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报告
内容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载入青史的成就

 一 中央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注入了强大动力/11

 二 昔日封闭的乡村而今公路畅通无阻/13

 三 农民的生活设施得到很大改观/15

 四 地方政府为城乡协调发展寻找万全之策/15

 五 乡村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19

 六 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20

 七 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形势喜人/22

 八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23

 九 “科教兴村”为农村发展助劲/24

 十 城镇化典型已在地方兴起/26

第二章 城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

 一 农村现状与中央本意出现偏差/30

 二 亿万农民工大流动给城市生活造成压力/39

 三 农民工向城市转移透视出“五个”社会问题/54

 四 人口无序流动导致社会管理难度增大/68

第三章 调整城乡发展模式刻不容缓

 一 城镇化的重点是在农村创建中心镇/73

 二 城镇化建设的主题是增强农村“造血功能”/74

 三 客观估量中国城市的发展状况/80

 四 今天的农村具备了企业发展的“四个条件”/83

 五 为农民工就地打造出全新的就业舞台/86

 六 运行模式的抉择原则和方法/88

第四章 “万镇”模式

 一 全国农村形成“万镇”格局的客观依据/91

 二 “万镇”模式的功能定位/95

 三 “万镇”模式的十大显赫作用/96

 四 挑选“万镇”应考虑的“六个”方面条件和应严格遵循的基本程序/103

 五 从实际出发确立“万镇”发展规划/104

 六 从江苏、浙江、广东等三省农村建镇的实践,看“万镇”模式的生命力/106

第五章 “企业战略转移”模式

 一 城镇化建设少不了企业参与或主战/109

 二 社会为工业基地扩散已作了八方面准备/113

 三 国家扶助是城镇化建设的坚强后盾/116

 四 外部环境有利于农村迎接企业实现战略转移/119

 五 由地方政府营造六大优势迎接“企业战略转移”/121

 六 企业进行战略转移具有“八大优越性”/123

第六章 “城市内优外特”模式

 一 遵循科学发展观城市发展规划应有参照标准/130

 二 “城市内优外特”的重点是跨区域创建“援助特区”/132

 三 先进城市与经济滞后地区优势互补实现双赢/133

 四 “援助特区”的管理方式/135

 五 大中城市实行双向发展战略的八个显赫优点/137

 六 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已具备的绝对优势能引领中国城市实现“援助特区”战略/141

第七章 “扬弃式现代农业”模式

 一 我国农业主要面临的“三大”任务/147

 二 我国部分地方农业处于“涉盲”状态/151

 三 用“扬弃式现代农业”改变我国农业现状/153

 四 “扬弃式现代农业”模式的主导方式/164

 五 “扬弃式现代农业”模式的作用与意义/168

 六 让社会给天然食品提升价值地位/175

 七 专家在解困我国农业中的特殊地位/177

 八 让社会给护农专家创建良好的激励机制/186

 九 政府为增强农业“造血功能”保驾护航/188

第八章 发挥舆论优势进行食品革命大讨论

 一 食品安全事件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90

 二 发起食品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93

 三 发起食品革命的有利条件/195

 四 功在千秋的重举意义深远/196

第九章 六大主题客观论证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万镇”模式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和铺垫九亿农民的基本出路/198

 二 “企业战略转移”模式为城镇化创建主战平台,使农民工当地就业变为现实/200

 三 “城市内优外特”模式充分展示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为城镇化打开新的突破口/201

 四 “扬弃式现代农业”模式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发挥城镇化功能开辟人类安全食品源/201

 五 “四大模式”为城镇化国策构架了一套国家安全发展体系/202

 六 “四大模式”为城镇化国策推行“生态文明”创造出重要条件/203

第十章 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措施

 一 城镇化建设需要相对稳定的县(市)领导班子/205

 二 乡镇人事制度配套改革势在必行/209

 三 城镇化建设要求镇级政府职能配套/211

 四 “三级”合力形成农村人才培养体系/215

 五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领航作用/218

 六 发挥大学生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222

 七 三个值得注意的事项/224

 八 建议成立“国务院城镇规划委员会”/228

内容推荐

《中国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报告》是一部心血之作。

作者李珀榕历时十余载,踏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市)乡村,访问了从中央到地方关注农村和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就城镇化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获得丰厚素材的基础上,作者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化道路的国策精神,在深刻剖析了我国城乡发展中显现的某些矛盾基础上,首次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康三大社会生活前提出发,围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根主线,系统论证了城镇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路径。

同时,构架了一套协调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四大运营模式”,是一部可贵的机制体制创新力作。

《中国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报告》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

李珀榕编写的《中国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报告》是一本探索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模式的机制体制创新报告。它首次提出了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康)三大社会生活前提出发,夯实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路径。

本书由九位国家级高层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和推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报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珀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007106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99.2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