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纸上风云(晚清民国政论人物小传)/民国人物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纸上风云(晚清民国政论人物小传)》介绍晚清民国时期七位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宣传宪政思想方面卓有建树的历史人物:黄遵宪、宋教仁、刘师复、张东荪、张君励、罗家伦等人的轶事。这些政论人物的爱国热诚和思想财富对当下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书由何力群著。

内容推荐

《纸上风云(晚清民国政论人物小传)》介绍晚清民国时期七位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宣传宪政思想方面卓有建树的历史人物:黄遵宪、宋教仁、刘师复、张东荪、张君劢、罗家伦、罗隆基。他们抱持爱国、救国的信念和热诚,努力探索中国的政治现代化道路。黄遵宪倡导效法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张东荪、张君劢倡导自由思想、民主宪政,著述充满真知灼见,至今读来仍有振聋发聩之功……这些政论人物的爱国热诚和思想财富对当下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纸上风云(晚清民国政论人物小传)》由何力群著。

目录

第一章 黄遵宪:近代知日第一人

 1.书在肩挑剑在囊

 2.向日本学变法

 3.维新中坚

第二章 宋教仁:为宪法流血第—人

 1.头角峥嵘少年郎

 2.在日本的革命生涯

 3.开创民国宪政、法学

第三章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教父

 1.爆炸与暗杀团

 2.无政府主义的中国教父

第四章 张东荪:书生谋国直堪笑

 1.儒佛根柢,西学路向

 2.“干政治”与“评政治”的选择

 3.调和国共的努力

 4.书生谋国直堪笑

第五章 张君劢:民国的“宪法之父”

 1.研究西方政治,探求中国道路

 2.“徘徊于政治与学问”之间

 3.一代宪章空有愿

第六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弄潮儿

 1.求学复旦、北大

 2.五四健将

 3.从北伐军人到大学校长

第七章 罗隆基:“世人皆欲杀”的风流才子

 1.从清华走出的政论家

 2.暗杀与反抗

 3.同代人眼中的罗隆基

 4.二号右派

 5.才子风流

试读章节

可以说,宋教仁是《二十世纪之支那》的灵魂性人物,该刊由宋教仁、黄兴、陈天华等人于1905年6月24日在东京组织创办,提倡爱国主义,强调国民意识,以“促民德、民智、民力之进步”为目的。虽然仅出版两期就于同年8月27日遭日本当局查封,但查封后,该刊以《民报》的身份继续出版,在当时的留日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宋教仁高度关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对此进行了大量考察研究。他在《二十世纪之支那》上发表多篇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时评,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以及当时的世界局势作了精当的剖析。例如,深谙沙俄侵略政策的宋教仁先后发表《西方第二满洲之问题》、《俄人运动蒙古矿产》、《东亚最近二十年时局论》、《蒙古之祸源篇》、《二百年来之俄患篇》、《政府之罪恶大矣》、《讨俄横议》、《日俄同盟将形成》和《又是一朝鲜》等檄文揭露沙俄的阴谋。1905年,沙俄借帮助清廷平定回民滋事,侵入我国伊犁地区。宋教仁对此发表时评指出:“夫俄人者,惯以贪狠狡狯之手段侵占人土地者也”。俄军入侵新疆的目的在于巩固“其中央亚细亚之藩篱,以遂其侵略印藏,抵制英人之政策”。文中可以看出,宋教仁对沙俄的侵略野心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

《辛丑条约》签订后,腐化的清政府进一步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致使国家主权大量丧失。为了缓和国内革命形势,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宣布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宋教仁在《虽设学部亦何益耶》中揭露清政府“新政”的虚伪本质,指出,专制政府操纵下“皮毛新政”并未真正实行过,只不过是“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并在文末论道:“今日何如之政府乎?其执政何如之执政乎?……行见其仰专制鼻息,用束缚手段,以完全之奴隶教育普及于国民已耳;否则复言搪塞,徒饰天下耳目……我国民其尚曰望政府之维新变法以自强乎?”

宋教仁早年就有“苦满政”的思想。湖南起义失败后,1904年11月,宋教仁曾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口占长歌云:“嗟神州之久沦兮,尽天荆与地棘,发支那图以大索兮,无一寸完全干净汉族自由之土地”,决心“重展夫天戈”以“完全我神圣之主义”,谋求“自由独立”。为此,他干脆直接否定清朝皇帝年号,主张采用汉族祖先黄帝开国纪年。他从1904年开始书写日记时就将这一年写为“开国纪元四千六百零二年”。这种置“正朔”而不奉的做法清楚地显示了宋教仁的革命立场。为了宣扬民族主义,进而获得革命合法性的舆论建构,1905年2月27日,宋教仁写下《汉族侵略史叙例》。文章回顾了自黄帝始五千年来汉族“力征经营,拓我版图、张我国威”的历史。汉族本为“东洋文化之主人翁”,近世却成为“世界上一种最丑最贱最污秽之间接亡国民”。他认为,近代中国之遭遇很大程度上在于国民“昧其爱国心,忘其尚武力”,进而被外族所征服,最终丧失五千年来神圣相传之祖国。面对民族危亡,宋教仁在文中大声呼吁:“吾四万万尊祖敬宗之同胞乎,起!起!起!……汝毋漠视焉,旁观焉,再遗汝祖宗所造光荣之历史羞也。”通过回顾汉族征服外族的历史,宋教仁指出“中国者,汉族之中国也”,四万万同胞应团结起来共同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从而实现民族的革命。1905年10月8日他在日记中更明确地表示:“今而后吾益知民族的革命与政治的革命不可不行于中国矣!”所谓“民族的革命”,就是“反满”,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谓“政治的革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创立民主共和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宋教仁在日本更是积极参与了组建革命团体的活动。组建同盟会

当时,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加入反清革命阵营,他在海外广泛联络学界,积极结交留学生,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在日本,孙中山嘱托廖仲恺、何香凝“物色有志学生,结为团体,以任国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宋教仁结识了孙中山。

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到日本,在东京经日本友人介绍结识了黄兴。随后,他又约见了宋教仁、杨度、邓家彦、陈天华等人。第一次与孙中山见面,给宋教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记述:“孙逸仙之为人,志趣清洁,心地光明,现今东西洋殆无其人焉。孙逸仙所以迟迟未敢起事,以声名太大,凡一举足皆为世界所注目,不敢轻于一试”。7月28日,在东京黄兴寓所,华兴会成员讨论“参加孙逸仙会事”,即考虑参加孙中山倡导的革命组织。当天,革命党人召开筹备会议并商定新建组织的名称。孙中山主张定名为“中国革命党”,但黄兴觉得此名一出,党员行动不便,于是经众人讨论后定名为“中国同盟会”。7月30日下午,宋教仁与孙文、黄兴、程家柽等人,在日本东京的内田良平住宅兼黑龙会事务所,共同发起组织了革命联合组织“中国同盟会”。这个新成立的革命组织,其骨干大体上以两湖革命志士原华兴会成员为主。成立大会上,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而孙中山也当场指定黄兴为总理之外权力最重的执行部庶务,也就是相当于协理的职位,主持日常事务,而且总理不在时,得代行总理职权。这一年,孙文39岁,黄兴31岁。年仅23岁的宋教仁担任了重要的司法部检事长一职,并以他的学识和威望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同时担任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的庶务和撰述员。而《民报》其实就是由宋教仁等人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改编的。P30-3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纸上风云(晚清民国政论人物小传)/民国人物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力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60374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3071197
中图分类号 K827=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