无双

威尼斯/朱自清

弗洛兰斯游记/林如斯

两个奇迹——澎湃城与维苏威火山/王礼锡

丹麦的印象/庄泽宣

捷克:一个新建立的国家/庄泽宣

日本的杂志/谢六逸

日本人的文化生活/郁达夫

日本妇人/钱歌川

游日鸟瞰/廖世承

东瀛杂碎/陆晶清

印度一角/王礼锡

印度周游记拔萃/谭云山

印度朋友/余新恩

南洋巡礼/王礼锡

锡兰岛上的哥伦波/巴金

试读章节

英国的风俗民情,在读过英国文学的人,总有多少的认识,但是总不如亲临其境自己去体会出来。骂英国的英人也常可遇见,这种人在各国都可发现,其共同之特点就是各以为自己同胞是世界最坏的民族。所以生于美国便唾弃美国而崇拜英人;假如同这一人生于英国,也必唾弃英国而崇拜大陆了。所以他们虽然种族不同,其实都是人类中之另外一族,无以名之,暂时可谓之无名族人。但是这种对己国批评的态度,在相当范围内也是人之常情,一方面可以说是大方,比鳃鳃过虑、讳疾忌医或夜郎自大、盲目夸张者强一等,又一方面也是与“老婆人家的好”同一心理,不足深责。人有聪明,必有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现状,始有求进之心。英人也有许多有自知之明者,他们对于本国文物之弱点、英人脾气之古怪(此是一个绝好的小品文题目)也不回护,只是幽默地承认。大战以后,维多利亚时代之遗风几乎一扫而空,所以更多这类的批评。然而自外人看来,盛世之风度却仍然保存。所谓盛世之风度,是言社会秩序之整齐,礼俗之文雅,规矩之严肃,人民之自信等。如英国人之礼貌,尊长者,重规矩,扶老携幼,救弱济贫,给梦想揖让进退于三代盛世之韩退之看了,也可以满意。像伦敦有名的巡警,扶老妇过街,或是地道车中一般人对妇人、小子之温存,司车者之雍容有礼,都能使人觉得是大国的风度,与侨沪英人之狂悖全然不同了。尤其可爱的就是伦敦的乞丐。我曾对一英人表示佩服他们的风度,这位幽默自知的英人,反而诧异,问我有何所见而云然。我说,比如英国女子健步的走法,独立的精神,及在影戏院中陶情的笑声是可爱的。伦敦告地状的乞丐尤可表现英人自重、自信、自强的精神。

伦敦并无乞丐,因为这是法律所不许的。有老妇站在街旁卖自来火的,那便是乞丐。知者总是给点钱而不取自来火,或是给价特高,算为舍施。这不是我所要讲的,我所要讲的,是那些不卑不亢的水门汀告地状的朋友。原来讨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令人矜怜,一种是使点本事,也可说一法是使你作呕,一法是使你赞叹。上海城隍庙的乞丐将臃肿溃烂的大腿排在九曲桥路人眼前,故意使你触目,便是第一法。南京夫子庙有大人立在十二岁女孩的肚子上,等着人家掷铜板,也是同类。你看那女孩脸上肌肉之紧张及其不敢喊苦之沉寂,就可以使你启了慈悲之念。但是这用残忍以引起慈悲,根本就矛盾。那女子大概不是他亲生的,看来并不像慈悲菩萨之道场。也有吞剑者让口沫流出等人掷铜子,这比较上乘,因为一则到底有点本领,值得给钱,二则受苦的是他自己,不是小孩,总比较成个好汉。英国告地状者却属于另一种,他也是拿出本领,但不是求你矜怜,说些流离失所的话。他写的是格言,尤其是奋励人乐观上进一类的格言。在于他的意思,使人走过读这格言,觉得高兴,如果你慨然解囊掷几个铜板于他的帽子里,总觉得有相当的所得,不是白赏给他的。这些格言,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关于花、太阳、健康是至宝、早鸟食得虫一类的话。也有的很聪明,能作时评,开英国政府之玩笑,或取笑国际联盟,或揶揄经济会议,随时用粉笔在水门汀上写给你看。我看见过一位文思实在快,一写写了好几段,都很精彩。也曾在Charing cross看见一位尖酸客,他便满地愤慨的话,我想和他同情的人也比较少。又一类是画家。他们用的是彩色粉笔,画山水、村宅、夕阳、大船等,功夫虽不高,也都不错,合于俗人脾胃,如上海四马路所卖的洋画一样,在各图之旁只写一字thanks(多谢),别无呻吟苦调。路人走过,在阴森濛晦的伦敦街上,看见这图,想到野外春光的明媚,总算有种乐趣,即使给钱,也是有所得的。也有音乐家二三人结成一队,一吹Comet(喇叭类乐器),一拉提琴,弹Draga’s Serenade给你听,这也是一种卖艺而已。所以他们不自认为乞丐,他们的态度也是不卑不亢的。也有一位在Greek Street附近跪在地上弹琴。他的琴是自制的,一块木板,三条钢丝,用一个烟盒撑起,但是弹起来倒也怪好听。

从这种地方,也可以看出英人的自重的民性。

P3-P6

序言

这本书中的几十篇文字,都曾刊载于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其中一些篇目,近二三十年中曾经从繁体字变为简体字,或多或少为今人所知;但更多的篇目,似乎一直以繁体字竖排的形式,掩隐在岁月的尘埃中,直到我们发现或找到它们,再把它们转换为简体字,以现在这套“清馨民国风”丛书为载体,呈献给当今的读者。

收入这套“清馨民国风”丛书的数百篇民国时期的文字,堪称历史影像,也可以说是情景回放。它们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是近200位民国学人的集中亮相,也是他们经历、思考与感悟的原味展示——围绕读书与修养、成长与见闻、做人与做事、生活与情趣,娓娓道来。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民国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时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策划、编选这样一套以民国原始素材为主体内容的丛书,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而今本套丛书即将分批陆续付梓,我们欣喜地发现,她已经有型、有范儿、有味道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本书收选的作品,有一部分仍处于版权保护期。由于原作品出版年代久远,且难以查找作者及其亲属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我们未能事先一一征得权利人同意:敬请这些作者亲属见书后及时与我社联系,以便我社寄奉稿酬、寄赠样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域外见闻/清馨民国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丽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22164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4047114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