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经验(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中国人的人性与信仰)
内容
编辑推荐

习近平强调: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历史的经验(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中国人的人性与信仰)》是《历史的教训》姊妹篇,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和警鉴!

看历史经验教训,理解过往,预知未来。

本书作者史杰鹏用独特的视角洞悉深层的历史,嬉笑怒骂间探寻真实的人性。

内容推荐

《历史的经验(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中国人的人性与信仰)》精选了作者史杰鹏80多篇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对正史中记载的历史片段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以史为鉴,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使我们更加理性而从容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目录

壹 中国人的奴性与卑微

有关奴才的感想

汉文化下的奴性基因

潜规则和显规则

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人丧失尊严的三个阶段

中国人的卑贱

告奸

权力的快感

感同身受和两种流氓

所谓“不要学习鲁迅的文风”

“腹诽”之法

气节重不重要?

复杂的人性

智慧无关于权谋

贰 历史并非是一次漫长的苦旅

中国古代的田径健将

从清渏园到颐和园

文景之治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春秋时代

笑谈“世家”

秦汉时代的公务员

古代的乡村

学历史的用处

为什么以前的天才总是早慧?

秦代的骗子

阴谋和鲜血

绚丽之花膏于污血

皇帝永远是对的

游侠的道德准则

荀子对秦国的观感

一次野蛮拆迁

长城仅仅是防备外敌的吗?

叁 游走在文学与文化之间

《狼图腾》的偏激

《色·戒》和胡兰成

苏童早期小说中的拙笔

库切的《青春》

《学而时习之》:薛涌的《论语》研究

古装剧与历史感

从金庸小说到文学的题材限制

强汉风骨和猛虎精神

图书、动画片及其他

以正确心态对待“国学”

甲骨文和一岁小孩儿

破碎的是人类自己,不是山河

“容”字的文化内涵

《战国策》的小说笔法

文学的感染力

为什么人会怕鬼

王国维自杀之谜辨析

群众的文化修养

说话的修养

肆 面对那些熟悉而陌生的传统

独裁者的称呼

从楚简看矛盾的楚平王

自私的权利

所谓“孝道”

我的英雄观

谈谈让座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把士兵投放到绝境

前辈的经验

每天阅读一小时

什么是故乡

为何下雪前天是红彤彤的

贵族的脾气

伍 他们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大师的偏激

孙中山的建都理想

贵族化写作的鲁迅

吴承仕其人

呐喊与天真

王国维与鱼藻轩

商鞅才是最伟大的军事家

理解胡亥这样的君主

特立独行的先縠

阿金的翻版

萧颖士的粉丝

朱温的涵养

我来代董仲舒对策

就是刘备这样的英雄太多了

华元的问题到底在哪儿?

不爱江山爱道德的鲁隐公

一个名叫贾坚的汉奸

这个皇帝心理不健康

理论家和实干家

试读章节

有关奴才的感想

也许是因为两千年的文化影响,不少中国人见了领导都怕得要死,从来不敢对着干。但在一种情况下有例外,就是假装给领导提意见的时候。

比如,一个下属生气对领导说:“首长,我要给您提意见了。您每天废寝忘食,工作到深夜,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希望您能听从群众的意见,立刻改正。”领导就会风趣地说:“小鬼,你管得可宽哦。”燃起一根烟,在蓝色的烟雾中,又陷入了沉思,为十几亿百姓操起心来。这种温暖的画面,就此铭刻在我心中。

很多中国人真没觉得这是溜须,后来见多了世事,才悚然一惊,意识到这温暖后面的虚伪可怕,又不知道该敬佩还是厌恶,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真是太有创造力了,连溜须竟然能溜得这么有技巧,简直达到了文学的高度。

其实如果书读多了就会明白这种溜须根本不算什么。真正文学性的溜须,在中国文学史上其实屡见不鲜,远比上面举的例子典雅,典雅到了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不是溜须,甚至即使知道,也禁不住会喜爱它,吟诵它。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且不去说它,毕竟古代文人在抒发志向时,把君主比作尧舜,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我最佩服的,倒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那首词赫赫有名,几乎所有的诗词选都不会将之漏掉,词牌名为《破阵子》,全文是这么写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凡是读过它的人,都会由衷赞叹它的好,雄浑壮丽,把词这种本来只适合抒发婉约情怀的文体,彻底扭转了面貌。记得自己当初一见非常惊艳,爱不释手,尤其读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未尝不为之倾倒,怅然久之,觉得猥琐庸常的人生似乎也变得巍峨伟岸,但从未去思考,它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或许也用不着去思考,文学艺术这东西,从来就很诡异,是语言难以描述的。

然而有一天,再一次从脑海里浮现这首词,不知怎的,我却忽然顿悟了:盖以今日文明社会的眼光观之,像辛弃疾这样做奴才能做得如此豪迈,无一丝卑下之气,古今中外,只怕非常罕见。文学,从来不会因为思想和内容的不堪而掩盖它的光芒。《洛丽塔》写的不过是一个中年男人馋涎小萝莉的故事,因其文笔幽微细腻,卒成千古名著;同样,辛弃疾这词写的不过一个中年男人要为主子披肝沥胆的情怀,因其文笔雄浑壮丽,而让我心旌摇摇,竟忘了用批判的眼光观之,文学之蛊惑人心,大矣哉!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唯命是从其实是要有才华的,没有才华,效果会适得其反。前几天听一老乡说,他认识一银行分行长,某日一起吃饭,分行长突发烟瘾,摸出一根烟叼在嘴里,还没来得及点火,突然斜刺里一人窜出,点头哈腰,手里的打火机已经伸到分行长面前。但着急之下一时打不着,竟然“扑通”一声跪下,似乎想请自己熏天的奴性气焰帮忙。该分行长大吃一惊,脸本能往旁一扭,唯恐被那气焰灼伤。说实在的,这样当奴才,就太没水平了。要知道,我们大部分人虽然还有奴性思维,但如此赤裸裸展示出来,除了某些口味特重的,一般的上司真未必受得了。

中国古代的文化宝库里,迸发着无数文奴的才华之光,在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不但无才士,亦无才盗、才偷,甚至才奴。为了鼓励奴才们都能像辛弃疾那样,为文化宝库添砖加瓦,我建议,应该把各种字典里“奴才”的“才”和“才华”的“才”归为一个义项,今后没有才华的人,就不配称奴才,只能称奴隶。

汉文化下的奴性基因

虽然不少中国人对古典汉语文学作品有着无比的热爱,虽然汉字几十年来一直伴随着绝大多数中国人成长,虽然除了现代汉字外,我本人还对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情有独钟,但有时我仍会觉得钱玄同当年说的话有一点道理:“汉字不灭,国家必亡。”因为比起有尊严的生活来说,能阅读古书确实不那么重要。古书可以留给学者们去探究,就像西方学者们探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那样。因为古书和文化传统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奴性因子,中国人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被它腐蚀、奴化了。鲁迅说,青年人最好少读或者不读中国书,就是这个道理。像鲁迅这样嗜好古书的人如此号召当然没关系,他身上早就有了解毒基因,就像摘掉河豚的胆,河豚之味美不可言一样。撇去古籍中的奴性思想,唐诗宋词的很多篇章也称得上昭哲璀璨,光耀宇宙!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经验(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中国人的人性与信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杰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0815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5045707
中图分类号 B933-5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