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无撰、书者名。现在山东曲阜孔庙。碑连额约高280厘米,宽90厘米,真书26行,行46字,又有碑阴12列。碑宋时已见于著录,但无宋拓本传,今见最早者为明拓本。著名者有“时字三横本”、“盖魏不连本”。雅风斋主编的《张猛龙碑技法》作者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对魏碑体研究理解透彻,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适合不同年龄的读者群。
图书 | 张猛龙碑技法/青少年书法入门与提高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无撰、书者名。现在山东曲阜孔庙。碑连额约高280厘米,宽90厘米,真书26行,行46字,又有碑阴12列。碑宋时已见于著录,但无宋拓本传,今见最早者为明拓本。著名者有“时字三横本”、“盖魏不连本”。雅风斋主编的《张猛龙碑技法》作者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对魏碑体研究理解透彻,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适合不同年龄的读者群。 内容推荐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张猛龙碑》是魏碑体中的代表,其书体备受后人推崇。康有为说:“《张猛龙》犹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结构精绝,变化无端”。雅风斋主编的《张猛龙碑技法》作者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对魏碑体研究理解透彻,《张猛龙碑技法》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适合不同年龄的读者群。 目录 第一章 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 一、正确的书写姿势 二、毛笔字的执笔方法 三、毛笔字的运笔方法及基本笔法 四、学习书法的几个重要环节 五、毛笔的选择与介绍 第二章 魏碑与张猛龙碑简介 一、魏碑简介 二、张猛龙碑简介 第三章 张猛龙碑的用笔 一、张猛龙碑的笔法 二、张猛龙碑笔画技法 第四章 张猛龙碑的偏旁 一、部首在左 二、部首在右 三、部首在上 四、部首在下 五、部首在外 第五章 张猛龙碑的结体 一、张猛龙碑的结构类型 二、张猛龙碑的结体规律 第六章 章法布局 一、正文 二、落款 三、印章 第七章 其它魏碑作品欣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张猛龙碑技法/青少年书法入门与提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雅风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2840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3.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9 |
宽 | 186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