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主编的这本《大诗论--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年编(2013)》以超越传统诗歌评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以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张枣、西川、蓝蓝等作为诗歌研究个案,以非非主义和大陆网络诗歌等诗歌现象为分析对象,整体分析评价和解构2013年诗歌评论界的诗歌评论高峰。
| 图书 | 大诗论--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年编(2013)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清华主编的这本《大诗论--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年编(2013)》以超越传统诗歌评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以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张枣、西川、蓝蓝等作为诗歌研究个案,以非非主义和大陆网络诗歌等诗歌现象为分析对象,整体分析评价和解构2013年诗歌评论界的诗歌评论高峰。 目录 大视野 黑暗中独自绽放 ——论“前朦胧诗”的亚文化空间/王士强 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张清华 阿姆斯特丹河流上的祖国: 试论多多和张枣的诗歌创作/冯强 新世纪大陆网络民间诗与网络语入诗/陈卫 特稿 海子之死的证据学谜区(节选)/熊继宁 先锋的历程——《非非》20年风雨历程回顾/周伦佑 诗与思 我的思考永远未完成 ——关于散文诗的片段/周庆荣 诗歌随笔两篇/唐晓渡 退藏于密/耿占春 干货:诗话/【澳大利亚】欧阳昱 论道 论当代诗人散文中的诗性 ——以《晕眩》为例/张桃洲 边缘之边缘的“突围” ——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发展态势探察/罗小凤 论汉语散文诗的文类边界/伍明春 冷暴力下的反思与回应 ——兼谈“我们”的诞生理念活动/灵焚 “我们”散文诗圆桌 ——五人访谈/钟世华 散文诗批评特辑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周庆荣论/李仕淦 灵魂话语的建构 ——兼论灵焚散文诗探索的意义/罗小凤 文本间性与意象的生态诗学内涵 ——以爱斐儿的散文诗为例/孙晓娅 新生代 与世界建立一种可靠而谦逊的关系 ——论当代诗与现代性/胡桑 “而鲁迅也可能正是林语堂”:柏桦、江南诗歌与逸乐/王东东 捉鬼——西川诗歌思想刍议/冯强 静止的深渊与涅槃 ——论当代诗的可能/茱萸 重审市场化时代几个被忽视的诗歌现象/张立群 细读 以一声低语打开大门:哦,灵魂 ——谈蓝蓝的诗歌生成及其形式/夏汉 细读三记/张清华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大诗论--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年编(2013)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清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7346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1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47 | 
| 出版时间 | 2014-07-01 | 
| 首版时间 | 2014-07-01 | 
| 印刷时间 | 2014-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56 | 
| CIP核字 | 2014055093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3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52 | 
| 高 | 2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