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官方战史(附光盘第Ⅰ卷1934-1939)/指文战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奥托·维丁格所著的《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官方战史(附光盘第Ⅰ卷1934-1939)》堪称研究这支党卫军王牌部队的最权威著作。

全面披露军事档案原文:信函、指令、战报、公告、致辞……权威引述德军上下各级公文;大量收录私人战时文件:回忆、日记、笔记、采访、照片……综合再现“帝国”师所有战斗!

内容推荐

《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官方战史(附光盘第Ⅰ卷1934-1939)》简介: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以及“骷髅”师一起并称为党卫军三大王牌师,其中以“帝国”师历史最为悠久、军事素质最强。“帝国”师自诞生以来就以武装党卫军中的精锐自居,几乎参加了纳粹德国在二次大战中所有的战斗,享有“东线救火队”的荣誉称号。其先后在多位名将麾下作战,包括古德里安、曼施泰因、龙德施泰特等。同其他两个师一样,“帝国”师参加了德军在二次大战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行动,堪称一支完整展现了二战德军历史的精锐师团。

《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官方战史(附光盘第Ⅰ卷1934-1939)》原著为帝国师“元首”团团长奥托·维丁格,全面披露军事档案原文:信函、指令、战报、公告、致辞……权威引述德军上下各级公文;大量收录私人战时文件:回忆、日记、笔记、采访、照片……综合再现“帝国”师所有战斗!

目录

第一章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各部简介

 SS“德意志”团

 SS“日耳曼尼亚”团

 SS“元首”团

第二章 东普鲁士坦克部队——肯普夫装甲师

第三章 SS特别机动部队第一战

 德军简况

 波兰陆军

 德国陆军高层作战计划

 姆瓦瓦—霍热莱地区突破作战

 鲁然战斗

 切尔温之战

 纳德博之战

 莫德林要塞攻坚战

 肯普夫装甲师的解散

 雅沃洛夫和萨多瓦维斯尼亚之战

试读章节

这种以每期针对30到35名学员的集洲一直持续到1934年底,成绩优异者随后将被保送到图尔茨的党卫军军官学校,荣幸地成为该校的首批学员。从1933年10月起,在培养军官的同时,慕尼黑团也开始对申请加入党卫队的志愿者展开基础训练,直到1934年6月底才告一段落。在此期间,图坎、二号特种营和曼斯营区中每100名警察分队再接受1个排的党卫队志愿人员。1934年6月,基础集训结束,参训者和校方在霍伊训练场展开野营拉练暨毕业典礼,巴伐利亚州警长官里特尔·冯·亨格尔也出席了典礼并发表讲话。军官和士兵学员们经过短暂的休假后,奉命集中,于1934年7月1日正式组成慕尼黑政治预备队,即SS“德意志”团1营的前身。预备队下辖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和第13步兵炮连,首任队长是刚刚从州警察部门转入党卫队的里特尔·冯亨格尔中校,托马斯·穆勒中校为副官,其中2个连驻曼斯军营,另1个连和营部驻图坎营区。

巴伐利亚州的警官和士官,以及基础训练课程的毕业生构成了基层干部的核心。来自各地党卫队的志愿者,尤其是南德地区党卫队员的加入,使慕尼黑政治预备队兵力很快达到编制标准。不过,政治预备队的成军没有吸引多少眼球,由于家底薄,预备队成员们最初的薪水发放甚至要靠慕尼黑地区的党部经费才能勉强维持。最令人难堪的是,他们的常规制服竟然是土灰色的。

尽管如此,这支年轻的部队还是和其他政治预备队一道,在1934年的纳粹建党日的游行中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此时他们还没配发武器)。他们身着黑色的军礼服,踏着特别整齐的步伐和方阵走过检阅台,他们的仪容仪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目光,人们将响亮的掌声和欢呼声赏给了这支年轻的队伍。

1934年夏,慕尼黑政治预备队和另外2个营并成一个团。最初,SS特别机动部队给他们的领章(即番号)是第2团,但很快又变更为1团。其原因是:1934年夏,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宣布,将警卫旗队扩编为SS第1团;驻慕尼黑的1营、普里特巴赫训练营的2营和埃尔旺根的3营组成SS第2团。但这个编制很快被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否决,他宣布警卫旗队在党卫队保持特殊地位,它的兵力规模不应该仅仅是1个团,于是新组建的这个团的团番号由2团改为了SS第1团。

1934年10月1日,慕尼黑政治预备队正式转型,更名为SS特别机动部队第1团1营,简称I/SSI-VT。

从这时起,他们的薪金不再由党部经费拨发,而是由内政部按国防军的预算标准平级拨发。根据1934年10月1日德国颁布的新的征兵条令,参加党卫军特别机动部队,就等同于个人对国家服了兵役。

同时,普通的党卫队军阶结构已经不适于新成立的党卫队突击队。在突击队里,军阶的高低是由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技术娴熟程度而定。从1934年11月1日起,全军(国防军和SSq恃别机动部队)官兵通过内政部与第三帝国签约(相当于个人效忠)。从这时起,党卫队南德区党部对1营的各种管辖,尤其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影响已经是越来越小。

新签定的契约,使国防军开始向职业化军队迈进。士兵们至少得服役4年,士官至少服役12年,军官至少服役25年,不过军队中的资深年长军官被默许在合约中缩短服役期。这些标准同样适用于整个SS特别机动部队。

从1933@:开始,SS特别机动部队的组建就和陆军偷偷扩军备战密切相关。当时德国为了扩军,是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一项就是组建SSq睁别机动部队,因为它不是国防军的组成部分,所以它的成立有掩人耳目之嫌。

1934年秋,SS第1团1营在奥尔特·威廉医院——一个位于慕尼黑旧城区中心的威廉公爵大街疗养院里正式成军。从这时起,这座医院也正式改称威廉公爵军营,不过这里的建筑实在太旧,急需整修。与此同时,普里特巴赫训练营的SS第1团2营和13连也在里特尔·冯·亨格尔中校的督导下,先后建立。德高望重的亨格尔中校早早就被内定为未来的团长,因此所有的“德意志”团老兵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均异口同声地称里特尔·冯·亨格尔中校是他们的首任团长。在成军的同时,各部的战斗训练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慕尼黑的驻军,SS第1团1营还负责担任各种节日的荣誉警卫工作(后由SS第1团2营接替)。于是,包括担任慕尼黑统帅堂的仪仗队和随后在纳粹党党代会的“皇家广场”进行“永恒卫戍”等荣誉护卫任务都落在了SS第1团1营肩上。此外,他们还担当过军械库和奥本维斯福德机场的警卫工作。不过,像维持政治集会秩序这种行政方面的训练未再进行。1935年初,SS特别机动部队第1团在南德组建后,所辖的1营驻慕尼黑,2营驻普里特巴赫训练营,3营驻埃尔旺根/佳斯特。1935@:夏,SS第1团组建了一支工作参谋组,后发展成团部,首任参谋长乃是慕尼黑地区训练主管贡特尔上尉,不过他的资历远较同驻慕尼黑的1营长里特尔·冯·亨格尔中校为浅。

在1935年度的党代会期间(9月10日到16日),新组建的SS第1团虽然内部指挥关系还没完全巩固,但还是被党卫队全国总部授予了团营军旗,1团定名为“德意志”团。这也是年轻的SS特别机动部队队员们第一次携带武器英姿风发地出现在公众视线内。

1935年10月,SS“德意志”团1营和2营,以及13和14连开赴德累斯顿附近的柯尼斯布鲁克训练营,展开密集的军事训练和实弹射击演习。

在这次演习中,SS突击队蒙受了意外的损失。1营长里特尔·冯·亨格尔中校与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就演习的军需补给方式和靠后指挥部署发生争执,结果被从SS特别机动部队除名,转入陆军山地部队(1945年,他成为德国山地兵统帅)。SS“德意志”团1营的年轻将士们不幸失去了自己爱戴的如慈父善友般,同时又领导力卓越的长官。

1营长的遗缺由前图林根州警长亨格·克普勒少校填补。一接到命令,他就迅速赶到柯尼斯布鲁克训练营,接管了部队。新来的营长同样兢兢业业,严格按照新发布的军训大纲来武装和训练部队,但重点强调是体能锻炼。除此之外,1营继续负责荣誉警卫和各种阅兵名目下的走队列,继续在各种欢庆、接待重要外宾以及阅兵等重要活动中露面。

1935年11月7日,SS第1团新营区在慕尼黑一弗雷曼落成。

193S年11月9日,SS“德意志”团各营——驻慕尼黑的1营、驻普里特巴赫训练营的2营和驻埃尔旺根的3营齐聚慕尼黑统帅堂,集体宣誓效忠党国,这是他们首次在活动中统一佩带“德意志”团的袖章。

在1935到1936年度的加米施一帕滕基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冬奥会)中,SS“德意志”团1营、2营,以及14连(摩托化)参加了运动会的会场警戒、荣誉护卫和对外国运动员代表团的欢庆活动。

从1934年起,SS“德意志”团在每年8月都要抽调1个连参加拜罗伊特节的荣誉警卫任务。

在军事编制上,SS“德意志”团各营和直属部队配属陆军第7步兵师,在哈尔德少将(未来的陆军总参谋长)带领下,统一展开训练。若是爆发战事,SS“德意志”团则接受由总部设在慕尼黑的第7军区司令亚当将军(后为勒歇瑙将军)节制。

高级将领们不断前来视察,参观部队的训练和演习,SS“德意志”团也不负厚望,以杰出的表现展现了党卫队突击队训练有素的战斗力量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给诸位将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36年春,第7军区司令亚当将军就曾亲自来到SS“德意志”团1营,参观他们的演习和战斗训练,他高度赞扬了该团在训练中表现出的高超战斗素养。

与此同时,SS“德意志”团1营、2营和团直属连各连长,奉命和驻慕尼黑的陆军第61步兵团(团长:辛策尼希上校)一同展开图上演习、兵棋推演和越野行军训练。通过这次训练,陆军第61步兵团、第7炮兵团军官团加深了和ISS“德意志”团军官团之间的友渲。

演习结束后,SS“德意志”团1营进驻慕尼黑弗雷曼的新营区。这个营区面积广大,容纳3个营和团直属部队是绰绰有余。经过1936年一年的赶工,营区全面完善了各种设施,这里成了SS“德意志”团的新家。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官方战史(附光盘第Ⅰ卷1934-1939)/指文战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奥托·维丁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94291783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