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木星/探索太阳系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肉眼观测太阳黑子一般只能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即日光减弱很多时才能观测,否则,强烈的日光会把观测者的眼睛灼坏!

科学地观测太阳黑子是从伽利略开始的。伽利略的望远镜是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至今还保存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博物馆中。

伽利略用一块黑色玻璃放在望远镜后面,观察太阳时,洁白晶莹的日面上顿时显现出一些黑色斑点。这使他感到莫大的迷惑与惊讶。

伽利略继续观测了数日,事实证明,日面上确实存在黑子,而且每天在日面上从东向西移动,大约14d穿过整个日面。

1612年,伽利略公布了自己的发现。他在给佛罗伦萨大公科西莫二世的报告中说:“反复的观测最后使我相信,这些黑子是日面上的东西,它们在那里不断地产生,也在那里瓦解,时间有长有短。由于太阳大约1个月自转一周,它们也被太阳带着转动。发现太阳黑子本身固然很重要,而其意义则更深远。”

在德国东部有一个名叫德绍的小城,城里住着一位颇有名气的药剂师,他的名字叫亨利·施瓦贝。施瓦贝是一位优秀的植物学家,他编写的德绍地区的植物志,曾受到科学家的好评。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天文爱好者。

在施瓦贝时代,发现行星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威廉·赫歇尔发现天王星曾使施瓦贝羡慕不已。

一次,一位住在哥廷根的朋友写信给施瓦贝,劝他不要忽视对太阳黑子的观测,说坚持观测太阳黑子,就有可能发现一颗在水星轨道内运行的行星。因为根据勒维耶的计算,这颗“水内行星”很小,离太阳又近,平时它隐没在太阳光辉里,人们看不到,只有在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它在光洁的太阳圆面上留下黑点时,才能发现它。朋友富有诱惑力的劝说,同施瓦贝的心愿不谋而合,他决定在这方面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

从那以后,施瓦贝每天都观测太阳,并把在日面上看到的每个黑点都记录下来,特别是那些小圆点。为了区别太阳黑子和要找的“水内行星”,施瓦贝决定先详细地将日面上发现的一切黑点都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分析。

在反复搜寻之中,施瓦贝惊异地发现,每年在太阳上出现的黑子数目和面积都不相同,它们是周而复始地变化的。在某一年份,黑子数目很少,面积很小。然后黑子数目和面积逐年增加,经过4~5年,黑子数目和面积达到最大,然后再逐年减少。又经过4~5年,黑子数目和面积又都最少、最小,完成一个周期,然后再按上面的’过程变化。

1843年,施瓦贝写了一篇短文寄给当时德国颇有名气的《天文通报》。这是一篇在科学史上有特殊意义的文章,可惜当时的天文学界对施瓦贝的发现不以为然,以至文章没有及时发表。直到1851年,德国伟大学者洪堡德主编的巨著《宇宙》问世时,施瓦贝的成果才得以同世人见面。

施瓦贝的发现一公布,立刻引起学术界的轰动。1857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施瓦贝金质奖章,奖励他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方面的杰出贡献。

现在知道,太阳黑子完成一个周期的变化大约10~11年,这就是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黑子数目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或太阳活动峰年;相反,黑子数目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或太阳活动谷年。P21-23

目录

第一章 木星的真实面貌

 躯体庞大的木星

 木星磁层比地球磁层大百倍

 木星有浓密的大气

 小型的“太阳系”:木星系

 弥散透明的木星光环

 木星赤道南侧的大红斑

第二章 木星与太阳系

 听木星讲太阳系过去的事情

 太阳系家族的“众弟兄”

 太阳的形状不是标准的球体

 伽利略对太阳黑子的发现

 太阳黑子的周期与蝴蝶图

 太阳大气层中的大爆炸——耀斑

 一顶神奇的桂冠——日冕

 探索太阳光的奥秘——太阳光谱

 在地球上被发现的氦

 太阳不可见光的发现

 地磁扰动现象——磁暴

 太阳风起源于日冕

第三章 木星探测与天文望远镜

 木星4颗卫星的发现者:伽利略

 英国焦德雷尔班克的洛弗尔射电望远镜

 帕克斯射电望远镜跟踪木星考察

 德国的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美国格林班克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和雷达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喇叭”

 美国大耳朵射电望远镜

 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现代火箭和太空飞行之父:戈达德

 杰出的火箭工程师:布劳恩

 弗兰克德瑞克找到木星周围的辐射带

 里卡尔多贾科尼和x射线天文学

 赖曼斯皮策和哈勃太空望远镜

第四章 木星与星际撞击

 木星和其它行星上的陨石坑

 陨石撞击记录的速率

 陨石撞击坑的形成过程

 撞击形成陨石坑的冲击效应

 陨石坑环形地貌的形成

 撞击构造的踪迹——散布区

 陨石坑在侵蚀作用下被摧毁

 木星的引力与近地小行星轨道

 小行星近距离造访地球

 小行星撞击之通古斯大爆炸

 成功地操纵小行星避开地球

 人类会是星际撞击后的幸存者吗?

第五章 木星与天象记录

 先秦时期的木星专著《岁星经》

 岁星纪年与“岁星超辰”现象

 最早天象记录集中在交食观测

 日珥、日冕和太阳黑子的观测

 最早的彗星的观测记录

 世界对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

 变星、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记录

 中国古代的极光记录

内容推荐

张俊红主编的《木星》内容介绍:伽利略继续观测了数日,事实证明,日面上确实存在黑子,而且每天在日面上从东向西移动,大约14d穿过整个日面。

1612年,伽利略公布了自己的发现。他在给佛罗伦萨大公科西莫二世的报告中说:“反复的观测最后使我相信,这些黑子是日面上的东西,它们在那里不断地产生,也在那里瓦解,时间有长有短。由于太阳大约1个月自转一周,它们也被太阳带着转动。发现太阳黑子本身固然很重要,而其意义则更深远。”一起来翻阅《木星》吧!

编辑推荐

张俊红主编的《木星》内容介绍:肉眼观测太阳黑子一般只能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即日光减弱很多时才能观测,否则,强烈的日光会把观测者的眼睛灼坏!

科学地观测太阳黑子是从伽利略开始的。伽利略的望远镜是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至今还保存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博物馆中。

伽利略用一块黑色玻璃放在望远镜后面,观察太阳时,洁白晶莹的日面上顿时显现出一些黑色斑点。这使他感到莫大的迷惑与惊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木星/探索太阳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俊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929453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85.4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3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