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笑忘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肖伊绯所著的《民国笑忘书》中的民国世界呈现出了日常生活的另一种面向:闲适如林徽因高朋满座的“太太客厅”、风雅似周作人和胡适的诗词酬和、纠结如严复夹在妻妾纷争中的叫苦不迭,苦涩似张爱玲千里寻夫后的心灰意冷,平实如顾颉刚、陈寅恪夫唱妇随的家庭生活……,正是在日常的生活氛围中,我们体会到了那些在正史上被革命、激进、理想主义、浪漫、守旧、泥古甚至反动等等词汇标签化了的人物的真实的存在,由此,民国世界中理想主义与现实生活的种种摩擦与融合,希望、勇气和失望并存,光明与幽暗交织的况味复杂的时代的精神氛围也得以真实呈现。

内容推荐

肖伊绯所著的《民国笑忘书》中章太炎、王国维、康有为、严复,胡适、周作人、鲁迅、徐志摩,梅兰芳、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民国笑忘书》从都市装饰豪华的大剧院到胡同里精巧雅致的“太太客厅”,从江南风雅的藏书楼到闽南烟熏火燎的里弄,这些个声名显赫的民国“达人”们,在那个纷乱浮华的时代,一一登场,上演了一出出微笑与落寞交织、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好戏;在那个亦庄亦谐的民国时空里,老学究的扶手杖与摩登女的高跟鞋,忙碌穿梭着,交错叩响着——这样的新旧中国。

目录

1 胡适与周作人的“诗生活”

2 胡适的糖尿病及其他

3 密韵楼中王国维——从藏书、读书角度看王国维学术积淀

4 鲁迅与傅增湘

5 郑振铎的版画世界

6 梅兰芳的佛教绘画

7 徐志摩的春游

8 陆小曼的1947 年

9 胡兰成的“焦尾”书法

10 张爱玲千里寻夫记

11 李健吾与“太太客厅”

12 陈寅恪与顾颉刚的择偶观

13 康有为的意外死亡

14 严复的“鸦片天演学”

15 渊研楼外章太炎

16 华严境界李叔同——一部民国《华严经》缔造侧记

17 章士钊说“铁饭碗”

18《新青年》上大过年——胡适、陈独秀、沈尹默、刘半农的除夕诗

19“风雅速成”的93 年存照——一组民国图书广告随感

20 溥仪盗运故宫古籍始末——兼及新近发现的罗福颐所摄“赏书”照片

21 商务印书馆迁港史事琐谈——以李伯嘉、张令涛信札为例

22《资本论》里的中国人

23《王风笺题》中的老北京

试读章节

胡适与周作人的“诗生活”

胡适与周作人的交谊,始于“五·四”运动,终于“七·七”事变。在此期间,两人诗文往还,留下许多诗篇,“诗生活”可谓鲜活生动,至今读来还意趣盎然。

1917年初,在家乡绍兴教书的周作人,首先从其兄鲁迅寄来的《新青年》杂志上读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等文,对其中“今日当以白话文为正宗”的主张大为赞许。4月间,周作人到北京大学任职,又从文科学长陈独秀处得知留美青年胡适的若干详情。9月,胡适应聘进北大,在一偶然场合,与周作人初遇,其时周33岁,胡26岁。此后,两人同为文科教授,不时相遇于马神庙的教员休息室“卯字号”,又在12月共同参加小说研究组活动。这一年,只是两人相遇、相识的开端,真正的友谊始于1919年。

1919:小河里的乡愁

1919年初,在有关妇女、儿童问题的讨论中,胡、周两人就“贞操问题”、“老子与儿子”等敏感话题迭发新论,一时惊世骇俗。与此同时,胡适还热衷“诗体解放”,尝试着创作白话新诗,虽应者寥寥,却笃志独行。周作人对此大为感佩,尽管自知非诗人者流,竟也陆续发表数十首新诗,投身于胡适所倡行的白话诗“实验”之中。其间,胡对周的长诗“小河”尤为激赏,赞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认为全诗观点细密,思想深沉凝练,其诗意诗旨不是旧体词调表达得出来的。胡适将其刊于《新青年》1919年二月号卷首,以示赞赏与倡导。

小河

一条小河,稳稳的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

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水要保他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

堰下的土,逐渐淘水,成了深潭。

水也不怨这堰,——便只是想流动,  想同从前一样,稳稳的向前流动。

一日农夫又来,土堰外筑起一道石堰,土堰坍了,水冲着坚固的石堰,还只是乱转。

堰外田里的稻,听着水声,皱眉说道,——“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怜的小草,我喜欢水来润泽我,却怕他在我身上流过。

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

他曾经稳稳的流过我面前,

我对他点头,他向我微笑。

我愿他能够放出了石堰,

仍然稳稳的流着,

向我们微笑,

曲曲折折的尽量向前流着,

经过的两面地方,都变成一片锦绣。

他本是我的好朋友,

只怕他如今不认识我了。

他在地底里呻吟,

听去虽然微细,却又如何可怕!

这不像我朋友平日的声音,

被轻风搀着走上河滩来时,

快活的声音。

我只怕他这回出来的时候,

不认识从前的朋友了,——

便在我身上大踏步过去。

我所以正在这里忧虑。”

田边的桑树,也摇头说,——“我生的高,能望见那小河,——他是我的好朋友,他送清水给我喝,使我能生

肥绿的叶,紫红的桑葚。

他从前清彻的颜色,

现在变了青黑,

又是终年挣扎,脸上添出许多痉挛的皱纹。

他只向下钻,早没有工夫对了我的点头微笑。

堰下的潭,深过了我的根了。

我生在小河旁边,

夏天晒不枯我的枝条,

冬天冻不坏我的根。

如今只怕我的好朋友,

将我带倒在沙滩上,

拌着他卷来的水草。

我可怜我的好朋友,

但实在也为我自己着急。”

田里的草和虾蟆,听了两个的话,

也都叹气,各有他们自己的心事。

水只在堰前乱转,

坚固的石堰,还是一毫不摇动。  筑堰的人,不知到哪里去了。

除夕流水帐

这首长诗,如今看起来,着实算不得周作人的杰作,比之其杂文、小品文上的成就而言,逊色不少。全诗充斥着新文化运动前夕几乎所有文学青年都曾有过的“乡愁”概念,平铺直叙的独自或虚拟对白,以分行而成的“诗行”格式之外,并无十分卓越的思想特色与新诗技法。胡适之所以对其激赏,无非是出于一种惺惺相惜似的“英雄所见略同”,无非是对一贯沉稳低调的周作人能对白话诗有如此的积极回应感到鼓舞。为此,《新青年》卷首,理应表达这种新文化的创举,理应展现这种敢于“一反常态”式的革命性文学。当然,这也充分表达了胡适对二人友谊的一种热望。只要反过来看一看一年前(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胡适自己写的那首“除夕”,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对周作人的这首长诗如此激赏。

除夕

除夕过了六七日,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

除夕“一去不复返”,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

那天孟和请我吃年饭,记不清楚几只碗;

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听说这是北方的习惯!

饭后浓茶水果助谈天,天津梨子真新鲜!

吾乡“雪梨”岂不好,比起他来不值钱!

若问谈的什么事,这个更不容易记。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这本戏和那本戏。

吃完梨子喝完茶,夜深风冷独回家,

回家写了一封除夕信,预备明天寄与“他”!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笑忘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伊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25806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