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杨琪编著的《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是为青年朋友写的一本中国美术史,将着力说明中国美术发展的过程、规律以及它所创造的名垂青史的美术作品。了解了这些问题,对中国美术史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中国美术发展的过程,二、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光辉灿烂、名垂千古的艺术作品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读完这本小书,虽然不能够说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发展过程的一切艺术家及其作品都知道了,但是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美术发展过程中最优秀的美术家及其最光辉的作品都知道了。

内容推荐

杨琪编著的《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以画家和作品为线索介绍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中间穿插对重要美术作品的欣赏。较为系统地梳理了美术发展过程。本书在简明梳理美术发展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能够代表时代的画家及其作品,并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是一本较好的中国美术史普及读物。

目录

前言/1

第一讲 和谐、欢快、轻松的彩陶艺术——史前准艺术/9

第二讲 威严、狞厉、恐怖的青铜艺术——夏商周美术/29

第三讲 巨大、雄伟、壮丽的建筑和雕塑艺术——秦代美术/47

第四讲 稚拙、饱满、清楚的砖石艺术——汉代美术/57

第五讲 美术的彻底觉醒——魏晋美术/83

第六讲 道释人物画发展的高峰和水墨山水画的初创——隋唐美术/101

第七讲 宫廷人物画发展的高峰和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五代十国美术/165

第八讲 风俗人物画、青绿山水画和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北宋美术/199

第九讲 绘画主流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南宋美术/225

第十讲 绘画主流的四大转折——元代美术/245

第十一讲 停滞中的局部发展——明代美术/27l

第十二讲 写意花鸟画发展的高峰和文人画的衰败——清代美术/305

第十三讲 传统绘画的新生——近代美术/371

后 记/422

试读章节

中国第一个奴隶主专政的王朝是夏,大约在公元前2l世纪建立,活跃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对于古老的夏王朝,青年人感到陌生,但是,提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就熟悉了。禹与夏有什么关系呢?禹的部落称夏,禹也就称夏禹。在禹之前,实行“禅让制”。天子年老,就让位给有本事、有威望的人。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禹死后,权力由其子继承。从此, “世袭制”绵延了几千年。禹以前为什么实行“禅让制”呢?因为那时是原始社会,所谓“天下为公”,没有私有财产可以继承。禹以后为什么实行“世袭制”呢?因为“天下为家”,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有私有财产需要继承。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标志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为什么社会制度会发生根本变革呢?因为社会的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工具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是石器、木器,而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工具是青铜器。

青铜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所以,这个时代,又称为青铜时代。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是一个暴君,商汤起兵灭了夏,汤即天子位,这就是商王朝。商朝到了第二十二帝武丁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达到极盛时代。商最后一位君主叫帝辛,他就是荒淫无道的殷纣王。

就在殷商走向末路之际,在今陕西的周兴起了。周文王励精图治,天下贤者都跑到周那里去了。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从公元前770年以后,诸侯强大起来,天子在诸侯面前,有名无实,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迁都洛阳,这就是所谓东周,东周可以分为春秋与战国两大历史阶段。

从夏到春秋,就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商代,在各个领域都有奴隶。畜牧业的奴隶叫做“刍”、“牧”;农业的奴隶叫做“众”、“羌”;手工业奴隶叫做“工”;家内奴隶叫做“臣”、“妾”、“婢”、“仆”等等。奴隶在夜晚要戴上大木枷,以防止逃跑。

殷周的奴隶可以被天子用来赏赐臣下。著名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向贵族盂昭告西周的立国经验,井赐给盂奴隶一千多人。奴隶可以被买卖。鼎铭文记载着五名奴隶的身价只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奴隶主对奴隶有生杀之权。商朝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祭祀祖先或将士出征时,都要杀大批奴隶作为牺牲。甲骨卜辞中记载,一次竞杀死2600多名奴隶。直到战国时,还有“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节葬下》) 这是一个威严、狞厉、恐怖的时代。 先哲们每提到这个时代,就满腔悲愤,仰天长叹。《礼记·礼运》写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艾以为纪。

这是一个与尧舜时代不同的新时代!

先哲们在叹气:美好的大同社会隐去了,大道也随之隐去了。“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对于老人,我只孝顺自己的老人。对于孩子,我只养育自己的孩子-对于财富,我只为自己而获取。财产和雇佣的劳力,都成了私人所有。天子和诸侯们都是世袭的了,而且把这种世袭,用“礼”的法统固定下来了。他们加固城池,以巩固他们的权势。制定礼义以为纲纪。

这个时代的百姓发出愤怒的呼喊: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奠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这个时代的先进的思想家孔子高呼:仁爱!

这个时代的先进的思想家墨子高呼:兼爱!

“仁爱”也罢,“兼爱”也罢,尽管他们追求的目标不同、手段不同,但是,他们都要用爱对抗现实的残酷与野蛮,却是一致的。但是,任何美好的学说,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它不能改变威严、狞厉、恐怖的现实。  历史是复杂的。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血腥黑暗的时代,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艺术。

在希腊,奴隶社会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希腊雕塑。它就像希腊神话一样,具有永恒的魅力,是高不可及的范本。

在埃及,奴隶社会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金字塔。它同样有永恒的魅力,是高不可及的范本。

在中国,奴隶社会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器。它与希腊的雕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有永恒的魅力,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是后世不可超越的艺术高峰。P30-32

序言

这是为青年朋友写的一本中国美术史,将着力说明中国美术发展的过程、规律以及它所创造的名垂青史的美术作品。了解r这些问题,对中国美术史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中国美术发展的过程

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不是像长安街的柏油马路那样,平坦笔直地延伸,而是像长江、黄河那样,波浪滚滚地向前。我在“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中曾说过:如果我把整个中国美术发展比作浩浩的长江,那么就有三朵最美丽的浪花;如果我把整个中国美术的发展比作滔滔的黄河,那幺就有三朵最难忘的浪花。这三朵美丽而难忘的浪花依次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最简单地说,这就是中国美术发展的过程。

二、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光辉灿烂、名垂千古的艺术作品

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既然像长江、黄河中的波浪,那就有波峰,也有波谷。站在波峰上的艺术家,创造了美术史上辉煌灿烂、名垂千古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正如马克思论述希腊神话时所说的那样,具有“永恒的魅力”,是“高不可及的范本”。

读完这本小书,虽然不能够说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发展过程的一切艺术家及其作品都知道了,但是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美术发展过程中最优秀的美术家及其最光辉的作品都知道了。

为了客观地说明光辉灿烂、名垂千古的美术作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对民间画工及其作品有正确的评价。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只有文人画家、宫廷画师才能够创造名垂千古的美术作品,因为绘画是“衣冠贵胄、逸人高士”的专利,至于那些衣衫褴褛的民间画工是没有资格创造美术作品的。刻薄的理论家甚至说,他们的作品虽然名义上叫做绘画,实际上不是绘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

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人高士,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阁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宋代邓椿在《画继》中,说得更清楚明白: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日:“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若虚深鄙众工,谓虽日画而非画者,盖止能传其形不能传其神也。

邓椿是说,画的用处大了!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能够用画来穷尽它的形态。怎样才能用画穷尽万事万物的形态呢?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传神。世上的人仅仅知道人有神,而不知道万事万物都有神。郭若虚很看不起画工画,他说画工画虽然名义上叫画,实际上不是画。因为画工画只能够表现事物的形,而不能够传事物之神。其实,邓椿也是这样的观点。

后人延续着他们的偏见:

文人画家说,画工画匠气、俗气。

宫廷画家说,画工画肤浅、幼稚。

现代画家说,画工画死板、程式。

这是不公正的。假如持有这样的偏见,我们就无法正确地说明中国美术史上光辉灿烂、名垂千古的美术作品。因为民间画工创造了许多最辉煌灿烂的美术作品。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隋唐的敦煌石窟艺术,都是光照千秋、名垂千古的美术作品。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些作品与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那灿烂的光辉,那永恒的魅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中国美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1.规律之一:

初创一繁荣一衰败是艺术发展的普遍的、铁的规律。

黑格尔在他的巨著《美学》中,用艺术发展的全部历程证实了艺术发展的这条普遍规律。他说:每一门艺术都有它在艺术上述到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一个表落期。因为艺术作品全部都是精神产品,像自然界的产品那样,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完美,而要经过开始,进展、完成和终结,要经过抽苗、开花和枯谢。

被誉为“西方美术史之父”的瓦萨里在其《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一书中,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部历史说明,艺术的发展如同人的生命,遵循着这条普遍的规律。他说:

我想让他们知道,艺术是如何从毫不起眼的开端达到辉煌的顶

峰,叉如何从辉煌的顶峰走向彻底的毁灭。明白这一点,艺术家就会

懂得艺术的性质,如同人的身体和其他事物,艺术也有一个诞生、成

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法国人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明,艺术的发展如同植物的生长,遵循着这条普遍的规律。他说,起初艺术就像植物一样破土而出,开始萌芽。而后,艺术开出美丽的花朵,一直达到繁荣。“但这个繁花满树的景象只是暂时的,因为促成这个盛况的树液就在生产过程中枯竭。”所以:“在此以前,艺术只有萌芽;在此以后,艺术凋谢了。”

总之,艺术发展的普遍的、铁的规律就是初创一繁荣一衰败。这条规律同样适合于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本书的内容,就是对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在初创一繁荣一衰败发展过程的简要描述。

2.规律之二:

社会状况一思想感情一美术作品是美术发展的又一条普遍的、铁的规律。

美术作品是哪里来的?最简单地说,它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美术作品是美术家思想感情的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从哪里来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它是被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其次,它是被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一般说来,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艺术家思想感情的普遍性,艺术家生活经历决定了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特殊性。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归根到底,也是社会状况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社会状况决定了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又决定了美术作品,这就是美术发展的第二条普遍规律。

俄国艺术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

本书的内容,首先,说明某一时代的经济政治状况;其次,说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再次,说明被社会状况所决定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最后,说明表现这些思想感情的美术作品。这样的行文思路正是为了说明美术发展的这条规律。

四、本书叙述方法的特点

本书叙述方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简。本书之所以能够用很少的篇幅说明几千年的美术史,其奥秘就在于这个“简”字。

所谓“简”,就是突出主要的,舍弃次要的。表现在:

1.一个时代有许多美术种类,我们不会介绍所有的美术种类,只介绍主要的美术种类。

什么是主要的美术种类呢?就是一个时代中,虽然有许多美术种类,但其中必有一个美术种类,它具有最大量、最成熟、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最大量、最成熟、最优秀的美术家;拥有最大量、最成熟、最优秀的欣赏者,并对其他的美术种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这样的艺术种类就叫做主要的艺术种类。例如,史前的彩陶,夏商周的青铜器,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等等。

2.一个时代有许多美术家,我们不会论述所有的美术家,只论述主要的美术家。  什么是主要的美术家呢?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家。比如在元代许多美术家中,我们重点描绘元四家。在元四家中,我们着重论述的是黄公望和倪瓒。再如,在清代的美术家中,我们会重点论述“四僧”和“扬卅I八怪”。在“四僧”中,我们重点论述八大山人和石涛;在“扬州八怪”中,我们着重论述郑燮。他们的美术成就代表了这个美术家集体的成就。

3.在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漫长的发展轨迹。我们不会描述发展轨迹上的每一点,只描述轨迹的主要点。

美术发展的轨迹就像河水的波浪,有高峰,也有低谷。所谓轨迹的主要点,就是波峰和波谷这两点。特别是波峰这一点所创造的名垂千古的杰作。

4.一个美术家有许多美术作品,我们不会介绍所有的美术作品,只介绍主要的美术作品。

什么是一个美术家主要的美术作品呢?那就是从美术发展过程来看,把美术推向高峰或低谷的作品;从美术家来说,集中地代表艺术家风格的作品。其他许多作品,我们就略而不述。比如说,宋徽宗赵佶的人物画(例如《听琴图》)、山水画、花鸟画都很高妙,但是,赵佶对绘画最大贡献是工笔花鸟画,特别是他的《芙蓉锦鸡图》,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也是把工笔花鸟画推向发展顶峰的标志。所以,我们特别讲赵佶的工笔花鸟画《芙蓉锦鸡图》,不讲其他。八大山人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是杰出的,但是他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我们主要讲述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

“简”有什么好处呢?只有。简”才能够清晰地表述美术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或者用贡布里希的话说,“不让细节把读者搅糊涂”。

提起“简”,人们往往想到粗率肤浅、片面潦草,内容贫乏,水平低下。其实,不是这样的。能够把复杂的事说得“简”,是对事物本质和主流的准确把握,是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清代学者刘大榭在《论文偶记》中说:

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

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郑板桥老年把“简”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他在《竹轴》上题词道: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继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苏季子说:“简练以为揣摩。”文章绘事,岂有二道!

绘画与文章都遵循同样的逻辑:最初,能“少”不能“多”,以后,能“多”不能“少”;最后,能从“多”中提炼出“少”。这种“少”,就是绘画与文章的最高境界。

“简”有种种好处,有什么坏处呢?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简”的优点就是它的缺点:它不能够涵盖中国美术发展过程的一切细节。因而,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本美术史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的开始。如果这本小书能够引起您的学习兴趣,进而去学习其他版本的中国美术史,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贡布里希在写《艺术发展史》时给自己规定了明确的写作目的,他说:

本书打算奉献给那些需要对一个陌生而迷人的领域略知门径的读者。本书可以向初学者展示事实状况,而不让细节把读者搅糊涂;可以帮助初学者充实学力,以便把目标更高的著作中一页页不计其数的姓名、时期和风格理出清晰的头绪,为参考更专门的书籍打下基础。这也是本书的期望。

五、本书的终极目的

中国绘画理论强调“画如其人”:“画品高下,关乎人品高下”;“心正则笔正”;“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一切名垂青史的画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名垂青史的绘画作品,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他们都有一个纯洁善良的灵魂。因此,本书就是要通过那些名垂青史的艺术作品,进而揭示艺术家纯洁善良的灵魂。使青年朋友们能够在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洗涤、净化自己的灵魂,使我们也同艺术家一样具有一个纯洁的、善良的灵魂。

本书就是要为古代名垂青史的美术作品高唱一曲响彻云霄的赞歌!

本书就是要通过那些名垂青史的作品为美术家纯洁善良的灵魂谱写一首韵味无穷的长诗!

本书就是希望一切喜爱美术的青年朋友们都像名垂青史的美术家那样,具有一个纯洁善良的灵魂!

这就是本书的终极目的。

这就是青年朋友们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终极目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6768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7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20.9-49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