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辰溪水雷制造所

廿九年四月,奉派至湖南辰溪海军水雷制造所,担任中尉职员,了解水雷制造及分类。辰溪原先仅是海军水雷制造所的转运站,因为水雷需求量极大,工作日繁,乃添建工作房,兴建房舍,改作水雷制造所。为因应所需,制作进度非常紧迫,因此欲达到制造过程简易快速且兼具品质的要求,水雷中心研制出的水雷制作就需兼具简单和实用两种特性。其制作方法,首先打造一个圆形球体,球体中空,以备装炸药,外有四个雷角,在准备布雷时装上雷管。所谓雷管就是装有导电液的玻璃管,玻璃管朝外的部分用软铅封住,里面接电池,不用时毫无危险性,布雷时装上雷管,待碰触目标物,玻璃管破裂,导电液流到电池里促使电极通电即可引爆,既安全又实用。雷分成五十公斤和一百公斤两种。水雷制造所通常有好几百人,若需求量大,补充的员兵也多。

中央海军在抗战期中,最得意者即为布雷T作,当初日军以为其船舰可自上海、南京一直溯江而上到达重庆,自我们实施分段布雷及要塞炮台的封锁之后,日军简直寸步难行,一直胶着在长江下游,其人员、物资、舰船亦受重创,蒋委员长曾于廿八年传令嘉奖,故海军士气非常高昂。东北海军分布在要塞炮台,电雷学校则在鱼雷快艇。中央曾派电雷学校人员偷袭停泊在上海高昌庙外海的日本旗舰“出云号”,但出云舰防备甚严,除非在航行中,否则很难得手,故偷袭之举没有成功,他们也尽了力。广东海军也布雷,雷由中央送过去,受中央节制。那时我们在战区,只晓得作战布雷,其他地区的战情不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海军全军都在拼命。

长江布雷

辰溪见习一段时间后,奉派赴湖南常德,担任长江中游的布雷工作。当时布雷总队的总队长是刘德浦上校,我配属于长江中游布雷游击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为郑天杰少校。郑队长为人严肃慈祥,在布雷队时,因其性喜助人,大家都叫他“天主”。而与我同队的同学刘英伟是菲律宾华侨,歌声嘹亮,热情开朗,因我二人皆喜运动,私交甚笃,这次同派在郑队长麾下,不出勤时,我们在树林中辟一个篮球场打球、吹口琴唱歌,战时生活,紧张时拼命,轻松时却非常愉快。

布雷队的编制很简单,通常一个大队长,底下两三个队员及十几个士官兵,大队长因领饷或有他事无法亲自带领布雷时,只要还有两个队员,即不影响布雷工作,我们这些队员都很主动负责。与海军布雷队配合的有陆军担架队和掩护队,他们奉蒋委员长的命令,前者需与我们妥为配合,后者负责保护我们。布雷期间,我们与陆军一四六师相互合作,彼此感情很好。

布雷没什么技巧,端视欲布雷数的多寡出动人数。由陆军的担架队四个人抬一个雷,另各有一人或二人替换,雷管由布雷队人员保管。掩护队则视情况而定,若局势安全,通常派一连,最多至两连。当担架队将雷抬至江边,布雷队士官兵即接手,将雷抬到船上。布雷前先在船上测水的深度,再由两到四个士兵安装雷管,去触角罩,装上电液瓶,定好深度,将雷推到水流深处,分批施放。

在皖南至德时,因日军加强扫荡,不时以飞机扫射或以部队包围我们,警戒线日渐扩大。警戒范围在六十华里内,我们均可在一日内来回,布雷完竣;但逐渐扩大到一百二十华里时,我们就必需夜行昼伏,在沦陷区先躲藏一个白天,晚上走近江边把雷布好,再躲藏一个白天,于第三天夜晚潜行回队。在长江中游担任沿江布雷游击工作期间,可谓为生平任事以来,最紧张与最有兴趣之工作。每当敌方军舰及军火运输船只遭我方江雷击毁的消息传来,同仁等莫不衷心为之一快,为惊险艰苦之工作,平添一丝欣慰之情。

在布雷队有许多有趣的事,如在安徽时,皖省姑娘都很热情,我们每到一个村落,村姑们都很大方地泡茶、烧饭接待。尤其布雷前均由谍报人员带领到特约的甲长家里,先了解江边情报,再探听是否有小船,以利工作。而日军舰船时受水雷破坏,常将小船搜走,但沦陷区的百姓,知道我们是国军游击队,都特别帮忙,他们表面受日本人的牵制和压迫,但暗地里都非常爱国。最值得注意的是,帮我们找船的都是所谓的“伪组织”的人,他们是乡镇保安队,负责维持沦陷区的秩序,给予游击队的协助也最大。

记忆特别深刻的是,有个三代同堂的大甲长,颇有田产,甲长是第二代的年轻人,其父已老,不主事。我们第一次到那个地方时,因为没有民船,需等待消息,遂住在甲长家中,他们招待我们吃饭,大家谈笑如一家人。甲长的妹妹很漂亮热情,也很能干。她们多缚小脚,平时帮忙放牛。有次我和刘英伟二人一起去出任务,又经过该甲长家探情报,他家外面是一片油菜花田,煞是好看,甲长的妹妹采了油菜花回来招待我们。时间久了,她还替我们量脚各纳一双布鞋,我们穿上后既合脚又舒适,感觉特别温馨。

某次我们布雷的位置距江边比较远一点,等一切工作完毕,时间已过午夜,我们拼命赶回警戒线,但赶到一半时,日军已察觉我们出入,但他们在晚上也不敢和我们做正面战斗,故敌在其据点一发现我们的路线,即在几个据点间交叉发射机枪。我运气好,好几次刚好通过,日军即开始以机枪封锁。但一过封锁线,天也快亮了,日人即出动搜索,我们无法移动,只好躲在高梁田、油菜花田,或在牛栏里以稻草覆盖,避过一个白天,晚上再潜行回部。我们第三大队和其他大队比起来,较为顺利,没有遇过大的包围危险,他们一来我们就转换阵地及住处。不过那时一点也不觉得恐惧,全队士气高昂。

由于到江边不是走田埂就是山路,黑夜里看不见,必须一个紧跟一个,若跟丢了,就得另外找路走。所以大家在颈子上绑一条白布或手帕,让后头容易辨认。在前头引导的百姓,经过特别需注意的地方,都会小声地告诉后面,请大家小心。某次我们走过田埂,左手边有一个粪坑,前头就传:“左边有粪缸,小心。”有个士兵不知是没听到,或是听不清楚,不小心掉下去了,后面的人赶紧叫停,把他救起来,臭得不得了,到了江边才洗濯,他也算倒楣了。

P24-27

目录

弁言/1

前言/3

一、家世与早年教育/3

 一代书香/3

 随父宦游京晋吉林/5

 双亲弃养/8

 就读上海南洋中学/10

二、马尾海校“八年四”/11

 投考海校/11

 看相分班/12

 课程和教官/12

 靠泳技赚取零用金/13

 两位益友/14

 海校的足球队/14

 开革事件/17

 舰课巡洋/18

三、抗战前期布雷工作/23

 永绩见习遇敌机/23

 辰溪水雷制造所/24

 长江布雷/25

 战火姻缘/29

四、赴英留学与接舰/32

 重庆候考/32

 赴英航程/35

 初期训练/38

 战时英国社会所见/43

 上舰实习/47

 中尉阶级的分科教育/49

 枪炮专科训练/53

 巡洋实习/56

 接舰训练/60

 驶舰回国/65

五、初抵台湾/70

 任职海军士兵学校/70

 奉调海军总部/72

 革命实践研究院受训/75

六、接任太康舰舰长/78

 名舰太康/78

 防卫大陈/79

 大陈外围鲠门头门海战/82

 截捕苏联油轮陶甫斯(Toptze)号/86

 再赴大陈/87

 太平舰遇袭/90

 太和舰遇炸/91

 大陈撤退/92

七、主管人事业务/95

 任职“国防部”第一厅/95

 海总人事署署长/96

八、调任“驻美武官”/101

 调任新职/101

 赴美履新/102

 “武官”职掌/104

 陈诚“副总统”访美/116

 美国海军陆战队/118

 几件趣事/119

 任满归国/125

 驻外人员子女教育之困扰/127

九、“国防部”连络局长任内/130

 连络局业务/131

 口译经验/134

 与美军顾问之交往/135

 访问东南亚/141

 任内回顾/142

十、重返海军职司教育任务/145

 接长海军指挥参谋大学/145

 接长海军军官学校/147

十一、军旅生涯的最后阶段/174

 任“国防部”参谋本部计划参谋次长/174

 出任海军副总司令/180

十二、台湾航业股份有限公司/200

 踏入航运业/200

 航运特性/201

 公司编组/202

 确定重要主管/203

 船舶及人事问题/206

 财务问题/207

 业务状况/209

 国内自行设计船舶/210

 接收油轮/212

 揽货代理/213

 省府交通处及议会/214

 视察各轮/215

 出国访问/216

 招商局挖角/217

十三、招商局与阳明海运公司/219

 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沿革/219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沿革/220

 初到招商局及阳明海运公司/221

 董事长与总经理之关系/223

 积极建造货柜轮/224

 赴美日视察及春明轮首航/226

 欧洲之行/229

 升任阳明海运公司暨招商局董事长/232

 远征欧洲与开辟新航线/233

 分配建造巴拿马极限型散装轮/234

 新船下水的命名掷瓶典礼/235

 参与社团活动/237

 届龄退休/250

十四、海运研究发展协会/252

 改组“中国验船协会”/252

 赴大陆开会/255

 筹办海峡两岸海上通航学术研讨会/257

十五、答问部分/260

 海军派系问题/260

 赴英接舰/263

 海军制度与舰艇武器装备/265

 台海风云/269

 海军军官养成教育/275

 “中”美海军关系/279

 其他/286

附录一/289

 池孟彬先生简历/289

附录二/292

 池孟彬先生战功/292

序言

池孟彬先生,字敬超,民国七年十一月生于福建省林森县。世代书香,幼年随父宦游京、晋、吉林等地。少年时期,双亲相继弃养,承先祖“读书报国”之庭训,由大伯督修两载,十九年人上海南洋中学,二十年考入马尾海军学校第六期航海班。二十六年海校毕业,于永绩舰见习时,首遇敌机,初尝抗战滋味。后分发至辰溪水雷制造所见习,了解水雷特性,随即派赴湖南沅江及皖南至德一带,担任长江中游的布雷游击工作。

三十二年秋,奉召赴渝参加海军赴英留学考试,时因故延至翌年十月始举行。录取后,十一月抵英,先后在皇家海军学院,枪炮、航海、通信、鱼雷等专科学校,进行为期四年的训练课程。期间多次在英海军之航空母舰与驱逐舰上见习,为接收灵甫舰而准备。二三十六年十月担任灵甫舰枪炮官兼副长,翌年五月我国正式接收重庆、灵甫,两舰随即自英回国,于八月中抵沪,旋奉调为左营海军士兵学校中校教育处长。

一九五四年一月,获蒋中正“总统”亲批,接任太康舰舰长,于防卫大陈时之鲠门头门海域作战、台山列岛作战、协助大陈撤退等役,均勇敢沉着,不负使命。一九五六年任海军总部人事署署长,一九五九年奉调“驻美大使馆”海军“武官”,一九六五年返国接任“国防部”连络局局长,一九六九年任海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一九七。年任海军官校中将校长,一九七二年任“国防部”参谋本部中将次长,一九七四年任海军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一九七六年军职停役,外调台湾航业公司总经理,一九七八年任阳明海运公司暨招商局总经理,一九八一年升任阳明海运公司董事长,一九八八年届龄退休,仍兼海运发展协会理事长,一九九四年三月正式退休。

先生在事业的各阶段,无论军职或航运界,均廉洁严正,尽忠职守,与人相处,亦和谐圆融,然而对于一切人事请托,均严予拒绝,故能戮力从公。从原先的军事到企业商人乃至平民角色,虽则身份数变,均以“做什么,像什么”的理念从事,因而一生淡泊名利,不忮不求。于其届龄退休,离开阳明公司董事长一职时,同仁以“知人之明,用人之能,待人之诚,容人之量”誉之,可为先生人格之写照。

此一口述访问,承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驻美国波士顿办事处前处长李大维先生(现为“外交部”政务次长),于一九九五年七月十八日在其任所引介,得以顺利展开。是年九月张力自美返国,先进行三次初步访问,再与曾金兰继续合访,合计三十二次。期间中研院经济研究所刘素芬、董安琪教授曾参与一次访问。先生为一温文敦厚长者,对其口述内容,则力求翔实可信,不时提供相关资料照片,以为佐证。本册访问纪录对于了解民国海军史与台湾航运发展史,应有相当之参考价值。

张力 曾金兰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内容推荐

在《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一书中,国民党海军副总司令池孟彬口述:亲历民国海军抗战行动、台海危机之国共海战;细说为蒋氏父子工作内情。

《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由张力和曾金兰访问、纪录,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之处甚多,这些笔录,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将有莫大的帮助。在张力和曾金兰访问、纪录的这本《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中,国民党海军副总司令池孟彬将之亲历的民国海军抗战行动、台海危机之国共海战以及蒋氏父子的工作内情一一叙来,对于了解民国海军史与台湾航运发展史,应有相当之参考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力,曾金兰访问/纪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7403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2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7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7: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