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尼采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战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乏晦涩之处。

尼采是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评论毁誉不一。他的哲学有批判现存制度的一面,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揭露批判极为有力。但是他是站在精神贵族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强调天才、“超人”。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是最能代表他的作品,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

内容推荐

尼采,德国哲学家、诗人。尼采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战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

尼采是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评论毁誉不一。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这本书为尼采本人及其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尼采在书中严厉地抨击了道德、灵魂、精神、自由意志和上帝。这本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表达智慧的书。

目录

绪论

我何以如此明智

我何以如此聪慧

我何以写出佳作

《悲剧的诞生》

《不合时宜的沉思》

《人性的,太人性的》及两个续篇

《曙光》:论道德即是偏见

《快乐的智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却又不为任何人而写的书

《善恶的彼岸》

《道德的谱系》:一篇论战的文章

《偶像的黄昏》:以锤子钻研哲学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为什么我就是命运》

快乐的智慧(选译)

悲剧的诞生(选译)

试读章节

6

摆脱怨恨,化解怨恨,谁曾想到我是多么由衷地感激我长期以来所患的疾病!这其中的道理并不简单:不论强壮还是虚弱,人们都必须亲身经历才能知道。如果随便什么东西都能抵御疾病和体虚的话,那么人本身的痊愈本能,即预防和抵抗力,便会削弱。由此发展下去,人们便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困扰,如何处理纷争,以及如何做出回绝——一切事物仿佛都变得有悖意志。继而,人与事物之间愈发纠缠不清,种种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意识,每一份回忆都成了一道不可轻触的伤口。生病,本就是一种怨恨。

对于生病的人来讲,只有一剂良药,我将其称之为俄国宿命论。当战争变得极为严峻时,俄国士兵便不再一味抵抗,而是钻进雪堆保命,对于外界的一切,他们置之不理,不再做出任何回应。

这种宿命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视死如归的勇气,还在于它是危险境遇下的保命良方。这种方法有助于人们在恶劣的境遇下减缓身体机能的代谢,宛如进入冬眠的状态,更有甚者,会像在墓地里修行的苦行僧一样,一睡便是几个星期。

其实,如果一个人对遇到的任何一件事都要做出回应的话,那么很快便会筋疲力尽的,此后,他就再也不能做出任何反应了。这便是其中的逻辑。由此看来,没有什么比怨恨更能消耗人的精力了。抑郁苦恼,忍辱含恨,神经敏感,无力报复却渴望报复,种种欲望在内心交织混杂,对精疲力竭之人来说,这的确是最有害的回应,因为它会迅速消耗精力,并且令有害物质分泌激增。胆汁流入胃中便是由此引起的。对病人来说,怨恨会令病情加重,所以必须被禁止,可实际上,怨恨却是病人最习以为常的性情。

释迦牟尼,这位知识渊博的生理学家,对此也颇为精通。我们将释迦牟尼的“宗教”称之为卫生学,避免其与诸如基督教这种卑劣的东西相混淆。释迦牟尼的宗教所产生的功效,在于能够引导人们战胜怨恨,将灵魂从怨恨中解脱,这便是迈向痊愈的第一步。“敌对不以敌对而结束,敌对以友好而终了”,这段文字是佛祖教义的开篇。这一切,都不是道义上的主张,而是生理学上的主张。

怨恨由于虚弱而产生,然而成为怨恨最大受害者的,却恰恰是虚弱者本身。相反,对于精神饱满、体格强健的人而言,怨恨便是多余的情感。事实上,对于这种情感的驾驭与克制,也是精力充沛的有力证明。有谁知道,我的哲学始终致力于抵制复仇感和怨恨感,并将其引入“自由意志”的学说领域。同基督教的斗争,只不过是其中的个例罢了。因而,对此有所了解的人便会明白,我的所作所为究竟意义何在,以及我在实践中本能的自信源于何处。意志颓废时,我不允许这类有害的情感存在;精力充沛时,我也会努力克制这种情感。对于我所提到的“俄国宿命论”,我是这样实践的:在突如其来的境况中,除非是忍无可忍的境遇、场合、居所或是社交圈,多年来我都一直苦苦坚守。因为,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偶然,这比改变它们要好些,比感到它们被改变要好些,也比反抗它们要好些。

凡是试图阻挠我奉行宿命论的,抑或试图用武力唤醒我的,都令我十分恼怒。事实上,这也是十分危险的。

接受命运,安之若素,而不期冀“与众不同”,这便是其中深刻的内涵。

7

还有一事不得不说,那就是战争。我天性好战,进攻纯属本能。有能力与人为敌并成为对手,这或许要以刚强的性格作为先决条件,并用刚强的性格成就此事。好战的天性需要有与之反抗的事物存在,同时这种天性也在不断寻求反抗。好斗的天性只属于强者,正如复仇与怨念只属于弱者一样,比方说,女人身上拥有的报复欲望,以及对旁人苦楚的敏感,正源于她的软弱。

进攻者的实力,可通过其对手的实力而判断。每一次实力的提升,都表现在寻求更强大的对手或解决更棘手的问题上,毕竟,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哲学家也要向种种问题挑战。哲学家的使命不在于压制一切反抗,而是要在抵御中倾其所能、灵活应变。

实力均等,是进行一场坦诚战斗的前提,一方若对另一方等闲视之,或居高临下,或目中无人,那便失去了开战的资格。

从我的实战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原则:

第一,我只选择战果赫赫的对手开战,我甚至可以等到他们取得成就后再出击。

第二,我只在没有盟友的情况下开战,这样,我只代表自己而不会累及他人。此外,我从来不在公开场合抨击那些无损我名誉的言论。这便是我为人处世的准则。

第三,我从不作人身攻击。我只把个人当作一面放大镜,借此让世人看清一个普遍却暗地滋生蔓延、难以掌控的事实。我曾以这种方式抨击过大卫·施特劳斯。可确切地说,我抨击的是在德国文化界饱受好评的一部经典著作,并当场揭露这种文化的实质。

我还这样抨击过瓦格纳。深层次地讲,我抨击的,是我们文化中带有的虚伪和粗鄙的特性。这些特性,往往会导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第四,我只攻击那些在世人看来毫无异议的事物,那些看似毫无缺陷的事物。与敌对恰恰相反,我的攻击是友好的证明,甚至是感激的证明。我把我的名字与某人或某事的名字连在一起,以表明我的敬意。赞成或反对,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若我向基督教宣战,那也必然能够堪当此任。因为,我未曾从基督教那里遇到过任何遭遇和障碍,连最严肃的基督徒,一直以来对我也都十分友好。所以说,我本人一直是基督教友好的敌人,我决不赞成将千年的灾难加诸于个人身上。

P16-19

序言

1

鉴于不久后我将以全新的价值标准苛求于全人类,在此有必要说明我是谁。按说,人们对我应该已有所了解,毕竟我的存在已被多次证实过。不过,我肩负使命之伟大与同辈人之渺小两者之间甚为悬殊,其表现于他们不曾听我一言,甚至对我不屑一顾。我全靠自己的信誉活着,人们如此待我,或许是对我的存在抱有偏见吧!

我只需同那些到恩加丁消暑的“文化人”谈论一番,便可以确信,我根本不存在。

此种境遇之下,我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尽管这种责任与我的习惯乃至我高傲的天性相悖,但我仍要大声疾呼:听着! 我就是这样的人!莫要将我同他人混为一谈!

2

我绝不是个怪物,也绝不是道德上的妖魔。尽管我与那些颇受尊重的道德家本质上截然相反,但这却恰恰成为我引以为傲之处。我是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门徒,可是相比成为圣徒,我更愿意成为萨梯。无论如何,请读一读这本书吧! 或许我可以借此将你说服,又或许这只是我愉快而友好的自辩而已。

“改良”人类,或许是我能向世人允诺的最后一件事了。我决不会以此来推崇新的偶像,只希望现有的那些偶像能有些许自知之明,相反,我更倾向于推翻偶像(即我所谓的“理想”)。想想看吧,一个理想世界被捏造的同时,也足以令现实世界的价值、意义和真实性黯然失色。

“真实世界”和“表象世界”,坦白地讲,都是捏造出来的世界和现实。

“理想”的谎言,自始至终都在诅咒“现实”。人们的本能由此被蒙蔽,继而变得虚情假意,甚至开始狂热地追捧那些自私自利者所宣扬的价值悖论。

3

凡是领略过我著作之气的人,便知这是一种高空之气,可以令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不过,人们须得逐步适应这高空之气,否则便有被其寒气所侵的危险。观览此书,仿佛浮游于冰雪之上,遗世而独立。看哪,阳光普照之下,万物是多么祥和而宁静!它们的呼吸,是多么自由而舒畅!而它们对自身的感知,又是多么无穷无尽!

哲学,正如我迄今为止所感知和经历过的那样,本就存在于冰雪高山之上,它探索着一切可疑和未知的事物,寻求着被道德禁锢的一切。我长期漫游于思想的禁地,渐渐察觉出一个事实,那就是道德化与理想化形成的始因与人们所期望的大不相同。于我而言,那些被哲学家隐藏起来的秘密,连同他们沽名钓誉的心思,早已不言自喻。

一种精神价值究竟能够容纳多少真理、又能挑战多少真理,在我看来,这愈发成为衡量价值的真正标准。人们所犯下的过失,即对“理想”所产生的信仰,不是出于盲目,而是出于怯懦。

人类文明的每一点收获、每一次进步,都是勇气和胆识的极大付出,都是自我磨砺与自我净化的不断升华。

我并不反对“理想”,只不过对其做了些无伤大雅的抨击罢了。

我们所孜孜以求并为之锲而不舍的,是那些被道德禁锢的东西。请相信,在以此为目的的战斗中,我所引领的哲学总有一天会取得胜利,原因很简单,迄今为止,那些被禁锢的无非就只有真理罢了。

4

在我的诸多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有史以来给人类的最伟大的馈赠,我的观点也在此书中得以体现。带着跨越千年的福音,它不仅成为世上最崇高、真正散发高空气息的著作——人类的一切真相和事实都囊括其中;它还是最为深刻的书籍,源于真理幽邃的深处,仿佛一口取之不尽的宝井,每一桶下去都将满载人类的宝藏。这里,既没有先知的预言,也没有宗教创立者(即病态与权力意志的可怕化身)的旨意。人们啊,你若不想白白糟践自己的智慧,那就须得首先倾听查拉图斯特拉的声音,认真聆听这宁静而饱含智慧的教诲!

“最为平静的声音是狂风骤雨的序曲,悄然而至的思想将引领整个世界——”

“无花果从树上掉落,饱满而甜美。它们跌落时,红衣裂开。对它而言,我便是北风。”

“我的朋友们啊,正如这无花果,这些教义之果正是为你们而落。尽情享用这甘洌的果汁与甜美的果肉吧!在这秋色宜人、晴空万里的午后——”

这里既没有狂热者的演说,也没有说教,更不要求信仰。在无限光明与欢愉中,点点滴滴,字字句句,娓娓道来,婉转动听。这温婉的乐章只会流入最贤明之士的心田,在那里回旋涌动。不过,查拉图斯特拉的声音绝非廉价到人人可得,倘若能成为这里的听众,这实为一种无上的特权。

查拉图斯特拉不会是在蛊惑人心吧?那他初次回归寂寞时,又如何向自己倾诉?显然,在类似情况下,他的话语注定同任何一个“圣人”、“贤士”、“救世主”、抑或“颓废者”都截然不同。不仅他的话语,乃至他的为人都与众不同——

“如今我要独自离去,我的弟子!你们也同样要离去,同样独自离去!去吧,如我所愿!

“离我去后,千万当心查拉图斯特拉!最好能以他为耻!也许他已将你们蒙蔽!

“智者不仅要能爱他的敌人,还要能憎恶他的朋友。

“弟子若永远甘为弟子,便是对师者最差的回报。你们为何不愿扯去我的花冠?

“你们崇拜我。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崇拜毁灭了,那你们又该当如何呢?当心别让崇拜害了自己!

“你们说,你们崇拜查拉图斯特拉,可查拉图斯特拉对你们有何用?你们是我的信徒,当信徒对你们又有何用?

“你们尚未找寻自己,于是你们找到了我。一切信徒都是如此。因此,一切信仰终归渺小。

“现在,我要你们离开我去寻找自己。只有当你们都否定我时,我才会回到你们当中。”

弗里德里希·尼采

在这美好的一天,万物都结着成熟而饱满的果实。紫灵灵的葡萄挂在枝头,一束阳光射进我的生命,我向身后张望,又眺望前方,发现自己从未在刹那间见过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但在今天,我的第四十四个年头没有白白逝去,它的逝去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在这期间,凡是有生命的一切都将得以拯救,并从此永垂不朽。《重估一切价值》第一卷、《狄奥尼索斯——酒神赞歌》和《偶像的黄昏》,都是这一年的馈赠,甚至是最后一季的馈赠!我怎能不感谢我的一生?因此,我要将其讲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尼采
译者 李子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3906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4088370
中图分类号 B516.4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