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记忆,扫描名流世界!
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慕客书的形态连续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臧杰主编的这本《闲话(21亦真亦幻)》更全面地显现对名流的人生世界和命运变迁,回归历史现场。会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人生趣味。
图书 | 闲话(21亦真亦幻)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修复记忆,扫描名流世界! 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慕客书的形态连续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臧杰主编的这本《闲话(21亦真亦幻)》更全面地显现对名流的人生世界和命运变迁,回归历史现场。会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人生趣味。 内容推荐 臧杰主编的这本《闲话(21亦真亦幻)》将延续了闲话文丛对文化名人生活和知识分子生活及趣味的关注,在关注现代文坛和现代学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影界、艺术界,以及社会闻人的关注,更全面地显现对名流的人生世界和命运变迁,回归历史现场。 目录 西人笔下的晚清山西巡抚/沈迦 黄兴的保皇与革命/张耀杰 民国第一批留学生出洋记/张功臣 陈翔鹤的苦闷与惆怅/翟广顺 巴金臧克家的书信往来/谷雨 宣侠父与“左联”及其“湖风书局”/布谷 陈独秀和《实庵字说》/姚一鸣 茅盾的“亲美”与“反美”/商昌宝 画得一片彩霞——记吴青霞/丁言昭 亦真亦幻——《槐聚诗存》里的“二人世界”/顾农 阿瑟·库斯勒“东行”记/林建刚 赫伯特·威尔斯的婚外恋情/余凤高 李四光与鲁迅一段未解的恩怨/汪幸福 红鼻与白象——鲁迅与顾颉刚的交恶/曾子炳 多维视野中的朱家骅/魏邦良 试读章节 任鸿隽所说“一部分人”中,实际上首倡者便是他本人,后来在《前尘琐记》中,他写道:“因此,我便拟了一个呈文,请求大总统予以批准,此次列名的大约不过十数人,后来增加到三十余人”,可以为证。孙中山对秘书处人员到国外留学,持何态度?孙氏少年时代即游学美国,正是通过留洋开阔了眼界,唤起了推翻满清、改造中国的大志向,最终走上了职业革命道路,所以,对于这一班青年秘书的请求,感同身受,十分赞同,批复中有“有功民国,响学甚诚,未便淹没”等语。当唐绍仪南下接收政府机关时,孙中山又郑重其事叮嘱日“余不能为同志干禄,然有志留学于外国者,新政府当资遣之”,唐氏满口诺之,答应待名单列出后,当呈报袁大总统核准。 但是孙中山不赞成老同志出洋。当他辞让大总统之际,党内不少同志不愿服务于袁世凯政府,且预料大局将变,也纷纷提出出洋留学申请,孙氏并不以为意,仍劝他们留在周内,一同工作。宣布下野后,在同盟会举行的欢送会上,他曾表示,自己辞让总统,并非不问国事,而是欲以在野之身,从事实业,完成十万里铁路计画,以便利交通,沟通文化,启迪民智,改善民生,所谓“人处其位,我尽其力”是也。忠厚慷慨的他,不仅对袁世凯存有莫大幻想,尚且鼓励同盟会员发扬革命精神,积极改造环境,在新政府领导下建设共和,安知袁氏深藏虎狼之心,转身之间将要扑灭革命党人乎?辛亥秋月光复上海时,曾担任民军敢死队司令的张承槱有一段回忆,从中可见孙中山的远虑深谋和一片苦心: 吾党同志如马君武、张继、冯自由、居正、田桐(按时任内务部参事)、黄大伟(按时任总统府参军长)、王宏佑(按即王鸿猷,时任财政部次长兼中央造币厂正长)等,深知袁氏居心叵测,必将危害民国,不愿为其所用,致背革命初衷,曾向国父陈述斯意,并以推让之局已定,申请出外留学,以备将来继续献身革命,国父勉之曰:“国家的事,你们应该去做,有能力的人,更应该贡献出来;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尤须继续奋斗,绝不能稍有松懈。……你们如有事实需要必须出国者,我正在考虑中,稽勋局行将成立,我并举荐冯自由为该局局长,你们如有资历相当之子弟,将来可由该局核派出国深造。”故当时总统府之秘书黄芸苏、王夏、任鸿钧、刘鞠可人,及各省起义有功人员,派往欧美及日本留学者颇多,他如居正之弟居励今,冯自由之弟冯伟,田桐之弟田桓,黄大伟之弟黄大化,王宏佑之弟王嘉猷等,均获国外留学之机会。 孙中山的考虑有两层意思,一是同意秘书处的年轻人出国留学,以为将来建设国家储备各类人才;二是国事未定,老同志仍需继续奋斗,如马君武、张继、冯自由、居正、田桐等均为党内中坚人物,孙氏还要倚重他们,在国内开展“精神革命”,但是实行条件交换,让老同志直系亲属中“资历相当之子弟”出洋,此即上文任鸿隽所说“许多既不在秘书处也与革命事业无关的人’,能够搭上这趟顺风车的原因。张承槱所说同盟会干部不信任袁世凯,自愿出洋留学云云,其实他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人,后来他也得到了首批官费生的资格。除了他上面列出的“居正之弟居励今,冯自由之弟冯伟,田桐之弟田桓,黄大伟之弟黄大化,王宏佑之弟王嘉猷”,陆续出国的高干子弟中,还有孙中山卢夫人的外甥卢维溥、孙氏好友宋嘉树之子宋子文、胡汉民的两个妹妹、邹鲁的族弟邹卓然、曾广勷之弟增广智等一干人,驳杂于各省起义有功人员之间,由此可见,裙带之风乃人之常情,既以实现世界大同为目标的革命党人,也在所难免。 大政方针确定下来,操作层面的事,孙中山交给新任临时稽勋局局长冯自由去办理。冯氏晚年著《革命逸史》,曾绘声绘色,历数自己有功于民国诸事,其中一件就是派送首批留学生出洋的前前后后。P60-62 书评(媒体评论) 站在21世纪的门槛内,纵览茅盾几十年的反美文字,总的感觉是十六字:立场鲜明、态度独断、不着边际、空洞无物。然而,这些的文字却大量充斥于茅盾1949年前后的各种政论、评论、讲话、发言中,徒劳地耗去了—个优秀作家的才华和时间。 ——商昌宝 《巴金全集》收录的写给臧克家的六封信,有些十分简单朴素,甚至让人觉得不是老人在通信,倒像是两个小孩子之间有一搭无一搭、随随便便的闲聊。 ——谷雨 20世纪40年代,钱锺书、杨绛夫妇在上海沦陷区,生活颇为艰苦,其间杨绛应朋友之请,先后写了《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话剧剧本,稍后公演(导演黄佐临),颇为轰动……朋友们闲谈之际,往往盛赞杨绛,钱锺书不服气地说“你们只知道恭维写剧本的杨绛,却不知道写小说的钱锺书的妙处!” ——顾农 丁宝铨下令铲烟的背景是清廷于1906年发布严禁吸食鸦片的谕旨。作为巡抚,丁氏自然守土有责。但因种鸦片收益高,不少农民“下有对策”,并期望以聚众抗争的方式成为一种自保的手段。对普通百姓而言,禁止鸦片、健民强国,只是一句必要时喊喊的口号而已。 ——沈迦 或许是左翼作家的激情使然,原定的《北斗》杂志“在表面上要办得灰色一点”的办刊调子,也渐渐被遗忘了。一些左翼作家对连续在《北斗》上发表沈从文、陈衡哲、徐志摩、戴望舒、凌叔华等所谓“灰色”的作品,表示了异议。 ——布谷 1957年反右后,富华被分配去养猪,不在画院。有个党支部委员在背后说富华怎么怎么不好,吴青霞听到后,对那个党支部委员说:“富华是你们党内最好最好的人,你怎么可以这样说他!”那人无言以答。 ——丁烟昭 杨荫榆与李四光只是一般的熟人关系。女师大学潮发生后,李四光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生对校长的意见再大,可通过适当方式提出,还可直接向校长上书,不必采取过激行动。因此,他对杨荫榆的处境有些同情。 ——汪幸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闲话(21亦真亦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臧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5202295 |
开本 | 24开 |
页数 | 2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5 |
出版时间 | 2014-05-01 |
首版时间 | 2014-05-01 |
印刷时间 | 201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2014059253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10 |
宽 | 167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