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心理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范翠英、孙晓军主编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融汇了多位编写者的辛勤劳动。各章撰稿者分别是:第一章,概论;第二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第三章,青少年认知的发展;第四章,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五章,青少年自我的发展;第六章,家庭与青少年发展;第七章,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发展;第八章,学校适应与青少年发展;第九章,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第十章,青少年健康发展与指导。

内容推荐

范翠英、孙晓军主编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系统剖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关问题,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共十章,分别为:概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青少年认知的发展;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青少年自我的发展;家庭与青少年发展;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发展;学校适应与青少年发展;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健康发展与指导。

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青少年的界定/1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3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及规律/15

 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5

 第五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时代特点/31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40

 第一节 身体外形的急剧变化/40

 第二节 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发展/44

 第三节 青少年性心理问题的应对与教育/57

 专栏2—1经期心理卫生/59

 专栏2—2如何面对性压抑/61

第三章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68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68

 第二节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77

 第三节 信息加工理论/83

 第四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86

 第五节 青少年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93

第四章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103

 第一节 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理论/104

 第二节 青少年情绪的基本特点/108

 第三节 青少年期一些重要情绪的特点/111

 第四节 青少年情绪调节 的发展/122

 专栏4—1 情绪调节 对自我控制的影响/123

 第五节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培养/127

第五章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132

 第一节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132

 专栏5—1 自我的发展——从幼儿期到青少年后期/134

 第二节 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136

 第三节 青少年自主性的发展/141

 第四节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和自尊/144

第六章 家庭与青少年发展/151

 第一节 青少年与亲子关系/151

 专栏6—1 父母教养方式/159

 专栏6—2 留守儿童的现状/162

 第二节 青少年期的亲子冲突/169

 第三节 青少年发展与家庭功能/177

第七章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发展/189

 第一节 青少年同伴关系概述/189

 第二节 青少年的同伴群体/194

 第三节 青少年的友谊与异性交往/206

 专栏7—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教育误区/216

第八章 学校适应与青少年发展/218

 第一节 青少年学校生活的影响因素,/220

 第二节 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224

 第三节 青少年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226

 第四节 青少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与应对/228

 第五节 青少年期的道德教育/236

 专栏8—1 同伴群体的影响/241

第九章 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243

 第一节 青少年的网络心理与行为/243

 专栏9—1 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危害/246

 专栏9—2 网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263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矫治/265

 第三节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网络干预/272

 第十章 青少年健康发展与指导/277

 第一节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指导/277

 第二节 青少年积极行为与指导/299

 第三节 青少年与心理弹性/310 

参考文献/318

试读章节

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904年,“青少年心理学之父”霍尔出版了一本重要的专著,即《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学的关系》(两卷本),这标志着青少年心理学的诞生,同时,也掀起了各个流派的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心理进行系统研究的浪潮,自此以后100多年来,心理学家们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此阶段的不同观点和理论,每个理论对发展的本质及发展的动因都有各自不同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就是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规律的基石。

引起青少年发展的动因是什么?青少年在多大程度上由该阶段的基本变化所塑造,又在多大程度上由个体所处的环境所决定?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以上这些问题就是关于心理发展的主动与被动、天性与教养、连续与阶段的基本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的重难点,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各个理论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对青少年发展的指导偏向也有所不同。归结起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中影响力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物学取向的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一、生物学取向的发展理论

生物学取向的发展理论偏重于个体内部生理发展的作用,强调青少年期是生理和性成熟的时期,认为青少年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本能,即生物和遗传因素,这个时期所表现的行为和心理差异是由内在的成熟决定的,周围环境作用的影响微乎其微,其代表理论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复演说和格赛尔的成熟论。

(一)霍尔的复演说

霍尔是美国心理学的先驱,第一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他相信,个体的发展与人类种族的发展具有平行关系,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这一观点被称为复演说。该观点认为,人的一生是种族进化的一个缩编版,以短短几年的时间复演了进化史上漫长的几万几亿年的过程,具体来说,4岁前的婴幼儿复演着动物到人的进化阶段,与物种使用四肢活动相对应;4岁~8岁的儿童期复演着古代人类从事渔猎的阶段,与古代人用工具捕鱼、打猎或搭建避难场所相对应,在该阶段最主要的活动游戏中,儿童常常把玩具当作工具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探索活动;8岁~12岁的学龄期复演着人类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时期,和人类生活在农业阶段一样,学习、实践和训练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孩子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期;12岁~25岁的青少年则复演着两千年前人类历史所处的过渡阶段,与这个阶段激进与进取并存,充满内部和外部的冲突的特点相对应,霍尔用“暴风骤雨”来形容这一年龄阶段,青少年晚期或青年早期是结束暴风骤雨、开始风平浪静的新阶段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个体获得了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文明化”,这与现代文明社会相一致。

在霍尔看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心理动荡起伏,出现了一些非常显著的互相对立的冲动。这种理论忽略了人类的主动性,认为环境的作用极小,把青少年期看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躁动不安的时期,而父母等长辈都要将这一现象看作是正常的,社会最多能做的就是找出方法来对那些体内必将导致问题的“狂暴的激素”的青少年加以控制(劳伦斯·斯腾伯格,2007)。

霍尔关于青少年期是“暴风骤雨”时期的观点,促使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开始重视并研究青少年问题,开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之先河,但由于人是“社会人”,就本质来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很多科学家如今都已经不再持青春期必然是一个充满压力、躁动不安的时期这一观点了,许多当代的研究仍然重视生物因素在塑造青春期经验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没有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自此之后也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重视生物因素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如格塞尔的成熟论;二是强调社会环境和教育状况的影响,如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二)格赛尔的成熟论

格赛尔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其最著名的实验是“双生子爬楼梯”。在这个实验中,格赛尔让一对同卵双生子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甲),在他出生后的第47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乙)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甲练了8周,乙只练了2周。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双生子甲提前6周开始训练,但两个婴儿的爬楼梯能力并没有什么差异。基于此研究结果,格赛尔断定,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这与现在的胎教、早教观念有些相悖,他虽然认为学习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但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生理的成熟,环境因素(学习)只是起支持、影响和特定化作用,只有当机体发展到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在生理上做好了学习的准备之后,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是没有多少成效的。总之,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个体的发展,这是一个顺序性的模式。

按照格赛尔的观点,年龄是生物变化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指标,10岁以前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机体组织稳定,发育缓慢,因而心理生活也十分稳定,对别人持信任态度,和父母相处和睦。青少年期,机体内部生理机能逐渐成熟、身体外貌等发生剧变,这会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如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追求独立等,16岁开始出现稳定状态,具有成年期的模式,个性更加完整、平衡,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他认为青少年期的更新、整合和均衡在不断地循环并最终使个体的心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P3-5

序言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发展和制度上的完善,更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青少年群体数量庞大,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健康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因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家庭、学校、社会,不能仅仅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还要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蓬勃发展、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还缺乏系统的归类与整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书试图全面地阐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为相应教育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书内容涉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生理基础、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自我发展等,对青少年发展与家庭、同伴关系、学校适应、互联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分析,还对青少年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本书的编写体现了如下特点:

(1)强调本土性。从20世纪70年代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心理学家就开始陆续地进行本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特别强调本土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本土的研究成果,在文献选择的过程中,我们秉持“放眼世界、立足本土”的原则,除了选用大量的国外文献,也选择了相当数量的国内文献,通过尽可能多地引用和呈现国内研究成果,期望对于心理学本土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重视本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本书不仅关注一般青少年群体,也关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群体,如“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等,通过此类群体的介绍,期望向读者呈现中国青少年发展的特殊问题,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体现时代性。第一,参考文献的时代性,我们特别选取了近些年来的参考文献,期望通过最新文献的解读,向读者呈现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二,研究主题的时代性,处于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的中国青少年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和挑战,本书期望通过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主题(如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解析,全面反映青少年发展的新问题。

本书融汇了多位编写者的辛勤劳动。各章撰稿者分别是:第一章,概论,孙晓军;第二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熊明生;第三章,青少年认知的发展,张凤娟;第四章,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王磊;第五章,青少年自我的发展,张春妹;第六章,家庭与青少年发展,范翠英;第七章,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发展,赵冬梅;第八章,学校适应与青少年发展,王明忠;第九章,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魏华;第十章,青少年健康发展与指导,平凡。孙晓军负责组织工作和第一阶段的统稿工作,范翠英提出编写思路并负责第二阶段的统稿及最终的定稿工作,谷传华和张永欣完成了定稿的部分校阅工作,研究生程曼曦、蒋春华、赵竞、谢笑春和牛更枫协助主编完成了一些工作。

最后,尽管我们对于本书的编撰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但由于水平所限,书中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也会在与本书内容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站上以适当的形式来弥补书中的不足。

范翠英孙晓军

2012年11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心理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翠英//孙晓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58308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2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2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