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巴戈特编著的《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是一本科普精品。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Invention(发明)中,作者用五章讲述了标准模型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创建过程:在第二部分Discovery(发现)中,作者用另外五章讲述了实验验证标准模型的过程。
图书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哲人石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吉姆·巴戈特编著的《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是一本科普精品。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Invention(发明)中,作者用五章讲述了标准模型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创建过程:在第二部分Discovery(发现)中,作者用另外五章讲述了实验验证标准模型的过程。 内容推荐 建立在杨—米尔斯场论(Yang—Mills field theory)基础上的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是人类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力的集大成之作,它的点睛之笔当属布劳特—昂格勒—希格斯机制(Brout-Englert-Higgs mecha-nism)。该机制保证了电弱规范对称性的自发破缺,不仅使电磁力与弱核力从此分道扬镳,以及绝大多数基本粒子因此获得质量,而且预言了存在“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2012年7月4日,一个酷似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终于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现出原形。《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回顾了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百年家史,讲述了寻找“上帝粒子”之旅中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传奇故事,展现了科学家无与伦比的探索精神、人文情怀和鲜明个性。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由吉姆·巴戈特编著。 目录 作者序 温伯格的序言 引言 形式与实质 第一部分 发明 第一章 逻辑思想的诗篇 第二章 并非一个充分的理由 第三章 人们对它的反应会很迟钝 第四章 把正确的想法用于错误的问题 第五章 我可以做这件事 第二部分 发现 第六章 忽隐忽现的中性流 第七章 它们一定是W粒子 第八章 纵深远投 第九章 梦幻般的时刻 第十章 莎士比亚之间 后记 质量的构成 术语表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哲人石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吉姆·巴戈特 |
译者 | 邢志忠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8571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1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2013163510 |
中图分类号 | O572.3-49 |
丛书名 | 当代科普名著系列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3-391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