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中医昆仑(第8集)(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二、养生首先养心

古往今来,养生的方法甚多。裘沛然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中医学把心作为“君主之官”,主宰“神明”(精神心理活动),所以养生的关键在于调节精神和心态。传说唐代医家孙思邈寿至一百三四十岁,他强调养生首要养性,主张“不违情性之观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眄可行”,告诫人们不要患得患失,一切听任自然。

裘沛然还提出养心则全神的观点。凡人之生长、壮老、寿天及诸多生理活动和情志调控,无不依赖于“神”的主宰,“神”是人生命的内核。所谓“全神”,即重视修身养性,澄心息虑,积德行善,使心态保持宁静安乐、至善至美的境地。人如利欲熏心,沦为物质金钱的奴隶,而致穷奢极侈,醉生梦死,“神”乃涣散不全,病邪乘隙侵袭,难免性命之忧。故善“全神”者,必素位以行,知足常乐,居高不骄不贪,居卑不谄不邪,无论顺境逆境,皆能怡然自得,随遇而安,则精气充和而神全。我们见到裘沛然心如明镜而不为物染,瘦似梅花而风骨爽朗,可以相信他的养生理论是通过亲身实践验证了的。

裘沛然提出养心要遵循“一加四”原则,并自拟养生方,名为“一花四叶汤”:一花,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四叶,即一为豁达,二为潇洒,三为宽容,四为厚道。

豁达,就是胸襟开阔。《旧唐书·高祖本纪》云:“倜傥豁达,任性真率。”裘沛然说:“上下数千年,人生不过度几十寒暑;朝生暮死与存活百岁,不都是白驹过隙!东西数万里,而我只占七尺之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置于宇宙,不就是蚂蚁一只?”他又说:“荣华富贵有什么好稀罕的,即使你多活几十年,也只是一刹那间事。任其自然,何必强求。”他曾替著名画家唐云题牡丹图诗,有“乍看惊富贵,凝视即云烟”句,寓有“富贵于我如浮云”之意。唐见之狂喜,深深钦佩其高旷淡泊的襟怀。“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邱”,锦衣玉食能几时,只有“白云千载空悠悠”。襟怀何等坦荡!裘沛然说:“人生如梦,世事如烟,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使之心安理得,亦已足矣。”心态何其平和!

心态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人的健康状态,心平则气和,气和则形神康泰,病安从来?正如裘沛然之诗云:“心无惭疚得安眠,我命由吾不在天;利欲百般驱客老,但看木石自延年。”

潇洒,就是充满生机,超越自我,活得洒脱。生活充实,身心愉悦,有利于健康。诚如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诗所云:“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裘沛然素好读书、吟诗,乐于交游。他年轻时就“不爱风月爱风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及至老年,“浪迹书海一老翁”。读书是其一大乐事。他精熟文史,谈吐隽永,对《孟子》情有独钟,不少精彩的篇章至今尚能一字不差地吟诵,对古诗词的造诣也相当深厚。工作之余,或登山临水,感悟自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如:

影落清溪照眼明,云峰古木自浑成。

老翁跋涉过千里,来听黄山瀑布声。

云端谁把两峰安,奇景多从雾里看。

天意为防浩气尽,故开磅礴倚高寒。

这是游黄山时所作。当代书画大家陆俨少读其诗后,爱不释手,欣然为诗配画,情景交融,一时传为佳话。嗣后裘沛然为谢陆翁,又作一诗:  大好河山出手中,乾坤正气为谁雄。

无端邂逅春江道,尚有高风是陆公。

高人相遇,诗往画来,其乐融融,好不潇洒。裘沛然之善诗能文,在学术、艺术界闻名遐迩,常有佳作见诸报端。一本《剑风楼诗文钞》,索要者众。无怪乎前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程门雪用“千古文章葬罗绮,一时诗句动星辰”的诗句极赞他的卓荦文才。

还有一则与“胡司令”对弈的故事。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棋界人称“胡司令”,一日拜谒心目中的高人裘沛然。裘沛然年逾九秩,神清气爽,思路敏捷,棋风犀利,尤长残局,早年曾同扬州名宿窦国柱手谈过,而窦国柱恰是胡荣华的老师之一。他兴致一来,又免不了开掘楚河,垒筑汉界。横车跃马之际,轰炮进兵之时,其棋艺得到“胡司令”的好评。“胡司令”说:“裘先生您也是全国冠军。”他又补了一句:“是您这个年龄段的冠军,不仅是全国冠军,而且还是世界冠军。”闻此一言,裘沛然禁不住开怀而笑。若是像举重、拳击那样按照体重设置级别,象棋也来个依据年龄段进行比赛,举办个“元老杯”,他在耄耋段拿个冠军,或许犹如囊中取物,手到擒来。医苑泰斗,棋坛霸主,有此欢聚,存此妙语,也算是医界、弈林的佳话。裘沛然的潇洒人生由此可见一斑。

宽容,即宽恕,能容纳他人。裘沛然认为,宽容待人是人生的一种美德,也是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宽容就是以仁爱之心待人,这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体现。《论语·里仁》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朱熹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宽恕不仅要求推己及人,更要“严于责己,薄于责人”。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宽容不仅能使人心宽体泰,气血调和,而且对于群体的结合、社会的和谐也是很有意义的。对生活的小小利害或些微过失,要善于谅解他人。气量狭小,难以容物,对人疑忌,会使神气错乱,受伤害的是自己的心与身。

厚道,就是为人处世之道要敦厚、仁厚。裘沛然经常强调:“厚道对维护和培养人身元气有重要作用。与厚道相反的是薄德。薄德之人往往流于刻薄和凉薄,世风浇薄,人心不古,从而使人精气散漫和抵抗力减弱,就容易导致多种疾病的侵袭。”古哲有“水之积也不厚,则其浮大舟也无力”的论述,与《易经》“厚德载物”之说,都是很有深意的。

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所谓“鸟托巢于丛,人寄命于群”。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宅心厚道,乃是群体组合的凝聚力量。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我们的经济在不断增长,生活也在日益改善,但更应注意厚德以保持身心健康,社会和谐。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健康的概念是:“健康应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品德的良好状态。”这就与养生首先养心的理念,可谓古今一辙。厚道最为重要的,就是做人要仁厚。正如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厚道就必须多为他人着想,要乐于助人和扶危救困。作为医者则要多为病人着想;还要常怀感恩与报恩之心,若能常常想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话,就不会去做忘恩负义的事。厚道还要不念旧恶,能化敌为友。这也是厚道的一种表现。裘沛然常说“养生贵在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心态,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这样,人体才能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达到应享年寿。

P34-37

目录

裘沛然 卷

 国事蜩螗志在医

 精奇巧博起沉疴

 读书苦乐有乘除

 医道精微最难知

 焰续灵兰绛帐开

 淡定从容颐天年

 良医人世良相心

顾伯华 卷

 顾氏外科 家学渊源

 学医立志 蓄积待发

 精外通内 擅治疔疮

 发扬家传 探治乳病

 善于创新 勇攀高峰

 侠肝义胆 涵养高风

 广育桃李 恩泽后学

 著述过程 微见襟抱

 奉调金陵 初创事业

 热心事业 振兴中医

 创编教材 培育桃李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调和营卫 防治呼吸道复感儿

 仁者爱人 以书言志

邓铁涛 卷

 出身中医世家 求学南粤名校

 参加抗日土改 熔铸信仰意志

 开展学术研究 成为临床大家

 培育中医英才 甘当碥石人梯

 凝练中医学说 成为理论大家

 弘扬中医之道 与世界双向接轨

 数度上书中央 积极进言献策

 感言恫瘰在抱 倡导中医养生

门纯德 卷

 杏林高士 仁心永志

 智圆法活 效若桴鼓

 方精药简 屡起沉疴

 精勤实践 勇于创新

 医道精深 勤学为径

 师身垂范 精神永存

刘渡舟 卷

 天性仁义 立志从医

 唯物辩证 行知合一

 经时方并重 承古而创新

 严字当头 育人兴医

 宽厚仁爱 大医精诚

 医学之外的刘渡舟

尚天裕 卷

 中国接骨学的国际乐章

 中医熏陶中走出的西医大夫

 土琵琶伴奏洋提琴

 古今学问 皆为我用

 创立学派 著书立论

 勤学不辍 刚健有为

 医学、哲学、人文协奏曲

 生命在于运动和奉献

朱良春 卷

 由病入医 初涉孟河医学派

 苏州求学 转沪师从章次公

 南通执业 创立联合中医院

 民间探宝 挖掘单方与验方

 厚古重今 辨证辨病相结合

 独特用药 治疗肝病显奇效

 弘扬师说 探秘虫类医药学

 病中覃思 著作传行海内外

 开办研究所 攻治顽痹有新方

 创特色医院 名医名科多硕果

 传扬国粹 精湛医术播四方

 养生有术 九旬老人医不辍

李玉奇 卷

 立下从医志 虚心拜名师

 事业的开拓者 人民的好医生

 搞科研中西结合 克胃炎以痈论治

 处方配伍如用兵 对药却病有神通

 把脉识病变 观舌知隐患

 疑难陈旧病 治则有新法

 育英才传承国粹 中医药走向世界

 以自然之药疗人体之偏 以养心之术行保健之道

程士德 卷

 痴心无悔学医路

 广求博采谱华章

 《内经》理论苦探索

 首创《内经》实验室

 倡导“时脏阴阳”说

 疑难杂症擅其能

 芬芳桃李满天下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夺目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它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民族体魄康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奇迹。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哲学内涵。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一辈又一辈名医大家的实践探索、薪火传承一总结完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丰富的医学内容、实用的制药技术。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应诊灵活、普适简廉和预防保健作用显著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医学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医疗保健事业,已经并正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精诚合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怀和指导下,为中华近现代百年来贡献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医药学家,编撰出版了这部大型传记丛书《中华中医昆仑》。丛书以传主姓名为卷名,生年为卷次,每卷3万字,10卷为1集,共15集;采用评传体裁,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医术专长、学术思想、传承教育、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使这些宝贵的医学成就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千古流芳。

丛书取名《中华中医昆仑》。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祖”,柱西北而瞰东南,立中国而凭世界,凌驾乾坤、巍然屹立。以其高峻豪迈、绵延起伏的磅礴气势,寓意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以其挺拔雄伟、高耸入云的恢弘气魄,彪炳一代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和不朽勋业。

丛书入选传主,从全国范围推荐遴选,遍及中医药界各个领域。有临床家、理论家、药学家、教育家、医史文献学家;有名师亲授、世医家教、学派传人、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才者;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和伉俪联袂者。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国内外影响较大,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近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

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造就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填补了我国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大规模撰写传记的空白;也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因入选传主已仙逝过半,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日见散逸,将之收集整理、编撰成书,功垂后世、利国利民;更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总结传主经验,传承中医药伟业,继往开来,光耀世界医学之林。这部医文结合,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的鸿篇巨制,对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及全球关注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参考和阅读价值。

丛书的编撰出版,是一项巨大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策划、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对全书进行终审;数百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参与规划;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局(处)给予大力帮助;传主及其亲属、弟子热情支持、密切配合;撰稿人深情满怀、辛勤笔耕;编审专家尽心竭力、精工细琢;关爱中医药事业的企业家热心公益、慷慨资助;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这一切使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紧迫和资料搜集困难,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疏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浩浩汤汤,发端于远古,奔向于未来。百年对于历史,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百人对于万众,不过是沧海一粟。然本丛书所记载的百年百人,则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和光芒闪烁的璀璨星辰。

张镜源

2011年6月

内容推荐

  《中华中医昆仑》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典藏价值的传世著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中华中医昆仑》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的中医药学家的传记丛书。

《中华中医昆仑(第8集)》记载了裘沛然、顾伯华、江育仁、门纯德、邓铁涛、刘渡舟、尚天裕、失良春、李玉奇、程士德等10人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

《中华中医昆仑(第8集)》由张镜源主编。

编辑推荐

  张镜源主编的《中华中医昆仑》采用评传体裁,记载了150位中医药学家的生平事迹、医术专长、学术思想、传承教育、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这些传主,从全国范围推荐遴选,遍及中医药界各个领域。有临床家、理论家、药学家、教育家、医史文献学家;有名师亲授、世医家教、学派传人、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才者;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和伉俪联袂者。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国内外影响较大,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近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本书是《中华中医昆仑(第8集)》,传主有裘沛然、顾伯华、江育仁、门纯德、邓铁涛、刘渡舟、尚天裕、失良春、李玉奇、程士德等10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中医昆仑(第8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镜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208963
开本 16开
页数 44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2=76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4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