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藤狂狷(绍兴卷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
内容
试读章节

走近了,我们才发现故居的门紧紧锁着。只有在童年记忆里才见到过的那种旧式大铁锁,已经锈迹斑斑。门框上,悬挂着一层层蜘蛛网。这铁锁和蜘蛛网像是一对互相安慰的伙伴,在对视中,看岁月无声滑过。

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独立院落。原先漆黑的外墙面,在时间的冲刷下,泛出层层青白的本色。正门的门楣被雕成轻巧的波浪形,还残存着当年鲜亮的神采,只是变得飘远而模糊,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慢慢体会其中的精细。我们仰起头,看着二楼的木格小窗,有一块玻璃碎了,露出后面一片沉寂的黑色,风从里面涌出来,吹得树叶哗哗响。

我们踮起脚尖,透过门缝向内张望。这是一座典型的绍兴水乡民居,南屋楼房上下四间,东侧楼房上下六间,平房三间。整座院落由门屋、厢楼、披屋组成,砖木结构。1890年2月,竺可桢出生于东侧楼上。竺家原在东关附近的保驾山前村,因竺可桢父亲在东关镇上开杂货店,所以他从小住在大木桥头的竺家台门里。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上虞东关人。竺可桢在科研、科普、教育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和贡献,是中国气象科学界公认的主要奠基人和先驱。从出生至1905年考入上海澄衷学堂,竺可桢在这所院落内度过了15年的纯真时光。

绕过正门,我们发现侧面屋墙上有一扇半开的窗户。窗框已经破损了,被灰尘层层覆盖的玻璃似乎随时都会掉出来。当我们的视线适应了窗内阴沉的光线后,我们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大声地叫出来。

那是挤挤挨挨、望不到边际的老式线装书,摆满了一座座高大的铁架。纸张发黄的颜色是房间里唯一的颜色。潮湿中,纸张微微变质的霉味弥漫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丝丝地从窗口飘出来。这里像是一座被封闭的图书馆,可是没有一座图书馆只收藏线装书;又像是一座荒芜的古堡,可是没有一处古堡的主人只以书为宝物。我们仿佛面对一座被岁月尘封了许久的宝藏,在它散发的层层神秘魅力中,我们惊奇却无力诉说。

竺可桢先生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六十年。他学识渊博,勤奋过人。故居曾经作为竺可桢生平事迹展览馆而开放,这满屋的藏书很可能是竺先生的部分收藏,也许有他为之奋斗终生的气象学领域书稿,也许有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呕心沥血的经验总结,或是那38年亲手记录的气象资料。我们心中的种种猜测只能化作惘然,埋进深深的遗憾中。

在窗户侧上方大约2米高的地方,有一排5个拳头大小的方形排水口。层层叠叠的青苔仿佛时间笔下的颜色,蜿蜒着描摹出流水的样子,自然而不留痕迹。沉浸在岁月中的故居,仿佛沾染了时间的气息,像一位沉思着的老人。那被凝固在墙面上的痕迹,多像老人的泪痕,被风吹干了,却依然保留在记忆里。

我们徘徊在这堵令人幽思深长的墙下,竺先生生平点点滴滴的光芒,无声地都在心底闪现出来,渐渐连成一片。在这故居的墙外,也许是回顾先生一生足迹最好的地方吧。

竺可桢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1927年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在全国布设了四十几个观测台站进行地面和高空观测,开始天气预报工作。

1936年4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在职13年,他倡导“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竺先生认为先有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有科学的存在。“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竺可桢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建国后他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从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竺先生记录了总共38年又37天的日记,约900万字,记有自己的言行、感想以及工作上的主要情况和科学界的重要史料,体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

竺先生对家乡甚有感情,每次到绍兴视察,总要回东关老家走走。他一定无数次地在这院墙下流连吧,深情地呼吸着浸透在故乡空气中的清新和淳朴。

绕过故居侧面,故居的后墙紧紧挨着其他人家的院门。门口的竹椅、散落一地的青菜叶、断断续续的音乐声,这里普通的市民生活平淡而真实,把我们从万千的思绪中唤回到了这个炎热的夏日午后。

我们在路边等候返回绍兴的客车,还是来时的那辆冒着长串黑烟的中巴,还是来时那个直爽的信票员。“哎,你们……”她老远就冲我们挥手。“你们去看了吗?”我们说故居并没有开放,所以只在外面看了看。她轻轻地摇摇头,低声说:“老远跑来的,可惜了。”我们笑笑,归于沉默。想起在那座彩色的城市中被灰尘覆盖的那个黑白的影子,心中有莫名的伤感。

P91-94

后记

走近了,我们才发现故居的门紧紧锁着。只有在童年记忆里才见到过的那种旧式大铁锁,已经锈迹斑斑。门框上,悬挂着一层层蜘蛛网。这铁锁和蜘蛛网像是一对互相安慰的伙伴,在对视中,看岁月无声滑过。

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独立院落。原先漆黑的外墙面,在时间的冲刷下,泛出层层青白的本色。正门的门楣被雕成轻巧的波浪形,还残存着当年鲜亮的神采,只是变得飘远而模糊,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慢慢体会其中的精细。我们仰起头,看着二楼的木格小窗,有一块玻璃碎了,露出后面一片沉寂的黑色,风从里面涌出来,吹得树叶哗哗响。

我们踮起脚尖,透过门缝向内张望。这是一座典型的绍兴水乡民居,南屋楼房上下四间,东侧楼房上下六间,平房三间。整座院落由门屋、厢楼、披屋组成,砖木结构。1890年2月,竺可桢出生于东侧楼上。竺家原在东关附近的保驾山前村,因竺可桢父亲在东关镇上开杂货店,所以他从小住在大木桥头的竺家台门里。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上虞东关人。竺可桢在科研、科普、教育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和贡献,是中国气象科学界公认的主要奠基人和先驱。从出生至1905年考入上海澄衷学堂,竺可桢在这所院落内度过了15年的纯真时光。

绕过正门,我们发现侧面屋墙上有一扇半开的窗户。窗框已经破损了,被灰尘层层覆盖的玻璃似乎随时都会掉出来。当我们的视线适应了窗内阴沉的光线后,我们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大声地叫出来。

那是挤挤挨挨、望不到边际的老式线装书,摆满了一座座高大的铁架。纸张发黄的颜色是房间里唯一的颜色。潮湿中,纸张微微变质的霉味弥漫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丝丝地从窗口飘出来。这里像是一座被封闭的图书馆,可是没有一座图书馆只收藏线装书;又像是一座荒芜的古堡,可是没有一处古堡的主人只以书为宝物。我们仿佛面对一座被岁月尘封了许久的宝藏,在它散发的层层神秘魅力中,我们惊奇却无力诉说。

竺可桢先生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六十年。他学识渊博,勤奋过人。故居曾经作为竺可桢生平事迹展览馆而开放,这满屋的藏书很可能是竺先生的部分收藏,也许有他为之奋斗终生的气象学领域书稿,也许有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呕心沥血的经验总结,或是那38年亲手记录的气象资料。我们心中的种种猜测只能化作惘然,埋进深深的遗憾中。

在窗户侧上方大约2米高的地方,有一排5个拳头大小的方形排水口。层层叠叠的青苔仿佛时间笔下的颜色,蜿蜒着描摹出流水的样子,自然而不留痕迹。沉浸在岁月中的故居,仿佛沾染了时间的气息,像一位沉思着的老人。那被凝固在墙面上的痕迹,多像老人的泪痕,被风吹干了,却依然保留在记忆里。

我们徘徊在这堵令人幽思深长的墙下,竺先生生平点点滴滴的光芒,无声地都在心底闪现出来,渐渐连成一片。在这故居的墙外,也许是回顾先生一生足迹最好的地方吧。

竺可桢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1927年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在全国布设了四十几个观测台站进行地面和高空观测,开始天气预报工作。

1936年4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在职13年,他倡导“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竺先生认为先有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有科学的存在。“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竺可桢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建国后他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从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竺先生记录了总共38年又37天的日记,约900万字,记有自己的言行、感想以及工作上的主要情况和科学界的重要史料,体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

竺先生对家乡甚有感情,每次到绍兴视察,总要回东关老家走走。他一定无数次地在这院墙下流连吧,深情地呼吸着浸透在故乡空气中的清新和淳朴。

绕过故居侧面,故居的后墙紧紧挨着其他人家的院门。门口的竹椅、散落一地的青菜叶、断断续续的音乐声,这里普通的市民生活平淡而真实,把我们从万千的思绪中唤回到了这个炎热的夏日午后。

我们在路边等候返回绍兴的客车,还是来时的那辆冒着长串黑烟的中巴,还是来时那个直爽的信票员。“哎,你们……”她老远就冲我们挥手。“你们去看了吗?”我们说故居并没有开放,所以只在外面看了看。她轻轻地摇摇头,低声说:“老远跑来的,可惜了。”我们笑笑,归于沉默。想起在那座彩色的城市中被灰尘覆盖的那个黑白的影子,心中有莫名的伤感。

P91-94

目录

第一章 寂寂青藤 恣意人生/1

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徐渭故居/2

老莲无一可移情 越山吴水染不轻 陈洪绶故居/11

第二章 钟灵水土 忠直烈骨/19

千古艰难惟死而已 刘宗周故居/20

搏浪一击 血色沉沉待晓曙 徐锡麟故居/28

秋容如拭 血迹斑斑已化碧 秋瑾故居/36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周恩来祖居/47

第三章 桂香梅影 文豪童年/55

老台门里的家族繁衍 鲁迅祖居/57

百草园里的欢欣童年 鲁迅故居/61

书屋里的懵懂少年 三味书屋/68

第四章 诗书斑斓 岁月如流/73

开启问,那扇厚重的门 蔡元培故居/74

叛逆人生,从顽童开始 范文澜故居/8l

被尘封的岁月 竺可桢故居/89

第五章 历史遗迹 残留风姿/95

侯门风姿寻常烟火 吕卒府邸/96

一个缙绅官僚家族的真性与矫情 孙府/105

第六章 纯粹心灵 自在乐境/113

山中花随心生灭 王阳明故居/114

纯粹心灵自在乐境 戒珠寺/123

后记/133

序言

前世今生的绍兴台门

雨中的绍兴是一幅黑白古画。高楼、广场、交错的马路,现代化的城市在雨中浸泡得柔软而模糊;繁华的商业中心里,机器生产出的颜色被轻易地冲刷,在瞬间脱落鲜亮的表层。在连绵的雨丝中,愈加清晰而美丽的,是永远的黑色和白色——涂满成片的院墙,勾勒树阴间的屋檐,描摹水中的倒影,点染小巷深处的竹丝大门。

当观者的心渐渐沉静,便听得到雨滴跌落在树叶,碰撞出清脆的天籁之音。眼前的黑白古画渐渐生动,古朴的轮廓里,雕刻着隆重的威仪,埋藏着萧瑟的凄凉,淹没着刚烈的忠诚。一幕幕人世间的悲喜从心头掠过,仿佛舞台上的“绍戏”,轮番上演着历史的慷慨悲歌。而这方舞台,是承载着绍兴的前世今生的台门。

民谣说:“绍兴城里五万人,台门足有三干零。”谁也说不清,有多少座绍兴台门矗立在这一方江南水土之上,无声无息中目睹岁月的沉浮。台,是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如抚台、藩台、学台等。因此,绍兴台门本多属当时的官宦府第。绍兴的台门,无论名称、品种、数量、质量都有其独特之处。以官衔分,有天官台门、尚书台门、状元台门、翰林台门等;以行业分,有轿店台门、药店台门、当店台门等;以建筑形式分,有石箍台门、竹丝台门、黑漆台门、漏底台门(有后门通另一街巷者)等。

前世的绍兴台门,雍容而尊贵地生活着。门斗里悬挂着皇帝御赐的牌匾,金光闪闪的光辉笼罩着气派的门庭,天井、堂屋、侧厢、座楼,一进进地延伸进去,仿佛漫长的家族繁衍历史和深不可测的家族秘密。光线明亮的大堂里,祖先的肖像被高高地供奉,堂内青烟缭绕,更像是神圣的庙堂。书写在中堂上的治家思想是代代相传的家族信仰。幽深黑暗的回廊里,狭窄得仅容一人走过,森严的等级观念像黑暗一样侵袭着受它掌控的心灵,只留下惶恐而压抑的脚步。

绍兴台门的命运,也似飘零的秋叶一般,在历史的风烟中无奈地翻转,归于寂静、归于尘土。时代交错的愤懑和痛苦,随着日出日落的光影,一缕缕投射出台门日渐衰弱的命运。台门中走出的人,无暇回顾台门里的融融往昔,义无反顾地离台门越来越远了。他们曾经是台门里嫩绿的青藤、欢欣的新芽,他们的笑声和朗朗读书声还藏在青石板下面。诗书斑斓,岁月如流。当追求理想、渴望真诚的纯洁灵魂,最后一次回望台门屋檐上丛生的青草,信念的光彩照亮了他们一生的足迹。他们的顽强和执著渗透了绚丽的才情。

世事沧桑,今生的绍兴台门生活在平凡的人世间,记录历史的遗迹,讲述往事的盛衰。绍兴台门里的大户人家,有的家道中落,有的几易其主,昔日封闭神秘的大台门逐渐成为普通人家的杂居之地。从同姓聚居到多姓杂居,大部分的绍兴台门经历了这一演变。城南的刘家旧宅(刘宗周故居)里,本姓仅剩三户,而异姓有二十余户,只有当地人仍称其为“刘家台门”。目前,绍兴城区保存较好的明代台门尚有北海桥直街的高家台门、府山直街的何家台门、延安路的谢家台门等;清代台门尚有下大路的杜家台门、周家新老台门等。目前全市有三十多个台门被列入绍兴市级文物保护点,还有好几个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鲁迅故里(周家新老台门)、吕府等。

绍兴四周是石质坚硬、岩壁陡峭的青石山。厚重的绍兴台门,是用一层层的青石搭起来的。绍兴台门黑白的色调里,处处闪动着青石的光泽。当精雕细琢的花纹在风尘中渐渐面目全非;当新生的树苗在旧址上吐放翠绿、挺拔身姿;当人们张望幽深的井底,想象月下孤傲的背影……布满院落的青石沉默在风中,像身下的土地一样意味深长。源自秉性,永不磨灭的坚硬和刚直,是青石的品质,是绍兴台门的性格,贯穿了绍兴台门的前世今生。

内容推荐

徐渭故居、陈洪绶故居、刘宗周故居、徐锡麟故居、秋瑾故居、周恩来祖居、鲁迅故居、蔡元培故居、范文澜故居、竺可桢故居、王阳明故居……翻开《青藤狂狷(绍兴卷)》一书,作者李语实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领广大读者去游览绍兴的这些名人故居。

《青藤狂狷(绍兴卷)》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绍兴是一座黑白两色的城市。黑色是老式台门里昂扬的屋檐,白色是无声伫立的院墙……这些黑白两色,构筑了绍兴的名人故居。翻开《青藤狂狷(绍兴卷)》一书,跟随作者李语实的文笔,去瞻仰一下这些名人的故居风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藤狂狷(绍兴卷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语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32167
开本 32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25.53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2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