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沉珠记(今译为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内容
编辑推荐

《沉珠记(今译为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系莎士比亚晚年与人合写的传奇剧。其故事取材于英国十四世纪诗人约翰·高厄的《情人的自白》。

该剧以悲剧开始,最后以大团圆的喜剧结束。该剧有强烈的道德价值,劝人向善戒恶。剧中泰尔亲王自从发现了安替奥克国王父女乱伦的隐私之后,厄运不断,最后否极泰来,恶人遭到惩罚,奇迹出现,全家大团圆。这告诉了世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善恶终有报,只是来得迟早。”

内容推荐

《沉珠记(今译为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是经朱生豪后人审定的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民国原译本。

《沉珠记(今译为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内容介绍:泰尔亲王配力克尔斯向安替奥克国的公主求婚,无意间识破了安替奥克国王和女儿乱伦的隐私。因惧怕安替奥克国王的权势,为避免灾祸降临到本国人民头上,他把国政委托给忠贞的大臣,自己逃离了国土。由此他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厄运不断。在回国的途中,海上狂风暴雨大作,即将分娩的妻子生下女儿后不幸死去,被抛到海里。十几年后,托人抚养的女儿也被告死亡。经历了这一系列打击,他万念俱灰……

目录

出版说明 Ⅸ

《莎剧解读》序(节选)(张可、王元化) Ⅻ

莎氏剧集单行本序( 宋清如) ⅩⅤ

剧中人物 

第一幕 

第一场 安替奥克;宫中一室 

第二场 泰尔;宫中一室 

第三场 同前;宫中应接室 

第四场 塔色斯;总督府中一室 

第二幕

第一场 盆塔坡力斯;海滨旷地 

第二场 同前;通衢;有露台通比武场;旁设天幕,

为国王,公主,贵妇,大臣等列座之处 

第三场 同前;大厅;陈设酒席 

第四场 泰尔;总督府中一室 

第五场 盆塔坡力斯;宫中一室 

第三幕

第一场 海船上 

第二场 以弗扫;摄利蒙家中一室 

第三场 塔色斯;克利昂家中一室 

第四场 以弗扫;摄利蒙家中一室 

第四幕

第一场 塔色斯;海滨附近旷地 

第二场 密底林;妓院中一室 

第三场 塔色斯;克利昂家中一室 

第四场 塔色斯;玛琳娜墓前 

第五场 密底林;妓院前街道 

第六场 同前;妓院中一室 

第五幕

第一场 密底林港外,配力克尔斯船上。甲板上设帐篷,前覆帷幕;

配力克尔斯偃卧帐中榻上。一艇停靠大船之旁 

第二场 以弗扫;黛安娜女神庙前 

第三场 以弗扫;黛安娜神庙:黛莎是女祭司,立神坛近旁;

若干修道女分立两侧;摄利蒙及其他以弗扫居民均在坛前肃立 

附录

关于“原译本”的说明(朱尚刚) 

译者自序(朱生豪) 

试读章节

【配力克尔斯上。

(向室外)不要让什么人进来打扰我。——为什么我的思想变得这样阴沉,眼光迷惘的忧郁做了我的悲哀的伴侣,长期的宾客,在白昼光荣的行程中,在平和的埋愁的黑夜中,没有一小时能够使我得到安宁?各种娱乐陈列在我的眼前,我的眼睛却避过它们;我所恐惧的危险是在安替奥克,它的太短的手臂打不到我的身上;可是快乐既不能提起我的兴致,远离的危险也不能给我一点安慰。人们因为一时的猜疑而引起的恐惧,往往会在心头逐渐长成,变成牢不可拔的忧虑。我的情形也正是这样:威力巨大的安替奥克斯是一个想到什么做到什么的人物,渺小的我决不是他的对手,虽然我发誓保守缄默,他也一定以为我会泄露他的秘密;要是他疑心我会破坏他的名誉,即使我对他说我怎样尊敬他也没有用处;为了防恐他的可耻的隐事被人知晓,他一定会竭力阻止流言的传播。他将要率领敌意的军队满布在我们的国土之上,用煊赫的军容震惊我们的国人,使我们的军士望风胆裂,不战而屈,使我们无辜的臣民惨遭茶毒:我自己一身的安危不足惜,像树木的叶顶一般,我的责任只是隐覆庇护那伸人土中的根株;我所关怀的是我的人民的命运,我的身体和心灵因为忧虑他们而悲伤憔悴,他还没有惩罚我,我已经给自己难堪的惩罚了。

【赫力堪纳斯及其他臣僚等上。

甲臣

愿快乐和安宁充塞在殿下的圣心!

乙臣

愿殿下平和安乐,早日归来!

算了,算了!让我这有年纪的人说几句话吧。向国王献媚的人,其实是在侮辱他;因为谄媚是簸扬罪恶的风箱,佞人的口舌可以把星星之火煽成融融的烈焰;正直的规谏才是君王们所应该听受的,因为他们同属凡人,不能没有错误。殿下,原谅我,要是您以为我说的不对,该骂该打,都随殿下的便,我愿意跪在地上,等候您的发落。

别人都出去吧,替我探听探听我们的港里有些什么船只要出口,探听明白以后,再回来见我。(群臣下)赫力堪纳斯,你的话很使我生气;你看我的脸上有些什么?

满脸的怒容,殿下。

要是君王的脸上会发出这样可怕的怒容,你怎么敢鼓唇弄舌,当着我的面前激怒我?

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  配

你知道我有权力取去你的生命。

(跪)我已经自己把斧头磨好了;请殿下把我砍了吧。

起来,起来,请坐了。你不是一个谄媚的小人。我谢谢你;君王们要是专爱听那些文过饰非的谀辞,那才是上天所不容的事!你是一个君王的良好的顾问和仆人,你的智慧使你的君王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告诉我你要我怎么做?

耐心忍受您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忧愁。

你说这样的话,赫力堪纳斯,就像一个医生替病人凋了一服他自己咽下去也要颤栗的药。听我说吧。我这次到安替奥克去,你也知道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追求一位绝世的美人,希望因此可以产生一个不同凡俗的佳儿,将来成为国家的干城,民众的福星。她的脸在我的眼中看来是超乎一切的神奇;可是她的此外的一切,让我凑着你的耳朵告诉你,是像犯着乱伦重罪的人一般黑暗的。当我发现了这一个秘密以后,那罪恶的父亲非但不老羞成怒,反而对我装m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可是你知道,当暴君假意向人亲密的时候,是最应该戒惧提防的。我越想越怕,所以就借着黑夜的掩护,逃了回来。现在虽然总算脱离虎口,可是想到已成过去的种种,推测未来可能的变化,心里还是惴惴不安。我知道他是个暴君;暴君的猜疑是不会消失下去,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增长的。他一定在疑心我会向世人宣布多少尊贵的王子流下了他们的血,使他安然在他那污邪的眠床上恣纵着淫乐;为了扫除这一层猜疑,他将要借口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向我们的国土大举兴师。无情的战争是不会豁免无辜的,为了我一个人的错处,累得全国的人民受苦,这一种不忍之心,——

唉,殿下!

使我终夜不能合眼,我的颊上因此而失去血色,我的心头因此而充满沉思,无数的疑虑占据我的脑际,我不知道怎样可以预先阻止这一场暴风雨的袭来;我既然无法拯救我的人民,就只好为他们而悲伤了。

好,殿下,您既然允许我说话,我就要坦白地表示我的意见。您怕的是安替奥克斯,我想您害怕这暴君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他可以用公开的战争或是秘密的阴谋取去您的生命。所以,殿下,您还是到国外去游历几时吧,等他的怒气平息,或是他的寿命终了以后,再回来不迟。您的政务可以委托什么人代理;要是您愿意信托我的话,我一定会尽心竭力,像白昼的阳光一般忠实。

我并不怀疑你的忠心;可是我去国以后,他会不会来侵犯我的权利?

我们一定同心协力,用我们的赤血捍卫生长我们的国土。P15-19

序言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珍藏全集”丛书,其中27部是根据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世界书局出版、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卷本)原文,四部历史剧(《约翰王》、《理查二世的悲剧》、《亨利四世前篇》、《亨利四世后篇》)是借鉴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十二),同时参考其手稿出版的。

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以“保持原作之神韵”为首要宗旨。他的译作也的确实现了这个宗旨,以其流畅的译笔、华赡的文采,保持了原作的神韵,传达了莎剧的气派,被誉为翻译文学的杰作,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学界的高度评价。许渊冲曾评价说,二十世纪我国翻译界可以传世的名译有三部: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傅雷的《巴尔扎克选集》和杨必的《名利场》。

于是,朱生豪译本成为市场上流通最广的莎剧图书,发行量达数千万册。但鲜为人知的是,目前市场上有几十种朱译莎剧的版本,虽然都写着“朱生豪译”,但所依据的大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的“校订本”——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一批国内一流专家对朱生豪原译本进行校订和补译,1978年出版成“校订本”——经校订的朱译莎剧无疑是对原译本的改善,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订者和原译者的思维定式和语言习惯不同,因此经校订后的译文在语言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受到了影响,还有学者对某些修改之处也提出存疑,尤其是以“职业翻译家”的思维方式,去校订和补译“文学家翻译”的译本语言,不但改变了朱生豪原译之味道,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莎剧“原作之神韵”的保持。

当流行的朱译莎剧都是“被校订”的朱生豪译本时,时下读者鲜知人文校订版和“朱生豪原译本”的差别,错把冯京当马凉,几乎和本色的朱生豪译作失之交臂。因此,近年来不乏有识之士呼吁:还原朱生豪原译之味道,保持莎剧原作之神韵。

中国青年出版社根据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推荐的原译版本,对照朱生豪翻译手稿进行审订,还原成能体现朱生豪原译风格、再现朱译莎剧文学神韵的“原译本”系列,让读者能看到一个本色的朱生豪译本(包括他的错漏之处)。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世界书局首次出版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时,曾计划先行出版“单行本”系列,朱生豪夫人宋清如女士还为此专门撰写了“单行本序”,后因直接出版了三卷本的“全集”,未出单行本而未采用。2012年,朱生豪诞辰100周年之际,经朱尚刚先生授权,以宋清如“单行本序”为开篇,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次”把朱生豪原译的31部莎剧都单独以“原译名”成书出版,制作成“单行本珍藏全集”。

谨以此向“译界楷模”朱生豪100周年诞辰献上我们的一份情意!  2012年8月

后记

历时两年,这套“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全集”(31部)终于全部付印了。在编辑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二。

朱生豪原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完成于70多年前的民国时期。有很多用法跟我们现代汉语习惯有差别,有的差别还挺大。

对于这些差别和问题,如何处理?为妥善解决原译本和现代汉语的用法习惯等的差别问题,我们特地请教了一些编辑前辈名家(如国家语委的厉兵老师)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专家学者(如屠岸先生、陈才宇老师)。专家们和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那就是:只要不是笔误或排印错误,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现在,把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都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1.当时白话文尚处于发展的早期,有许多字词用法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在朱生豪译文中有很多词语跟现在经过规范化的用法不大一样。比如:“走头无路”、“甚么”、“身分”、“顽笑”、“跌交”、“叫化”等等,我们在编辑中都保持了原貌。

2.同样,由于当时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也属早期,译者对专有名词的翻译也较粗放,并不像现在对很多人名、地名,以致货币名等译法都有了相对稳定的通用,对原译本中和现在通用译法不同的表述,比如:“维纳丝”,今译为“维纳斯”;“特洛埃”,今译为“特洛伊”;“克郎”,今译为“克朗”等等;以及大量出现的剧中人物名,我们也都保持了原来的译法。

3.有时甚至同一个人名或者词语在剧本中也不统一。对于这类问题,按照现在的编辑习惯,可能不符合图书质量检验的要求。

比如,在《错误的喜剧》、《维洛那二士》等剧本中出现了“什么”和“甚么”的混用。厉兵老师认为, “五四”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文人的中文著作在用字和用词方面跟目前的规范很不一样。除了“甚么”与“什么”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的、地、得”的用法也跟今天不同(毛泽东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即如是),今天的“介绍”那时说“绍介”,等等。像这些名家的作品,如果采用的原版图书出自较权威的出版社,原则上以维持原貌为宜。如果有错别字,也照登,可加脚注注释,或者在“出版说明”中说明新版在字词处理上的基本原则。朱尚刚先生分析后认为,“什么”和“甚么”在现在虽然规范为统一用“什么”,但在朱生豪原来的译文中二者还是有语气轻重的差别,并非完全随意的。

再比如,在《驯悍记》中,同一个人名在英语原著和朱生豪的译文中前后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凯萨琳那和凯萨琳(Kathm·ine和.Katherina)、克里斯托弗·史赖和克里斯托弗洛·史赖(Christopher Sly和Christophero Sly),对于这个问题是否需要统一,我们请教了陈才宇老师。陈老师认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受拉丁语和法语的影响,拼写方式很不稳定,出现不同的拼法是有可能的。若是重新进行翻译或是对现有译本进行校订的话,以统一起来为好。但作为原译本,为保持其原貌,我们予以保留,并加注释说明还是合适的。

4.还有一些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步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比如“尊价”,在《辞海》中“价”字条中有一项解释为“旧称供役使的人”。原译本用“尊价”有其妙处,既没有搞混身份,又显得十分讲究礼节,更能体现莎剧的韵味。类似的还有“要公”、“巨浸”、“行强”、“靴距”、“旨酒”等等,这些词语现代的读者或许觉得难以理解,但仔细探究后可知都还是不错的,有出处,甚至有典故,更能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5.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即关于本全集中采用的剧名,我们全部采用朱生豪的原译名:《汉姆莱脱》,今译为《哈姆雷特》;《奥瑟罗》,今译为《奥赛罗》……这可能会让已经习惯了“哈姆雷特”等译名的读者很不习惯。但是,相信你读到《女王殉爱记》(今译为《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英雄叛国记》(今译为《科利奥兰纳斯》)、《量罪记》(今译为《一报还一报》)、《该撒遇弑记》(今译为《裘力斯·凯撒》)……等“原译名”时,会有一种得到补偿的感觉。

6.在编校中我们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未收人世界书局版《莎士比亚戏剧全集》(1—3辑)的四部历史剧。这四部历史剧1954年出版时,宋清如女士把原来的翻译手稿提供给出版社,编辑者作过一些修改,这次为体现原译原貌,基本上是依据翻译手稿排印的。

7.原译本中采用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吴方言元素,比如“我不听见”、“多少重要”、“哎呀,一唿可咽得长久!”“可是没有香过你家看门人女儿的脸吧?”使用的这些方言词语往往具有特殊的表现力,一般也能为非该方言区的读者所理解。

我们在拜访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屠岸先生时,屠岸先生特别强调,虽然朱生豪的译文难免有一些错漏之处,但他还是很好地把莎剧的神韵译了出来,在当时那样困难的条件下,完成这样一项工程很了不起,对这些错漏之处我们应该予以宽容。

最后,虽然经过近两年的策划与编辑,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核对原版本和手稿原文.,并参照上述专家学者和名家前辈的意见,处理编校问题,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人力和精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方家指正!

我们的初衷,就是出版一套能真正反映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风貌的版本,供大众阅读和学者研究所需。若是有所缺漏,或您有新的研究发现,敬请联系我们,以备补充、修订和完善此版本,提供更精要准确和更有版本价值的莎剧朱译“原译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新青年读物工作室

2013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沉珠记(今译为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4716
开本 32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33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68
12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