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用灵性视角来看,“人而丧失灵性”(而仅具有感性能力或理性能力),又“如人何”?人的感性能力或许可以被消灭,人的理性能力或许也可以被磨灭.但是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毁灭人的灵性。因为失去感性的能力,人不失其为人;失去理性的能力,同样,人也不失其为人。但是,如若失去灵性,人将失其为人;也就是说失去灵性,人将可能失去其“做人的基本资格”!这就是由陈劲松著作的《灵性引导生活(幸福的原理)》。
图书 | 灵性引导生活(幸福的原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用灵性视角来看,“人而丧失灵性”(而仅具有感性能力或理性能力),又“如人何”?人的感性能力或许可以被消灭,人的理性能力或许也可以被磨灭.但是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毁灭人的灵性。因为失去感性的能力,人不失其为人;失去理性的能力,同样,人也不失其为人。但是,如若失去灵性,人将失其为人;也就是说失去灵性,人将可能失去其“做人的基本资格”!这就是由陈劲松著作的《灵性引导生活(幸福的原理)》。 目录 1.个体自然禀赋的3种能力/003 2.作为人的一种能力的灵性/011 3.灵性是一种个体追求幸福的能力/021 4.完整的人的图式/028 5.灵性成长的3个波峰/049 6.灵性成长的2个波谷/054 7.灵性成长的8个阶段/()63 8.灵性成长的10个梯度/066 9.个体的意识结构/070 10.个体的情绪反应模式/084 11.灵性和物性相对立/092 12.个体“物性化”的可能/095 13.个体“固着”的倾向性/101 14.个体的“情结之网”/117 15.个体“自我实现”的舞台/123 16.止于至善/129 17.灵性生活的21条主张/142 18.儿童时期灵性成长的梯度/147 19.儿童的创造性态度/153 20.儿童的创造性行为/156 21.儿童的游戏/159 22.一种“空灵”/162 23.儿童期灵性成长可能受到的抑制/166 24.概念规训的意义/172 25.受教育过程中灵}生成长可能受到的抑制/182 26.由灵性引导的创造力/191 27.潜意识的触动/201 28.个体需要的层次与“可能的虚假创造”/209 29.生命的“轻”与“重”/221 30.最后的觉悟及其可能抑制/22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灵性引导生活(幸福的原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劲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00804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2013119048 |
中图分类号 | B82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