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非花(紫砂大师蒋蓉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徐风所著的《花非花(紫砂大师蒋蓉传)》通过对紫砂工艺美术大师蒋蓉传奇人生经历的生动描写,折射了紫砂艺术的百年兴衰历史,探索了一个紫砂工艺美术大师的人生真谛和紫砂文化的奥妙。作品曾入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全国第五届报告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经过重新修订,新版《花非花》在原版作品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关于蒋蓉大师紫砂创作生涯的细节。

内容推荐

徐风所著的《花非花(紫砂大师蒋蓉传)》入围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了全国第五届报告文学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和第三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根据《花非花(紫砂大师蒋蓉传)》改编的三十集电视剧正在筹拍之中。

目录

蒋蓉传

 陌上无桑

 壶中女孩

 沪上春秋

 寂寞乡关

 雾失霓虹

 惨淡小城

 春华无梦

 天道酬壶

 新荷初绽

 花萼相辉

 风生波起

 情归何处

 秋水无尘

 烟笼寒水

 霜天寥廓

 又见彩虹

 花甲丰年

 白发姻缘

 老树道劲

 静水流云

 名山琼枝

 心路无疆

蒋蓉年表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陌上无桑

一个人的出生,其实就像种子发芽一样偶然。比如某一天,暴风把一颗种子吹落到了崇山峻岭某一处岩石的缝隙,它落地的时候甚至还来不及作出任何一种姿态。然后在一个丽日高天的某时某刻它悄悄地发芽了,五十年吞云饮雾,一百年栉风沐雨,它长成了一棵虬曲苍劲的大树。又过一百年,别的树都死了,它还活着,于是被称为奇树,有人给它写诗,有人在它身旁留影。它被说成是稀有珍贵的植物,普天下的人把它当作雄奇坚贞、伟岸永叵的象征。而它的另一个伙伴则飘落在一个普通的乡村院落,在板结的土地里慢吞吞地没名没分地生长,没有人注意它的款型仪态,它长得刚有些结实,就被用来当作一根拴牲口的桩子;二十年刚过,主人就把它砍下来做了羊圈里的柱子,再过了二十年,它离开了那些热热闹闹的羊头羊崽,被当成柴禾塞进了灶膛。最后,变成了灰烬的它飞向天空大地的姿态和它的前世今生是何等的相似。

既然人和种子一样没法选择出生的土地,没法选择家庭、环境、教育、爱,以及像万物得到恩养所必需的条件,那么,1919年农历十月初十的黄昏,在江苏省宜兴县潜洛村一间简陋的农舍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时所发出的清脆的哭声,并没有引起这户农舍以外人们的重视。秋风细雨正在荡涤着这个日见萧瑟的乡村,没有报纸、通讯;没有人谈论国是,但乡村的小茶馆里依然贴着“莫谈国是”;虽然这一年的京城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新文化运动,就连小小的宜兴县城,也有学生和商人联合出击,举行罢课罢市、抵制日货活动,但步履蹒跚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还不可能抵达像潜洛这样偏安一隅的乡村。寂寞的田野在零星的狗吠下显得更加寂静,村西边烧制陶坯的窑头还在喷吐着滚滚的浓烟。夜幕降临的时候,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带着刚做父亲的忐忑和欣喜,大步流星地穿过几条田埂,去向他的父母和亲戚们报告。当他返家的时候则已带回了父亲大人刚给女婴起的名字——林凤。这是蒋氏家族的长孙女,按照中国人的观念,所有的人都希望她是个男孩。所以,鞭炮和酒席以及染红的鸡蛋被理所当然地省略掉了。尽管如此,女婴的父亲蒋宏泉第一次笨拙地抱起他的女儿的时候还是非常激动。窑场的陶器在满世界叮当作响,器皿清脆的交响越过村庄,在广袤的田野的上空弥漫,开窑的人们在尽情吆喝。在蒋宏泉听来,这些原本美妙的声音都没有孩子的啼哭声好听。

蒋家是紫砂世家,按理在这凋敝的乡村,有手艺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但紫砂艺人又区别于那些泥瓦木匠,他们的一手绝活常常换不到饭吃,紫砂壶和阳羡茶一样,都是有钱人的消遣。而一个有钱人周围就有一千个穷人。鲁迅说,焦大不爱林妹妹,饥区的灾民不会去欣赏兰花。捏泥巴的紫砂艺人甚至连农民还不如,因为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活路全在十个手指头上。因此,家里添了一张嘴吃饭的蒋宏泉只能把生活的指望完全寄托在村西那座日夜喷吐火舌的老龙窑上了。窑场即生死之场。他疲惫的身影在落日下被无限地拉长。一种两头尖尖翘起来的小木船会不定期地停泊在村头的小桥旁,船主会用大米、盐巴和针头线脑换下他捏制的那些活灵活现的陶马、牛、老虎,当然,更多的是紫砂壶。小木船来的时候蒋宏泉满心喜欢,小木船走了,他又有些惆怅,仿佛他的精气神被带走了,他创造的无从言说的欢乐也被带走了。他郁郁地扛着半袋大米回家,还有一个小铃铛,那是他以仅有的能力给女儿林凤的一个小小惊喜。

1919年的潜洛村遥远而且模糊。近九十年前的那座神秘乡村在1983年出版的《宜兴地名录》里仅仅占了一行小字:“范蠡开凿蠡河,与西施在此息落,故称前雒,后讹传潜洛。原潜洛有七个庄,后并为一村。”从字面上理解,这里曾经是越国大夫范蠡和旷世美女西施的栖息之地。不难理解,我们的古人总是创造一些半神半仙的美丽故事来作为自己的精神背景。地理意义上的潜洛村离陶瓷产区丁蜀镇不远,离宜兴县城则二十公里。与毗邻的上袁村一样,潜洛村也是紫砂的发源地。这里属于阳羡地域,水土丰厚,四季分明,一方水土养育了无数人杰。

紫砂起于北宋,盛于明清,由于质地独特、壶式古朴风雅,得幽远之趣,不媚不俗,与文人的气质十分相投,天下士人墨客莫不宝爱。宋人梅尧臣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辛弃疾则抚壶吟咏:“一水试泉痕。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到了明清时期,紫砂名家辈出,壶则扶摇直上,无论宫廷黎民,爱者日隆而冠绝一时。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陈曼生、黄玉麟……潜洛人提起这些紫砂高手,说起他们的传奇故事,照例会自豪地浮起一个乡亲式憨笑。但晚清之后,国运式微,紫砂大不景气。村上的紫砂艺人越做越穷,家小都否能养活。村东村西的土坡上有两座龙窑。在滚滚的浓烟里潜洛村渐渐变得不再妩媚,夜半里火龙腾飞的景象已经让人们司空见惯,村北则有一大片野狗出没的坟场,这里安眠着潜洛村的列代先民。小林凤从记事起就知道,村里经常饿死人,铅灰的天际下黄土垒起的新坟以及纷飞的纸钱是最常见的情景。小林凤的世界里则满是黏黏的陶土,家家在晒坯、户户在抟陶。她的摇篮曲是父母亲打坯时发出的均匀声响。铿锵,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在陶坯的撞击声中飞扬。三岁的时候她就喜欢向着窑场奔跑,泥与焰交织的窑场图景里总是有一双好奇的童稚的眼睛在闪闪发亮。飞翔,是头顶数不清的蜻蜒,还有比蜻蜒多一万倍的幻想。有一天她看到年迈的祖父带着她的父亲和两个伯父、叔父在窑头上举行着庄严的祭典,一个罕见的猪头,一条眼睛还在眨巴的鲤鱼,还有几样她从未见过的干鲜果品,在袅袅上升的青烟里若隐若现。祖父深深地跪下去念念有词的神态使她感到好奇。P2-4

后记

蒋蓉老人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

四年,一千多天,她钟爱了一生的紫砂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我想,要是她还活着,肯定会出来说话的。她颤颤巍巍,她痛心疾首,她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她会以中肯的臧否,婉转的愤慨,对那些给紫砂丢脸的假冒伪劣予以痛斥。

有人说,可惜蒋蓉已经不在了。

可事实是,蒋蓉几乎无处不在。她的作品价格一路攀高,频频出入于国内各个拍卖场所;她的故事活色生香,口口相传,与紫砂有缘的每一寸寻常巷陌都有可能回荡着她的名字;她是紫砂天空里皎洁的月亮,是徒子徒孙们永不褪色的话题;走进任何一个紫砂会所或店铺,蒋蓉式的经典壶款在橱柜里恬淡地微笑。一百年了,紫砂的从艺者繁若星汉,但如蒋蓉般灿烂的艺人能有几何?

紫砂有蒋蓉,真好。

面对百年蒋蓉,人们除了缅怀,除了敬重,还有叩问的勇气吗?比如,面对蒋蓉的赤子情怀,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欲壑难填而惭愧吗?面对蒋蓉的皓首穷经,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朝三暮四而惭愧吗?面对蒋蓉的一丝不苟,人们会因为自己的粗制滥造而惭愧吗?面对蒋蓉的淡泊明志,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沽名钓誉而惭愧吗?面对蒋蓉的高风亮节,人们会因为自己的小肚鸡肠而惭愧吗?面对蒋蓉的勇于创新,人们会因为自己的安于克隆而惭愧吗?

面对蒋蓉,今天的人们还想说什么?还能说什么?

今天,受到金钱的诱惑和利益的趋使,各种代工壶、假冒壶打了金印登堂入室了;各种“大师”、“名人”华丽包装粉墨登场了。蠡河泣、紫砂泪,一把纯净的紫砂土,如果它能开口,它一定会在干度或陶之后江河滔滔:吾本素朴,从来草根,千年踟蹰于乡间,清心涤尘,欢颜只为天下苍生,而今金粉重罩、机心深重,非人非鬼,吾已非吾矣!

所幸,我们还留存着怀念的温度。

窃以为,怀念蒋蓉,就是重新洗涤人们已经蒙垢的虔诚之心;怀念蒋蓉,就是迫寻那些被忘却的经典意义;怀念蒋蓉,就是让人们重新出发,去探究大师的成才之路。我们终于知道,一个真正的大师,必得有高远的心境人格,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德修为,有棒打不回、矢志不渝的终身追求。今天的人们,还愿意在寂寞的青灯黄卷里熬到天荒地老吗?紫砂的“高烧”多年不退,普遍的浮躁已成痼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天紫砂繁荣的景象背后,一张巨大的危机之网正向我们悄悄包围。这种可能到来的危机,不是因为紫砂原料匮乏,不是因为紫砂工艺陈旧,不是因为紫砂收藏市场萎缩,不是因为紫砂投资者信心减弱,而是紫砂从业者的心灵出现了问题。当太多的灵魂被金钱所腐蚀的时候,必定是紫砂的悲歌四起的时候,而这一天,正一步步地向我们逼近。

能够获得书写蒋蓉的机会,是我一生的莫大造化。过去的五年里,本书入围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了全国第五届报告文学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和第三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根据本书改编的三十集电视剧正在筹拍之中。所有的这些荣耀,都源于蒋蓉老人的崇高艺德和人格力量。而我,不过是沾了一位紫砂老祖母的光。这样的机缘,一个人一生能有一次,足矣足矣1

2012年的早春,为了修订这部即将重版的书稿,我又沿着蒋蓉当年生活过的街巷、村落、作坊,采访了数位当年熟知蒋蓉的紫砂老人,拾回了当年遗漏的珍珠。岁月何堪回首,思念依然无限。我希望这部增添了许多珍贵细节的蒋蓉传记,能够为紫砂文化的勃兴尽一分绵薄之力。

感谢《文汇读书周报》主编汪乐春兄牵线搭桥,感谢上海书画出版社在最短的时间内决定重新出版本书。责任编辑眭菁菁女士为本书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谢谢你们的专业精神和良好风范。  如果,这本素朴的小书还不足以告慰蒋蓉老人的在天之灵,那么,继续蒋蓉未竞的紫砂事业,当是对她最大的纪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非花(紫砂大师蒋蓉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904749
开本 18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