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它是美国政府机构中最大的情报部门。

它是一个深藏功与名的隐士,悄悄地影响世局变化。

它是“梯队”系统、“苜蓿”行动、“棱镜门”背后的主使。

它被斯诺登称为“最坏的犯罪组织”。

隐遁的“美国黑室”是怎样诞生的?山姆大叔如何在中途岛战役中成功复仇?自家院里的叛徒如何走漏风声,让克格勃获益?克格勃如何在美国大使馆窃听八年,让NSA颜面扫地?“苜蓿”行动中,NSA如何联合多家电话电报公司,窃取公民信息?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如何帮助NSA开启密码破译的新篇章?NSA如何利用黑客网站网罗人才?……

如果国安局在你眼中还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请你赶快打开隋岩所著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吧!

内容推荐

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推到了风口浪尖,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的秘密也被曝光在众人面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中,NSA的前世今生,美国情报发展史将被抽丝剥茧地展开在你面前。

如果说CIA负责国外的情报工作,FBI负责国内的反情报工作,NSA则“里外通吃”,收集全世界范围的通信资料,涉及海、陆、空,甚至外太空的情报工作。在数字革命、计算机革命的背后,是NSA鹰爪的不断深入。

被斯诺登称为“最坏的犯罪组织”是否真的如传言中那样恶劣,让我们现在就走近这个组织一探究竟吧!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由隋岩所著。

目录

第一章 隐遁的“美国黑室”

一战的炮火

密码天才亚德利

情报搜集从未停止

第二章 戏剧化的开端

弗里德曼接棒亚德利

珍珠港遇袭之前

山姆大叔复仇记

第三章 武装部队安全局

糟糕透顶的情报系统

在朝鲜战场丢脸

叛徒出在自家院里

第四章 密码帝国的诞生

杜鲁门的秘密指示

庞大的间谍机构

来到计算机时代

第五章 替代CIA的间谍机构

建立各地侦听站

全球通信收入囊中

最大的间谍丑闻

第六章 在冷战中出力

美苏的空中较量

U-2飞机失踪之谜

艾森豪威尔对话赫鲁晓夫

情报卫星成间谍新手段

第七章 NSA与KGB交战

克格勃的惊世之举

窃听成了家常便饭

间谍与反间谍

NSA的内外监听

第八章 将触角伸向国内

“苜蓿”行动

要命的“五角大楼文件”

“联合王国—美国协定”

第九章 走向壮大之路

遭遇国内对手

高端人才的加盟

超级计算机中心

第十章 以反恐为名

海底窃听潜艇

不拘一格降人才

庞大的“梯队”组织

试读章节

克格勃的惊世之举

“峡谷”计划系列卫星截获了大量信息,NSA收到的信息数量每天都在增多,成千上万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NSA处理信息的能力上限,有的信息从截获到处理完毕需要两年的时间,如果是重要信息的话,很可能因此贻误时机。为此,全国侦察办公室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寻求支援。NSA将这些重要情报和英国、加拿大的情报部门分享,相应的,这两个盟友则帮助美国一起处理堆积如山的信息。

之前,美国并没有告知英国、加拿大“峡谷”计划的存在,当他们获悉计划,并收到美国的建议时,马上加入了协助处理信息的工作中。英国、加拿大主要负责翻译截获的俄语信息,同时获得了使用情报信息的权利。1971年到1972年,加拿大情报培训班的所有俄语老师都被抽调到情报总部,负责处理苏联的情报信息。

不幸的是,这个计划被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的工作人员杰弗里·阿瑟·普莱姆知道了,他是克格勃安插在英国的一个间谍。他利用职位之便,将英国人负责破译苏联信息的情报告知了苏联,苏联由此推测出,美国正在进行一个卫星侦察计划。

普莱姆是在担任公职期间对苏联产生兴趣的。1968年,在英国皇家空军工作的普莱姆认识了一位苏联军官,随后克格勃得知,普莱姆希望和他们取得联系,于是,他成了一名苏联间谍,代号“罗兰”。应克格勃的要求,普莱姆进入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工作,1968年8月,他进入伦敦处理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就是翻译、抄写美国截获的苏联情报。普莱姆将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关苏联的信息都传递给克格勃。

1976年3月,普莱姆进入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位于切尔滕纳姆的办公地点,成为“特别信号情报”部的语言专家,负责处理来自苏联的通信情报。这时,他获得授权,有机会了解美国卫星侦察计划的详情。

1977年9月,普莱姆离开了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放弃情报工作,开始做出租车司机、推销员之类的工作。1982年,他因猥亵少女被捕入狱,待在监狱中的普莱姆彻底失去了破坏英美通信情报工作的机会。然而,在克格勃对美国通信情报事业的破坏中,普莱姆不过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小角色。

监听和监视一直充斥在美苏之间的间谍战中,从二战到冷战时期,两国特工上演了不少精彩的故事,出现了许多“头号间谍”。美苏在1933年正式建交,从那天开始,克格勃就开始监听、监视美国驻苏联大使馆。1945年到1953年,克格勃窃听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行动一直持续,一个代号为“自白”的间谍行动成功窃听了美国大使馆八年,窃取了美国大量的外交信息。这次行动被克格勃看作苏联特工的惊世之举,也是世界间谍史上的经典之作。

1943年,二战战场发生逆转,盟国取得进攻的主动权,纳粹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为了加速战争进程,安排战后世界,1943年11月1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举行会晤。会议结束后,斯大林要求克格勃不惜一切代价搞到美国的情报,摸清罗斯福的底牌。克格勃高层认为,窃听美国情报的最佳地点就是驻苏联大使卡里曼的办公室,于是,由克格勃主持的一项“金唇”行动开展起来。

克格勃设计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窃听器——“金唇”,从外表上看,“金唇”就像是一个蝌蚪,它既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接电源,而是通过接收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延长工作寿命,这样一来,大使馆内的反窃听设备就捕捉不到信号。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使馆的内情,克格勃开始向美国使馆派驻特工。克格勃的职业特工装扮成芭蕾舞演员,凭借着轻盈的舞步和迷人的相貌接近大使馆的外交官。根据特工的打探,美国大使馆的顶层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和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个楼层。

克格勃将微波振荡器和蓄电池安装在美国大使馆对面的居民楼里,让克格勃特工全部住进去,克格勃的女特工通过在阳台上抖落地毯和被褥,将“金唇”撒进大使馆的院里。但美国大使是不会站在院子里向白宫做报告的,因此,放在院子里的窃听器根本窃听不到任何机密,要想获得高级情报,必须将“金唇”安装在大使的办公室里,显然,这件事并不容易。

克格勃曾经策划了一起火灾,让克格勃特工扮成消防人员进入卡里曼的办公室,灭火过程中,“消防人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行动宣布破产。后来,克格勃的高级官员想到通过赠送礼品的方式将窃听器送进去,那么,送什么样的礼物,利用什么时机送,又成了克格勃面临的新问题。

1945年2月,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商讨战后问题。克格勃认为,这是行动的大好机会,只要卡里曼离开莫斯科,特工们就能找到机会行动。当时,苏联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苏联的少先队员向罗斯福、丘吉尔发出邀请,请他们光临开营典礼。忙着商讨战后事宜的罗斯福和丘吉尔抽不开身,于是,委派两国驻苏联大使代替前往。这个安排正合克格勃的心意,2月9日,卡里曼和英国大使离开莫斯科,前往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

卡里曼前脚刚离开,克格勃就开始行动起来了。特工们将“金唇”藏在了一枚用名贵木材制作的美国国徽里,送到健身营地,通过少先队员之手送给卡里曼,以感谢他对苏联儿童的关爱。卡里曼听闻这枚国徽是由苏联技艺最精湛的工匠,用最名贵的木材雕刻而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外交官应该保持的警惕和戒备也被他瞬间忘掉了。

卡里曼收下了这份礼物,并且将它挂在了大使馆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一挂就是八年。这也意味着,克格勃对美国大使监听了八年。八年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换了四任大使,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都会重新布置办公室的布局,将大大小小的物品翻新一遍,奇怪的是,谁都没有动过这枚国徽,一位大使为了让房间的色调和这枚国徽相配,还特别更换了窗帘和家具。

在“金唇”的帮助下,克格勃窃走了美国大量绝密情报,但时间长了,美国人也开始警觉起来。1953年,大使馆被彻底搜查了一遍,于是,国徽的秘密被CIA特工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的暴露,随之而来的不是兴师问罪,而是哑口无言。克格勃的成功便是CIA的失职,无论如何,CIA都不会对外张扬自家的丑事。很长时间里,“金唇”一事成为不能说的秘密,直到1960年,苏联击落了美国的U-2侦察机,为了回应赫鲁晓夫的责难,华盛顿才将“金唇”一事公开,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还将那枚美国国徽和“金唇”窃听器送到联合国安理会会场上展览。

P133-136

序言

美国国家安全局,英文名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由于其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行事风格,美国情报界戏称NSA为“NoSuchAgency”,即“没有这个局”。此种调侃,可见NSA在美国情报行业中的特殊地位。

NSA是美国政府机构中最大的情报部门,其保密级别最高、经费开支最大、员工总数最多,是美国情报部门的中枢。名义上,NSA隶属于国防部,直接由国防部长负责;实质上,它是一个直属于总统,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的组织。如果说CIA负责国外的情报工作,FBI负责国内的反情报工作,NSA则“里外通吃”,收集全世界范围的通讯资料,涉及海、陆、空、甚至外太空各个领域的情报工作。

NSA在全球拥有75000人的窃听队伍、12颗绕地球旋转的卫星、20架经过改装以进行电子窃听的飞行器以及一艘搭载电子监控设备的攻击式核潜艇,在所有监控眼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地监控下,任谁都逃不出NSA的手掌心。正是凭借如此强大的监控能力,NSA被白宫看作打击恐怖主义强有力的保证。

尽管拥有无数次辉煌的战绩,掌控着世界每个角落的通信信息,长久以来,NSA却不像CIA、FBI等情报机构频繁曝光在聚光灯下。它像是一个深藏功与名的隐士,悄悄地进行着令世人震惊的举动,不言不语,不事声张。NSA如此行事并非天生低调,而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谁能设想一个掌握着国家最高机密的人每天像明星一样对着镜头大谈特谈呢?

2013年,来自夏威夷的毛头小伙斯诺登将NSA推到了风口浪尖,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的秘密也被曝光在众人面前。针对全球及美国公民进行监听的“棱镜”计划以及继承自20世纪的全球监听系统——“梯队”系统、冷战期间的“苜蓿”行动,有关间谍丑闻、与苏联的密码之战、侦察飞机失踪之谜……所有的一切,都循着“棱镜门”这一导火索,被层层曝光。NSA的前世今生,从最高机密变成了饭后谈资,一部美国情报发展史也被抽丝剥茧地铺展开来。  根据斯诺登的爆料,NSA不仅监控着敌对国家、同盟国家、外国总统,甚至联合国,还监控本国国民。朋友在电话中批评民主党的政策、大学教授在私人邮件中谈论穆斯林文化,都会进入NSA的数据中心,在某一天作为法庭上的指控证据。此外,社交网络、即时通话信息、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任何发布到互联网上的信息都可能被NSA获取并分析。

不得不承认,若非“棱镜门”的曝光,若非看到NSA的真面目,人们还不知道,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享受科技提供的快捷和便利时,同时也被科技攫取了个人隐私和公民自由。被科技世界异化的人类成了物质的牺牲品,同时成了情报事业的侦察对象,在数字革命、计算机革命的背后,是NSA鹰爪的不断深入,是美国对监听行动的暖昧态度。

斯诺登在2013年11月公布的一封公开信中,将NSA和它的同盟伙伴列为“最坏的犯罪组织”,他说“当世界已经知道了这个不负责任的安全机构的真相,包括一些违法的事实时,它却还在试图逃避监管”,由此呼吁国际力量共同解决这一问题。NSA是否真的像斯诺登说的那样恶劣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神秘的组织,一探究竟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隋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52113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2014029649
中图分类号 D771.23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