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所编著的《甲子春秋--我与文学所六十年》是为了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建所六十年所编著的,本书是以访谈“亲历”为原则。内容包括了被访者在文学所不同时期的工作、学术、生活、同事等各个方面。对于过去较少被人们忆及的文学所“文革”时期的经历,一些被访问的老同志也坦然面对,畅所欲言,为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 图书 | 甲子春秋--我与文学所六十年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学研究所编著的《甲子春秋--我与文学所六十年》是为了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建所六十年所编著的,本书是以访谈“亲历”为原则。内容包括了被访者在文学所不同时期的工作、学术、生活、同事等各个方面。对于过去较少被人们忆及的文学所“文革”时期的经历,一些被访问的老同志也坦然面对,畅所欲言,为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目录 和而不同实干兴所(代序) ——陆建德访谈录 尊重历史,编好文学所所志 ——王平凡访谈录 个人、集体与社会 ——朱寨访谈录 有关文学所的记忆 ——尹锡康访谈录 资深历久兢兢业业 ——马靖云访谈录 耄耋之年忆往昔 ——濮良沛访谈录 步入文学所,就是步入实现理想之路 ——吴庚舜访谈录 跋涉中的创新 ——钱中文访谈录 追忆犹及 ——刘世德访谈录 崇论宏议见谆谆 ——邓绍基访谈录 我与文学所的半世纪情缘 ——张炯访谈录 曾经的年代:对文学所“文革”的一些回忆与思考 ——王信访谈录 从民间组到现代室 ——卓如访谈录 《文学研究动态》十年 ——傅德惠访谈录 薪尽火传学术不息 ——王善忠访谈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陆永品访谈录 献身当代文学研究的经历和感悟 ——蒋守谦访谈录 风雨50年:回顾与反思 ——张大明访谈录 我的履历非常简单 ——祁连休访谈录 早春时节的记忆 ——何西来访谈录 我与文学所 ——徐公持访谈录 《文学评论》五十五年 ——王保生访谈录 附编: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守护者 ——樊骏访谈录 学海任遨游,甘苦寸心知 ——陈毓罴访谈录- 编后说明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甲子春秋--我与文学所六十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文学研究所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4637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2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20 |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5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5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