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接头
内容
编辑推荐

《接头》著名作家龙一最新长篇小说《潜伏》之后,《接头》险象环生。

中国本土最有特色的推理小说作家通吃“地下斗争”和“职场规则”的高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混蛋”地下工作者故意给领导出难题,一定要娶一位“有夫之妇”做假夫妻的戏剧结构。

内容推荐

《接头》是龙一的最新长篇小说。该书延续龙一一贯的题材和风格,写抗战期间我党地下斗争人员所面临的斗争形势和日常生活。小说从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写起,写家庭和抗战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龙一发挥自己擅长搭建新的人物关系,擅长发掘革命者信仰背后的日常生活细节的优势,将小说写得绵密细致,读来引人入胜。

目录

正文

后记

试读章节

领导对我的精神状况很担心,专门派了和我同期入党的老杨指导我的工作,还给我带来了久违的耳朵眼炸糕。老杨很有技巧地问,回来后感觉好多了吧?听说你打算成亲,是你家里的意思吗?女方是哪家?

口中又黏又甜的炸糕,感觉并不像思念家乡时想象的那么好吃,现实的一切都好像在和想象作对。我把压在肚子里多日的牢骚话讲出来,说成亲的想法我确实有过,可是,现在,就算是我想,也总得领导先批准才成啊!

其实我心中想的却是,谭美的肚子已经完全消解了我回来的目的,如果此时再说想结婚,领导必定会认为,他们理应责无旁贷地担当大媒。这些年干地下工作,假夫妻的事情经历了许多次,每次的时间有长有短,“太太”的模样秉性也可以说是无奇不有,我实在不愿意再遭那份罪了。至于真夫妻,组织上也不可能给我找到第二个谭美。

不想,老杨却误会了我的意思。刚刚隔了两天,他就带来了一位身材娇小却手指粗硬的女士,悄声对我说,领导已经同意你结婚了。然后又大声介绍那位女士,说这位是刘小姐,名叫刘淑娴,她的孪生妹妹叫刘淑英,姐俩都是护士学校毕业、思想过硬的好同志,作为女性也称得上是“贤良淑德”。接着他又悄声在我耳边道,“女子手如姜,银钱满柜粮满仓”,领导千挑万选才选中她妹妹,还特地派姐姐来让你相看,对你的关心可是非比寻常啊!

我不想要什么“贤良淑德”和“女子手如姜”,我想要的是谭美豪情万丈的泼辣、幼稚的理想主义和满脸跑五官的表情。于是我把老杨拉到一边,婉言谢绝领导的好意。全然顾不得,两个男人躲在一边说悄悄话,把女士丢在一边,其实很不体面,也很没有礼貌。我实在不能不明确表示拒绝,否则,以老杨那“狗肚子里藏不住二两牛黄”的脾气,万一我稍一含混,他误以为我同意了这桩婚事并向领导汇报,对刘小姐就更不礼貌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送他们出门时,刘小姐突然对我说了一句,我见过你的照片,在你母亲房里。这让我吃了一惊。老杨连忙解释道,刘小姐是你家老太太的私人护士,老太太把她喜欢得不得了。

唉,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今天刘小姐能认出我,明天我走在大街上就能被亲戚朋友认出来。我们家是个大家族,沾亲带故的至少有一千人,躲是躲不开的。于是我知道,我必须得回家一趟,否则就是不孝。

母亲见我进门,便将已经听牌的一条清龙推翻,抓住我是又哭又打。陪着打牌的七姑、八姨、六舅母也跟着边抹泪边劝,总算是将母亲劝住了。这时她老人家敏锐地发现我没带着行李,便大声呼唤管家、仆妇,一窝蜂地拥出去,把我留在公寓里的东西全都搬回来,然后她一边迭声指挥人为我安排卧房,一边对我说,你不回来我就是“寡妇死儿子——没指望了”;别怕你大哥,有我在,他不能把你怎么样。

这就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闹革命哪有住在家里的?连累家人不说,也实在是不方便哪!更何况我那位同父异母的大哥还是英租界的巡捕头子,此刻也在家里住着。再有一点我非常清楚,母亲为了留住我才说了大话,其实她比我还怕我大哥。

刘小姐用建漆托盘端着一盏参汤送到我的房间,脸上憋着忍不住的笑,临出门才说,老太太此刻已经打了二十几个电话,正张罗人给你说亲哪。得,这正是我担心的第二件事,母亲为我找的太太,在领导那里必定是无法通过的,而老太太抱孙子心切,我又不便违抗母命,真是难哪。  出乎我意料的是,上级领导居然赞成我搬回家里去住。老杨传话说,虽然现在形势很严峻,工作压力非常大,但领导还是让我命令你,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休息,休息,再休息,顺便把那点小毛病治好,然后才好开展工作。

休息,治病?这说明领导当真把我当成了病人。虽然这能让我感受到领导的关怀,但却觉得他们关怀的不是地方。如果他们当真关心我,就不应该批准谭美结婚,或者说,即使不得不让她“结婚”,也该先给她弄两副“大败毒”吃吃,好让她留着肚子等我回来,离婚,与我结婚,生我关大宁的儿子。

这些日子里,类似的疯狂想法常常折磨得我不得安宁,但我又没有权力批评领导,同时更无法克制对谭美的思念,于是,我又通过事先约好的“信箱”给谭美留下信息,要求再次见面。P5-8

后记

在设计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必须得面对三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同类戏剧结构问题。在2006年我曾发表过一个短篇小说《潜伏》,讲的是中共地下工作中一对假夫妻的故事,这次再讲一个假夫妻的故事,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江郎才尽,正在自我抄袭。经过仔细研究我发现,我对题材和戏剧结构的认识还太肤浅,只是因为戏剧结构“形似”便贸然下结论,却未从文学艺术的本质上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文学从来都不惧怕同类戏剧结构,例如“爱情”,例如“背叛”,同样的戏剧结构曾被许多伟大的作家反复地“重复”,这是为什么?原来,戏剧结构只是表象,而非实质,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当作家在同类戏剧结构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时,这一结构才会历久弥新。短篇小说《潜伏》讲的是一个有洁癖有知识的中共党员打入军统内部,却被阴差阳错地安排了一位粗鲁的文盲游击队员做“假夫妻”,“鸡吵鹅斗”是这对夫妻的日常生活,身份的错位造成他们必须在对抗中工作,这才是这个戏剧结构的本质特征。

而现在这部小说不同,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混蛋”地下工作者故意给领导出难题,一定要娶一位“有夫之妇”做假夫妻的戏剧结构。道德对中共地下工作者的考验,才是这个戏剧结构的本质特征。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小说家就如同木匠,当掌握了熟练的手艺之后,真正考验我们的是对“木材”的认识是否精微,透彻,是否能从差别中发现崭新的价值。当然,等我们自认为对“木材”的认识有了心得的时候,我们就必定又会发现,我们的手艺仍有缺陷。这是作家身上相互对抗,又相互促进的两极,其中没有完美的平衡,只有被不断打破的平衡。

第二个难题是另类人物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我个人不是难题,但是我担心在小说发表后可能会有人问,像主人公这样一个纨绔,身上有着“混蛋”所有的典型特征,让他“混进革命队伍”,会不会给共和国的缔造者脸上抹黑呢?所以,我要在这里做一点解释工作。只要仔细研究中国革命史我们就会发现,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革命者的形象太单纯,以至于有些“超现实”了。其实,在早期参加革命的那些人身上,有着非常复杂的身份和动机,单从身份上来讲,社会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人,革命队伍中就会有什么样的人,不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说,革命队伍如果不是如此“人才济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同样,从相反的角度来看,中国革命史上也不是未曾出现过使革命队伍“纯洁化”的运动,其结果却是对革命工作的巨大伤害。所以说,我们在此处不必争论革命队伍中会不会有小说主人公这样的人,需要关注的却是,这种人对革命事业是否有益。

第三个难题是道德问题。其实,这部小说探讨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共地下工作者所面临的道德考验。要知道,革命者必须要面对人可能经受的所有考验,而道德考验则是其中最难下结论的一种。特别是像主人公这样的人,他需要面对的考验必定要比工农革命者复杂得多,也严酷得多。在这部小说中,我特别将道德考验专注于主人公身上,就是为了说服读者相信,在革命队伍中,像主人公这样的人是可以做出贡献的,同时,他在经历了无数考验之后,也是可以被改造好的。

讲了这么多难处之后,我想欣慰地告诉诸君,在完成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不但主人公经历了考验,我自己也同样经历了考验。这是因为,我总是将自己扮作主人公,让自己想他所想,行他所行,于是,我便不由得对这些信仰坚定,品格高尚,却又缺点颇多的革命者生出敬畏之心——我们今天生活得太容易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接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7391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4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2014308286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