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心理学能做什么?心理学真的那么神奇吗?”许多人看到“心理学”三个字,脑海中就不由得浮现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其实,心理学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神秘!颜雅琴、谢晴编著的《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将带你跟随哈佛大师的足迹,让这个神秘的学科指导你的日常生活,成就幸福人生。

内容推荐

颜雅琴、谢晴编著的《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结合一些案例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的领域的基础知识,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适合这些读者:觉得自己近期在情绪上、心理上有一些困扰,却又不知道向谁倾诉,如何解决,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帮助;渴望成功,希望建构积极的心理,这本书也将是不二的选择;对心理学没多少兴趣,也不存在自身的需求,只是想多了解一些各个领域的常识,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述,为您快速展开一整幅心理学的瑰丽画卷。

目录

Chapter 1 没有感觉了,人类还能生存吗——哈佛人对感觉的认识

 1.人不能没有感觉/002

 2.看不见的广告也能起作用/002

◆感觉阈限 ◆阈下刺激 

◆对阈下刺激的道德争议

 3.三角形的声音,橘红色的味道,冷冰冰的气味……/006

◆联觉 ◆联觉者的记忆力 ◆联觉的种类和辨别 

◆对联觉的解释

 4.眼见真的为实吗/009

◆错觉的定义和种类 ◆视错觉 ◆错觉的应用

 5.女性和男性,谁的感觉更灵敏/015

◆男女的感觉差异 ◆男女在联觉和错觉上的差异

Chapter 2 此刻你在想什么——哈佛人对意识和潜意识的认识

 1.意识和潜意识/019

 2.催眠师真的能操纵你吗/019

◆催眠的起源 ◆催眠师是万能的吗

◆每个人都能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吗

◆催眠能否让你想起忘记了的细节

◆催眠能控制全部行为吗 ◆催眠可以用于治疗吗

◆如果没有唤醒 ◆催眠是一种社会现象

◆催眠是一种分离的意识形态

 3.为什么有人会看见鬼/029

◆幻觉 ◆幻觉的种类 ◆幻觉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4.童年遭遇的一切,真的成为过去了吗/033

◆皮埃尔和他的失语症 ◆也来说说齐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5.千奇百怪的梦境,到底有没有意义/037

◆梦 ◆古代人对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现代科学对梦的解释

Chapter 3 过目不忘真的存在吗/042——哈佛人对记忆的认识/042

 1.记忆的作用/043

 2.没有遗忘,我们会怎么样/043

◆记忆的工作模型和容量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遗忘的作用

 3.你和谷歌,谁更快/048

◆长时记忆的提取过程 ◆人脑强于电脑的原因

◆如何提高你的记忆力

 4.为什么同一事件的目击者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证词/051

◆出现虚假记忆的原因 ◆虚假记忆的生理机制

 5.为什么失败的初恋最难忘/056

◆闪光灯记忆 ◆“911”恐怖袭击事件

◆为什么会产生闪光灯记忆

Chapter 4 大学教授一定比木匠更聪明吗/060——哈佛人对智力的认识/060

 1.什么是智力/061

 2.智力测验可靠吗/061

◆智力测验的历史 ◆著名的传统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能说明什么

 3.为什么爱因斯坦比我们聪明/066

◆智力的影响因素——遗传 ◆智力的影响因素——环境

◆智力的影响因素——主观努力

◆智力的影响因素——创造力 ◆爱因斯坦的大脑

 4.阿甘是“天才”还是“白痴”/070

◆白痴学者 ◆多元智力理论

 5.女人和男人谁更聪明/074

◆智力的性别差异 ◆为什么女性科学家比男性少

Chapter 5 白鼠、猫、狗、猩猩……都能思考吗(各种思维实验)——哈佛人对思维的认识

 1.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吗/079

 2.为什么小朋友要掰手指数数/080

◆思维的发展过程 ◆思维的种类

 3.脑筋急转弯,为什么转不过来/084

◆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的影响 ◆如何打破思维定式

 4.狼孩能不能学会说话/088

◆语言是后天形成的 ◆语言的发展过程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5.人类PK计算机,谁是赢家/092

◆深蓝计划 ◆人脑与计算机思维的不同 ◆人工智能

Chapter 6 动机是越强越好吗——哈佛人对动机的认识

 1.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动机的/097

 2.饥肠辘辘的色情狂会选择美女还是美食/098

◆需要与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3.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好极限运动/102

◆动机的逆转理论 ◆自我实现

 4.为失败找借口也需要技巧吗/106

◆动机归因理论 ◆学会积极的归因

 5.象牙美人为什么能活过来/109

◆皮格马利翁效应 ◆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解释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 

◆萧伯纳的作品《皮格马利翁》

Chapter 7 全人类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吗——哈佛人对情绪的认识

 1.情绪和表情的差异/115

 2.人为什么会快乐?又为什么会痛苦/116

◆情绪的种类 ◆情绪的维度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3.暴风雨中的爱情是否格外可贵/119

◆吊桥效应 ◆对吊桥效应的解释 ◆情绪的功能

 4.测谎仪真的有效吗/122

◆情绪的生理反应 ◆测谎仪 ◆测谎仪有效吗

 5.《Lie to Me》是真实的吗/127

◆《Lie to Me》的原型:保罗艾克曼

◆谎言研究的缘起 ◆微表情

Chapter 8 你是什么类型——哈佛人对人格的认识

 1.什么是人格/132

 2.性本恶还是性本善/133

◆弗洛伊德的“性本恶”论 ◆马斯洛的“性本善”论

◆罗洛梅的善恶共存论

 3.为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38

◆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成因

 4.墨迹能透露你的人格/141

◆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人格的客观测验

 5.你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存在着/145

◆威廉詹姆斯的“自我” ◆罗杰斯的“自我”

◆米德的“自我”

Chapter 9 我的心理出问题了吗——哈佛人对心理疾病和心理治疗的认识

 1.怎么诊断自己是否有心理疾病/150

 2.林肯也曾得过抑郁症/151

◆林肯的抑郁症 ◆患有抑郁症的其他名人

◆心理疾病的类型

 3.网络比毒品更可怕吗/155

◆网络成瘾症 ◆对网络成瘾症的争议

◆如何摆脱网络成瘾症

 4.心理治疗师到底做些什么/159

◆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的分类

◆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疗法 

◆心理治疗的方法——人本主义疗法

◆心理治疗的方法——认知疗法

 5.心理治疗是科学还是骗术/166

◆患者的看法 ◆批评者的看法

◆心理学家的实验 ◆哪种疗法更有效

Chapter 10 你的行为真的由你自己决定吗——哈佛人对社会和文化的认识

 1.情境的力量/170

 2.法西斯惨剧为什么会上演/170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津巴多的经典监狱实验

◆路西法效应

 3.马拉松给我们什么启示/174

◆社会促进效应 ◆扎伊翁茨:激活能促进优势反应

◆我们为什么会被激活

◆社会促进效应在管理上的应用

 4.纽约女子被杀,为什么38人围观却无一人相救/177

◆社会懈怠效应 ◆社会懈怠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的区别

◆对社会懈怠效应的解释 ◆一些例外的情况

 5.校园枪击事件中的凶手为什么要杀人/180

◆文化的分类 ◆中西方在归因上的不同

◆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解释

◆三个小实验带领您领略文化的不同

Chapter 11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哈佛人对挫折的认识

 1.如何面对挫折/187

 2.神也有失败的时候/187

◆安徒生和王尔德的挫折 ◆失意的朋友和老人

 3.与其怨天尤人,不若策马扬鞭/190

◆著名球星面对不幸的表现 ◆失败了也能笑出来的老总

◆拉奇与安娜的对话

 4.以挫折为饵,拿失败当砖/193

◆你是萝卜、鸡蛋,还是牛奶 ◆炼乳之父之路

◆电话的发明人

 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97

◆一颗子弹让他因祸得福 ◆“命运转盘”的故事

Chapter 12 时间只有不会用,没有不够用——哈佛人对时间的认识

 1.时间到底有多重要/203

 2.时间不是金钱,时间高于金钱/203

◆时间比金钱更宝贵 ◆六种不同的时间观

◆理想的时间观念的特征

 3.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206

◆时间没有不够用,只有不会用 ◆时间管理技巧

 4.蠢材浪费时间,庸才虚度时间,人才利用时间,天才掌控时间/210

◆三个人的同一天 ◆三个人时间分配的分析总结

◆看成功人士如何分配时间 ◆写下你的梦想,去实现它

 5.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214

◆不会休息的后果 ◆名人们是怎么休息的

◆休息小窍门

Chapter 13 活到老,学到老——哈佛人对学习的认识

 1.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趋向/218

 2.我最大的聪明就是明白自己的无知/218

◆苏格拉底的学习故事 ◆晋文公的学习故事

◆91岁老翁伯蒂格拉德温

 3.机会总是留给不断学习的人/221

◆汤普森和斯蒂夫的际遇 ◆社会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工作中积累和学习来提高自己

◆展现自己的最好办法是学习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24

◆不上学了也需要学习 ◆学习习惯建议

 5.学习也要有选择性/228

◆学习最急迫最重要的知识

◆去伪存真,从别人身上学习积极的经验

◆学习的知识要符合自己的特点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有选择性地读书

Chapter 14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哈佛人对立志的认识

 1.立志,就是确立人生志向/234

 2.立志当趁早/234

◆儿时的梦想成真 ◆年轻的总统

◆为当首相而读书 ◆绝不投降的领袖

 3.志当存高远/238

◆三个工人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 ◆马亨德拉的雄鹰之志

◆乱世的平定者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4.千难万难,有了志向不难;千易万易,没有决心不易/241

◆志向给人们克服苦难的力量 

◆志向给人们一飞冲天的信心

◆志向给人们无往不胜的勇气

◆志向给人们披荆斩棘的动力

 5.立下志向就要矢志不渝/244

◆立志,一定要有坚持的勇气 

◆立志必须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立志还应该循序渐进,化整为零

Chapter 15 我们不能决定结果,却可以决定如何面对结果——哈佛人对职场态度的认识

 1.态度决定一切/249

 2.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249

◆积极心理学的由来 ◆你是否感到职业倦怠

◆乐观是职业倦怠的良药 ◆快乐三秘诀

 3.诚实是你的通行证,虚伪是你的墓志铭/253

◆诚实是求职者谋得工作的基础

◆诚实是员工获得晋升的根本 

◆诚实是企业不断壮大的秘诀

 4.自信与固执只隔0.01厘米/257

◆自信能让你脱颖而出

◆自信是不断进取的力量之源

◆自信不可过度

 5.天道酬勤,颠扑不破的真理/260

◆比别人更勤奋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有时候,勤学比多问更重要

◆勤能补拙 ◆勤奋不等于埋头苦干

Chapter 16 我的未来我做主——哈佛人对职业选择的看法

 1.谁的未来谁做主/266

 2.了解自己才能规划未来/266

◆正确认识自己 ◆合理规划未来

 3.测出一个未来/269

◆你心目中的理想职业(专业) ◆你所感兴趣的活动

◆你所擅长的活动 ◆你所喜欢的职业

◆你的能力类型简评 ◆统计和确定你的职业倾向

 4.上了车,还要有下车的勇气/279

◆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后退的智慧

◆老虎和猎人 ◆前进与后退,并非绝对

 5.做不了你想做的,那就做你能做的/281

◆如果做不了你想做的 ◆我们能做什么

◆给自己找准定位 ◆做自己能做的,量力而行

试读章节

1.人不能没有感觉

“今天是我的生日。下课铃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期待着母亲做出丰盛的大餐。果不其然,一打开门,一股巧克力的气味就迎面而来。我望向厨房,一份大大的榛子巧克力蛋糕早已放在那儿了。”

这段文字摘自小麦克生日那天的日记。它包含了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几种常见的感觉种类。正是由于感觉的存在,小麦克才能听到下课铃声、打开门、闻到美食的气味、看到蛋糕的存在,最终享受一个快乐的生日。

如果失去感觉,人会变成什么样呢?1954年,加拿大的心理学家们就通过感觉剥夺实验进行了这样的研究。他们给实验参与者戴上护目镜,使视觉受到限制;再通过空气调节器发出的不停息的单调声音来限制听觉;还给实验参与者的手臂戴上纸简套袖和手套,腿脚也用夹板固定起来,达到限制其触觉的目的。然后让实验参与者单独待在实验室里,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几小时后,实验参与者们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连续这样在实验室里待了三四天,实验参与者产生了许多问题: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该实验证明,如果人类被剥夺了感觉,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实际上,没有感觉,我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做不到。我们会分不出食物的好坏,感受不到身体的疼痛,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并难以对危险事物做出及时的反应。

在了解了感觉的定义和重要性后,在接下来的小节里将介绍感觉的阈限及几种有趣的感觉现象。

2.看不见的广告也能起作用

1956年,新泽西的一家影院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众所周知,电影其实是由一张张静态的图片构成的,人们之所以会将其看成连贯的,只是视觉暂留效应造成的错觉。通常以16格/秒的速度播放画面,人眼就会认为画面是连续的。而这家影院在电影画面中插入了一些无关的图片,图片包含了“喝可口可乐”和“吃爆米花”等信息,由于这些图片闪现的时间极短,所以观众根本无法发现!

然而,在播放这些看不见的广告后,影院可口可乐和爆米花的销售额却真的大大提高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看不见的广告也能起作用吗?要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感觉阈限这个概念开始。

◆感觉阈限

往咖啡里放多少糖才会觉得甜?要多大声音才能在喧闹的街道中叫住你的熟人?字体要多大我们才能分辨出来?这些问题都涉及感觉的阈限。感觉阈限就像是一道壁垒,将能感觉到和不能感觉到的刺激分开来,它又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相对阈限。绝对阈限指的是人们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等都存在这样一个阈值。只有超过了这个阈值,我们才能感受到外界刺激的存在,比如在静悄悄的夜里,时常会出现猫狗等动物忽然警觉起来,而我们人类却浑然不觉的情况,那通常是因为有低于人类感觉阈限却超过动物感觉阈限的声音传来。相对阈限则是指能引起人们区分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你在纸上画两条平行的直线,尽量让它们一样长,但注意,其实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样长的直线,它们之间或许相差一微米、十微米、一百微米……只不过我们肉眼无法分辨出来而已。只有当一条直线大于另一条直线一定长度后,我们才能分辨出两者的差别,而这个值就是相对阈限。

那么,这个相对阈限又能否测量出来呢?人的感觉并不稳定,一个人现在能感觉到两条线、两个盒子的差异,下次却不一定还能感觉出来。心理学家们通常使用50%作为感觉阈限的测量标准,也就是说,在测量听觉的绝对阈限时,听觉专家会多次给你呈现不同声级的声音。如果对于某种强度的声音,你有一半的次数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另外一半次数则没有觉察,那么这个声音强度就是你的听觉绝对阈限。对相对阈限的测量也是同样的原理。

◆阈下刺激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感觉阈限,如果外界刺激的强度低于感觉阈限的值,让我们不能感觉到,这个刺激就称为阈下刺激。

在前面的例子中,影院播放看不见的广告就是一种阈下刺激。这种看不见的广告,人感觉不到的刺激,真的对人有影响吗?心理学家对此存在着争议。

持反对态度的心理学家认为,阈下刺激不能主导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有人重复了新泽西影院的做法,结果却没有引起可口可乐和爆米花销量增长。而在1958年,加拿大一家广播公司同样利用阈下刺激的原理,在一个热门电视节目中闪现了352次“立刻打电话”的信息,电话的使用量也没有因此增加。另外一位心理学家Byme在长达16分钟的电影里呈现了140次“牛肉”,实验参与者也没有显示出对牛肉的偏好。因此,学者Pratkanis言辞激烈地把研究阈下刺激称为“草包科学”,明确表示阈下刺激不能起到改变态度的作用。

但其他一系列实验表明,尽管阈下刺激不能对人的态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它仍然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Hawkins在给两组实验参与者放映影片时,实验组分别植人了“Coke”和“DrinkCoke”的字样,对照组则植入无意义的音节。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参与者的主观口渴度高于对照组。Spence等人则验证了阈下刺激对人们饥饿感的影响。在类似的实验程序中,他们选用“Cheese”作为阈下刺激的词语,结果35名实验参与者中有24名表示饥饿感有所增加。Strahan等人也得出了阈下信息影响喝水行为的证据。实验将处于口渴或非口渴状态的实验参与者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实验组使用的词与口渴有关(如thirst、dry),对照组则不然。结果发现,实验组中口渴实验参与者的饮水量要显著多于对照组中的口渴实验参与者。而不口渴的实验参与者间则没有显著差异。

不管争议如何,现如今,通过阈下刺激来做广告的做法仍在继续。著名学者布莱恩·凯伊在其文章中列举了许多利用阈下刺激的广告的例子。他发现乐芝饼干的表面和吉百利松子酒的酒瓶上都刻有隐蔽的“SEX”图样。这个单词人们是难以察觉的,但是却可以唤起人们的性意识,从而提高产品的吸引力。百事可乐公司也受到了这样的指责,他们不得不停止一款新的易拉罐包装,因为有人抗议这款包装使用了阈下刺激,瓶身上是一些看似随意装饰的红色和蓝色线条,但当两听易拉罐放在一起时,人们能清楚地看到“SEX”的字样。此外,一些类似的CD也开始出现,人们在这些CD中加入阈下的声音,以此来帮助减肥、戒烟或者学英语。

除了商业领域,阈下刺激也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的时候,布什及其竞选团队在对手戈尔为竞选准备的电视片段中加入了一个极其短暂的镜头,上面写着大大的单词“RATS”(欺骗),以此来诱导观众对待戈尔的态度。事情曝光之后,布什及其团队宣称这只是一次失误,但其希望用阈下刺激来操控人们态度的行为昭然若揭。P2-5

序言

作为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学校,哈佛大学经常在世界各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名列全球大学第一位。在美国,它被誉为政府的思想库,事实上,这所拥有近400年历史的大学,建校时间比美国建国还要早140年。

在漫长的历史中,哈佛大学的毕业生里共有8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44位诺贝尔奖得主。多年来,哈佛大学始终致力于全方位培养学生,提供顶尖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哈佛学子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在校园中起航自己人生的幸福之旅。

什么是幸福?这无疑是近期尤为受到关注的话题。幸福看似触手可得,却又缥缈空幻,它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必达之径,要得到它并非只需要勤奋,如果一味闷头向前,反倒可能迷失方向,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幸福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哈佛心理学正是引领你达到这种美好状态的指南针。只有在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之后,才能真正地达到知己知彼的状态,从而在职场、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百战不殆。

职场离不开心理学。职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稍有不慎便会“战死沙场”。在这片战场上,有的人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有的人为得不到普升而苦恼,有的人为琐碎的事太多而抱怨,有的人为没有目标而迷茫。这时,心理学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了解心理学,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获得面试官的好感,从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学会如何赢得上司的青睐,抓住稍纵即逝的晋升机会;学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学会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握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此外,不仅对员工,心理学对公司领导来说也是必备的知识。如何获得员工的信任,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如何赢得顾客,如何发展公司,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心理学中获得答案。

学习离不开心理学。每年有无数学子申请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如何打败前仆后继的竞争者,成为笑傲考场的“学霸”,既需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对自己和对学习本身的深刻认识,了解心理学,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辉煌成就。

生活离不开心理学。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何去应对它们,这需要心理学的帮忙。有的人为爱情苦恼,有的人为家庭烦心,有的人面对挫折一蹶不振,有的人面对成功沾沾自喜,有的人不了解自己,有的人不理解他人,有的人沉迷金钱、贪图享乐,有的人步步小心、事事畏惧,有的人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有的人为自己的欲望所摆布。这些事情林林总总,将我们的生活搅得如一团乱麻。

通过了解心理学,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摆脱这些困扰,在纷繁琐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线。本书详细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深入浅出地剖析各种常见心理现象,力求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

本书由颜雅琴和谢晴编著,其他参与编写和资料整理的人员有唐思均、谈进、陈德伟、胡长清、张小刚、赵华生、朱虹颖、锡林宝力尔、李克、刘桂珍、张启玉、张友、赵桂芹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1

2013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颜雅琴//谢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06887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