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君须怜我我怜卿最真不过三毛
内容
编辑推荐

《君须怜我我怜卿最真不过三毛》以纪实性的手法,以时间为序,一个个唯美动人的小故事,生动再现了传奇女子三毛跌宕起伏的一生。作者程悦运用其独特的分析眼光,揭示了三毛如何从一个墓园中读书的自闭少年,到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到成为一个拥有全球亿万读者的作家,最后又为何选择自行了结生命,告别红尘。

内容推荐

从少年,到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到成为一个拥有全球亿万读者的作家,最后又为何选择自行了结生命,告别红尘。

她和丈夫荷西从相遇、相知、相爱,到共结连理,共同度过了六年幸福到云端的婚姻生活。

虽然如焰火般短暂,却异常璀璨。程悦编著的《君须怜我我怜卿最真不过三毛》中收录了三毛生前的一些经典名句,正契合每一段人生经历的内心感悟,字字珠玑,句句扣人心弦。

目录

第一卷 雨季不再来

 第一章 降临——古怪小孩

 第二章 阅读——蜕变的起点

 第三章 叛逆——逃学少年

 第四章 自闭——墓园中的阅读

 第五章 自拔——用绘画疗伤

 第六章 文字——寂寞里燃烧的芳华

第二卷 温柔的夜

 第一章 被爱——请原谅,那时候我还不懂爱情

 第二章 追爱——初恋,刻骨铭心

 第三章 远行——飞出国门的女孩

 第四章 告别——给我六年的期限,让我等你

 第五章 狂澜——还能再猛烈些么

 第六章 重逢——六年了,我还在这里等你

第三卷 撒哈拉的故事

 第一章 契合——不早不晚刚刚好

 第二章 结婚——撒哈拉作证

 第三章 守候——你不在,寂寞泛滥成灾

 第四章 筑巢——罗马不是一天连起来的

 第五章 探奇——生死边缘见真情

 第六章 角色——你还能再多点身份吗

 第七章 友谊——生活因你而精彩

 第八章 战乱——我先走,你就来

第四卷 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一章 思念——望穿大西洋

 第二章 团聚——重来一次蜜月旅行

 第三章 失业——让我来挣钱养你

 第四章 回家——台湾小太阳

 第五章 维权——要爱情也要面包

 第六章 爱你——情到深处爱亦浓

 第七章 诀别——来不及说再见

 第八章 不死——活着,只为那句承诺

 第九章 陪伴——荷西,我回来了

第五卷 万水千山走遍

 第一章 亲情——再次呼唤爱女回归

 第二章 自由——多么奢侈的梦想

 第三章 流浪——骑马仗创游欧美

第六卷 红尘滚滚

 第一章 辗转——在喧哗与清冷之间

 第二章 授业——付出,呕心沥血

 第三章 失忆——透支生命的代价

 第四章 惆然——难以为缝的爱

 第五章 了结——再见加纳利,再见荷西

 第六章 寻极——“三毛”和“小沙女”的乡愁

 第七章 忘年——流浪女和西部歌王

 第八章 永别——超起死亡的主义

后记

 三毛生平及作品

 朋友眼中的三毛

 三毛生平

 三毛作品

试读章节

1943年春天,山城重庆。不管中国大地上是怎样的战火连天,嘉陵江水却依旧温柔地拍打着堤岸。温柔的江水似乎预感到,一个不寻常的新生命即将降临。

3月26日,三毛在重庆黄角桠出生。陈嗣庆和缪进兰夫妇为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取名陈懋平,“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自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陈家父母并没有给予二女儿以格外的照顾,他们如何能够预料,这个看似普通又有点刁钻古怪的小孩,日后会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三毛;他们又如何能够预料,特别让他们担忧,特别让他们心疼的,正是这个二女儿。担忧了一辈子,心疼了一辈子,最后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承受难以隐忍的巨大伤痛。

世间万物,总是循着它自己的轨道,不急不缓地行走着。就像一棵树,到什么时候,发什么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总是在那个时候,不早不晚,刚刚好。

还未满三岁,三毛全家搬迁到了南京,父亲在那里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也就在三岁那年,开始习字的三毛嫌名字陈懋平中的“懋”字特别难写,无论如何也学不会,便自作主张把“懋”字去掉,改成了“陈平”。

一个孩子私自做主改掉了父母给自己起的名字,虽说此举算不得惊世骇俗,在她那个年龄的孩子中却实属难得。可风,三毛天性崇尚简单,讨厌复杂,改名事件便可窥端倪。

在父亲陈嗣庆眼里,三毛的性格与其他孩子明显不同,甚至显得有些古怪。她不要洋娃娃、新衣服,喜欢书本和农作物。在鼓楼头条巷4号一幢宽敞的西式宅院里,三毛一个人不哭不闹,安安静静独处。她见苹果挂在树上,会问苹果:“是不是很痛苦?”别人捏死蚂蚁,她会跳起来极力反对。三毛在重庆的家离坟场很近,她常常一个人跑去坟场,趴在坟头上玩泥巴,不知道害怕为何物。逢到年节宰羊,她会跑去,蹲在旁边从头到尾看宰羊的过程,看完不动声色,脸上有一种满意的表情。别的孩子不敢看不敢做的事情,她全都看了做了,而且醉心其中不觉得与他人有异。

三毛的观察力也异常惊人。大约五岁的时候,三毛随父亲去机场迎接一位日本远道而来的朋友。老友相见,分外亲热,陈嗣庆根本没有觉察出有什么异样。叔叔不在身边的时候,三毛悄悄对父亲说,这个叔叔家里刚死了人,父亲连忙告诫她别乱说话。可是,客人到家,和陈嗣庆叙旧时,却道出他的儿子刚夭折不久,说完泪流满面。陈嗣庆不由得暗自吃惊,三毛这个精灵古怪的女孩,竟然能察觉出别人察觉不到的事实真相。这敏锐的观察力,为她今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成为难能可贵的一种天赋。

陈嗣庆曾经回忆三毛幼时一件惊险的事情,若非三毛的机智和镇定,恐怕早已送了小命。一天,大人们正在屋里吃饭,突然听见屋外激烈的打水声,奔出屋外一看,所有人大吃一惊:三毛头朝下栽进一口大水缸里,正努力伸直双臂撑住缸底,伸长了两条腿拼命踢打水面。大人们将她从水里揪了上来,三毛不但没有哭,反而嘴里念着“感谢耶稣基督”,似乎刚才的危险不足一提。这样的智慧和冷静,令所有在场的大人们既惊讶又自豪。

三毛仿佛对身边的一切都饶有兴趣,她观察它们,收集那些破破烂烂的垃圾,搞一些自己的小发明创造。一颗弹珠、一个大别针、一颗狗牙齿、一个空的香水瓶、一只小皮球,都是她心仪的宝贝。“捡破烂”的习惯贯穿了三毛一生,甚至在撒哈拉沙漠,三毛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用在大漠镇外垃圾堆里翻捡来的成绩,布置出了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家”。三毛离家远行前,父母的家里早已堆满了她在外面捡回来的“好东西”,三毛担心父母丢掉自己的宝贝,还要他们一再保证,就是搬家,也不丢掉这些被三毛视为第二生命的破铜烂铁。

虽然三毛是抗战末期出生的“战争儿童”,但是在父母的庇护下,衣食无忧,从不知缺乏物质是什么滋味。然而,温馨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三毛和姐妹们吹泡泡、下石子琪、唱布袋戏、玩筷子手枪的游戏童年,很快被无情的战火中断。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航空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把中国主权大量出卖给美帝国主义,以此为代价,发动了内战。战争进行到1948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南京的许多达官显贵们纷纷各奔前程。不满六岁的三毛随着父母亲,和伯伯陈汉清一家从南京一路到上海,登上了“中兴号”轮船,奔赴台湾。

P3-6

序言

马背上的精灵——传奇女子三毛的漂泊一生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

橄榄树

钟爱一种名叫Godiva的巧克力,每一块巧克力上都印有一位骑马的长发女子。好奇之余翻阅资料,原来这个巧克力的Logo源于一幅世界名画《马背上的Godiva夫人》,而油画的背后又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大约公元1040年,统治考文垂的伯爵打算向人民征税以用于对外开战。他美丽善良的妻子Godiva夫人苦苦哀求不要增加百姓的苦难。伯爵大怒:“你脱光了骑马在城里走一圈,没人偷看,我就听你的!”翌日早晨,Godiva夫人真的脱去衣服,仅以长发遮体,骑马巡城。而城中的居民为了表达对她的尊重,全部闭门掩户呆在家中。伯爵最后也履行诺言,减免了百姓的税赋。

一千年以前,美丽善良的Godiva夫人为了全城百姓的疾苦,不惜跨上马背,裸身巡城。在清晨的薄雾中,裸身的Godiva夫人就像一个纯洁的精灵,马背上驮负的是责任和信仰,是对百姓的爱和满怀的慈悲。一千年以后,世上又多了一个骑在马背上的精灵。只不过,这一次,她驮负的不是责任和信仰,而是一颗天性流浪的心。她走遍千山万水,不知疲倦,只为寻找心中的真爱,还有,那份无以安放的深刻孤独。

“我有许多匹好马,是一个高原牧场的主人。至于自己,那匹只属于我的爱马,一生都在的。常常,骑着它,在无人的海边奔驰,马的毛色,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又凝炼的闪光,是一匹神驹。”——三毛《爱马》

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陌生,到熟悉。从无休止的旅行,灵魂在路上漂泊不定,是为了逃避一场初恋的伤,为了医治与生俱来的孤独。到后来漂泊成为一种习惯,就像一碗慢性毒药,欲罢不能。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让她心安,作长久的停泊。那些未知的远方,是她梦里魂牵梦萦的城堡、雪山、草原、沙滩、海湾,也是永存在心中的圣地、风景和向往,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冥冥中,仿佛希腊神话里那个海上的女巫用魅惑的歌声唱着:我在这里,你一定要来啊!而她就欣喜地叫着:我要去!我要去!于是再一次背起行囊,匆匆上路。

她是三毛。台湾女作家。一个骑在马背上的灵魂歌者。

她简单,率性。因为简单,所以玄妙。正如她的文字,不造作,不浮夸,没有太多辞藻的堆砌,低吟浅唱,却拥有几亿读者,谈及三毛,无不喜欢。

她长得并不美,却长发及腰,着一袭红的白的花的长裙,带着她钟爱的纸笔,在台湾、非洲、欧美、大陆各地自由地来来去去。

她几乎每件事情都力求做到极致,就像“死了都要爱”那首歌唱的那样:“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她写作时连续多日不吃不睡,作品完成马上进医院。

她48岁便了却生命,告别红尘。

她拼尽全力上演了一场青春的绝唱,走得如此轻快,却把最美的文字和最美的容貌留在了尘世间。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她独特的生活经历,给千千万万的女孩以启迪:原来,生活和爱情,还可以有这样一种选择。那些被尘世间大多数男女辜负了的青春韶光,在三毛手中,被演绎得跌宕起伏。她短短六年婚姻生活的恩爱与缱绻,已抵得上很多夫妻漫长一生的无味相守!

三毛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对很多人都是。  初读三毛,热烈而欢喜。再读,沉静而心疼。因为岁月的磨砺,对三毛的思想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同。

Echo,是三毛的英文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Echo女神,名字的背后同样有一个凄美的故事。Echo意为“回响”,在滚滚红尘中,仿佛冥冥中注定,遇见荷西,遇见王洛宾,遇见最美的自己,弹奏起一曲曲动人的旋律,留给世界绝妙的回响。

三毛的传奇,不可复制。

她笔下的一个个故事,就像一颗颗砂砾。经由海水的冲刷,每一颗都显露出清晰的纹理,每一颗砂砾都有它作为一粒砂的自我和不凡。

她就像天上之云朵,漂移不定,而爱是唯一牵扯她回到尘世的丝线。

后人关于三毛的死因,关于自杀、谋杀的争论,窃以为,已经毫无意义。三毛说过:“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是的,幸福。幸福的定义,在于身体的自由和灵魂的自由。这两点,三毛都做到了。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谁说三毛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我要说,她比当下的大多数人都要幸福!

伊人已去。三毛当年骑在马背上,万水千山走过,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足印。且让我们循着三毛踏过的足迹,追根溯源,探索她多姿多彩的一生。

程悦

2013年6月4日

后记

永远的三毛

写三毛的生平,无异于一场精神的苦旅。痛着她的痛,爱着她的爱,无数次落泪不能竞笔。

关于三毛,还有很多很多要写,很多很多没有话还远没有说完。

她胸怀宽厚、悲天悯人、不求回报。她诚恳、真实、不矫揉造作。对生命无比热爱、对朋友无限关怀。她深处逆境,忍耐、自拔、保持气节。她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伤害曾经负她、伤害过她的人。

她身上有一股深深的人格魅力,忍不住让人亲近、喜爱、心疼。

有人认为三毛太过理想化,质疑她笔下种种纯粹是在编故事,甚至连荷西都是子虚乌有的。对这些人,我只能叹气无语。如果编故事可以编到这种程度,那她一定是世界上最高明的骗子,所有人都该向她顶礼膜拜。当真诚一览无余袒露在你面前,只有坦荡的人才会坦然接受这份真诚,并且为之动容。

看三毛的照片,一双眼睛,总是清澈无邪。正如她的母亲缪进兰所说:“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面对人生。”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这样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生命不在于长短”,说得多好啊!有的人,一年365天,就像是一天重复了365遍;而有的人,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活得不重样,活得像太阳的光辉,赤橙黄绿青蓝紫,灿烂炫目。如飞蛾之扑火,燃烧之蜡烛,夜空之焰火,生命虽然短暂,却坚持一份执着,坚持一份价值,坚持一份意义。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一片绚烂的火烧云。或许你会讶异,或许你会惊喜,但是,转瞬间,我就会消失踪影。

不必留恋,更不要哀伤。你驾驶着人生之帆,行进在茫茫大海上;我满心欢喜,踏进我无数次梦回的天堂。

那曾经的光芒,

是昨夜的焰火,

只放出属于我的光亮。

请记得我来过;

请忘记我来过。

我的名字,叫——

三毛。

……

《高原的百合花》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年。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台北:皇冠出版社,2001年。

散篇:

《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泥土·牛》,台北:幼狮文化事业,1985年6月)。

《你们为什么打我》(《联合报·缤纷》,1988年5月25日)

《读书与恋爱》(《当我20),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年8月)

《欢喜》(《谈色》心岱主编,台北:汉艺色妍文化事业,1989年4月)

《给柴玲的一封信一漂泊的路怎么走》(《联合报·联合副刊》1990年4月7日)

有声书:

《三毛说书》1987年3月初版

《流星雨》1987年7月初版

(阅读大地》1989年7月初版

歌词:

《不要告别》奕青(李泰祥)曲李金玲、洪小乔、刘文正、萧孀珠、凤飞飞、黄莺莺、江玲、叶瑷菱、赵薇、李碧华、张惠妹等人都曾唱过

《一条日光的大道》李泰祥曲李泰祥、齐豫唱

《橄榄树》李泰祥曲齐豫唱

《轨外》李泰铭曲陈志远编曲潘越云、齐豫唱三毛旁白

《迷》翁孝良曲陈志远编曲潘越云、齐豫唱

《今生》又名《七点钟》李宗盛曲陈志远编曲齐豫唱王新莲合音

《飞》李宗盛曲陈志远编曲潘越云唱

《晓梦蝴蝶》陈志远曲/编曲潘越云唱

《沙漠》李泰祥曲/编曲齐豫唱三毛旁白

《今世》李泰祥曲/编曲齐豫唱

《孀》陈扬曲/编曲齐豫唱三毛旁白

《说给自己听》李泰铭曲陈志远编曲潘越云、齐豫唱

《远方》王新莲曲陈志远编曲潘越云唱三毛旁白

《梦田》翁孝良曲陈志远编曲潘越云、齐豫唱后陈淑桦在九四年翻唱

《说时依旧》梁文福曲林慧萍唱

《生活,是一种夏日流水般的前进》

《那人》

《假如还有来生》

《做一个百分之百的女人》

《雅各天梯》

《梦里风景》

《对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君须怜我我怜卿最真不过三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441257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4011889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