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雨兰亭殇
内容
编辑推荐

青麦所著《风雨兰亭殇》是一部精彩的谍战小说,围绕着一副珍贵的《兰亭序》摹本和战争情报,日伪满国共多方展开了精彩曲折、精心动魄的争斗。故事生动,人物刻画逼真,是作者为反法西斯斗争精心谱写的一曲赞歌。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维护人类文明不畏牺牲的人。

内容推荐

青麦所著《风雨兰亭殇》讲述,1937—1942,此消彼长的抗日烽火和诡异多变的政治风云使北平变成日、伪、满、国、共等各方势力角逐的中心。

一幅《兰亭序》引来北平新贵、前清王爷的十四格格、国民党军统、中共地下党组织和驻北平日军军官的高度关注,是敌是友?为财为义?章府内的章家与郑家祖孙四代缠绕其间。清末翰林章老爷、协和医学院理事章世维、留日返家的章亭轩、神医郑元庭、久别归来的郑家耕、热血青年郑玉璋、章府养女郁兰馨﹍﹍兄弟纠葛?父子猜疑?红颜祸水?为保全旷世珍品《兰亭序》,各方势力展开惊心动魄的斗争,随着斗争的深入各种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多彩厚重的中华文化与跌宕起伏的故事融为一体,将尘封于历史中的隐秘揭示出来。

目录

第一章 归

第二章 怨

第三章 孽

第四章 腊

第五章 年

第六章 惑

第七章 迷

第八章 袭

第九章 底

第十章 酿

第十一章 澜

第十二章 萧

第十三章 瑟

第十四章 醉

第十五章 忧

第十六章 宴

第十七章 药

第十八章 诈

第十九章 劫

第二十章 泊

第二十一章 渡

第二十二章 夜

第二十三章 别

第二十四章 义

第二十五章 困

第二十六章 难

第二十七章 悟

第二十八章 殇

第二十九章 择

第三十章 涅桀

后记:偶然与必然之问

试读章节

1937年深秋的北平,夜晚的寒风呼啸着卷起满地落叶抛向空中,祭奠着在星空下徘徊不肯逝去的英灵。

忽然,一阵粗厉的爆炸声,震碎了古城寂静的夜空。顷刻间,战马的嘶鸣、军卒的喊叫、警笛的长鸣混成一片……

在火光的映照下,东单牌楼上斑驳的彩绘现出几分诡异的灿烂。牌楼下,霍地窜出两人,先是藏身在街角儿的阴影里,倾听着周围的动静;在避过惊惶跑过的巡警后,两人闪身出来,撒开腿在凄冷的街巷里一路狂奔。

转过几个街口,俩人窜入一条高墙深巷。左右查看了一下,俩人便选好了各自的“突破口”。一前一后,先后跃起,抓住墙头的老紫藤;上身轻提,双腿一分,便骑俯在墙头上。环顾四周,没有异常动静;顺势一溜,俩人便滑落到了院墙里。

院子中央有个六角亭,亭檐上有块黑漆金字的匾。在无月的星光下,匾上“兰亭”两字历尽风雨,依然苍劲有力。

两个身影穿过园子,跨过月亮门,绕过里院上房,便入了前院。俩人刚要闪身进屋,就听得厢房的门一响,一个高大的身形立在了门口。

“哪儿去?你们俩。深更半夜的,戒严了,还出去瞎跑!出了事儿,我没得向你们的爹娘交代!”一个低沉而严厉的声音。

“爷,我们没出去,就在后花园儿里多待了会儿。外面都是小鬼子,我们知道好歹!”正在变声期的男中音,沙哑中透着机灵。

“郑爷爷,您放心,我们哪儿都没去。我们一直在后花园儿里观星象。”斯文一点儿的声音中透着讨好。

“你俩儿的心思我还不明白!快回去睡觉。”郑老爷子最终还是放了两个“祸头”一马。

“爷爷,您也早点儿歇着。”两人齐声应着。

屋里炕上,两人并肩靠着墙根儿坐着。

“玉璋,你说,刚才咱那几下儿,能炸死多少小鬼子?”斯文的声音里充满着期待。

“这种捣鼓法儿,能闹出响动来,已经不错了!”郑玉璋思量着,“要是真能炸死、烧伤他几个小鬼子,那就真值了!陈怀民,你小子不是都打听清楚了吗?要是弄错了,拿你小子是问!”

“还说我呢!南苑那一仗,刚一上阵,你就被撂倒了。害得我受你连累,连个鬼子毛儿都没碰着!唉——”怀民一想到自己为了送受伤的玉璋去医院,错过了南苑一仗,就觉着憋屈。

“这能怨我?上阵前,咱俩一直在切磋拳脚;可一上去,就挨了一通炮弹炸。躲都没处躲!”数月来,怨恨、委屈堵在玉璋的心口,憋得他透不过气来。

“你还说呢!你胸口上,让弹片划开的口子有半尺多长!要不是我送你去医院,你小子的命儿早没了!”怀民忿忿的情绪转移到了玉璋身上。

“整个学兵团,就咱俩功夫最好!我倒下了,你就别跟着下来了。”玉璋抢白着。

“全连谁不知道咱俩以前是同学,关系最要好。连长看你受了重伤,就命令我送你去包扎。是命令!”

“那你把我交给卫生员,不就得了!赶紧地回去,还能替我多杀几个小鬼子呢!”

“你以为我不想回去杀鬼子?!卫生员一见你胸口上,那碗口儿大的血窟窿,就没辙了。我想你娘就是协和医院的外科大夫,你要是这样就把小命儿丢了,那也忒冤了!就搭上回城拉援兵的车,又送你进的协和医院——我救了你小子的命,可你小子直到现在,连句‘谢谢’都没说过!”怀民激愤地申诉着。

“你要是能替我多杀几个小鬼子,我就是死了,都会在阴间给你磕头、谢你。可是现在,整个学兵团都没了!”玉璋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泪水,在脸颊上无声地流淌;悲伤和愤恨,充塞着年轻的胸膛,憋得俩人透不过气来。

夜晚的寒风从门缝钻进来。玉璋打了个寒战,清醒了许多。“既然还活着,就要为兄弟们报仇,不灭几个小鬼子,到了阴间都没法儿向那里的兄弟交代!”

“可是小鬼子‘太毒’了!他们驻兵的那院儿,营房靠着西墙,外边是一大片民房。要是使咱自制的手榴弹,着起火来,就是一大片儿!”陈怀民显得既无助,又无奈。

“还得想办法儿,弄称手的家伙事儿!”玉璋打定了主意。

年轻人的脑袋里翻腾着大的、小的、正的、邪的无数的想法,。却理不出个像样的头绪。

P5-P7

序言

(桓)伊字权夏。伊有武千,频参诸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时符坚强盛,边鄙多虞,朝议选能距捍疆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尝县子,又进都督豫州军事、豫州刺史。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称伊小字曰:“比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日:“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节选自《晋书·桓伊传》

东晋永和年的一天——这天或许天高云淡,或许寒风萧瑟……在帝王司马氏唯权是图、不顾手足而掀起的遍地血雨腥风中,即便是风和日丽,也会让人觉得如同凄风残阳。

在离京师不远的青溪畔,停泊着一只小船。船上几人,有一人蓬头散带、话语狂放,这就是东晋第一狂士,王徽之。他学识广博,书法、音律上的成就仅次于其父王羲之、其弟献之。但他傲慢怪诞,世人皆谓其癫狂,而不知其心忧伤——王羲之的伯父丞相王导与兄弟王敦因政见不同,刀兵相见!王、桓、谢、庾四家的争斗让士人心中的阳光渐化为灰烬!

此时,一驾马车从岸上经过……船里有人喊:“这是桓野王啊。”车上的人就是曾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以八万晋军击溃了九十万北方联军的东晋名将,桓伊。

王徽之和桓伊没见过面,但知道桓伊吹笛出神人化——桓伊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经常独自吹奏,那笛声能尽现音乐的美妙,是为江东第一。

当“桓伊的敦和风雅”遇上“王徽之的狂狷博闻”时,又会怎样呢?

王徽之让身边的人对桓伊说:“我家大人说‘听说你善于吹笛,请为我吹奏一曲。’”

桓伊问:“哪一位?”

答:“王徽之。”

桓伊虽官高位显,但谦逊平易。桓伊久闻王徽之大名,于是下车坐到矮床上,演奏起来:笛声由远及近、若隐若现……一幅冬目肃杀的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笛声连贯自然、清澈透明……让人仿佛看见一树树含苞待放的梅花迎风舞动;笛声动静相谐、细腻传神……人们似乎看到漫天的梅花与风雪一起翻飞;乐曲在活泼的旋律中洋溢着热情……好像一树树梅花不屈风雪、傲然挺立;乐曲复归平静闲适、空灵飘逸……

桓伊与王徽之在音乐的世界里,一个倾诉、一个倾听……

桓伊演奏完三段曲子,便上车离去,主人和客人没有交谈一句。

这首曲子便是桓伊所作,流传至今的古曲《梅花三弄》——古人的高格雅意让后人望“高山仰止”,叹“千古风流”!

当此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之时,王羲之邀请一众文人、名士、政治家,包括当时的丞相谢安,共四十一人,来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行修禊大礼(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

众人畅言抒怀,汇文成集,王羲之即兴提笔作序。

王羲之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与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挥亳而就、一气呵成,写下千古绝笔《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比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祝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全文共324字,史称“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之“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凰阁”、乃“天质自然,丰神盖代”,堪称绝世珍宝!相传真迹被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后陪葬于昭陵。但野史、正史又有诸多传载,其踪影稍现即逝、若有还无,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又一桩“悬案”!

下面将要讲述的就是一个与《兰亭序》有关的故事,大家可以暂且把它当作一个传说。

后记

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偶然”串接起来的。从精子与卵子的相遇到新生命的降临,从刚入学的懵懂学童到几十年赤诚相待的同窗手足,从拥有一个“做科学家”的梦想到写完这本书……这一切对于我来讲也许都是“偶然”。

不要笑我,在八十年代初,如果你走进中关村第一小学,在听了那么多科学家伯伯做的报告后,在年轻的物理学家带领下参观了原子对撞机,聆听了童第周的学生讲解的遗传学实验,你的理想如果不是未来做一名科学家,那么你真的是一个“异类”。

六年的小学课本,应该讲述了很多人生哲理,但老师们循循善诱的话语我却记不得了。我记得:一年级时的班主任在大雨中打着伞把我送回家,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一边给小孩儿喂饭一边给我重新听写生字……而那时的我,用女儿的话说就是NozuoNodie——作业不是没做就是没带。

中学六年全是在八一中学度过。我记得那座怪石嶙峋的假山、那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教室、那棵至今还占据着半条马路的古树(当年它在院子中间)……为什么我对初中三年的记忆不是“我学了什么”,而是“我在哪里”?也许那些知识都扎实地长在了我的身体里,已是触之而不觉,因为我帮女儿解她的难题总是驾轻就熟、易如反掌。

高中三年的生活紧张而纷繁,我记住的是一张张熟悉而又模糊的脸庞,还有那每年都号称“誓不言败”的足球比赛,以及那些泪汗横流的军营生活……

无论如何,我的大学老师应该会欣慰,我至少记住了所有专业课的名字: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因为每门课我都曾胆战心惊地去打探过分数——实在不想再考一次!而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应该是几乎所有理工科学生的必经之难。

回想着、回想着,我有意无意间遗忘的应该比我记起的要多得多。

无论怎样,我的职场生涯与当今的诸多毕业生相比,绝对算是一路畅通。在那个年代,在联想集团研发中心实习,从大恒公司市场部得到第一份工作,再投身互联网……多少大师级人物,多少IT业翘楚,从我身边“一笑而过”,我却忘记了“膜拜”,也许他们从来都不是我心中的神。

不懂得拜神的我想得到的可能是一种叫做“任性”的自由。选择了自由,便要准备好付出与之相应的代价。

从加拿大回来,很一决便受到了号称全球第一大广告公司的“冰”与“火”的洗礼。“冰”是一种发自内心对于普世的怀疑,相较于那些充满哲学思想的大脑所思考的问题,我的怀疑渺小得不值一提,然而它却冻住了我所有用来感知情感的细胞。“火”便是对这种怀疑的深深地焦虑,它炙烤着我,使得我对所有的情感都万分饥渴。所有的情感,包括:怨恨、妒忌、悲伤……  很快,另一个“星球”向我发出了邀请,戴尔公司——一个由无数齿轮杂乱咬合、飞速旋转、产生庞大利润的机械星球。“冰”与“火”瞬间被碾碎,没有怀疑、没有焦虑,只有迷茫。我茫然地看着这个世界……直到一个故事走进我心里,一个我想静静地写出来的故事。

几个月下来,我把写出来的东西拿给丈夫看,或许他觉得这些字句还有点儿意思,便拿给他圈子里的文友看,一起挑刺儿。他们像钟馗一样,不仅看透了这篇故事,更看到了我心里藏着的小鬼,并一一捉了出来,它们的名字应该叫“畏难”、“取巧”和“急躁”。

几个小鬼被捉走了,我的心也安静了,开始改写这个故事,一年多的时间,断断续续……感谢我的丈夫!每一次,他都是我的第一读者,给予我最挚诚的鼓励和最中肯的意见。

故事是民族的,书是心的付出,也是爱的见证。

2014年6月底,书稿基本完成。

这几天想着要为这本书写一则后记,晚上便睡得不好,有个梦飘来飘去。

梦里一个女孩儿在奔跑,脚下是一片叫做“必然”的荒原,头上是一片叫做“偶然”的天空。奔跑中,女孩儿的脚被溪水浸湿,她的衣衫被荆棘划破,她的头发被狂风吹乱,她的身体也曾被砾石绊倒……但她看到在那叫做“偶然”的天空中有几颗星在闪耀,那星光时隐时现。“偶然”的天空中有云有雾、有雨有电,但是女孩儿依然被星光吸引着、奔跑着……奔跑中,小女孩儿长大了。奔跑中,女孩儿忘记了那捧为她解渴的泉水的滋味,而泉水已融入了她的身体;奔跑中,女孩儿忘记了那颗绊倒她的砾石的模样,而砾石已改变了她脚步的方向;奔跑中,女孩儿忘记了那丛让她欢喜的野花的芬芳,而花香已引导她看到了星光……

明天是“立春”,一个农历春节前的“立春”。感觉春天快来了,心中有了点儿小小的欣喜;忽而想到前两天还下了场雪,不觉又有了一丝惶恐。

青麦2015年2月3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雨兰亭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84305
开本 32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507690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7: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