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指文人物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韩磊、董旻杰所著的《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通过大量历史文献、照片和地图,客观讲述了二战德国装甲兵上将温克那传奇般的从军经历,以及其装甲部队在欧洲东线战场中那血与火的战史。本书还对温克将军在二战后鲜为人知的经历进行了介绍,驰骋商界的他为战后德国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容推荐

韩磊、董旻杰所著的《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讲述了二战德国装甲兵上将温克那传奇般的从军经历,以及其装甲部队在欧洲东线的战史。他是传统的普鲁士军人,行事果敢坚定,指挥组织能力出色,但又性格幽默乐观,处事灵活,深得士兵和军官的一致拥护和信赖。书中采用了30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和20余幅中文战役地图,全书是480页内容详实的人物传记及部队史。

目录

一 初着戎装——从军校到青年军官

二 慧眼识珠——踏上装甲部队之路

三 波兰战役——第1装甲师首席参谋

四 辉煌胜利——闪击法兰西

五 触手可及——冲向列宁格勒

六 功亏一篑——血战莫斯科

七 初为人师——总参谋部军官培训班

八 重返前线——第57装甲军参谋长

九 力挽狂澜——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参谋长

十 沉着应对——霍利特战役集群参谋长

十一 出色组织——第1装甲集团军参谋长

十二 无奈撤退——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参谋长

十三 特立独行——陆军总参谋部

十四 末日之战——第12集团军(Armee Wenck)

 1.临危受命——大杂烩集团军

 2.绝望出击——装甲将军之死

 3.各显神通——下属军部的战斗

 4.命令与现实——救所能救的人

 5.冲出地狱——第9集团军的浴血突围

 6.最后的目标——易北河西岸

十五 战后时光——老兵远去

试读章节

古德里安在回忆德军摩托化部队创始之初的情况时,这样写道:“……我们的演练得到了布施和李斯中校的第9步兵团3营的全面支持。在这些演练中,我熟识了自己今后的同僚和伙伴温克,当时他正担任着第9步兵团3营副官。我们共同学习和研究装甲战术,探讨如何单独地利用坦克编成排、连乃至营级规模作战。”

时任少校的古德里安已经深深认识到装甲部队的巨大价值:“我们不能再把坦克分散到步兵师里,仅仅担负支援步兵的配角任务。我们必须组建装甲师,合理编制武器装备,让坦克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

1931年2月,古德里安中校出任第3摩托化运输营营长。在得到运输兵总监部参谋长奥斯瓦尔德·鲁茨(Oswald Lutz,1935年11月1日他晋升为德军第一位装甲兵上将)上校的许可后,古德里安把他的营改编为实验性装甲部队:1连为装甲侦察连,2连为坦克(装甲车)培训连,3连为反坦克连,4连为摩托化步兵连。由此古德里安得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试验田”,他可以在这里试验并且实践他的理念和设想,进而得以深入进行关于装甲部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各项研究。1931年10月1日,古德里安成为鲁茨少将的运输兵总监部(第6总监部)参谋长。在这个未来德军装甲部队的摇篮里,古德里安的各项试验和训练计划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并且得以有效地实施。最初,摩托化部队和步兵部队的协同演练只能在较大规模的演习中才可能实现,通过这些协同演练使得德军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装甲部队训练和作战的经验。在1932年的秋季大演习中,德军最早成立的1个摩托化侦察营和1个“模拟”装甲连参加了演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不过德军装甲部队的高速发展还要等到希特勒正式上台之后了。

在这段时间里,古德里安多次和第9步兵团3营配合进行协同训练,作为3营营部副官的温克也自然有机会和古德里安进行长时间的密切合作,彼此之间更加熟悉和信赖。求贤若渴的古德里安自然不会错过招募温克来自己帐下的机会。1932年11月1日,在古德里安的关心努力下,温克得到了要被调到第3摩托化运输营的消息,为此惹得团长布施大为光火,甚至和上级还打了一场笔墨官司。

温克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学会开摩托,并且一直钟爱着摩托车,无论他到前线还是在后方指挥部,他都喜欢开着摩托去,甚至“拉风”地将摩托开到了希特勒的狼穴大本营,当然这是后话。尽管如此,一直接受普鲁士军事传统熏陶的温克还是想留在老部队,因为一般普鲁士军官都非常留恋或者说“珍视”老部队。在布施和古德里安进行了一次关于温克去向的决定性讨论后,温克还是被“转让”给了第6总监部参谋长,如古德里安所愿调到第3摩托化运输营。至此,温克正式走上了装甲部队之路。

此刻,德军运输兵总监部(第6总监部)的军官们需要完成三项重要任务。

1.组建摩托化侦察部队。

2.为今后坦克的使用构建合理的部队组织架构。

3.在步兵师编成内组建摩托化反坦克营。

鲁茨和古德里安的目标是组建专业化的装甲师乃至装甲军,装甲部队不应仅仅是步兵的附庸,而是成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专业部队。对于当时的德国而言,《凡尔赛条约》犹如紧箍咒,依然牢牢控制着这个潜在的军事怪兽,因此装甲部队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在此期间德国曾寻求苏联的帮助,把装甲部队的军官秘密送到苏联接受培训。从1933年底开始,德军装甲部队的发展发生巨变,逐步挣脱各种限制,其中试点侦察营扩充到了4个连,开始装备6轮装甲侦察车,而且还成立了新的“特别摩托化战斗部队指挥部”,第一任指挥官就是鲁茨中将(同时他还继续兼任运输兵部队总监),参谋长则是古德里安上校。

1933年5月1日,温克中尉正式到第3摩托化运输营报到,该营很快就更名为第3摩托化侦察营,温克所在的连装备的就是宝马摩托车。到新部队后,温克开始全力关注部队的训练状况,努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德军摩托侦察兵的典型任务是:开着摩托快速前进,侦察收集情报或者直接冲向战区,然后跳下车立即投入战斗。所有的训练都是围绕着这一终极目标展开的。

1934年,温克率领1个排参加了柏林的阅兵集会,他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天后温克收到了慕尼黑宝马汽车公司总裁的亲笔嘉奖信一一对于宝马公司而言,还能有比温克部队的表演更形象的产品宣传广告吗?

温克在第3摩托化侦察营待的时间不长,他接到通知要进入军事学院接受总参谋部军官培训,显然他早已经被上级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得到了进一步培训的机会。有趣的是,温克一开始还有点不愿意离开部队,他参加了其老部队第9步兵团举行的军区资格考试后,“不幸”被淘汰出局,显然他在考试的时候没有全力以赴。不过,古德里安在获知温克被淘汰后并没有放过他,因为他很清楚新生的装甲部队迫切需要大批合格的专业参谋军官,温克这样优秀的种子军官怎么会被轻易放弃?所以他亲自给温克报名,要求他再次参加考试。温克在“盛情难却之下发挥正常,不负众望”地通过了考试。

德国军事学院的录取筛选除了根据考试成绩以外,部队指挥官的评价和推荐也是极其重要的评选依据,在这方面倒是温克的强项,所有和他一同工作过的部队主官对他都赞誉有加。1934年明1日,温克晋升为上尉,同年10月1日,他进入军事学院接受长达2年的严格的参谋军官培训,踏上了成为一名优秀参谋军官的道路。在军事学院,温克将陆续参加战术理论、实用战术、武器装备、工兵作业、地形勘探、军史、国民学、经济学和外语等科目的学习与考试。

P14-16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近70年了,中国人来研究二战时期万里之外的一位德国将领,这在许多人看来多少有点匪夷所思。虽然这位将领的名字对许多中国军事发烧友来说谈不上熟悉,远不如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人耳熟能详,但他在二战结束后的德国的知名度却丝毫不比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帅们差,这是由于他勇敢、正直和善良的优秀品质决定的。

瓦尔特·温克不是一个普通的德国军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戎马生涯反映了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整个德国的军事实力和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军人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这辈人应该能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一一如何在顺境中脚踏实地,如何在困境中坚忍不拔,如何在领袖的强压下坚持自我,如何在良知、正义、责任和誓言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的一生是极其复杂的,无法用简单的是与非来评价,身处不同的阵营,持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更不是一个人的原罪。因此在我看来,韩磊和董曼杰先生的这部《装甲英豪》不但是瓦尔特·温克装甲兵上将一生的写照,更是我们中国的军事爱好者对世界军事历史一种博大胸怀的体现。

比起古德里安或者曼陀菲尔等更为声名显赫的装甲兵将领,瓦尔特·温克似乎稍显低调,从普通的装甲师首席参谋开始,他一直是以参谋长的角色在军事主官的背后默默耕耘乃至运筹帷幄。胜利时最耀眼的光环不会落在他身上,失败时巨大的责任和繁杂的实务却需要他来承担,他的个人能力和优秀品质使他在任何时刻都能获得与他搭档的将领的极高评价。到了战争末期,他作为古德里安的副手更被其视作自身衣钵的继承者,乃至柏林围城时的希特勒都把他看成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在国内军事圈对其他德军将领有了相对饱和的研究和介绍之后,我们将目光放在温克等人身上,应该显得水到渠成。

韩磊和董曼杰先生都是国内军事爱好者的前辈。韩磊先生早年留学德国,在二战德国空军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撰写的《血色夜空》和《决死德意志天空》是国内最早出版的关于德国空军夜间及昼间国土防空作战方面的著作,是中文版本中相关研究内容的开拓者。

董曼杰先生,是本人投身到军事历史研究领域的领路人之一。早在十几年前,董曼杰先生就身体力行,投身于军事历史作品的出版,为读者奉献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历史出版物,并与国内外的军事历史爱好者互动颇多。董先生对二战史尤其是德军战史集十数年之研究,曾撰写了《沸腾的雪》这样近百万字的鸿篇巨著,在国内二战欧洲战场阿登战役的研究成果方面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现在韩磊先生和董曼杰先生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详实的史料,撰写出这样一本人物传记,可以说是心血之作。而心血凝结成的作品,其质量是值得肯定的。

观之国内目前蓬勃发展的军事出版事业,尽管产品数量众多,但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质量上乘的军事读物并不多。相信本书能够在这些读物中鹤立鸡群,甚至树立一种典范,这也是本书理应达到的一个高度。

书评(媒体评论)

以后每天给温克将军准备一份李子蛋糕,但是他必须留在这里!这是命令!

——阿遒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一名非常优秀的参谋长,并且完全具备成为高级指挥官的素质和能力!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元帅温克在艰难的战局下表现非常优异,他的服务和战功完全值得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我确信他能够在艰

难的条件下担负起重任。他是二战中德国陆军最优秀的装甲部队参谋指挥军官!

——卡尔-阿道夫·霍利特(Karl-AdoIf Hollidt)大将温克是一名能征善战的集团军参谋长,具备优异的作战指挥、战术和参谋素养及技能,深受基层部队喜爱

和信任。他工作能力强,能快速而高效地领导参谋部。举重若轻。他是非常优秀的军人!

——埃伯哈德·冯·马肯森(Eberhard von Mackensen)大将我和瓦尔特·温克将军很熟悉,我们之间的合作共事非常愉快,他是我们在二战中最重要的参谋军官和装甲兵将军。

——赫尔曼·巴尔克(Hermann Balck)装甲兵上将

他是一名完全符合(各级指挥机构)对其高度评价的军官和参谋长!名副其实!

——汉斯·冯·格赖芬贝格(Hans von Greiffenberg)中将全靠温克的自信、可靠、智慧和准确明了的前线用语,才能够真正对希特勒这位顽固的一直以来都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听取他人意见的人施自Ⅱ影响力。温克将军不属于那群只会对希特勒说“是!我的元首!”的人。

——弗里德里希·冯-梅伦廷(Friedrich von Mellenthin)少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指文人物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磊//董旻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707957
开本 16开
页数 4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14
CIP核字 2014232125
中图分类号 K835.165.2
丛书名
印张 3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3
16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