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适自述(图文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胡适自述》是胡适先生亲笔撰写的唯一成长自传。回忆了胡适童年的生活,所受的家庭教育,出国留学的经历,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等事件。从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胡适的成长的历程及性格形成的原因,是研究胡适的一本重要著作。另外本书内容浅显,文笔流畅,叙述生动,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胡适的重要的著作。

内容推荐

胡适先生,出生于一八九一年,卒于一九六二年。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开白话文风气之先,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先生具有严谨的学术精神、热爱自由的精神。是传统道德的遵守者,新道德的提倡者。先生虽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却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虽一生恪守中国传统文人道德,却接受西方文明洗礼,蒋介石在致先生的挽联中这样评价他:“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自述》是胡适先生亲笔撰写的唯一成长自传。本次出版时,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又同时参照了多个版本的胡适自传,一些存有争议之处也倾向于保留原作,尽量展现原作之美。本书同时节选了胡适先生口述自传的两篇文章,附录了原载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的《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这篇文章,并选取了几十幅不多见的图片来记录胡适先生。

目录

四十自述

序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一、九年的家乡教育

二、从拜神到无神

三、在上海(一)

四、在上海(二)

五、我怎样到外国去

六、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七、我的信仰

口述自传(节选)

八、我的父亲

九、故乡和家庭

附录: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用图片记录胡适先生

后记

试读章节

今年最扫兴的是没有扮戏的“抬阁”。后村的人早就练好了两架“抬阁”,一架是《龙虎斗》,一架是《小上坟》。不料三先生今年回家过会场,他说抬阁太高了,小孩子热天受不了暑气,万一跌下来,不是小事体。他极力阻止,抬阁就扮不成了。

粗乐和昆腔一队一队的过去了。扮戏一出一出的过去了。接着便是太子的神轿。路旁的观众带着小孩的,都喊道,“拜呵!拜呵!”许多穿着白地蓝花布褂的男女小孩都合掌拜揖。

神轿的后面便是拜香的人!有的穿着夏布长衫,捧着炷香;有的穿着短衣,拿着香炉挂,炉里烧着檀香。还有一些许愿更重的,今天来“吊香”还愿;他们上身穿着白布褂,扎着朱青布裙,远望去不容易分别男女。他们把香炉吊在铜钩上,把钩子钩在手腕肉里,涂上香灰,便可不流血。今年吊香的人很多,有的只吊在左手腕上,有的双手都吊;有的只吊一个小香炉,有的一只手腕上吊着两个香炉。他们都是虔诚还愿的人,悬着挂香炉的手腕,跟着神轿走多少里路,虽然有自家人跟着打扇,但也有半途中了暑热走不动的。

冯顺弟搀着她的兄弟,跟着她的姑妈,站在路边石磴上看会。她今年十四岁了,家在十里外的中屯,有个姑妈嫁在上庄,今年轮着上庄做会,故她的姑丈家接她姐弟来看会。

她是个农家女子,从贫苦的经验里得着不少的知识,故虽是十四岁的女孩儿,却很有成人的见识。她站在路旁听着旁人批评今年的神会,句句总带着三先生。“三先生今年在家过会,可把会弄糟了。”“可不是呢,抬阁也没有了。”“三先生还没有到家,八都的鸦片烟馆都关门了,赌场也都不敢开了。七月会场上没有赌场,又没有烟灯,这是多年没有的事。”

看会的人,你一句,他一句,顺弟都听在心里。她心想,三先生必是一个了不得的人,能叫赌场烟馆都不敢开门。  会过完了,大家纷纷散了。忽然她听见有人低声说,“三先生来了!”她抬起头来,只见路上的人都纷纷让开一条路;只听见许多人都叫“三先生”。

前面走来了两个人。一个高大的中年人,面容紫黑,有点短须,两眼有威光,令人不敢正眼看他;他穿着苎布大袖短衫,苎布大脚管的裤子,脚下穿着麻布鞋子,手里拿着一杆旱烟管。和他同行的是一个老年人,瘦瘦身材,花白胡子,也穿着短衣,拿着旱烟管。

顺弟的姑妈低低说,“那个黑面的,是三先生:那边是月吉先生,他的学堂就在我们家的前面。听人说三先生在北边做官,走过了万里长城,还走了几十日,都是没有人烟的地方,冬天冻杀人,夏天热杀人;冬天冻塌鼻子,夏天蚊虫有苍蝇那么大。三先生肯吃苦,不怕日头不怕风,在万里长城外住了几年,把脸晒的像包龙图一样。”

这时候,三先生和月吉先生已走到她们面前,他们站住说了一句话,三先生独自下坡去了;月吉先生却走过来招呼顺弟的姑妈,和她们同行回去。

月吉先生见了顺弟,便问道,“灿嫂,这是你家金灶舅的小孩子吗?”

“是的。顺弟,诚厚,叫声月吉先生。”

月吉先生一眼看见了顺弟脑后的发辫,不觉喊道,“灿嫂,你看这姑娘的头发一直拖到地!这是贵相!是贵相!许了人家没有?”

这一问把顺弟羞的满脸绯红,她牵着她弟弟的手往前飞跑,也不顾她姑妈了。

她姑妈一面喊,“不要跌了!”回头对月吉先生说,“还不曾许人家。这孩子很稳重,很懂事。我家金灶哥总想许个好好人家,所以今年十四岁了,还不曾许人家。”

月吉先生说:“你开—个八字给我,我给她排排看。你不要忘了。”

他到了自家门口,还回过头来说:“不要忘记,叫灿哥钞个八字给我。”P7-9

后记

胡适先生,出生于一八九一年,卒于一九六二年。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开白话文风气之先,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先生具有严谨的学术精神、热爱自由的精神。是传统道德的遵守者,新道德的提倡者。先生虽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却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虽一生恪守中国传统文人道德,却接受西方文明洗礼,蒋介石在致先生的挽联中这样评价他:“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自述》是胡适先生亲笔撰写的唯一成长自传。本次出版时,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又同时参照了多个版本的胡适自传,一些存有争议之处也倾向于保留原作,尽量展现原作之美。本书同时节选了胡适先生口述自传的两篇文章,附录了原载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的《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这篇文章,并选取了几十幅不多见的图片来记录胡适先生。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同样一本好书的形成也是经过多人努力的结果。在本书的编审过程中,胡适研究会的专家们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使得本书更趋于完善。在此对各位专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限于编辑水平,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恳请方家指正。

许晓善

2014年8月8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适自述(图文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98558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4101504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