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卡夫卡的研究专著不同,姜智芹编著的《经典作家的可能》从双向阐释的角度探讨卡夫卡对前辈作家以及后世作家对卡夫卡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从正向影响与反向刺激、文学接受与文化过滤等方面,研究文学传统如何通过作家之间的“影响”进发出新的活力。具体包括卡夫卡的文学继承和文学影响两大内容。前者主要探讨卡夫卡对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威夫特的继承和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开拓与创新;后者重点剖析卡夫卡对加缪、卡杂蒂、贝克特、马尔克斯和中国新时期作家的影响与船迪。
| 图书 | 经典作家的可能(卡夫卡的文学继承与文学影响)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与大多数卡夫卡的研究专著不同,姜智芹编著的《经典作家的可能》从双向阐释的角度探讨卡夫卡对前辈作家以及后世作家对卡夫卡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从正向影响与反向刺激、文学接受与文化过滤等方面,研究文学传统如何通过作家之间的“影响”进发出新的活力。具体包括卡夫卡的文学继承和文学影响两大内容。前者主要探讨卡夫卡对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威夫特的继承和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开拓与创新;后者重点剖析卡夫卡对加缪、卡杂蒂、贝克特、马尔克斯和中国新时期作家的影响与船迪。 目录 导言 上篇 文学继承 第一章 卡夫卡和狄更斯 第一节 孩童视角和子辈视角情结 第二节 《美国》和《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章 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节 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血亲关系 第二节 《审判》和《罪与罚》 第三章 卡夫卡和斯威夫特 第一节 卡夫卡:真正的格列佛 第二节 斯泼拉克那克和大甲虫 第三节 祛魅的旅行 第四章 卡夫卡和中国文化 第一节 卡夫卡的中国情结 第二节 中国诗歌:卡夫卡和菲莉斯的爱情隐喻 第三节 卡夫卡笔下的中国题材 下篇 文学影响 第五章 加缪与卡夫卡 第一节 加缪眼中的卡夫卡 第二节 《局外人》与《审判》 第三节 清醒的西西弗斯与不可解释的普罗米修斯 第六章 卡奈蒂与卡夫卡 第一节 卡奈蒂眼中的卡夫卡 第二节 认同与超越:《迷惘》、基恩和卡夫卡 第七章 贝克特与卡夫卡 第一节 彩色纸屑式的吸纳 第二节 贝克特的三部曲与卡夫卡 第三节 《城堡》烛照下的《瓦特》 第八章 马尔克斯与卡夫卡 第一节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变形记》 第二节 马尔克斯的三部小说与《变形记》 第九章 中国新时期文学与卡夫卡 第一节 中国新时期作家与卡夫卡 第二节 新时期荒诞小说创作与卡夫卡 附录 附录一 作为工伤事故保险公司职员的卡夫卡 附录二 工伤事故保险职业对卡夫卡文学创作的影响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经典作家的可能(卡夫卡的文学继承与文学影响)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姜智芹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8506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21.06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0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