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弼君、闫国庆编著的这本《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源自一个由企业家、教授发起的以“成功训练”为主题的“九牛训练营”,旨在修炼大学生的成功品质,训练他们的情感管理、健康管理、时间管理、技能管理等能力。书中分享了训练营的课程精华,从一个全新的认识成功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实现梦想,获取成功需具备的要素、科学的管理和训练方法,并辅以生动的案例阐述,希望大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

内容推荐

张弼君、闫国庆编著的这本《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源自于一个企业家和教授联袂打造的以“成功训练”为主题的“九牛训练营”的私人手稿,该手稿在同学间广为流传。

《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将告诉你:何为成功;成功靠什么;成功如何训练;成功内外部条件的融合与创造;大学生走向成功路上的困惑与感悟。

目录

前言//001

01 何为成功

 成功刍议//3

 成功四阶段//6

第一阶段:做“饥”//6

第二阶段:做“事”//7

第三阶段:做“善”//10

第四阶段:做“传”//15

02 那些成功者教会我们的事

 范蠡:持盈、定倾、节事//19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23

 李嘉诚: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26

 李开复:追随我心//29

 俞敏洪:拾拣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32

 马云: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35

 李彦宏:专注地做一件事//39

 邓中翰:责任感、影响力、推动力//42

 马化腾:以天方夜谭的成功方式打造“企鹅帝国”//46

 姚明: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49

 居里夫人: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51

 希尔顿:一个苹果赢得一个世界//54

 乔布斯:找到自己爱的东西,把今天当成世界末日//57

 比尔·盖茨:做与众不同的自己//60

03 成功靠什么

 成功的首要因素:知己//65

何为知己//65

如何知己//66

 成功的必要因素:智与体//77

眼光、抉择、努力、能力//77

立场、观念、思路、出路//79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81

健康//83

 成功的核心因素:德与行//86

厚德载物//86

欲有穗先行孝//92

欲厚德必感恩//93

知道、做到、做好//95

 成功密码:一句话的概括//97

感知成功密码//98

领悟成功密码//100

一句话概括成功//101

04 成功该如何训练

 九牛训练营//107

 情感管理训练//109

为什么要进行情感管理训练//109

如何进行情感管理训练//1 12

 健康管理训练//115

为什么要进行健康管理训练//115

如何进行健康管理训练//119

 时间管理训练//130

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训练//130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训练//132

 技能管理训练//138

为什么要进行技能管理训练//138

如何进行技能管理训练//145

05 成功八字箴言

 天高地厚//159

 吉祥三宝//166

家庭之宝//167

师长之宝//169

工作之宝//171

附录1 大学生十问成功//176

附录2 大学生感悟成功//195

主要参考文献//207

后记//211

试读章节

什么是做“事”?就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并把它做大做强。

什么是事业?事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一个人可以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生中能寻找到一个愿为其奋斗一辈子的事业何其难也,而即使寻找到了,要想获得最后的事业成功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时你就像在下一盘棋,每一步都会影响你今后的事业发展,关键时刻,错一步,满盘皆输。

来看一个成功进入第二阶段的人物——王永庆。他从白手起家到成为著名的企业家,被人尊称为台湾省的“经营之神”,他的创业之路没有太多的巧合,靠的是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双手,那么他究竟是怎样运用他的才智把事业一步步做大的呢?

1917年,王永庆生于台北近郊的直潭。他的高祖母许雪娘在清道光年间,携子王天来与媳妇林谨渡台,定居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几代人都以种茶维持生计。9岁那年,父亲王长庚不幸患病,只能卧床休养,他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也正是这样,练就了王永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王永庆10岁时,他的爷爷对他说:“希望你们这一辈人不要靠茶业为生,不要困在山谷里,最好出去闯天下!”这样的家庭氛围刺激着王永庆之后的创业梦想。

15岁的王永庆在小学毕业后,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台湾省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做学徒,他暗下决心将来自己要当老板。第二年,16岁的王永庆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这是王永庆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定。可是,问题随之而来,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日本人开的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为了挽回这一局面,王永庆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当时大米加工技术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却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省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良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退出木材行业。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省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当时,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省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王永庆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后,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王永庆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难道是心血来潮?当然不是,他事先就周密地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遍布台湾省,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省内只销出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纷纷要求退出。面对这一情况,王永庆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事情的发展,证明王永庆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100万吨,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当时,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台湾省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

P7-9

序言

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们不认可“中国‘8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说法。

我们同样不认可对中国“90后”的类似判断。

我们不是没有看到他们成长中的问题,而是看到其问题的由来——难道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吗?显然,比他们年长的几代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指责他们,而有义务相互理解,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除此以外,难道还有任何其他的选择吗?

更重要的是: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我们民族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土地上的梦

我们所生长的这个叫“中国”的土地上的梦,有历史,有现实,有未来,它们都非常重要,而未来无疑更重要。

在历史的纵线上,我们已知甚多,譬如一个指标:人均预期寿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以至到1949年,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长寿则是想也不敢去想的命题,即使想,那也是遥不可及的梦。千百年来,长寿的标准是70岁,所谓“人生70古来稀”。可是,到2010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岁,普遍超过当年的梦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平,更令人欣喜的是百岁人瑞也不再稀奇。

长寿,是文明的结果。它是基因参与身体的保养和修复,是身心健康状况在改善,是身体在进化,是人的生命力、生产力、思维力在更长时间地持续。深刻认识生活和世界的长寿的睿智人口,有力影响和引导着这个社会认识并自觉地遵循必然,走向自由,收获长寿所带来的福祉。这个从秦皇汉武以前就开始的梦想,正在这片土地上渐被实现,而今长寿的标准已然超过百岁。

在现实的横线上,同样成果丰硕。“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7位,而当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978年至2003年间以每年6.6%的速度增长,超过其他任何亚洲国家,大大快于欧美国家每年1.8%,是世界平均速度的4倍。

关于未来向度,人们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中国的经济总量与人均GDP何时能够赶上美国。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相应的研究还包括中国的科技水平何时赶上美国等。最乐观的说法是在2017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比较客观的研究成果是由安格斯·麦迪森按购买力平价法做出的——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到2030年时可能会增加到23%(1978年时还不到5%),人均GDP达到西欧和日本大约在1990年时的水平;最悲观的则是“中国崩溃论”,当然,我们绝不会让它发生。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经济总量赶上美国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能不能持续,中国的新一代能不能比上一代强。不论我们今天的成就多么辉煌,我们的希望在明天,在80后、90后,乃至00后。只有一代比一代强,中国才有希望。最重要的对比在于青少年,而培育他们的关键是文化,是文化的环境。

这片土地的文化越来越被世界看重。之所以看重,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世界上悠久的古代文明,尽管它是世界古典文化系列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也不仅仅是它在改革开放35年中大规模学习与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尽管它已经形成中国式的开放文化;更不仅仅是在世界社会主义陷于曲折和低潮中都没有倾覆的革命文化,尽管它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已经焕发出容颜。今天的中国文化,之所以被看重,因为它是海纳百川而又与时俱进的,是和谐共赢与包容的,是历久弥新的!

梦想、幻想、理想和空想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但有梦想容易,实现梦想却很难。有些人把梦想当作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而有些人却将梦想变成了幻想和空想,碌碌无为,虚度一生。

要梦想成真,首先要把梦想变成理想。理想是已经有了明确的行动方案。没有行动方案,那还是在梦想;有行动方案,这就是理想。当然,光有理想也不行,还要有好的方法与必要的能量,这个方法与能量还必须与理想相匹配。比如,火可以把水烧开,但用一个普通打火机肯定无法办到。原因就在于目标(理想)和能量不匹配。当各种因素不匹配的时候,人的理想就会变成空想。

要梦想成真,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明确成功是什么?第二,知晓如何走向成功?本书将对此一一予以解答。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梦想才不会变成幻想,我们的理想也才不会变成空想。

后记

一份喜悦,一份忐忑。

沉甸甸的书稿终于付梓,如释重负,有一点喜悦;又有如家长,对孩子寄予莫大期望,但尚不知未来到底如何,未免忐忑。

回首六个多月的实践,看到十余名参加我们“九牛训练营”的大学生在茁壮成长——他们的爱心、信心与责任心在增加,他们的综合水平在提高,他们的行为模式在改变,而且他们正在对自己的微环境产生细微的影响,他们开始进入国家民族希望的境界。尽管岁月仍将锤炼他们、考验他们,无人现在可以作出断言,但他们已经展现的爱心与责任心让年长的我们开始感到放心。其实,这才是喜悦真正的原因。

一本书,不应该寄托太多的期望。惭愧的是我们还未能完全做到——我们期望这本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方向标,一个加油站,一个……为社会提供一点正能量。至于实际效果如何,有待时间的考验。这大概是未免忐忑的根本原因。

这本书,由张弼君董事长发起,希望把他多年来为大学生义务讲座与培训实践扩大与放大;这个愿望与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时任校长助理兼商学院院长)闫国庆教授一拍即合。机缘巧合的是仲鸿生教授远道而来,恰逢起步,于是共襄此举。同时,张弼君董事长的助手徐捷副总经理与闰国庆教授的助手殷军杰老师也一直参与组织、培训与写作、定稿。

一次次讲座,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一个个不眠与少眠之夜,没有人觉得烦,没有人叫苦叫累;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亲历字斟句酌的过程,学到了严谨,看到了呕心沥血,也体悟到责任——今天的与明天的。

全书的架构多有调整,定稿时还多次忍痛割爱,删除了许多可有可无的内容,以求精炼,也为读者节省时间。陈俊、戴玲丽、金刘琼、王张丰莹、杨策翔、张军涛等全程参与了讲座录音的整理、资料收集与写作。前言与后记由仲鸿生撰写。全书由张弼君、闫国庆、仲鸿生通稿。

衷心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吴伟伟老师的辛劳,她为本书的写作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从本书书名与大纲的确定到内容的写作,不知有多少个深夜,她在本书微信群中与作者倾心交流互动,耐心细致地提出宝贵意见。衰心感谢宁波关键点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伟先生、《江厦财经》杂志主编柴新仁先生、财经作家冯洪江先生,他们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度的修改。衷心感谢王盼、叶丹妮、刘子文等,他们仔细地阅读了本书的初稿,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衷心感谢任飞飞、应该、陈智毅、刘佳祥、韩煜炜、袁一嘉、林晓、王培民、陈驹等,他们参加了我们“九牛训练营”的讲座的录制以及课堂的讨论。我们还要衷心感谢引用的书刊与网络的作者与编者,我们尽可能将其列入参考文献中,如有疏漏,敬请指出,我们当在再版或网络版上弥补。

我们非常欢迎各位读者,尤其是大学生读者,批评本书,更欢迎提出再版的修订意见与建议。凡是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不论采纳与否,本书再版时,一定按所附的地址寄送新书,以表谢忱。

2013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弼君//闫国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24546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260591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