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史话(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国史话》是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为数不多的文史普及著作之一。二十篇短文,列举了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文字证据,分析人物性情、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军事实力对比等,如何成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动因,并将史书记载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进行对比,“或者纠正从前的谬误,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支撑观点的证据个个都似行首拈来,行文平易近人,却颇有启发性,令人信服。

内容推荐

《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最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三国史话》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三国史话

 楔子

 宦官

 外戚

 黄巾

 历史和文学

 后汉的地理

 董卓的扰乱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赤壁之战的真相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替魏武帝辨诬

 从曹操到司马懿

 替魏延辨诬

 姜维和钟会

三国史话之余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

 司马懿如何人

 司马氏之兴亡

 晋代豪门斗富

试读章节

宦官

讲起三国的纷争来,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后汉末年为什么会乱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引起黄巾的造反。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十常侍乱政图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就从此分裂了。然则后汉的祸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臧。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我不妨借此机会,和诸君谈谈。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利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后汉书》(宋刻本)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然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做《礼记》。《礼记》的第一篇是《曲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间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礼记》里又有一篇,唤做《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教会之中,而教育权也操在教会手里。古代教会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非常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吃了,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口,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做《王制》。《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就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他是子虚乌有,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就是为此。

然则古人没有应用的知识技能么?不然。我们知道:所谓三代之世,已有较高度的文明,其时有许多事情,已非有专门知识技能不能办,就是现在所传的几部先秦子书,其中包含专门的知识技能也颇多,不能说全是后人伪造的。然则古人的知识技能,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从宦之中得来。

古人解释宦字,有的说是学,有的说是仕,的确,这二者就是一事。因为在古代,有些专门的知识技能,就是在办理那件事的机关里,且办事且学习而得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就是仕。从其学习的一方面说,就是学。

读者诸君,总还有读过《论语》的,《论语》的《先进篇》有一段,说:“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路再鲁莽些,也不会主张人不学就可以办事。子路只是看重且办事且练习,而反对不能直接应用的知识,和现在的人看重应用技术,而藐视高深学理一般。这就是重视宦而轻视学。汉时皇室的藏书,由刘向和他的儿子刘歆编成一部书目,谓之《七略》。班固《汉书》的《艺文志》,大部分就是抄录他的。他对于每一类的书,都有推论这种学问从何发源及其得失的话。其论先秦诸子之学,都以为是出于一种官署,就是为此。然则宦就是在机关中学习做公务员。公务员中,自然有出类拔萃,有学术思想的,就根据经验,渐渐地成立一种学术了。

P6-10

序言

吕思勉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字诚之,笔名驽牛,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他自幼学习文史典籍,青年时即开始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曾先后任教于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在此教书时曾为钱穆业师)、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1949年后院系调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等。1957年病逝于上海。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国近代史》等多部通史、断代史和近代史,另有《理学纲要》、《宋代文学》、《论学集林》、《史学四种》等专著,多达八九百万字,述作宏富,方面广阔。

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著作的特点,同时他也很注意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关注西方新知。他相信仔细读古书是可以一定程度地挖掘出历史真相的。有限的证据罗列出来,可以给出一些暗示;证据不足时亦不刻意追求结论,而是留待来者。这一行文特点在《三国史话》这本小书中也有所体现。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为数不多的文史普及著作之一。作者的每篇短文皆寥寥数千言,即列举了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文字证据,分析人物性情、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军事实力对比如何成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生发的动因,并将史书记载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进行对比,“或者纠正从前的谬误,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见本书“楔子”一篇),行文颇为口语化,支撑观点的证据亦个个信手拈来,且颇有富于启发的见解,令人信服。

作者曾经说过,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在于获得分析问题的能力,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任何问题都有其深远的原因,皆可溯源而上,寻根究底。《三国史话》正是作者将他的观点贯彻实施的绝佳范例。读者在阅读这部历史通俗读本后,或可对作者的治史主张有更深的理解。

本书包含“三国史话”十六篇,1943年曾由开明书店出版;198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订《论学集林》时曾补入“三国史话之余”四篇,亦收入本书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2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史话(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0077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1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6.07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