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宝荣编写的《战争故事》是“中华经典故事”之一,本书集取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典籍,凸显了前贤先哲的嘉言懿行、高风亮节,记录了众多蕴含民族品格的奇闻趣事、慧语妙言。畅游在古今历史故事中,读者既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也能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恒久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书包括:上甘岭战役、孟良崮之战、长平之战、官渡之战等经典战争故事。
图书 | 战争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肖宝荣编写的《战争故事》是“中华经典故事”之一,本书集取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典籍,凸显了前贤先哲的嘉言懿行、高风亮节,记录了众多蕴含民族品格的奇闻趣事、慧语妙言。畅游在古今历史故事中,读者既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也能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恒久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书包括:上甘岭战役、孟良崮之战、长平之战、官渡之战等经典战争故事。 内容推荐 肖宝荣编写的《战争故事》在篇目选择上,精选一直深受小读者喜爱的、精神养分最丰富的故事品种;内容多样化:囊括了侦探故事、三国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战争故事、史记故事等精彩的小故事;学生课外读物的首选:读而后知用,学而后知得;带给小读者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财富,给小读者受益终生的人生启迪;赏心悦目的封面及版式设计,量身绘制的原创插图,图文并茂,真正地让孩子享受阅读,迷上阅读。 《战争故事》选取了中国著名战役,从战术方法、战略意义、战争人物、战争科技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战争故事。 目录 编者前言 牧野之战 城濮之战 孙武攻楚 吴越之战 桂陵、马陵之战 火牛阵 长平之战 邯郸之战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韩信背水立阵 垓下之战 飞将军李广 昆阳大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诸葛亮七擒孟获 淝水之战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寇准抗辽 宗泽东京保卫战 郾城之战 虞允文统兵抗金 血战鄱阳湖 靖难之役 北京保卫战 戚继光平倭 宁远之战 朱仙镇大捷 史可法扬州抗清 山海关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三河大捷 三元里抗英 太平军大战洋枪队 马尾海战 镇南关大捷 甲午海战 四渡赤水 平型关大捷 血战台儿庄 棉花坡之役 延安之战 孟良崮之战 上甘岭战役 试读章节 商汤击败暴君夏桀之后,建立商朝。商朝建立600多年后,传位到纣王手上。商纣王骄横残暴、枉杀忠良,而且纵情享乐、沉迷酒色,使得民不聊生,四方诸侯也纷纷叛变。纣王却荒于朝政,丝毫不担心王位不稳。他想:商朝有六百年的根基,怎么可能会轻易毁于一旦呢。所以,纣王继续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专宠于苏妲己,建造酒池肉林,并对臣民施用炮烙酷刑来博取美人欢心。 商朝逐渐衰弱,其统治岌岌可危。周人看在眼里,便在暗地里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周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其属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人民擅长耕种,周逐渐发展起来。周的首领文王对内施行仁政,行德积善,裕民富国,招纳贤才,发展生产,在外交上,与诸侯国建立密切联系,与四邻为善,四邻皆对其敬重有加,唯周马首是瞻。周君正臣良,其势力一日日壮大起来,夺取商朝政权指日可待。周文王没有在生前完成伐纣大业,儿子姬发继位为武王,发誓要完成父亲的遗命。武王继续广施仁义,勤政爱民。他重用吕尚、周公旦、召公、毕公等忠臣t开始着手以伐纣为目标进行着一系列的军事准备活动,并迁都至镐。 几年之后,武王亲自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到了与商朝隔河相望的盂津。诸侯们更是闻讯而动,聚集到孟津劝说武王发兵。可是,在黄河的滔滔大水面前,周军由于缺乏渡河工具,不能前进。而且,商朝负责军政事务的三位大臣微子、箕子、比干依然健在,商虽腐败,但其实力不容小觑。武王斟酌再三,认为此次伐纣时机不是很成熟,便带兵回朝了。 这次,周武王虽未向商纣进攻,但灭商之势已如箭在弦,终究必发。纣王获知商在孟津驻兵的消息,但不以为然,也不做有效的防御准备,却变本加厉地压榨劳动人民,国内矛盾更加激化了。两年后,从朝歌传来消息,比干由于屡次进言,引起纣王不快,被杀。大臣微子和箕子从此明哲保身,不再干预朝政。商都朝歌人人自危,大家均不敢言语。纣王依靠的三位忠臣死的死。跑的跑,而商军主力此时正在征讨东夷。 武王觉得这是讨伐商纣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布告天下:欲伐纣者,孟津整兵。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亲自率领精兵3000人,披甲士兵45000人,战车300乘,开始了伐纣之路。下旬,武王在孟津同早已在此等侯的诸侯国以及部落会合。形势一片大好,联军总数达到四万多人,武王率军继续东进。过汜地、渡黄河转而北上、行至百泉而后东转,直指朝歌。联军一路畅行无阻,仅仅六天便到了朝歌前站一牧野。消息传到都城,朝中人人惊慌。沉溺于酒色的纣王这才醒过来,此时商朝大军还在东南地区征战,一时之间无法调回。迫于无奈,纣王只得将大批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凑成约七十万的守军,前往牧野迎战。 二月初五,天还没亮,武王便组织军队列阵,对着三军将士说:“商纣王纵情享乐、虐待奴隶、残害百姓,他不思悔改,反而大兴酷刑。杀害忠良,上不敬先祖,下不爱子民。‘殷有重罪。不可不伐’,我姬发此举是为了天下苍生,目标也只有纣王一人,不会伤及无辜的百姓。”将士们听了热血沸腾,大声呼号,并在旗下宣誓:不灭商纣绝不回朝。 接着,武王宣布了作战时的方法和纪律:不要求快,但要求稳,不杀降者。 战前会议开完后,冲锋就要开始了 周军上下齐心,同仇敌忾,誓死伐纣,而商朝军队却如一盘散沙。商朝子民早就对纣王的残暴统治不满,他们看到武王伐纣,都非常拥护,临时凑齐的奴隶和战俘怎么能跟训练有素的周军相比昵? 东方开始泛白了,早春还是有些寒冷,周武王身披铠甲,左手握着大斧,右手握着权杖指向前方,大声喊道:“纣王无道,连天也不会容他!冲吧,结束这昏庸的统治!” 武王的声音在战场上方久久激荡,周军手握盾牌缓步接近敌人。战场上,沉重的脚步声、马蹄声和车轴滚动声混合在一起,一下一下震动着大家的耳膜。 眼看两军相距不远了,周军阵中冲出了一辆战车,车上站着一位老者,白髯垂至胸前,神采奕奕,眼神坚定,他便是军师姜子牙。军师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周军的士气,将士们士气高涨,战斗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殷商的军队里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奴隶们早就恨透了纣王,于是他们在战场上纷纷起义、临阵倒戈,全部后转将长矛对准了纣王的士兵。奴隶们为周军打开了一条大道,剩下的商军全都乱了阵脚,不死即逃。武王乘势带领主力部队猛烈冲杀敌军,顷刻之间,十几万之众的商军土崩瓦解。 牧野之战周军大胜而归,歼敌十几万人,俘虏三十几万人。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狼狈逃回朝歌,燃火自尽了。 周军一鼓作气,打进朝歌,灭了商朝。为了不留后患,武王派兵四处讨伐商朝诸侯,将商朝残余力量一一消灭。四月武王便班师回朝,正式建立了周王朝,开始了礼乐文明治国之路。 牧野之战是古代人民敢于与暴政统治王朝斗争并且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其中所运用的谋略和作战艺术对以后军事思想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1-3 序言 在浩瀚的书海里,我们一直在寻寻觅觅,希望能找到这样一些书:它们能够让少年读者的心志更加坚强,视野更加开阔,阅历更加丰富,人生更加精彩。当代小读者是幸福的,他们的阅读有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进入这样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人们已经很少再会为选择哪本书作过多的思考,也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好好享受一本好书。正是整个环境使然,流行阅读似乎已经占了上风,因为阅读那些书并不需要思考,纯粹是一种消遣。而经典作品,往往带给人们的是一些深刻的思考,毕竟喜欢每日“三省吾身”的人已是少数了。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正是重申经典阅读重要性的时候。 世界文学大师们留下的经典作品,堪称人类精神的导师,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外来文化日益繁盛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经典更需要被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这一块,更是根本中的根本。 现在很多现象,都让我们认识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多么重要。例如,当别的国家把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风俗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如果我们对端午节的来历都一无所知,我们又怎么去辩解呢?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一寸国土,它是我们历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我们拥有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但是如果不去珍惜,总有一天会流失殆尽。 一个民族的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精神就和一个人的信念一样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没有自信心,就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我。而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精神底蕴和支柱,就将陷入可怕的境地。对自己民族思想的深刻了解,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青少年读者培养民族自豪感。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了解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低其他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青少年读者才能享受到大开放的文化环境带来的益处,既能开阔视野,又不会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迷失自我。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战乱年代,文化的发展从未止步。千百年来,帝王将相、文坛奇才、黎民百姓都将自己的智慧、思想以精炼而深刻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而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身就是优秀文化的精髓。 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典籍中,记载了无数前贤先哲的嘉言懿行、高风亮节,记录了众多平民百姓的奇闻趣事、慧语妙言,蕴藏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历史教训,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足以让后人仰视。然而,这些文化典籍大多数都是用文言文记录下来的,由于时代久远,小读者难免望而生畏。鉴于此,我们约请的专家和作家,精选了众多典籍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改写、整理,汇集成了这套《中华经典故事》。 《中华经典故事》,包括《三国故事》《史记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侦探故事》《战争故事》六册。这套作品集,收录了众多或美丽动人、或睿智幽默、或发人深省的小故事。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可以感悟到那种“唯我独尊,谁与争锋”的王者风范,那种肝胆相照的兄弟情义,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气节……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故事里的是是非非,可以让我们学会去分辨事理;故事里的坚守与背叛,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人性。说不完的古老故事,看不厌的人生百态。虽然世事变迁,但是那些修身养性的道理、为人处世的方法,特别是那些我们炎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坚守的礼仪、信仰,是不能舍弃的。 故事的魅力是无限的,特别是对于小读者来讲。小读者与成人读者不同,成人读者的阅历较为丰富,比较关心的是人物的命运,而小读者更喜欢故事性强的文章,他们更关心故事情节的紧张和明快。 故事也是奇妙的,整个奇妙多姿的世界都展现在这样一套书里。我们收集的这些故事,有些是真实的历史故事,有些是古代先民头脑幻想的产物。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穿梭,我们会发现那些遥远的人、古老的事似乎触手可及。置身于浩瀚瑰丽的中华故事中,小读者将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战争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肖宝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3674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8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