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郑成功收复台湾/图文台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让大陆人民特别是大陆的青少年能比较全面、真实地了解台湾所编写的。该书以翔实的史料、精美的图片、通俗的语言,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台湾的情况,既追述两岸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台湾的艰苦历程,也颂扬两岸人民抗击外国侵略、收复台湾、保卫台湾的光辉业绩,同时展示台湾的美丽景观、民俗风情、民间信仰和文化艺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忆历史,探访民俗,从容地穿梭于时光隧道,轻松愉快地享受一趟台湾宝岛的文化之旅吧!

内容推荐

郑成功的名字与台湾的历史紧紧相联。他虽然只活了39岁,但却做出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业——赶走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本书以鲜活可感的文字向你娓娓道来……

书中百余幅历史图片,让你更直观地目睹明末清初的台湾历史烟云。在国际法理上证明台湾是属于中国领土的最早法理文本——荷兰人向郑成功投降时递交的“十八条款”,也在本书中一展它的风采。

目录

序言

前言

一 海上世家

二 抗清北伐

三 风雨飘摇中的台湾

四 殖民统治下的台湾

五 议取台湾

六 东征台湾

七 收复台湾

八 缔结和约

九 开拓台湾

十 星落宝岛

十一 活在民间

郑成功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与图片来源

试读章节

成功出世

1623年,郑芝龙初到日本时,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他来到日本平户,广泛结交当地华侨。在这里他结识了著名的海盗颜思齐,并结拜为兄弟。颜思齐是福建漳州府海澄人,身强力壮,武艺娴熟,因生性豪侠、仗义疏财而闻名海上。芝龙还在铁匠翁翌皇(泉州人)的家中认识了翁的日籍养女——田川氏。中国人把她称为翁氏,日本人称她为田川氏。翁氏当时年方十七,非常美丽。她见芝龙身材魁伟,气宇轩昂,顿生爱慕。于是双方一见钟情,很快情定终身。不久翁氏便生下了郑成功。相传,郑成功出生的那天是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田川氏大腹便便,正在平户千里滨的海滩散步。她蹲下身子去拾取沙滩上可爱的文贝时,霎时间,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平静的海面顿时波浪翻滚。众人奇之,纷纷跑到海边来观看。此时翁氏忽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烈疼痛,知道马上就要分娩了,一时间找不到地方避雨,便只好踉踉跄跄地来到一块巨石边横躺着。就这样,她平安地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的郑成功。由于郑成功诞生在日本,其母亲也是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对郑成功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儿诞石”的传说,就是日本人民对郑成功深厚感情的一种凝结,是一种民间的崇敬和怀念方式。有关这一传说早在1852年就写进了日本历史文献《平户踪记》。在今天,日本平户千里滨的“儿诞石”的碑文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田川氏出游千里滨,拾文贝,俄将分娩,不及还家,乃就巨石以诞,是为成功。”如今日本平户的“儿诞石”成为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历史圣地。

郑成功幼名福松,后名森,字大木、明俨。在他满月的时候,郑芝龙因与颜思齐等人密谋推翻幕府,准备占地称雄,结果走漏风声,只能逃离日本,父子一别竞达七年之久。这七年,郑成功全由母亲一手抚养。五六岁时就被送到花房老师那里学习剑术。小小年纪,体格就很结实,动作机敏。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度过的这段童年时光,直接受周围的环境及其华侨和亲友的耳濡目染,吸取了大量有关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知识与经验,这对他以后的成长帮助很大。

海上霸主

1624年8月,颜思齐率领郑芝龙等28人,从日本驾船抵达台湾西海岸,从笨港(今北港)登陆,后来在诸罗山(今嘉义地区)安寮扎寨,一面狩猎垦荒,进行农业生产,一面在福建沿海进行掠抢和走私贸易,积蓄了大量财富。1625年,颂思齐因患疟疾去世,众人推选郑芝珑为寨主,自此郑芝龙以台湾为根据地,收购江南一带的珍奇异物,并贩卖到琉球、朝鲜、真腊、占城等地,由此推动了海峡两岸大规模的贸易活动,1626年-1627年间福建正值大旱,尤以漳州和泉州最为严重,故漳、泉大批破产农民纷纷前往投靠,郑芝龙的队伍迅速扩大到3万余人,他们组织武装,垄断贸易,对抗官军,逞雄东南。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已是西方海洋经济世界的“超级大国”,集军事与商业为一体的“东印度公司”到处拦截葡萄牙和西班牙商船。郑芝龙曾在澎湖担任过荷兰人的翻译。当时荷兰人为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一些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掠夺,郑芝龙作为与荷兰人合作的海盗之一,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拦截前往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任务。后来荷兰人在明军的压力下撤出澎湖,转移到台湾大员,修筑“热兰遮”和“赤嵌城”两个要塞,侵占了台湾南部地区。不久郑芝龙脱离荷兰人,率众往来于台湾与日本之间,开始了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1625年8月,李旦在日本病逝后,他的事业全归这位义子掌控,郑芝龙由此成为海盗集团首领。门户自立的郑芝龙,不断招兵买马,继续扩大势力。先后合并了当吋台湾的其他汉人武装力量,又从大陆招募人员到台湾,并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把部下分设为参谋、总监军、督运监守、左右谋士等官衔,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郑氏地方统治政权,成为当时闽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引起了明朝统治者的恐慌,屡次派兵追剿,均以失败告终,这使明朝政府重新认识了郑芝龙的力量。在无力继续剿灭郑芝龙海盗集团的情况下,朝廷意图利用郑芝龙与荷兰人抗衡,同时剿灭其他“海盗”,因此改变了对郑芝龙的策略,由消灭变为招抚。而郑芝龙也早有归顺朝廷之心,他虽然拥有雄厚的财力,也有相当的军事实力,但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地位,在世俗和官府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介海盗头子。郑芝龙曾私下派心腹部将对明军的将领们说:“苟得一爵相加,当为朝廷效死力,东南半壁可高枕矣。”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在泉州知府王猷的建议下,福建巡抚熊文灿派卢毓英对郑芝龙进行招抚,郑芝龙在平服内部的反对势力后,随即向明政府投降。郑芝龙投降后,明政府授予他“五虎游击将军”的头衔。于是,郑芝龙离开了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转而坐镇东南沿海一带,此时他已有部众数万、船只千余。

这一年,闽南又遭大旱,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支持下,郑芝龙再度招纳漳州、泉州等地的灾民数万人,用海船运送到台湾垦荒定居。这些人到台湾后,种得的粮食除了用于衣食必需之外,其余的均作为租税向郑氏交纳。从此,台湾的汉人不但增多了,而且许多荒芜的土地也逐渐得到开发。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对灾民们来说,郑芝龙的行为功德无量;对明朝政府来说,郑芝龙是替朝廷排忧解难,表现出了忠心:对郑芝龙个人来说,当然是财源滚滚,名利双收。与此同时,郑芝龙开始了一系列积极的军事行动。他率军先后剿灭了海盗李魁奇、杨六、杨七、褚彩老、钟斌、刘老香等,并将投降者全部纳入麾下。崇祯六年(1633年)七月十三日,荷兰人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对大陆沿海地区发动突袭,击毁了大量明军船只,其中也包括郑氏的船只,令郑芝龙十分震怒。同年十月二十二日,郑芝龙会同闽、粤两省水师进行反击,在金门料罗湾大败荷兰人,焚毁了四艘大型的荷兰大夹船,缴获了一艘,烧死、生擒大批荷兰人,这是数十年间明王朝在海上从未有过的大胜利。之后,郑芝龙再次于福建湄洲湾打败前来骚扰的荷兰人,焚毁多艘荷兰船舰。荷兰人侵者从此在福建境内绝迹。因战功显著,郑芝龙升任福建总兵,同时也取得了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合法地掌控了东西洋贸易运作,连荷兰殖民者也被迫与郑芝龙修好,表示今后不再强行前往福建进行贸易,改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至此,郑芝龙一统东南海面,成为“闽海王”,再也无人与之争锋。他投降明朝既保存自己原有的实力,同时又运用明政府官员的职权,继续为自己的海上事业打拼。在明政府的庇荫和帮助下,郑芝龙很快消灭了盘踞广东沿海的海盗,也打败了荷兰人,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广东一带的南中国海。郑氏海商集团几乎完全控制了东南沿海的制海权,过往船只未能得到郑氏令旗的不能通行。郑氏每年的收益数以千万计。郑芝龙闯荡拼搏多年,终于闯出了一个雄霸东方的海上霸主地位。郑芝龙不仅商途顺畅,仕途也一路绿灯,他因征讨海盗有功,后被櫂升为福建都督。真可谓“亦商亦盗亦官”。P7-12

序言

宝岛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匡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岛上风景秀丽、气候暖和、物产丰富,极宜人类生存与发展。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是从大陆直接或间接迁徙过去的,他们与原住民一起披荆斩棘,历尽艰辛,为开发和建设宝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大陆人民的大批迁入,大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不断地移植台湾,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使台湾文化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自1895年以来,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和1949年以后两岸的长期隔绝,大陆人民对台湾的了解十分有限。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大批的台商和各界人士纷纷渡过台湾海峡,到大陆经商和从事文化交流,然而大陆人民进入台湾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生迫切希望了解台湾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为了让大陆人民特别是大陆的青少年能比较全面、真实地了解台湾,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批研究台湾的学术工作者编写了“图文台湾”丛书。这套丛书以翔实的史料、精美的图片、通俗的语言,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台湾的情况,既追述两岸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台湾的艰苦历程,也颂扬两岸人民抗击外国侵略、收复台湾、保卫台湾的光辉业绩,同时展示台湾的美丽景观、民俗风情、民间信仰和文化艺术。

我们期望,这套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能陪伴您一起追忆历史,探访民俗,欣赏台湾的秀丽风光,让您从容地穿梭于时光隧道,流连于古迹佳景,轻松愉快地享受一趟台湾宝岛的文化之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郑成功收复台湾/图文台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韵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46871
开本 16开
页数 1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8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29
16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