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上)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是袁南生站在国际政治的大角度来描写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三人之间的关系。

阅读《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不仅能了解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和国民党主要领导人在与斯大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所起的作用,还能把握斯大林和苏联老一代布尔什维克革命家以及苏联或共产国际领导人对国共两党、对中苏关系的态度,能分析列宁和孙中山对国共合作、中苏关系的影响,能洞察国际共产主义人员对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心迹;而且也能对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山舰事件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中国出兵朝鲜等一连串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有所了解。

《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上)》是《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的上部。

内容推荐

毛泽东、蒋介石和斯大林都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没有哪一位外国的领导人比得上斯大林在中国的影响,斯大林和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分不开,和毛泽东、蒋介石事业生涯的许多大事分不开。袁南生著的《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以毛泽东与蒋介石、斯大林的关系为主线,以中苏两国国家、民族关系为副线,首次把这3位著名人物合在一起写。

作者希望,通过《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能对以下问题给读者作出一些回答:毛泽东年仅30岁时为什么能人选中央政治局,成为仅次于陈独秀的中共重要人物?毛泽东在米夫的眼里究竟是什么形象?毛泽东究竟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毛泽东是怎样在斯大林的推动下和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为什么被斯大林怀疑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是怎样在斯大林鼓动下出兵朝鲜的?毛泽东为什么被苏联人看成是“亚洲的铁托”?毛泽东为什么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等等。

同时,《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将尽量予以说明:斯大林是怎样推动国民党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斯大林是怎样援助蒋介石,推动北伐战争胜利的?斯大林是怎样推动冯玉祥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的?斯大林是怎样推动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斯大林是怎样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坚定蒋介石抗战决心的?斯大林是怎样下令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斯大林是怎样为新中国的成立出谋划策的?当然,读者阅读《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也可以了解如下重大问题:蒋介石为什么秘密访问苏联?蒋介石为什么送儿子到苏联留学?蒋介石为什么遭到在苏联留学的蒋经国的痛骂?蒋介石为什么与苏联签订中苏两国友好条约?蒋介石对外蒙独立采取什么态度?蒋介石怎样看待斯大林和苏联在中国东北和新疆对中国主权的侵犯?等等。

《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上)》是《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的上部。

目录

第一章 莫斯科为毛泽东发的讣告

第二章 斯大林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崛起

第三章 蒋介石对苏俄的秘密访问

第四章 联合吴佩孚还是联合孙中山

第五章 毛泽东、陈独秀、蒋介石与斯内夫利特战略

第六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蜜月

第七章 冯玉祥政变与斯大林对华政策的新重点

第八章 蒋介石的崛起和斯大林的支持

第九章 斯大林为挽救大革命而做出的努力

第十章 莫斯科关于中国大革命的尖锐争论

第十一章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工农苏维埃战略

第十二章 斯大林和蒋介石角逐中东路

试读章节

共产国际为毛泽东发讣告时,斯大林已是苏联党、国家和共产国际无可置疑的最高领导人。但是,列宁在世时,斯大林并非仅次于列宁的第二号领袖人物,也不是明显公认的列宁的接班人。而且,一个明显的可能是,如果列宁不是过早去世,斯大林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和形象则十有八九同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完全不一样。略为详细地交代斯大林崛起的过程,是因为无论在苏俄党内斗争中获胜的斯大林,还是失败的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越飞等人,都是苏俄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对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国政治的格局产生过重大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和内战以后,俄共(布)党内声望仅次于列宁的是托洛茨基。

当时,对列宁和托洛茨基已形成迷信:在许多机构里,只悬挂他们两人的照片,在各种各样的组织里,选列宁和托洛茨基为主席团的名誉成员已成惯例。当时,托洛茨基在俄国和欧洲已享有盛名,而斯大林这颗星还只在狭窄的高加索地平线上闪烁着。

当时,无论在俄国还是中国,包括毛泽东、蒋介石谁都根本没有料到,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有朝一日,会在俄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个进程中怀着如此深仇大恨地相互对立,影响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自然,也影响到中国政治的格局。

列宁生前对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给予同样的重视,证据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都在1921年被授予新设立的红旗勋章。

列宁的过早逝世,把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之间的斗争推到了前场。

斯大林于1879年12月2l日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叫哥里的小城镇,受洗时被赐予约瑟夫之名,东正教的地方神甫记下了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的名字。

现在,知道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这个名字的人已越来越少,然而,斯大林这个名字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斯大林,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载人了史册。

“斯大林”是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34岁时为自己取的名字。他一生为自己取过两个名字:一个是“柯巴”,流行于革命者中间;一个就是“斯大林”,震撼了整个世界。

“柯巴”,在俄文里意为“无情的人”“不屈不挠的人”,这同斯大林的性格极为吻合。在格鲁吉亚的传奇故事里,“柯巴”是一个绿林好汉的名字。

“斯大林”,在俄文里意为“钢铁”,钢铁般的性格,一个铁腕人物,这最简洁、最鲜明地表现了斯大林的性格特征。

斯大林的父亲维萨里昂·伊凡诺维奇·朱加施维里是农奴的儿子,以鞋匠为业。1890年,他在一次酒后争吵斗殴中被人用刀子捅死。那年,斯大林才11岁。

斯大林的母亲叶卡捷琳娜是农奴的女儿,她以当洗衣妇和清洁工所挣的微薄收入来维持贫困的生活。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她把全部的爱和心血都倾注在斯大林身上,并朝思暮想儿子能成为神父。

斯大林,身高1.67米,体格健壮,长相有点像亚洲人,外貌平常,棕色头发,深棕色的眼睛,小时因患天花在脸上留下了明显的麻子,左臂有残疾,不大方便。他沉默寡言,深沉持重,常常自我沉思,有顽强的自制力,但有时也显示出热情冲动,不能安静而粗暴。他虽然总的来说在外表±给人以脾气比较平和的印象,但工于心计,充满自信,崇尚独立性,刚毅果断,具有不甘居于人下、敢于征服别人的顽强力量。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在同一年出生,他的生日刚好是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他是乌克兰一个犹太地主的儿子,原姓勃琅施坦,也就是说他的真实姓名为:列夫·达维多维奇·勃琅施坦。1902年秋,他逃亡国外时,在护照上随意署了个“托洛茨基”的假姓,以后便一直沿用下来。他中等身材,面色苍白,上嘴唇蓄着又密又黑的胡子,下巴上留着山羊须,由于高度近视,他的鼻梁上老是架着一副很厚的夹鼻眼镜,他的外表是一个典型的俄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形象。

托洛茨基才华横溢,充满激情,具有演说家、宣传家、理论家的天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写的文章笔锋犀利。他勇于冒险,喜欢装腔作势,他把历史看成是一个光彩夺目的舞台,而把自己看成是剧作家、导演和头号角色,命中注定要演出一部威武雄壮、永垂史册的历史剧。托洛茨基一生以狂热激进而著名。他性格褊狭而好摆架子,孤芳自赏而好为人师,反应敏捷而具有神经质,口齿伶俐而旁若无人,为人自负而举止傲慢,他总想以自己的巨大光环使别人黯然失色,这使一般人对他没有多少好感,许多人因先后受过他的讽刺挖苦而对他敬而远之。

托洛茨基的悲剧在于,他只看到了他参与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给世界带来的新的光和热,他只看到了这一切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荣誉,他没有觉察到在那灼热的光芒背后,不可避免地带来的可怕的阴影。当他正为自己的成功而自鸣得意,陶醉在莺歌燕舞、欢声笑语之中吋,造物主却开始把他从高耸的浪尖抛向那深邃的谷底。

P13-15

序言

毛泽东和斯大林、蒋介石都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没有哪一位外国的领导人比得上斯大林在中国的影响,我国至今在一些城市仍有“斯大林广场”、“斯大林大街”,而没有以列宁、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名字命名的广场和大街等就是一个证明。

袁南生的著作《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长达70余万字,首次把这3位著名人物合在一起写,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填补了这方面研究和出版物的一个空白。

斯大林是苏联人,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中国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把3个人联合在一起写有什么依据?

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作为全世界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共产国际的实际领导人,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崛起,曾有过特殊的影响。国共两党都曾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国民党曾要求加入共产国际,虽没有得到斯大林的批准,但却被共产国际接纳为同情党;克里姆林宫曾劝秘密访苏的蒋介石加入共产党,蒋介石虽没有同意,后来却被“选”为共产国际主席团名誉委员;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成长、强大起来的;毛泽东是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先后把自己的儿子送往苏联留学,蒋经国还在苏联加入了共产党。

斯大林和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分不开,和毛泽东、蒋介石事业生涯中的许多大事分不开。例如,斯大林的支持和援助,推动了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蒋介石坚定抗战的决心;下令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推动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重庆谈判;支持了新中国的成立;鼓动毛泽东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援华156个重大项目,等等。这一切,在中国现代史、中苏关系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外蒙的独立,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出现,苏联在东北和新疆对中国主权的侵犯等,也同斯大林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斯大林曾以大国主义的态度对待蒋介石,也曾以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的态度对待毛泽东,这一切,在中国现代史、中苏关系史上也留下消极的影响。

在我看来,袁南生的新作《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有如下特点:

一、材料新颖。该书利用了不少新的材料,特别是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如《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介绍了以往鲜为人知的一些历史内幕和真相。例如,大革命时期,根据斯大林的决定,联共(布)中央成立了中国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中国革命进行指导与援助。一个国家的党,为了外国的革命事宜特意成立一个高层机构,这不能不说是罕见的。又比如,最新披露的档案证明,抗美援朝期间,斯大林曾派4万苏联红军赴朝作战,这一材料的披露,使以往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不得不据此改写。

二、框架独特。该书既非完全以史为经,也不完全以论为纬,而是以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共产国际的关系为主线,以苏联与中国的国家关系为副线,注意史论结合,突出重点,错落有致。

三、见解独到。该书在描述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如怎样看待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争论?斯大林究竟是抬王明,还是抬毛泽东?斯大林是否始终坚持城市中心论?大革命的失败谁应负第一位的责任,是陈独秀,还是斯大林?陈独秀主义的内涵是什么?米夫对毛泽东究竟是压,还是抬?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是否存在国际条件?等等,袁南生在书中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当然未必都对,都站得住脚,但可见新意,有助于读者参考和判断。

四、视野开阔。读者以在国际政治的大角度来描写毛泽东、蒋介石和斯大林。因此,读者阅读本书,不仅能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以及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宋子文、顾维钧、蒋廷黻、蒋经国等人物在与斯大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所起的作用;能把握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以及苏联或共产国际领导人莫洛托夫、季米特洛夫、米高扬对毛泽东和斯大林、对国共两党、中苏关系的态度;能分析列宁和孙中山对国共合作、中苏关系的影响;能洞察荷兰人马林、苏联人鲍罗廷、印度人罗易、德国人李德等,对待毛泽东、蒋介石和斯大林的心态,而且也能对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山舰事件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中国出兵朝鲜等一连串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有所洞察和了解。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视野开阔、角度新颖的著作。

五、雅俗共赏。该书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言必有据的基础上,着力于文笔生动和语言流畅,既注重摆脱传统史学读物中常见的面孔严肃、语言枯燥的毛病,又注意避免时下流行的纪实作品过于发挥、难以为据的弊端。一般读者可以读它,因为它通俗易懂、文笔流畅而显示了可读性;专业学者也可以读它,因为它材料扎实、观点新颖而显示了学术性。

就20世纪而言,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无疑是人类社会史诗中最惊心动魄、最引人人胜的篇章,而毛泽东、蒋介石和斯大林的关系,斯大林和国共两次合作,斯大林和新中国的诞生等重大问题,无疑是这一宏伟篇章中值得用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重要内容。  总之,这是一部融史料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读物。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读,因为它的语言流畅、描述生动、文笔优美;我们更应该把它作为一部历史著作来读,因为它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披露了许多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是我的研究生。他毕业后,勤于笔耕,新作迭出。这是我近几年来,第四次为他的著作作序。他的新作《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既反映出他在学术上的进步,也显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并期待他再接再厉。

写这些话,算是对作者的祝贺,对读者的推荐。

向青

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南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6843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6
CIP核字 2014019040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5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