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梦丝绸密码(附光盘)
内容
试读章节

《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以至于为此还专门形成了一门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一百多年来,红学专家及红学爱好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解读。其中对《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原型考证,也是红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书中四大家族在现实中所对应的原型有“江南世家说”“清朝皇室说”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而本书想从丝绸的角度出发,探究《红楼梦》所透露出的蛛丝马迹,窥测《红楼梦》四大家族的原型与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的江南三织造是否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江南三织造是清代的官营丝绸织造机构。中国古代自西汉以后,宫廷内大多都设有这样一个机构,专门给皇帝、朝廷生产各种丝绸产品。

汉代的丝织业主要分为官营丝织业和私营丝织业两种。其中官营丝织业是由政府直接经营或控制的手工业,分为中央政府经营和地方政府经营两种类型。中央政府经营的丝织业主要是位于长安和洛阳,分别为东、西织室。东、西织室生产丝绸的目的是为封建皇室、贵族与官员提供奢侈衣饰用品,也有用于赏赐,与周边民族的互市贸易及海外贸易等。

隋代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机构是尚书省的工部。具体管理官府所需各项产品的机关是太府寺,太府寺下设置管理丝绸织造和印染的司织、司染。

唐代的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少府监下设有织染署,专门管理丝绸产品的生产。织染署的丝绸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使用。

宋代的染织工艺,在唐代生产的基础上,又有较高的发展。宋代对丝绸染织十分重视,管理染织生产的机构相当庞大,分工也很精细。在少府监设有文思院、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机构,负责生产和管理地方上的官办织造作坊。

元代丝绸产业的格局已经定型。北方传统桑蚕经济优势地位逐步丧失,江南桑蚕经济重要地位逐步确立,桑蚕丝织经济、丝绸生产重心完成了南移。元代,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管理国家,但是也设立了官办丝织局,对丝绸产业进行管理。官办丝织局下面有掌管纺织工匠的织染局、纹锦局、中山局、真定局等工局。

明代的官方织造机构,按经营管理体制,可分朝廷官局和地方官局。朝廷官局包括:设在南京的内织染局,又名南局、隶工部,料造进宫各色绢布;设在北京的外织染局,即工部织染所,以染练绢布为主;另在南京设有神帛堂和留京供应机房,前者专造神帛,后者备不时织造。地方官局分设在浙江、南直隶等八省直各府州,一共有二十二处织染局,嘉靖七年(1528年)后约为十九处。朝廷官局大半只从事织品染练,而皇帝所用赏赐各项段匹,主要由苏州、杭州等府地方织染局分别织造、供奉。

前文中的江南三织造,就是清代的三个官营丝绸织造机构。清顺治二至三年间(1645—1646年),清政府相继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置了三个官营丝绸织造机构。位于南京的叫江宁织造,另外两个分别叫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南三织造,通俗点说,就是清代专门给皇室和朝廷管理丝绸,生产各种丝绸产品的丝绸企业、丝绸工厂。

江南三织造跟《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了!很多研究学者认为《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原型,和康熙年间的江南三织造,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且这个江南三织造,不仅是做丝绸的,还是康熙皇帝的三个密探机构。上述观点有没有道理?

作为《红楼梦》四大家族原型的江南三织造分别对应了四大家族的哪一家?江南三织造又怎样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密探机构?他们分别替皇帝完成了哪些本职任务,哪些秘密任务?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对书中四大家族都很熟悉,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基本上都来自这四家。故事一开始,曹雪芹就对四大家族有过一次整体的描述,也是四大家族唯一一次同时出场的片段。《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说的是贾雨村,刚到应天府当官儿,就接了一个人命关天的大案子。这个案子是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为了抢一个丫头,也就是后来的“香菱”,让手下的人把一个姓冯的打死了。这个薛蟠嚣张得不得了,打死了人,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还大摇大摆地带着“香菱”和家人扬长而去,去了京城。姓冯的家里人不肯罢休,就告到贾雨村这里,请他主持公道。贾雨村新官上任,三把火正没地方烧呢,就碰上了这样的事情,火气就来了,说:“打死了人,就这样白白地走了?给我把他抓回来!”这时,旁边一个门子,就是我们说的“差役”,使劲给贾雨村递眼色,让他不要下令。贾雨村也很谨慎,他想,我好不容易做到这个官,新官上任,人生地不熟的,如果不小心做错事,前面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因此贾雨村停止了下令,然后偷偷地把门子叫到密室,问:“你干吗给我使眼色?为什么不让我去抓薛蟠?”门子掏出一张纸给他。上面写着: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真珠如土金如铁。

这就是《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第一次亮相。其中这个“薛”,指的不是别家,正是打死人的薛蟠家。

P11-14

书评(媒体评论)

《红楼梦》的风格,我觉得较无论哪一种旧小说都要高些。所以风格高上的缘故,正因《红楼梦》作者的态度与他书作者态度有些不同。《红楼梦》作者的最大手段是写生。

——林语堂

李建华先生用心于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们从书中看到了他对传播和弘扬丝绸文化的独特贡献。他不愧是一位丝绸文化忠实的传播者。

——钱小萍

这本书对《红楼梦》中提到的大量云锦品种做了深入研究,书中展示的孔雀裘、龙袍等都是中国云锦的巅峰之作,读过此书之后,你会了解、爱上云锦。

——金文戴健

我做了一辈子的刺绣,作为一名老丝绸人,能看到丝绸文化被搬上《百家讲坛》,我十分激动与感动。

——李娥英

一寸缂丝一寸金,《<红楼梦>丝绸密码》也是一字一金。

——王金山

目录

自序

之一 《红楼梦》四大家族原型解密

之二 江宁织造之谜

之三 皇帝的秘密任务

之四 金陵史家与苏州织造

之五 杭州织造之谜

之六 一荣皆荣,一损皆损

附 人物传记

序言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自居易千年之前的诗篇此刻想来恰可以做李建华先生新书的最好注脚。李建华先生的这一本《<红楼梦>丝绸密码》,正是包含了清帝国的中枢与江南三织造、与《红楼梦》四大家族原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云外秋雁”恰是北方帝国中心的所在,而“江南春水”则是江南三织造的官邸之处。诗句之中的这一“织”、一“染”更是织染出了一个华丽王朝,一把辛酸泪,最终羽化为满纸荒唐言和一个不朽的传奇。

李建华先生是江南人,我们相识也恰是在江南的水天之间。丝绸纺织专业出身的他,对丝绸的历史与文化有着巨大的热情,数十年来在丝绸文化研究领域执著前行,躬耕不辍,这一份执著、这一种热情,让我印象深刻。李建华先生正是以历史为经,以文化为纬,以《红楼梦》为纹样,织就了眼下这洋洋十多万言的锦绣文字。细细读来,李建华先生的《<红楼梦>丝绸密码》当有四点新鲜之处。

其一,打开认识丝绸文化的一扇窗。丝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源自于其在浩淼的光阴长河中,俯拾即是,任掬一捧片羽吉光在手中,便可见其为衣、为裳、为帐、为幔、为诗、为画、为梦、为幻,数不尽的雍容堂皇、道不完的风华绝代描摹了千年的浮世绘影。陌生则来自于人们对于瓷器、玉器、家具的收藏,并如数家珍般地津津乐道于铭刻其上的文化与故事,相关的书籍、影视更是不胜枚举,但人们对于丝绸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却是寥寥,除了丝绸之路的漫漫驼队,除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点点白帆,除了在影视剧中的服饰、帷幕、屏风,似乎再难以想起什么。究竟在其光影斑斓、温婉柔滑的背后有着怎样叹为观止的经纬奇观?曾经那些精美绝伦的衣阙、帐幔、屏风之下,又掩藏着几许悲欢离合?抽丝剥茧之后,那些惊世的华丽背后又预言着何许的世事沧桑?好在,李建华先生作为一位丝绸专业人士结合着其对于丝绸历史文化多年研究的巨大热情,将这一本书奉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一窥堂奥。

其二,解读《红楼梦》的一把新钥匙。一部《红楼梦》的皇皇巨著背后,在那华丽文章的字里行间隐藏着太多精巧的隐秘,层叠着太多待解的谜团,以至于数百年之间,无数的学者、文人、读者沉醉于其间,诸多的学说、流派、观点也是异彩纷呈。曾经的“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依然静静地在那里,不远不近,但它身边的热闹与激辩也不停息地在那里,不离不弃。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似乎没有一部作品有着如此之高的人气,也似乎没有一部作品有着如此之多的猜测与争议,红楼一梦之间,已是百年。但纵观数百年的研究与争论,大多数的研究者更多是从文本角度、历史的角度、文学的角度来对《红楼梦》进行深入地解读,而李建华先生却凭借着丝绸专业的优势,另辟蹊径,以丝绸为钥匙,紧扣小说中作者对于丝绸的细致描写,对照历史真实,尝试着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发现作者早已隐藏于其问的蛛丝马迹,揭示《红楼梦》中的“假语存,真事隐”。慢慢读来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其三,点亮历史角落的一盏灯。有关于江南织造的来龙去脉,有关于江南织造的特殊使命,有关于围绕着江南织造的兴衰沉浮,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旋律之外总有如此的角落,鲜为人知,蔽于历史的尘埃之下。如果有一盏又一盏灯能够照亮这许许多多的历史角落、拂去经年累月的尘封,那样的历史将宛若新生,触手可及之处会有人性的温度。李建华先生的《<红楼梦>丝绸密码》正是以《红楼梦》为切入点,以丝绸为解密的钥匙,追寻的就是小说中四大家族的原型——江南三织造的真实历史原貌。李建华先生在书中悉心搜集和梳理了诸多有关三织造与顺治、康熙皇帝往来的密折朱批,通过真实的历史文件档案勾勒了一个又一个织造家族绝不平凡的侧影。

其四,开拓普及丝绸知识的一个路径。在李建华先生的字里行间,原本专业晦涩的丝绸专业词汇变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诸如成语“天衣无缝”是怎样与皇家龙袍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红楼梦》小说里价值连城的“孔雀裘”是否有着真实的影子?真的“孔雀裘”究竟是否为孔雀羽毛所制?历史中真实的圣旨究竟是否就是在影视剧中所见到的样子,还是另有模样?所谓“缂丝”的工艺是怎样在丝绸之上完成精雕细刻的?诸如此类生动并饶有趣味的话题可谓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通过如上这些从书中任意撷取的片段,可以感受到李建华先生内心中那一种对丝绸、对文化的挚爱,以及迫切将其中的真、其中的善、其中的美分享给大众的一番苦心。

永恒的红楼一梦,静静的江南三织造府邸,映射着万千悲喜人生的那一段锦绣,都聚首于此间,静待李先生的开讲。

是为序。

高峰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2014年10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李建华所著的《红楼梦丝绸密码(附光盘)》改编自CCTV-10《百家讲坛》同名讲座。

一位普通的丝绸文化学者,以淳朴的心情,在一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读物——《红楼梦》中,作了一次丝绸微史性阅读。微史不微,遇见无数人与事,照见现实与理想,遂将那个时代丝绸世家里特有的人生风景书写出来,给读者读,不为别的,只为还原一个“本真的中华丝绸史貌”。书中文字质朴,史料丰富,时见精彩,值得一读。

编辑推荐

《红楼梦丝绸密码(附光盘)》是即将播出的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同步配套图书,作者李建华带领读者细读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追溯出《红楼梦》中的历史原型——江南三织造,把《红楼梦》从纸上的文字转变成现实历史的经历,依托中国经典将中国历史上丝绸机构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全书于繁复的史料和文字中洞幽发微,细数出《红楼梦》之外中华丝绸的绝艺,也书写了大清盛世王朝丝绸织造世家里特有的人生风景,启人深思与回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梦丝绸密码(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64136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4253710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