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诸子百家/中国红
内容
试读章节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不同学派的不同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孔子、老子、韩非、墨子、苟子……各派学者论学议政、著书立说,不但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思想和文化,而且开创了先进而独特的思维逻辑,最终形成了各自的论点精辟、体制完善的思想文化学说。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

“儒”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最初是指专门从事殡丧礼仪的职业者,也称“儒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儒者渐渐成为专门从事礼仪的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礼乐被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儒者的社会地位也相应上升。在此基础上,孔子对儒家进行了总结和创新,创立了正统的儒学。孟子又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后来,荀子又对儒家的方法论进行了创新和完善。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将其作为世间最高的道德标准和理想,并发展出系统的道德范畴,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就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义”的意思是行为要公正、合理。孔子将“义”放在了行事的首位。而孟子对“义”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将“义”提升到道德核心的地位。“礼”是指周礼,孔子最先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制。荀子对“礼”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认为只有“礼治”才能使得人民顺从、国家稳定。“智”即智慧、知识,儒家将“智”的标准明确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儒家认为只有有知识、有智慧才能最终实现“仁政”,因此应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信”是指诚实,讲信用,主张人们应该遵守信用、言行一致。“恕”是指宽恕、包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忠”是忠诚。孔子主张要尽力帮助别人,对待朋友要忠厚、忠实。孟子则将“忠”引申为要尽心尽力地教导别人。“孝”是对父母要尽孝。“悌”是对兄弟要有爱。

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为“德治”、“人治”、“礼治”,体现了对于道德原则的重视,以及宽厚待民的利民思想。“德治”,即统治者不仅要以道德原则来治理国家,还要用道德来感化人民,更要以身作则成为人民的表率,甚至将人民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人治”,即人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而感化的。因此孔子、孟子、荀子等学者在他们的人生中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广收门徒,循循善诱,打破了官府的文化垄断,为私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礼治”,即礼是根本的国家制度,主张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贵贱、上下、尊卑、亲疏都有严格的区别,以此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正式将儒家思想推上了政治舞台,从而开创了两千年来儒家独大的局面。儒家思想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无可出其右者,不仅对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对现在的意识形态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儒生推崇为“至圣”。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他幼年丧父,与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年轻时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官与掌管畜牧的小吏。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辞官离开鲁国,去了齐国。然而,孔子在齐国并不得志,于是又返回了鲁国,并因对政局的不满而拒绝出仕,开始专心授徒讲学。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孔子被任为中都宰(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后升为大司寇(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鲁定公十三年(前497),齐国因惧怕孔子在鲁国有所作为,便贿赂鲁定公,逼迫孔子离开鲁国。孔子见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鲁国难以实施,无奈之下率领众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随后的13年中,孔子带领弟子辗转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他四处游说,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去了卫国、陈国、晋国、蔡国、楚国等国,但都没有得到重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鲁国战胜齐国,鲁国正卿季康子派人将已经在外面漂泊14年之久的孔子迎回了鲁国。而此时,孔子已经68岁高龄了。回到鲁国后,孔子虽然被尊为“国老”,但依然没有得到重用。此后,他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易经》,作《春秋》,这些文献被称为“六经”。公元前479年,孔子与世长辞,被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在政治上,孔子渴望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主张推行“仁政”,强调君主应该用宽厚的态度对待人民,用道德准则来治理……P13-21

目录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形成的背景

 诸子百家的影响

诸子百家略论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阴阳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纵横家

 兵家

 医家

序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延绵至今、不曾断裂的文明。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中,先秦文化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因而出现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社会现象。

“诸子百家”这个词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繁荣。“诸子”和“百家”两个词往往是合在一起说的,但是意思并不完全相同。“诸子”是指那些能够成一家之言的圣贤、学者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百家”则是指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侧重指人,“百家”侧重指学派。但两者往往不能分开,因为一个学派必须有一个或多个灵魂性的人物,这些人为这个学派创立核心的观念和精神,然后才能使得这一学派的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比如,孔子创立了儒家,老子创立了道家等。

先秦诸子闻名于世、声誉崇高,是中华文化的标杆性人物。百家学说启迪智慧、开拓思想、推演文化、陶铸群伦,帮助古代的中国人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诸子百家的博大精深、古朴纯真、浑然天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迷人魅力,他们的学说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后人开启中华文化的钥匙。

自春秋战国至今两千多年以来,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依然在历史长河的挑选和淬炼下熠熠生辉,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中华民族。

本书介绍了先秦各派学说,主要介绍其思想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希望通过此书,能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王佳编著的《诸子百家/中国红》主要内容是先秦诸子闻名于世、声誉崇高,是中华文化的标杆性人物。百家学说启迪智慧、开拓思想、推演文化、陶铸群伦,帮助占代的中国人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诸子百家的博大精深、占朴纯真、浑然天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迷人魅力,他们的学说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后人开启中华文化的钥匙。《诸子百家/中国红》为中英文对照。

编辑推荐

本系列精选100个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囊括了古代建筑、传统艺术、工艺美术、民俗以及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这些文化专题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此本为《中国红·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诸子百家的思想与百家争鸣的精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王佳编著的《诸子百家/中国红》是其中一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诸子百家/中国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35939
开本 16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3098059
中图分类号 H319.4:B220.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