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洞与阳光--一位肿瘤专家的自传
内容
试读章节

连考两天,考上了高中(百分之三十的录取率),家里穷,加上母亲有病,实在拿不起学费,父亲一度不想让我上高中。可我很坚定,坚持要上学,后来父亲看我那么爱读书,能考上高中也不容易,就卖掉了家里的一些粮食,换来几元钱,才使我交上了学费,圆了高中梦。上高中要住校,那时我只有一床被子和一大包生地瓜。要吃饭时,我就在食堂里把地瓜蒸煮熟了,蘸点盐,冲一杯开水,这几乎就是我每天的饭。

高中有个同班同学叫于桂英,辈分小,叫我爷爷,因为和我很要好,一些男同学常常拿她取笑,让她喊我爷爷。她家生活要好得多,有时她就把自己的饭拿给我吃,我当然是人穷志不短,表现得很像个男子汉,拒绝了人家的好意。

由于“文革”后期落实政策,我和我姐成了上山下乡的回乡知识青年,在县里的知识青年办公室有名册登记。当时县里经常发放书籍杂志,有关于知青的故事,也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著作,还有一些新资料,每一本我都认真地读。因为书籍是邮寄到我们学校的,我就有别于其他的同学,同学们很是羡慕,“县里还给他寄资料和书”,为此,让我也有了自豪感。

上高中的时候赶上了“批林批孔”,学校常常组织下乡干活。后来又出了一个张铁生交白卷,造反有理,学校的学习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我非常喜爱学习,特别感兴趣的是物理、化学、数学。按说回乡知识青年就应当在农村干活,但我是一个另类,我在此期间一直在东平四中学习,这也算是知青史上的一个特例吧。有一年知青们都到县里开会,我也参加了,县长接待我们,县里的广播站通过广播向全县播报了这一新闻,在那个年代,这也让我引以自豪。

因为父亲是“历史反革命”,我就成了被教育的下一代(当年被简称为“可教子女”),但我不甘心,积极要求进步。在高中时我入了团,成了一名共青团员。说起来,这事还差一点就黄了。记得宣誓前,老师发现了我父亲的历史问题,我的老师对我很好,他没有声张,高抬贵手让我过了这一关,那时的“可教子女”很少有入团的,这要经过党委的批准呀,可见,我在老师眼里,是一名优秀学生。

学校里很多同学是我的好朋友,上一届和下一届的都有,包括当时公社书记的儿子郑民、社长的儿子司建刚、尹成海等等,他们不管我身份的特殊和家庭的穷富,就认为于保法是好同学、好朋友,于保法身上有吸引力,很多同学都愿意围着我转。

高中刚毕业,父亲生病了,不明原因的高烧不退,在公社医院住院,那时的医院条件很差,苍蝇蚊子满病房飞。虽然我年纪不大,却非常懂事,家里除了父亲,就我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父亲病了,我要把家里的所有事情打理起来。陪父亲在医院住院,和医生护士关系处得很好。有一位刚毕业分来的年轻贾医生人很好,和我很能谈得来,他说父亲最好用白霉素,这种药医院没有,我几乎跑遍泰安,但没买到,就到济南找大姐,大姐为父亲买来了白霉素。这期间父亲患有尿潴留,外科医生为父亲手术引流,那时的医疗水平实在是差,站在门外都能听到父亲一声声的“哎呀”,我的心也随着阵阵发紧,隐隐作痛。那时外科大夫水平也有限,麻醉水平也很低。

家里摊上两个病人,原本家境就不富裕,更是雪上加霜了,还好那时有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不用花太多的钱。一天,我们村的大队会计来公社医院办事,不知他跟医院的人说了什么,医院就改变了态度:“‘历史反革命’分子,不能享受合作医疗的待遇。”

P18-19

书评(媒体评论)

去洋气、脱傻气、增才气、长志气。

——朱丽兰

于保法在医疗工作当中,肯于动脑筋进行研究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除了药物的缓释外,他还考虑到利用免疫学的原理。他的思路很活跃,我也很赞同他。

——顾方舟

后记

去年秋天,一位朋友的母亲患癌症去世了。带着深深的遗憾,他不停地问我:“你曾经是记者,平时了解的信息比较多,难道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就没有更好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了吗?”我开始在网络里搜寻。

在虚拟世界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于保法教授和他的“缓释库疗法”。

我收集了一切有关他的资讯,包括各种文字、专利、视频、图片。最后,我判断他应是当今世界治疗癌症的“第一人”。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和太太驱车1500公里,来到山东,对济南保法肿瘤医院和泰美宝法肿瘤医院进行暗访,结果让我欣喜若狂。这里的患者,虽然大多数都是在其他医院不治的晚期癌症病人,但他们的脸上没有表现出悲戚和哀伤。在夕阳的余晖下,这些病人在大门口、在院落中,晒着太阳,打着牌,聊着天,怡然自得。这里不像个肿瘤医院,而像个“夕阳红”敬老院。

从那时起,我就认定这就是我需要投身一辈子的事业。

回家后,我编辑制作了《于保法新闻专辑》精装本,作为特殊的新年礼物,寄给于保法教授。同时附上一封信,表达了我的主要观点:只要“缓释库”技术是能够复制的,就应当让全国基层医院的医生们都掌握,以惠泽全国数百万的癌症患者。

很幸运,于保法教授约见了我,并欣然同意我加盟了他的“抗癌中国梦”这一伟大的事业。

我加盟于保法教授团队的决定得到了我的伙伴黄小维的全力支持,一年来,他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构建新的商业模型;也得到了我年轻的伙伴唐文奇的大力支持,他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构建口碑引擎系统。在这里,要感谢西南财经大学邱克教授,感谢威尔玛营销总监陈黄河先生,感谢蚂蚁搬家李浪董事长,感谢包头市居家养老服务院袁喜锁院长、感谢美国新泽西州癌症患者秦鹏……感谢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很多朋友希望了解于保法“抗癌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我非常乐意借助本书的平台,向广大读者做一个说明。

于保法教授的“抗癌中国梦”,主要包含两个具体目标:

第一个目标,就是将他的专利技术授权给全国基层医院。通过技术培训,让全国更多的年轻医生加盟到治疗肿瘤的队伍中来,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在当地就近得到新技术治疗。

我国每年癌症患者新增320万人,死去270万人。于保法教授花了15年时间,治疗的癌症患者还不到3万人。于保法教授多次讲到,他愧对广大癌症患者。“缓释库疗法”虽然是他的专利,但他决定放弃独享,而愿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授权给更多医院的医生们使用。例如:现在已经有肿瘤科的区县级医院,通过洽谈即可引进“缓释库”技术;没有肿瘤科的区县级医院,投入少量的资金,就可成立肿瘤专科。通过合作,建立广泛的“抗癌”统一战线,力争让“缓释库疗法”惠及十万、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每一个癌症患者。

第二个目标,就是在三家肿瘤医院的基础上,再建一家“中美合作胰腺癌研究诊疗专科医院”。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胰腺癌患者约30万,中国为7万左右,并呈上升趋势。作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是现代医学界最具挑战性的病种,无论国际或国内一流医院的医生们,几乎都束手无策。而且,至今全世界都还没有一家胰腺癌专科医院。

建立中国首家胰腺癌专科医院,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胰腺癌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患者加入到提高治愈率研究中来。医患互动,为我们最终攻克胰腺癌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奠定更好的基础。打造胰腺癌专科医院的愿景就是持续提高治愈率,攻克胰腺癌,造福全人类!

这,就是于保法教授的“抗癌中国梦”。

赵昌伦

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日

目录

序一:关爱生命——回归医学的本质

序二:我的生命是最好的序言

序三:超微创开创革命性局部肿瘤及全身免疫治疗为一体的新时代

序四:把梦变成现实的人

第一篇 成长·励志

 1.1 母亲两度患癌催生了我的梦想

 1.2 自始至终就想成为一个高尚的肿瘤医生

 1.3 被遣返回乡促使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人

 1.4 爱动脑筋,喜欢创新,硕士毕业不久就获得了一项国家专利

 1.5 初到美国的生活经历

 1.6 在美国名校圣地亚哥加州1大学肿瘤中心,跟导师斯奈尔学以致用

 1.7 在索尔克做首席研究员,并拿到了众多博士后难以拿到的一笔数目不小的研究经费

 1.8 又一次被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大学教授,但始终不忘回归

 1.9 朋友创业,激发我回国创业的信念

第二篇 理想·创业

 2.1 留美使我成为回国办医院第一人,建肿瘤医院是我事业的起步

 2.2 百般无奈之下的无证开业

 2.5 创业初期,业务上娴熟,管理上外行

 2.4 主任医师的晋升

 2.5 刚回国就当选为“99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

 2005年获国务院全国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

 业奖’”,2013年获泰安市荣誉市民

 2.6 学术上有所成就,临床上成果喜人

 2.7 创业过程中的艰与难

 2.8 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为祖国和人民多做实事

 2.9 医疗长征万里行的发起运作,长征路上的感受和感动

 2.10 善心驱赶呻吟,妙手除去病痛

 2.11 我在西区大拆迁的得与失

第三篇 真情·友情

 3.1 与山姆一家的缘分

 3.2 生命还是美丽?一位美国女画家的故事

 3.3 终生难忘,我的好朋友杰茜

 3.4 美国人海勒的经历

 3.5 与国务院副秘书长相识相知

 3.6 和香港著名记者吴小莉

 3.7 学以致用,不断探索,为的是肿瘤患者们

 3.8 在癌症研究和治疗上的谦卑

 3.9 疗效好总被说成误诊了

 3.10 我“被吕剧”,被雕刻

 3.11 每年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

 3.12 不要对癌症病人过度治疗

第四篇 疗法·疗效

 4.1 明星抗癌:肿瘤学界应该深刻反思

 4.2 治癌要靠自身的免疫力,超然的自愈力要会用

 4.3 掌握病情与疗效的评估,让病人自己做主

 4.4 “缓释库疗法”的解译

 4.5 “缓释库”治疗的典型病例

 4.6 答病人问

第五篇 癌症“黑洞”和阳光

 5.1 癌症“黑洞”

 5.2 其实,一个无癌的世界才是我的梦想

 5.5 写给肿瘤患者的十封信

第六篇 杂谈

 6.1 创造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空间

 6.2 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几点思考

 6.5 浅谈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6.4 不重视预防,怎能打赢抗癌战争

 6.5 纪念我的导师克里克

 6.6 从演员陈晓旭之死谈癌症治疗

 6.7 凤凰网访谈——“于保法:50年艰辛抗癌梦醒来就奋斗”

 6.8 病人们发出的一封信

后记

附录1:癌症临床治疗实用解决方案

附录2:“缓释库”临床疗效摘录

附录3:假如西医没有传到中国

附录4:于保法的简历及情况介绍

序言

把梦变成现实的人

“七七届”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七七届”的学生,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他们来自农村、农场、工厂、部队,接受过基层的磨练和再教育,是成熟、理性的一代,而于保法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居里夫人说过:“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于保法就是这样一个人。

从“文革”时的“可教子女”到国立名校的硕士生;从跟着导师做研究到自己研发“缓释库”;从美国名校的教授到归国自主创业……为了抗癌中国梦,为了把梦变成现实,于保法经历了多个角色转换,承受了多重坎坷磨难,他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对肿瘤事业的锲而不舍,令人敬佩。

以身试药是古代名医所为,也发生在他的身上;事业刚刚起步,却耗资300多万元发起“医疗长征万里行”活动;站在美国法庭上,征服了美国的法官和医生,为美国男孩打赢了官司;他精湛的医术、敬业的精神,他对病人的真诚、病人对他的信任和依赖……令人感动。

欣然受邀为同学整理书稿,自知才疏学浅,书中难免疏谬不精,敬请指教,深表感谢。

栾秀敏

2013年11月于烟台

内容推荐

《黑洞与阳光--一位肿瘤专家的自传》主要收录了于保法在美国名校圣地亚哥加州1大学肿瘤中心,跟导师斯奈尔学以致用、在索尔克做首席研究员,并拿到了众多博士后难以拿到的一笔数目不小的研究经费、又一次被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大学教授,但始终不忘回归等内容。

《黑洞与阳光--一位肿瘤专家的自传》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

《黑洞与阳光--一位肿瘤专家的自传》作者于保法介绍了自己的事迹,从小因为母亲的影响而发誓学医、攻克癌症,经历时代的磨难后考上了医学院,从此在医学的世界里,在肿瘤治疗的世界里,勤勤勉勉、钻研拼搏、从不放弃,不论是在国内的孜孜求学,还是去美国后的种种奋斗,虽在美国获得诸多荣誉与邀请,但依旧选择回国自主创业并历经艰辛,始终心系患者,为患者倾其一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洞与阳光--一位肿瘤专家的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保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506938
开本 16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2013289476
中图分类号 K826.2=76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