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内容
编辑推荐

盗墓鼻祖天下霸唱蛰伏五年;

继《鬼吹灯》畅销千万后,全新超越之作;

重启盗墓密码,开创盗墓新传奇;

一个民间奇人亲历的诡异经历,“胡八一”完美回归。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附赠盗墓解密卷宗)》讲述了主人公从先祖口耳相传下来的传说开始,闯东北,进中原,下西南,为了寻获传闻中的稀世奇珍和揭开神奇面具背后的秘密,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古墓中会移动的壁画,黄河中如驳船的巨鱼,通天岭上神秘的血树,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颠覆关于盗墓的一切想象!

内容推荐

天下霸唱继《鬼吹灯》畅销千万后最火爆的冒险盗墓小说!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附赠盗墓解密卷宗)》是最新系列盗墓小说《鬼不语》中的第一本,以中国古代神秘的傩教文化为切口,引入一段曲折惊险的盗墓故事。主人公从先祖口耳相传下来的传说开始,闯东北,进中原,下西南,为了寻获传闻中的稀世奇珍和揭开神奇面具背后的秘密,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古墓中会移动的壁画,黄河中如驳船的巨鱼,通天岭上神秘的血树,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颠覆关于盗墓的一切想象!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附赠盗墓解密卷宗)》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发行。

目录

第一章 鬼市耳录

我在兴安岭和黑龙江边见过草蠓,却没见过同时出现这么多,东北话讲草蠓也叫小咬或墨蚊,犹如一架架装备精良凶悍无比的战斗机,铺天盖地冲下来能把一头活生生的大牯牛吸成牛肉干。

第二章 吃人壁画

马灯让墓穴中涌出的阴气,冲得忽明忽暗,同时有只从没见过的恶兽,白毛金睛,张着血口扑将出来,我们三人几乎是魂飞魄散,头上毛发直立,挤在狭窄的墓道里无从退避。

第三章 千年噩梦

张巨娃揭开契丹女尸的黄金覆面,让脸如槁木的萨满神女吓破了胆,他闪身躲到墓室边上,随后这个人就突然不见了,直到我掏出手电筒照向墙壁,才看见张巨娃的上半截身子陷在壁画中,剩下两条腿还在用力踢蹬。

第四章 通天黄泉

两千年前伏牛山通天岭的气候温暖潮湿,到处覆盖着森林,到后来水土流失,连山猫土狗也不多见了,仅剩下荒山野岭,途中除了山就是山,还都是形同坟崮的秃山,群山连绵起伏,有如一座座巨大的坟丘,一直延展到天的尽头。

第五章 乌鼠奇遇

那些谷物埋到坟墓里年深岁久,在很特殊的条件下,会使罐子里的粮食发酵变成美酒,死尸腐烂散发出的尸气,以及坟穴里的阴气,种种因素缺一不可,盗墓者揭开棺材中的罐子,如果闻不到腐臭,反而有种罕有的异香,民间说白话,称之为“顶棺酒”。

第六章 天外飞仙

这村堡的位置正在地洞上方,看祖庙地面有刻着阴阳鱼图案的两块石板,飞仙村中的房屋,以八卦方位分布,三重三层的房屋当中围着祖庙,祖庙地上是两眼古井,这两眼井暗指阴阳,对照屋顶的持戟天神可以推断,井底一定通到山腹。

第七章 赤须土龙

我和厚脸皮察觉到情形不对,同时挥起火把,对着那阵阴风的来处打去,火把光影晃动之中,照出半空一张枯蜡般的死人脸,那面容有如枯蜡的僵尸,脸皮是赤红色,眼窝塌陷,口中啾啾有声,比夜猫子叫得还要难听,脖子很长,在半空鼓翼盘旋,带起阵阵阴风。

第八章 洛阳古冢

前清时文臣武将的棺材摆法有讲究,文官头朝西脚朝东,武将头朝北脚朝南,从坟包子的高度,推算坟坑的深度,瞅准了方位,四个人一同动手,撬开正殿地面的砖石,快手冯掏土的本事无人可及,不到两袋烟的功夫,已经把盗洞挖进了坟中。

第九章 黄河水妖

挖到晌午时分,挖开一个很深的大坑,沙土下面露出整齐的瓦片,看来佛殿虽让泥沙埋住了,但淤泥干枯之后形成了一层封闭的土壳,时隔七八百年之久,殿堂依然在地下保存得十分完好,揭开瓦片看里面,阴森莫测,佛殿中梁柱腐朽,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发生垮塌。

第十章 神秘大佛

这尊巨佛大如山岳,目必有所运,手必有所持,像高七八丈开外,周身共计一百零八目四十二臂,神情威严慈悲,佛面让光束一照,金光晃动,显然贴满了金箔,两侧还供着许多罗汉像、地藏菩萨像,前面则有弥勒佛以及韦陀菩萨,全是北宋年间的造像。

第十一章 沙洞巨鱼

城上城下的人无不吃了一惊,城中数重大殿皆为宝顶金盖,跟此地的黄金相比,巨佛脸上贴的金箔不算什么了,只是让沙土覆住了看不出来,此时黄河大水涌进来,冲掉金顶上的泥沙,金光迸现,分外晃人眼目,陷在沙洞中的真是一座宝城。

第十二章 湖底沉城

没想到棺材中的脸会呈深绿色,这张脸不仅长,而且面目模糊诡异,那样子怎么看都不像人,干尸却也有两手两脚,身上黑乎乎的。我们用手电筒对着棺材里照了半天,看出死人脸上是狰狞的树皮面具,由于年头太多,枯皱扭曲的面具已同干尸合而为一,再也揭不开来。

第十三章 潜山鬼话

这地宫的布置,可谓颠倒乾坤,顺逆阴阳,沉陷在湖底千年,地宫里面却没有让水淹过的痕迹,玉棺金俑、带着树皮面具的干尸、山峰周围的房屋,到处透出诡秘古怪,在探明墓主身份以前,全都如同湖面的大雾一样,令人看不透,想不通。

第十四章 阴间宝殿

女尸身上最显眼的东西,是头上有黄金打造的“鹿首步摇冠”,前端轮廓似牛,上边的形状如同盘曲多枝的树杈,主体是枝干般的两个角,每个角分别向上分出四个枝杈,八个枝杈枝上各悬一片金叶子,看上去像是变形的树枝,又像鹿角,佩戴之人每走一步,头上的黄金枝叶都会随着颤动,故名“鹿首步摇冠”。

第十五章 玉棺金俑

我和大烟碟儿当即上前,跟他一同推开半米多厚的椁盖,阴沉金丝楠木重得出奇,仅凭三人之力,万难揭起,只能缓缓推开,半倚在石兽宝床之侧。金丝楠木的外椁里边裹着内棺,只见在椁盖下的缝隙间,已经生出尺许厚的云母,一大片一大片,长得死死的,遮住了下面的玉棺。

第十六章 铜镜幽灵

他去拿女童手捧的古镜,说也怪了,那女童面容本是栩栩如生,刚把铜镜取下来,脸色一瞬间变得灰暗,五官枯萎塌陷,衣服的颜色也跟着消失,转眼在我们面前化成了一堆尘埃。

第十七章 搜傩志异

从鲨鱼皮鞘中抽出铜剑,就看剑身不长,但毫无锈斑,布满了菱形暗纹,均匀瑰丽,铸有鸟篆铭文,刃口锋利,土龙子棺椁中有越王掩日剑,相传是春秋战国越王八剑之一,落到千古异底村,成了镇教之宝,然而我们拾到的这柄古剑,虽说不及掩日,也非寻常的青铜剑。

第十八章 人头灯笼

我突然嗅到了外边的血腥气,心中一惊,意识到那个女人的头还在外边,忙把殿门合上,正要放下门栓,猛听“砰”的一声,殿门被从外向里撞开,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中,那女子的人头从雾中伸进了大殿,火光映照下,我们看到女子人头下的脖子是猪肝色,好像被剥掉了皮的肉。

第十九章 转生活神

我用鼻子一嗅,阴森的祭祀坑里是多了一股血气,可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瞅见石梁尽头的宰牲台上有几只巨烛,便用火把一一点上,这才看到祭祀坑中出现了血雾,之前在村子里砍掉了肉丘上的傩婆人头,散不掉化不开的怨气变成了血雾,那时我们只看得心里发毛,没想到会跟到这里。

第二十章 重开世界

转眼之间,古尸肚子瘪了下去,两腿间爬出一个硕大的怪婴,状若浑浑噩噩,周身遍布枯褶,方面尖耳,两眼还没睁开,四肢前长后短,也与那母山鬼外形相近,只是没那么多灰白色的长毛,皮肉干枯,一看即是胎死腹中,可居然还能活动?

后记——傩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鬼市耳录

过去,老北京人所说的“鬼市子”,也叫鬼市儿,或说晓市,按方位分为几处,四更前后全是摸着黑来摆地摊的,东西大多来路不正,见不得光,那会儿每到夜里,东市上常有身份不明行迹可疑的身影到处转悠,人鬼难辨,胆小的都不敢往前凑合。

提到鬼市,我先说一个叫瞎老义的人,当年在南门外住了很多抬杠为生的穷汉子,不是指说话抬杠,以前死了人装进棺材出殡,要用杠子把棺材抬到坟地下葬,这是给死人抬杠子,给活人抬杠是指抬轿子,民间叫顺了口,管杠夫们住的地方叫杠房胡同,地名沿用至今,瞎老义家就住在杠房胡同,解放前他以盗墓扒坟为生,拿行话说正经是个倒斗的,他也不是真瞎,上岁数之后眼神儿不行了,看东西看不清楚,经常闹出笑话,老街旧邻们根据这个特点,称他为“瞎老义”。

此人眼神儿不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大白天在街上走,看见地上有捆东西,瞎老义高兴坏了,心说:“谁的皮货掉了?”趁着周围没人,想抱起来拿回家去,怎知刚一伸手,只听汪汪两声,一条大黄狗从地上跑了。

还有一次,瞎老义买了两个烧饼,刚出炉的芝麻烧饼,一定要趁热吃才好,天冷刮大风,他站到墙根底下避着风吃,没看见跟前的墙上贴了份布告,布告都盖着大印,早先大印是方的,后来改成了圆形印章,那年月认字儿的人少,有个外地人凑过来看布告,这个人从没见过圆的印章,以为瞎老义也在看,就问他那个圆的是什么,瞎老义说:“圆的是烧饼啊,想吃自己买去。”外地人一听这都哪跟哪,指着布告说:“不是烧饼,问你这上边是什么?”瞎老义说:“上边的这是芝麻。”俩人所问非所答,越说越拧,差点儿没打起来。

这些事不一定全是真的,或许有人故意编排,但传来传去,城里城外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瞎老义,还听说他走在半路上,看见地上掉了个大头钉,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瞎老义以为是珍珠,捡起来一按扎破了手,他也怪自己眼神儿不好,悻悻地说:“嗐,是个臭虫,这都掐出血来了。”

言而总之,瞎老义的眼神儿确实不怎么样,瞧见大风刮得鸡毛满天飞,他能看成是麻雀,虽然没有完全瞎掉,倒斗这碗饭却没法吃了,此后常年在鬼市摆摊做买卖,他那买卖做的和别人不同,地上摆几包取灯儿,取灯儿就是火柴,老言古语叫取灯儿,念出来要念成起灯儿,在鬼市上换取灯儿叫换软鼓,取灯儿有明的意思,明字同冥,是告诉别人专收老坟里掏出来的东西,他自己在旁边一坐,对来来往往的人不闻不问,不认识的一概不搭理。

听瞎老义自己说,他那双眼坏得很离奇,在他还做倒斗这行当的时候,有一年去外省掏坟,打当地老乡口中得知,他们那个山上有怪事,每当月明的夜晚,山上会亮起一团白光,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山脚下仰望,如同有两轮明月。

瞎老义听完,以为是山中古坟埋宝,打听明白路找过去,傍晚时分走到山下,忽然阴云密布,雷声隆隆,他怕遇上大雨,不敢再往前走了,看路旁有鹿鸣古寺,有心夜宿于此,但是寺庙荒废多年,前后没有一个僧人,他也是不信邪,点上油灯进了佛殿,见佛像后有空屋一间,两扇门板残破不堪,推开就关不上了,他找些稻草铺地,一个人坐在屋里,吃几块干粮充饥,不意风声渐紧,天昏地黑,还没下雨,只有雷声闷响不绝。

正想合衣而卧睡上一会儿,却听得佛殿外声响不对,瞎老义担心遇上盗匪,赶紧从屋里出来,躲到佛像后边偷看,此刻殿门推开,从外进来一个女子,身穿蓝布衣衫,瞎老义顿时吃了一惊,因为他常年盗墓掏坟,眼力不凡,看出这女子身上带着股阴气,好像刚从坟里爬出来,只见女子匆匆进了佛殿,在佛像前跪拜不止,同时有雷火如金蛇绕殿,瞎老义吓得魂飞胆裂,不知这个女人是什么来路,竟要在鹿鸣古寺的佛殿中躲避天雷?

那女子也发觉佛像后有人,猛然一抬头,脸上六只眼,瞎老义瞅见不好,低着头只顾逃,刚把殿门拽开,那女子从后头追到了,突然一道炸雷从殿门中打进来,当场击在那女子头顶,瞎老义也跟着昏死在地,双眼在那时候让雷火灼伤,瞎倒没瞎,看东西却越来越模糊。转天有山民路过古寺救起瞎老义,再看佛殿中让雷劈死了一个大蜘蛛,肚子里全是绿松石一样的苍石,似玉非玉,入夜后能放光,皎如明月,始知老乡们看见山上放光是这个东西作怪,它是千年道行一朝丧。

2

瞎老义是否真有这段遭遇,我无从知晓,反正我是不大相信,听说瞎老义还救过我的命,我属蛇,按传统说法是属小龙,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下夜班回家,骑着自行车经过一条土路,骑着骑着就感觉自行车“咯噔”颠了一下,好像压到了什么东西,停下车看,发现刚才骑车经过的地方,轧死了一条蛇。当时并没多想,骑上车刚要走,却有个小孩拦住去路,小孩指着父亲说:“你轧死我不要紧,我让你们家里属蛇的人给我偿命。”说完便不见了。此后我在家发高烧说胡话,怎么治也不见起色。街坊四邻都说这是撞邪了,瞎老义曾是我祖父的结拜兄弟,我们两家关系不一般,我父亲知道瞎老义懂这些迷信的门道,就把下夜班骑车轧死一条蛇的事,一五一十跟他说了,让他帮忙想想办法。瞎老义说:“这准是蛇仙上门索命,必须给孩子改名换姓,到农村躲七七四十九天,白天走,经过路口还要在地上撒雄黄,这么的才能躲过这场灾。”家里人按瞎老义的话,把我带到乡下住了一段时间,之前起的大名小名全换掉再也不用,好歹算是把这小条命保住了。

关于父亲骑车轧死蛇这件事,我也只是听瞎老义说过,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东西是凭票供应,胡同里的邻居们逢年过节才舍得炖肉吃,可瞎老义每个月都要吃一两回烤羊肉,吃法跟别人不一样,在他屋里有个铁炙之,下面的炉子里烧松塔松柴,炉前放一条长凳,吃烤羊肉的时候不坐着,一只脚踩到凳子上,左手托着一个碗,碗里是用“醋、酱油、姜末儿、料酒、卤虾油、葱丝、香菜叶”混成的蘸料,右手拿一双长杆儿似的竹筷子,夹起切成片的嫩羊肉,先蘸佐料,再把腌透的羊肉放到铁炙子上翻烤,烤熟的鲜嫩羊肉就着糖蒜和热牛舌饼吃,瞎老义说这是关外旗人才有的吃法,早年间,他到关外深山老林中找过金脉,所以他也习惯这种粗犷吃法,由于他眼神不好,孤老头子一个,身边没个近人,因此从我会拿筷子开始,一直是我帮他烤羊肉,顺便跟着解馋,瞎老义哪次也是管我的够,他在吃烤肉的时候总要喝上二两,边喝边给我说他当年怎么怎么找风水龙脉,又是如何如何盗墓取宝,比如蜘蛛过水是什么坟,惊蛇入草是什么墓,全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话,却是也不乏出天入地之奇,他说的有意思,我很喜欢听,后来等我长大了才知道,每次瞎老义要吃烤羊肉,准是他又收到从老坟里掏出来的东西了。

别看瞎老义住的胡同低矮简陋,那地方的能人真是不少,还有位做泥瓦活儿的韩师傅会拳法,不是在北京比较有名的形意太极八卦,只是穷乡僻壤中默默无闻的野拳,在韩师傅的老家,乡下种地的人都练这种拳,我也跟韩师傅学过两年,瞎老义告诉我:“别跟老韩练那个,会了拳脚容易惹事。”

我不信,结果真捅了大篓子,那年初冬,我路过荒凉的地坛公园后墙,遇见疯子带了几个小流氓,拦着俩女孩不让走,据说疯子的爹娘是高干,这小子在文革武斗时受过刺激,脑子不大正常,仗着有医院开的证明,号称拿刀捅死人不用偿命,他心黑手狠,平时总有伙猫三狗四的浑小子跟着他,在街上无法无天,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这次拦住两个姑娘要扒裤子,其中一个女孩都是我以前的同学,我过去拦挡,疯子二话不说,掏出刀子对着我就捅,我下手也是没轻没重,抄起锁自行车的钢丝锁,给疯子脑袋上来了两下,疯子哼都没哼一声就趴在地上不动了,脑袋上流血流得像坏掉的自来水管子,旁边那些小流氓吓呆了,纷纷叫着打死人了,一哄而散。

我心里明白惹下大祸了,跑去瞎老义家想躲两天,那低矮的小平房即使在白天也很昏暗,我推门进去,看他盖着被子躺在床上,被子底下竟露出毛茸茸一条大尾巴,分不出是狼还是狐狸,我当时吓坏了,赶紧往屋外跑。P1-5

后记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爱看挖坟掘墓的故事?”

听道貌岸然的先生们说:“盗墓取宝,满足了绝大多数人一夜暴富的心理。”

可如果只惦记一夜暴富,为什么不去看抢劫美国联邦银行金库的电影?实际上风水和陵寝文化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之久,自古以来厚葬成风,盗墓这种社会现象世!随之出现,盗发古冢也并不完全是为了求财,比如元灭南宋,挖开南宋皇陵,元人是为了断绝南朝的龙脉,这是出于政治目的;伍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是为了报仂泄愤;五代十国那会儿,某位皇帝十分好色,他听说前朝有位妃子貌美倾国,可惜美人已逝,无缘一见,便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替美人更替墓椁,趁机看一眼美人的尸身,这是因好色而盗墓;还有人遍挖古墓,是为了寻找失传多年的秘方,总之盗墓的动机和盗墓的手段同样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因为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都在其中,同时又从中衍生出数不胜数的奇闻异事民间传说,要写—个关于盗墓的故事,必定离不开这些内容,每—个古墓的入口,都好像通往古代的时光之门,在其中触摸历史、解读传统文化、发现消失的过往,我想这远比取宝发财更吸引人。

在《鬼不语》一书中提到的“傩”,与挪动的挪同音,傩文化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文化,将左边是人,右边是难,古代人普遍面对的困难,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和死亡,于是有了驱除这些困难的“傩”,说简单一点,专管降妖捉怪。

从汉代开始有傩制的明确记载,汉宫中搜傩驱邪的过程,每一步都有严格规定,其实古老的傩祭从原始社会已经存在,西周时期成形,先秦至汉末,傩是纯粹的宗教信仰,神秘而严格,随后两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同释道儒三教相互吸收融合,流传至今,在西南地区保留得比较完整,有代代相传的“符咒、颂诗、仪式、道具、神庙”,以娱神也娱人的傩戏傩舞最为著名,乡里每当傩祭,必是热闹非凡,根据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傩祭和傩神的传说也不尽相同,例如“开口傩、闭口傩、文傩、武傩”之间的区别,小说不是为了考证傩文化,在这里只顺便说一两个有意思的民间传说。

先说一下“二十四神将”,据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说是宋朝或汉朝的某位皇帝,总之这位皇帝听说龙虎山张天师的本领高强,有心想一试他的手段,事先命二十四人躲在宫中击打乐器,然后告诉张天师宫中闹鬼,下旨让他作法除鬼,张天师用飞剑斩了这二十四个人的首级,从此阴魂不散,官里真的闹起鬼来,惊动了皇帝的圣驾,只好封这二十四个鬼为傩将,为首者是傩神“欧阳金甲大将军”,与此相关的傩戏俗称二十四戏,傩戏的主题是“除魔除怪保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一般最后一场通常是由傩神登场,傩神以剑指前方,凌空虚写一个大大的“收”字,表示收服了全部妖魔鬼怪,天下太平,至此二十四戏结束。

傩神不止一位,比如三千多年前的古傩,拜吃鬼的方相为神,神兽吃鬼也是傩的重要内容,傩舞中存在大量跳山魈的内容,山魈不是现在所说的狒狒,而是一种独脚鬼怪,走路跳着走,因为傩的传统非常古老,后世很多宗教仪式中都有傩的影子,樟木面具是傩的特征。相传三四千年以前,有人挖到一个青铜面具,最初的傩是用铜面具,后来不知出了什么大事,铜面具被毁,往后也不敢再用,以木制面具作为替代品,这段传说太古老,挖到的青铜面具是何人所留,后来又为什么不敢使用了?到如今全部失传,给人留下很大想象的空间。

小说中提到面具来自鬼方古国,殷商时把周边小国称为方,即方国,鬼方是其中一方,至于古傩的面具是不是鬼方人遗物,目前仍然是个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鬼不语之仙墩鬼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天下霸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90930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5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