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英国小品文选/梁遇春译文集/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斯梯尔等编著的《英国小品文选》中的译注主要包括(1)有关作者的介绍。(2)对文中涉及的一些作家作品的介绍。(3)对小品文及小品文作家的论述。这些论述观点之精辟独到,涉及面之广,数量之多,实可结集为“小品文论”。所加注释,除原文困难的地方以外,许多是顺便讨论小品文的性质同别的零零碎碎的话,所以有不少赘言,不过也免得太干燥,英文程度好,用不着注释的人,也可以拿来看看。

内容推荐

《英国小品文选》由斯梯尔等编著。

《英国小品文选》是梁遇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译作。梁遇春试图通过自己的翻译和注解,在原著者和不甚了解英国历史、英国文学史和其他西方文化的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读者从这些译注中吸收知识,更好地了解原作。此外,由于他对十七、十八、十九世纪英国文坛,尤其是小品文非常熟悉,他的注解给人以娓娓述说周围人逸事的感觉,很是亲切。

试读章节

赫德森(W.H.Hudson)

采集海草之人

太阳下山时候,海里吹来的烈风开始使人感觉到寒冷,我站在个沙丘顶上,看底下一个老妇人在低湿的地上匆忙地走来走去——那是一块近海的平地,隔个沙陂就是海;我心里觉得很奇怪,因为她的样子是个衰弱的老妇人,但是她走动——我差不要说,飞动——过那平湿地面的样子是轻快得出奇,有时停住弯下腰,由地面捡些东西。可是我不能够看得很清楚,使我自己满足:太阳正落到水平线下,空气的朦胧同日暮的冷风,当这又是年暮时候,把一切东西都弄模糊了。走下到她那里,我看出她是个老年人,没有戴帽子的头上有稀少灰白的头发,脸孔瘦黑,形容端正,灰色的眼睛并显不出老气,不动地瞧着我,她这种神情使我忽然间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因为那是没有笑容的眼睛,表现出一种说不出的悲情,头一下瞥见时,我是这样觉得;或者她现在并不悲哀,那不过是悲哀留下在眼睛里的一个影子,当一切人生的快乐同兴趣,跟着一切的情感全舍她了,她也不再怀着什么回忆同希望了。这或者只是我的瞎猜同幻想,但是若使她是个由别一世界来的人我也不会觉得更奇怪。

我问她这么迟时候在那儿干什么,她用种悄悄的没有什么高低的声音(那声音里也带了影子)回答说她是采集那生在平坦盐泽的海草,那草的叶子像葱,暗绿色,汁很多。她告诉我这时节刚好采集腌着,搁起来整年都可以用。她带个桶子来装这草,手里拿一把餐刀,把小树连根掘起,她还有一个旧布袋,她碰着的每条干树枝同柴碎都丢在里头。她还说她每年八月底在这同一地方采海草已经有好多年数了。

我将我们的谈话延长下去,问她许多话,对她那机械式的答话故意当做有趣味地听着,同时我却想法去探测这对不含笑容,没有人气,不动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们谈不久,一阵嘈杂的人声传到我们耳朵里,我们半转过身来,看见一群(说一队还好些)打棒球人由那沙丘旁边他们吃茶的棒球房里走来。女的同男的打棒球人,四十多个左右,零零落落的,有一对同行,有几人一组,望着那边海滩上的“棒球旅馆”走;这是一群非常漂亮的人物;肥肥的快乐脸孔,衣服很讲究,高兴得很的样子,随随便便谈天说笑。有些在旅馆里住,其余的人,有二十来辆汽车在旅馆门口等着,预备送他们回到内地的家里,或者他们暂住的房子。

当他们在离我们站的地方三码以内走过时候,我们的谈话暂时停止了,他们走后,我心中记起他们午后游玩的那块沙丘的历史。那块地方是属一个很老的世家;有人说,从诺曼民族征服英国的时候起,他们就占有这块地方;但是这家家长现在穷了,没有房产在伦敦,没有煤矿在威尔士,除租给人耕种的二三万英亩田外,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实在说起来,就是这样子他也不会穷,若使没有那班儿子,他们爱城市里的快乐生活,在那里他们或者有私房子。最少,他们养有比赛用的马,自己有汽车,天天在最好的俱乐部过活,年年他们要这忍耐的老父替他们还赌债。把这么可敬的家长处在这样情形中,这真是苦痛的地位,他的朋友邻居都很可怜他,说他是那郡里最好最老的世家的一个好代表。但是他逼到不得不尽他的能力弄成个出入相抵,他因此所干的小事之一就是建设这沙丘上面一英里来长的棒球场,位置在海同沿海的老村中间,还盖座棒球旅馆,吸引各地的来客。这样子偶然地把村里人到海最短的旧路截断了,那个荒野的沙丘,从前可以算是他们的空地同游戏场,他们当公地用已经好几百年了,现在也由他们手里夺去。人们警告他们,吩咐他们到海岸要用另一条路,那路由乡村走起要走半英里多。而且他们一向是驯良听命,没有露过怨声。真的,那管理田地人要他们相信,他们有许多理由对地主应当感谢,因为偿补他们所受的些须不方便,他们有打棒球人在这里,有些村里小孩会被雇去当拿珠棍的差事。然而我看出他们并不感谢,只是以为他们受了人们的欺侮,这件事使他们痛心。

当打棒球人流水般走过时候,我记起这么多事情,心中想不知道这个可怜妇人会不会和她的同村人一样对这班人秘密地怀一种恶感,因为他们剥夺了村人们沙丘的使用权,在那松松的黄沙上面,荒草丛中步行,闲坐或者躺着,村人已经成个这习惯好几代了;他们又截断村人到海最近的路,那里村人每天去找些柴同海浪抛上岸的一切东西,这些对他们穷苦的生活都有帮助。

我暗自忖着,若使她会存些恶感,那看到这群高兴快乐的打棒球人向着他们的旅馆,汽车同奢华的家庭走时候,这一对不变的眼睛一定会有变化。

但是我虽然很近地注意她的面容,一些变化也没有,就是恶感或者任一情感的顶微痕迹也找不出,只是以前在眼里的悲哀影子还在那里,她那固定的眼睛好像一个囚着的鸟兽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然而又不像是看我们,倒是看穿过我们,看到我们背后的东西。他们都走过了,我们也谈完了,我把钱放在她手上,她的神气老是那么样子;她没有笑容地对我道谢,那悄悄地没有什么高低的声音同她答应我问她关于海草时是相同的。

我又走那山顶,向下望又看她像我起先看她一样,不过更模糊些,轻快地像飞蛾或者像鬼魅行动着或者飞动着,在那低平盐田上面,还在冷风里采取海草,那时我心里想的是,这个我正看见,起先对谈过的人是一个非常像鬼的人,无论如何是一个描写不出的灵魂,像风景画家没法描摹只好置之不理的一种水天大地所生的空气气象一样。为自卫起见,风景画家练出一种本领,叫做“眼力的迟钝”:可以说他用手指塞着耳朵,免得听到那跟着他,讥笑他可怜的有限能力的嘲笑声音。用笔来传达印象的人是差不多同样地不能成功:像上面所说这件事,尽他力之所能只是努力将他当时心中所引起的情感传达出来。

让我现在说一种人,他练习他的眼睛,(不如说他的眼力不知不觉里自己练习)他要由他所碰的多数脸孔里去探出些他们的内心生活,不管多么微小。这样人不能够走完司特能街同弗立街或者奥士福街,而不很惊奇地遇着一种脸孔,那里面所包含的悲剧同神秘分子和那半露出的奇怪消息会缠绕他的心中。但是这印象不会盘占他的思想很久;另外一个使他不得不注意的脸孔跟着来,一会儿又有一个,这么多的印象不久却全由记忆里消散去了。可是有时,隔了好久时间,或者五年一回,他会逢着一个脸孔,老是缠绕他心中,那明显的印象好几年都不会丢失。这种脸孔同眼睛和我那清冷的黄昏所碰的采集海草的女人是同类的;但是那里面的神秘始终还是个神秘。

P46-49

序言

把Essay这字译做“小品”,自然不甚妥当。但是Essay这字含义非常复杂,在中国文学里,带有Essay色彩的东西又很少,要找个确当的字眼来翻,真不容易。只好暂译做“小品”,拿来和Bacon,Johnson,以及Edmund Gossc 所下Essay的定义比较一下,还大致不差。希望国内爱读Essay的人,能够想出个更合式的译法。

在大学时候,除诗歌外,我最喜欢念的是Essay。对于小说,我看时自然也感到兴趣,可是翻过最后一页以后,我照例把它好好地放在书架后面那一排,预备以后每星期用拂尘把书顶的灰尘扫一下,不敢再劳动它在我手里翻身打滚了。Hawthorne 的《红字》(The Scarlet Letter),Dos-toevski 的《罪与罚》(Crime and Punishment),Conrad的Lord Jim,The Nigger of Narcissus 都是我最爱念的小说,可是现在都安然地躺在家里我父亲的书架上面了。但是Poe,Tennyson,Christina Rossetti,Keats 的诗集;Montaigne,Lamb,Goldsmith 的全集;Steele,Addison,Hazlitt,Leigh Hunt,Dr.Brown,DeQuincey,Smith,Thackeray,Stevenson,Lowell,Gissing,Belloc,Lewis,Lynd 这些作家的小品集却总在我的身边,轮流地占我枕头旁边的地方。心里烦闷的时候,顺手拿来看看,总可医好一些。其中有的是由旧书摊上买来而曾经他人眉批目注过的,也有是贪一时便宜,版子坏到不能再坏的,自然,也有十几本金边大字印度纸印的。我却一视同仁,读惯了也不想再去换本好版子的来念。因为恐怕有忘恩背义的嫌疑。

常常当读得入神时候,发些痴愿。曾经想把Montaigne那一千多页的小品全翻作中文,一回浊酒三杯后,和一位朋友说要翻Lamb全集,并且逐句加解释,第二天澄心一想,若使做出来,岂不是有些像《皇清经解》把顽皮万分的Lamb这样拘束起来,Lamb的鬼晚上也会来口吃地和我吵架了。有时高兴起来,也译一二篇,但将译文同原文一比较,免不了觉得失望。所以天天读,天天想翻,二三年始终没有办到。前年冬天反麻麻糊糊地译出一篇自己不十分爱读的屠格涅夫(Turgenev)的小说。回想起来,笑也不是,叹气也不是,只好不去想吧!

今年四五月的时候,心境沉闷,想作些翻译解愁。到苦雨斋和岂明老人商量,他说若使用英汉对照地出版,读者会更感到有趣味些。我觉这法子很好,就每天伏案句斟字酌地把平时喜欢的译出来。先译十篇,做个试验,译好承他看一遍,这些事我都要感谢他老先生。

本来打算每一个作家,都加一篇评传,但是试写Lamb评传,下笔不能自已,写了一万字,这样算起六篇评传就占六万字了,(当代小品文四篇,本不拟作评传,只打算做一篇泛论当代的小品文),比翻译还要多二万字,道理说不过去,所以也就不做,等将来再说吧。

所加注释,除原文困难的地方以外,许多是顺便讨论小品文的性质同别的零零碎碎的话,所以有不少赘言,不过也免得太干燥,英文程度好,用不着注释的人,也可以拿来看看。

译这书时,我是在北京马神庙西斋;现在写这些话时,人却在真茹了。而且北京也改作北平了。

译得不妥的地方,希望读者告诉我。

遇春

十七年九月五日

(收入《英国小品文选》,开明书店1932年出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英国小品文选/梁遇春译文集/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斯梯尔
译者 梁遇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20905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3133108
中图分类号 I561.6
丛书名 梁遇春译文集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9
15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