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济民主编的这本《旧监狱寻踪》对近现代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综合性概述,追述了许多岁月沉淀中鲜为人知的往事和轶闻,找寻记忆遗失的片段,揭秘历史背后的细节,言之有据,论之成理,文风严谨,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料性、文献性,也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学术性,相信广大学者将会从中获取信息,受到启迪。
图书 | 旧监狱寻踪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济民主编的这本《旧监狱寻踪》对近现代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综合性概述,追述了许多岁月沉淀中鲜为人知的往事和轶闻,找寻记忆遗失的片段,揭秘历史背后的细节,言之有据,论之成理,文风严谨,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料性、文献性,也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学术性,相信广大学者将会从中获取信息,受到启迪。 内容推荐 《旧监狱寻踪》一书分题介绍我国1949年以前各类著名监狱的遗存和现状,尤详于民国时期的各类拘役羁押服刑场所,著名者如京师模范监狱、草岚子监狱、功德林监狱,南京的老虎桥监狱,上海的提篮桥监狱、漕河泾监狱和龙华监狱,大连的旅顺日俄监狱及日本刑务支所,芜湖的模范监狱和开封的八卦楼监狱,以及江西上饶与贵州息烽的集中营,陕西的西北劳动营与“青训总队”,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等。举凡其产生、建置、沿革变化,管理制度、实施状况,相关之名人名事名物,莫不详实道来,并配以丰富珍贵的图像资料。广大文史读者与旅游爱好者可藉此开拓见闻增加知识,专家学人则从中获得丰富的监狱与狱政史资料。 《旧监狱寻踪》由朱济民主编。 目录 序言/王明迪 京师模范监狱/孙启俊 黎振华 北京功德林监狱/高艳 北京草岚子监狱/尹志超 天津监狱的历史沧桑/吴中跃 徐皓 山西第一监狱/杨春生 张斌伟 民国时期的哈尔滨监狱/范世忠 731细菌部队监狱/徐家俊 满洲里监狱/周莉 清代的流放地宁古塔/马玉飞 刘作军 吉林第二监狱/李士进 温立利 长春监狱/侯中久 高海波 延吉监狱/于海涛 旅顺日俄监狱/周爱民 旅顺监狱墓地遗址/周祥令 周爱民 日本大连刑务支所/周祥令 周爱民 奉天第一监狱/张大庸 巩书民 奉天陆军监狱/张大庸 巩书民 锦州监狱/朱文友 厦门路西牢/徐家俊 提篮桥监狱/徐家俊 上海漕河泾监狱/徐家俊 位于上海的两座江苏第二监狱分监/徐家俊 上海第二特区监狱/徐家俊 昙花一现的部辖第二监狱/徐家俊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徐家俊 龙华监狱/王菊如 枫林桥监狱/王菊如 雨花台烈士囚禁过的南京监所/闻慧斌 南京老虎桥监狱/张建秋 民国时期的镇江监狱/杜微家 俞捷 民国时期的苏州监所/潘君明 苏州司前街监狱/沈慧英 清末民国的南通监狱/舒云 民国时期的浙江监狱/徐治平 陈光明 安庆监狱/岑来明 潘忠胜 芜湖模范监狱/程云云 洪坑集中营/潘君明 厦门市思明监狱/林元平 林秀琴 江西石城桂花屋/黄新民 钟美萍 江西马家洲集中营/潘君明 徐家俊 上饶集中营/陈琦 赣州新人学校/黄新民 钟美萍 南昌监狱/傅晶 青岛欧人监狱/张树枫 青岛李村华人监狱/于廷广 威海卫刘公岛监狱/廉凯民 开封八卦楼监狱/李颖 河南省内乡县衙监狱/李茗公余入海 位于湖南益阳王家大院的南京军人监狱/周立志 湖北省城模范监狱/杨儒生 湖北第二监狱/周琼 白公馆看守所/厉华 渣滓洞看守所/厉华 晚清民国时期的四川第一监狱/王永林 平武外役监狱/王永林 清代广西省土州县监狱制度/许直 陆建武 清末广西模范监狱/许直陆建武 息烽集中营/袁萍 从西北青年劳动营到青训总队/覃文明 民国时期的新疆监狱/姜毓文 甘肃天水秘密监狱/王钰 附录 一、1925年全国开办部分新式监狱统计表 二、1930年各地部分监狱在押犯人统计表 三、1932年各地部分监狱综合统计表 四、1946年部分省市人犯人监年龄统计表 五、1947年部分省市设立的新式监狱统计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四、彭真、薄一波等同志在狱中 1929年,国民党反动势力猖獗,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在天津工作的中共党的地下组织遭到极大的破坏,特区委书记彭真也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敌人逮捕,关押在法租界工部局,后被引渡到天津公安局。河北省高等法院天津分院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将彭真判处9年11个月的徒刑,关押于河北三监。 彭真和先后被逮捕的郭宗鉴、詹大权、张明远、乔国桢、薄一波、刘仁、李运昌等,都被钉上了沉重的镣铐,与普通刑事犯关押在一起,伙食是每天两餐发霉的小米、谷子、砂子三合小米饭,薄薄的一小片咸菜和只有几片菜叶的菜汤。大小便在室内,臭气冲天。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反动当局仍然指使他们豢养的牢房“铺头”(牢头狱霸)肆意欺压政治犯,勒索他们的钱物,缴纳多的可以睡在床上,否则就睡在阴冷潮湿的地上。一个难友,因没有钱受尽了“铺头”的侮辱虐待,昼夜坐卧于马桶旁边,当他病重失去反抗能力时,“铺头”竟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他头上燃烧,让滚烫的烛油流在他的脸上,就这样被他活活折磨致死。当时被关押在狱中另一监房的彭真得知后,非常愤慨,他拖着几十斤重的镣铐,在放风时间里秘密串联政治犯,并设法通过与狱外党组织登报揭露,发动大家控诉反动当局的残暴罪行,从而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与谴责。反动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被迫将那个“铺头”枪毙了。 经过这次斗争,狱中的所有犯人都受到了鼓舞。敌人为了防止扩大政治影响,禁止政治犯与普通犯人接触,又在狱中扩建了一座十字形监房,专门关押政治犯。彭真在政治犯中秘密联络共产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很快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郭宗鉴、詹大权、乔国桢、薄一波等人为核心的狱中党支部。1930年5月以后,狱中的政治犯已增加到140余人。6月,共产党员魏振华被监狱迫害致死。狱中党支部以这一事件为导火索,向监狱当局提出抗议,提出为魏振华开追悼会和迅速答应改善政治犯生活条件的8项要求。具体是:改善伙食、吃大米白面、增加蔬菜;除去脚镣等刑具;白天开放牢门;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病人生活条件;增加家属探视次数和延长会见时间;延长放风时间和运动时间;准许购买和阅读公开发行的书籍报刊;发给被褥和生活必需品。 当以上8项要求被狱方拒绝后,7月2日,彭真等人组织了绝食斗争。监狱当局派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前来镇压,法院也在狱中建立了临时军警执法处,妄图残杀革命斗争。政治犯静坐示威高唱《国际歌》。狱方隔着监房门口的小窗喊道:“谁是你们的代表?走出来谈谈。”彭真挺身而出:“我是代表!” “我是代表!”郭宗鉴、张明远、叶玉文等同志站出来,这时所有的人都从监房里冲出来,大声喊道:“我是代表!我是代表!”狱方见状,将彭真、叶玉文、李运昌等20余人转押到天津陆军监狱,把郭宗鉴等人关押到监狱的独居房,妄图以此各个击破。当彭真被敌人逮走时,他大义凛然地挥动着戴手铐的双手对大家说:“同志们,绝食斗争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的要求是正义的,斗争一定能够胜利!” 彭真被押到陆军监狱后,虽然与“河北三监”割断了联系,但仍坚持敌人不答应条件,决不停止绝食。绝食斗争进行了5天4夜,轰动了整个天津市。此时狱外中共顺直省委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声援狱中斗争。全国各大报刊、社会名流纷纷来监采访、调查。“河北三监政治犯绝食”的头号新闻在《大公报》、《庸报》上刊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极为恐慌,电令“妥善”解决。时任天津市公安局长曾延毅害怕事态扩大,来到陆军监狱找彭真谈判。彭真义正辞严地揭露了监狱当局残害政治犯的罪行和当局虚伪的“人道”和“法治”,并再次声明,不改善政治犯待遇,决不进食。曾延毅无奈答应同意政治犯的条件,并伪善地表示自己愿拿出200元钱买些补品送给大家。 绝食斗争胜利后,不久,被隔离或转移到其他监房的郭宗鉴、彭真等陆续回到“河北三监”。监狱当局残害政治犯的气焰有所收敛。狱中党支部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大家学习政治、文化、军事。彭真亲自给大家讲解《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著作,薄一波讲授军事技术,并在狱中召开了悼念烈士会,同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1931年5月,敌人将彭真、郭宗鉴等30余人转移到北京监狱。长期的狱中折磨,使彭真身体受到极大的损害,但他的革命意志却更加坚定。彭真等共产党人把敌人的牢笼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学校,许多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成长。这些人出狱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为党的骨干力量,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拓者。彭真生前在一次座谈会上曾动情地说过:“解放前河北省第三监狱中发生的绝食斗争,其实是共产党人在白区斗争的一部分,我的马列主义理论也是在那里学到的。” P27-29 序言 近几年来,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所属的诸多专业委员会中,取得比较显著科研成果的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史学专委会”)是相对突出的。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两大项目:一是从2009年起,先后编辑出版了三集《我所知道的新中国监狱工作》,一批老同志以亲历、亲闻、亲见的历史当事人身份,通过口述或亲自写作形式,回顾了新中国监狱工作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在监狱系统引起了较大反响;二是在2007年“监狱旧址(遗址)和监狱文物研讨会”的基础上,通过评选、修改、约稿、扩展等途径,出版了这本以记录、评价旧监狱史事为主题的文集。前后两大项目,一新一旧,呼应配套,相得益彰。依我看,前者的主要意义在于温故知新,通过弘扬传统,进一步提升治监水平;而后者的主要意义则在于探古鉴今,通过比较鉴别,不断开拓新的未来。 经过初步浏览,个人认为,本书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资料来源丰富。史学专委会先后收到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西、四川、甘肃等二十多个省(区、市)监狱机关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旅顺日俄监狱纪念馆、重庆市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二十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博单位提供的文章和资料。从数量、篇幅看,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既反映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为今后进一步发掘史料留下了较大空间。 (二)历史过程长久。从清朝乃至民国时期,绵延数百年。既使人们对近代监狱的概况、沿革有了大致的了解,又从旧中国特有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监狱中,深切感受中华民族遭受欺凌、屈辱的历史,特别是日本731细菌部队监狱令人发指的兽行,更使人们受到一次震撼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涉及地域广泛。涵盖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六大行政区,描述近百所监所。既有对一个地区监狱的综述概览,也有对个体监狱的典型剖析。在典型剖析中,或谈历史沿革,或述人事变迁,或议社情人文,或讲建筑设施,显示了题材的多样性、灵活性。 (四)评述角度多元。从监狱的主管机关看,除中国政府外,还包括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由英、日、俄、德等帝国主义国家管理的监狱。从监狱的类型看,除一般意义的监狱外,还包括流放地,近代的军人监狱、集中营(劳动营)、反省院,外役监狱,体现治外法权的租界监狱、欧人监狱,甚至还有标新立异的赣州“新人学校”。从监狱的隶属关系看,既有部(司法行政部)、省(特别市)、县级政权,又有军队、特务机关,乃至外国在华的租界当局。 (五)照片、图表佐证。全书随文配置了许多照片和图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提高了史料的可信度、生动性。 旧监狱是历代剥削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整体上体现了封建、野蛮、阴暗、残暴的本质特征。但在世界狱制改革潮流的影响下,近代中国也出现了一些体现人道主义的典型。如抗战时期赣州“新人学校”的“五化”办校方针,允许犯人春节探亲,给犯人放春耕假、农忙假,较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也引起了国际友人的关注。又如1941年兴办的四川平武外役监狱,对犯人实行分类分管,分级处遇,加强感化教育,实施宽严相济政策,晋级计分,对第一级犯人,“完全不加监视,听其自治”,在人迹罕至、野兽遍行的荒山野岭,十年间组织二千余名犯人开荒近万亩,“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意义不只在于经济上,更为可贵的是实践了先进的行刑理念。即便是清朝的宁古塔流放地,作者既在文中充分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性,也客观地指出了通过流放人员长期辛勤劳动形成的“流人文化”,“活跃了当地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商业”,“提供了生产工具”,给当地统治者“传授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使当地满人后代学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等等。这样认识问题,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的。 综上所述,本书对近现代中国监狱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综合性概述,追述了许多岁月沉淀中鲜为人知的往事和轶闻,找寻记忆遗失的片段,揭秘历史背后的细节,言之有据,论之成理,文风严谨,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料性、文献性,也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学术性,相信广大学者将会从中获取信息,受到启迪。 限于学识,仅以这篇粗浅的读后感言权代本书之序。 2013年9月 后记 2007年11月,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华夏宾馆召开了换届会议和“监狱旧址(遗址)和监狱文物研讨会”。会上共收到各地送来的几十篇文章。而后,我们一方面进行监狱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组织编印了三册《我所知道的新中国监狱工作》,先后在敦煌、上海、保定、大连等地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及小型座谈会;另一方面又对华夏宾馆研讨会上的部分稿件请作者进行修改补充,并约请有关人员另行补写一些材料,同时还搜集整理了相关的历史照片。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目前的书稿。这也是本届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研究成果的一个工作汇报。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各地监狱系统、文物博物馆系统、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支持,他们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稿件和资料,其中监狱系统的有:北京市监狱,天津市监狱,湖北省武汉女子监狱、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河南省第一监狱、安阳市监狱,山东省威海监狱、青岛监狱,甘肃省天水监狱、平凉监狱,江西省赣州监狱、南昌监狱,江苏省苏州监狱、南京监狱、镇江监狱、南通监狱,浙江省长湖监狱、乔司监狱,辽宁省锦州监狱,黑龙江省鸡西监狱,吉林省长春监狱、吉林监狱,山西省汾阳监狱、晋中监狱、临汾监狱,安徽省安庆监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监狱,重庆市九龙监狱,河北省漳河监狱以及广西、广东、四川、重庆、陕西、山西、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江西、云南、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河南、河北等监狱管理局。 文博系统的有: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贵州息烽集中营历史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河南省内乡县衙博物馆、上饶集中营纪念馆、厦门市博物馆、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内蒙古满洲里博物馆、芜湖文物商店、抚顺战犯管理所、安庆赵朴初故居管理处等。 大专院校及其他机构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石油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大学、广东司法警官学院、新疆大学法学院、青岛市社会科学院、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工业园区检察院和湖南省益阳市文化局等。 本书许多稿件是经过多次修改、补充而被采用,但是也有一部分稿件由于各种原因忍痛割爱,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特别是当第三稿已经排出清样以后,经出版社领导的提议,为了使本书的内容相对集中在清代到民国时期,最后我们又抽去了菱里城监狱、北宋沙门岛、南宋杭州风波亭、元代松江府牢、明代的苏三监狱等几篇材料。实际上,中国旧监狱的数量相当多,远远不止本书写到的近百座,有的由于时隔较长,旧址已毁,有的因资料缺乏,无法成文。由于各地监狱建造和启用的时间先后不一、规模大小不同、遗存资料数量的悬殊,所以,本书各篇材料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均等,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京津地区相对较多,西北地区相对较少;在文字篇幅上我们也没有作统一规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历史照片同样不平衡,有的监狱比较多,有的很少,甚至一张都没有。本书随文配发的监狱平面图和照片,部分为文章作者提供,部分为副主编徐家俊搜集、提供或拍摄。 《旧监狱寻踪》,这是中国监狱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它需要有众多的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碑资料为支撑,内容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租界史、建筑史、抗战史、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许多领域。本书还有许多空白点可以填补;今后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补充,再版。 中国政法大学薛梅卿教授为本书的编写和组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中国监狱工作协会顾问、司法部监狱局原局长王明迪为本书写下序言。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多年来也一直关心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上海市监狱学会的领导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我们还要感谢上海书店出版社,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了许多工作。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的差错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正。 2013年10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旧监狱寻踪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济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080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48 |
CIP核字 | 2013227006 |
中图分类号 | D929 |
丛书名 | |
印张 | 3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