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心舍得放下(共3册)
内容
编辑推荐

余守斌主编的《静心舍得放下(共3册)》是一本最通俗易读的佛教智慧书,紧张的工作之后,品读弘一、太虚、印光的清新小品文,安享“闲观叶落地,静坐一杯茶”的自在心境。本书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夏丏尊、赵朴初、龙应台受益终生的灵魂大师,让文学小资、佛门学子、佛学爱好者不忍释卷的经典!本书写佛理与现代都市人心的完美对接,教你颐养身心、提升灵性的清凉智慧,让你的世界抛开浮华、远离纷争,回归内心的简单和宁静。本书是给大忙人看的修心枕边书,听三大高僧说佛讲禅解经,让你在红尘俗世中保持一颗清净透明的玲珑心,与佛结缘,心性光明!本书是写给所有忙碌疲惫、不知如何安顿心灵的现代都市人,用禅门公案故事浅解佛经,让你在轻松阅读之余,断掉烦恼,步步精进,步入诗意的栖居。

内容推荐

弘一法师、印光法师、太虚法师是民国时期的三位得道高僧,他们不仅参透了深彻的佛教禅理,还用最简白、最纯净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明媚的生命图景,教人去一分浮躁,多一分宁静,虽然身在世俗却能不染一丝一毫的世俗尘嚣。教人了悟人生之时,还指引人寻觅到一条通达心灵深处的修行小径,让那些无法从世俗生活抽身的人,放下执著,沐浴清凉,舍得痴望,修达静心。

余守斌主编的《静心舍得放下(共3册)》(静心——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舍得——太虚法师的人生幸福课、放下——印光法师的人生幸福课)以弘一、太虚、印光三位法师说佛讲经的著作为母本,由庆裕、张丹娅两位编者为每一段凝练深刻的经文配上生活小故事,并编辑整理而成。《静心舍得放下(共3册)》力求给读者呈现出既通俗易懂又启迪心灵的精神美食,让读者轻松愉快地享受三位佛学大师的清凉智慧。

目录

静心——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1 卸掉心头繁杂事,还内心一份宁静

 没有欲念心才安宁

 只需轻轻拂去灰尘

 还内心一份宁静

 舍弃繁杂见真谛

 平和由心而生

 不是生活太艰难,是你脚步不从容

 死执不如放手

 让人劳累的是心头的重负

 心开阔你才宁静

2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

 心头的纷扰都是杂草

 与人为善,要留一颗清净心

 打败你的是内心的浮躁

 有内涵方能泯然一笑

 心静才能突破困境

 心灵的皈依

 让世情淡一分

 不为情绪所动

 放下心中的“怕”

 做真实的自己最安心

3 生活中自有菩提,能静心才是智慧

 找到柴米油盐中的那份安详

 拒绝诱惑常惜福

 像佛一样静心习劳

 在持戒与自尊中修一份定慧

 菩提之心是一种灵悟

 静心思考才能得智慧

 懂得反省自己才能沉淀心性

 心有挂碍不如定心明志

 选择心灵的宁静-

 心被外物所牵你才会煎熬

 贪爱容易迷惑心智

 越炫耀离你想要的越远

 沉静才能认清事情的根本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 万念起于内心,断念才得清净

 心有定慧才得安宁

 万念起于内心,断念才得清净

 低下头才能看到真相

 顺页从自己才能禅定心安

 抬手相让只为求一份简单

 迷途知返内心才安静

 保持通灵的心境

 追求没有的不如珍惜拥有的

 丝毫必争不如通达相让

 回头自省才见清静处

5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先度自己,再度他人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留一份镇静在心中

 放下虚妄修自身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两

 化解内心的痛

 平地起波澜,只因为心不静

 像水一样至柔克刚

 心如止水才能抵抗诱惑

 修一颗通灵之心

 好心态是一种定力

 比珠宝更珍贵的是智慧

 心量放宽人生通达

6 心动了,行进的方向就变了

 先区分善恶,再决定进退

 分理性三分情感

 不慕他佛,塑造自身

 流于场面和形式,心就会累

 看清通往幸福的路

 低调处事保留余地

 开悟心智世事洞明

 行为随心而动

 你的不安由心而生

7 请把心调到微笑的频道

 你也能在微笑中举重若轻

 笑容总在杂念顿起时消失

 哗众取宠让人仪态尽失

 找到心中盛开的莲花

 做一只快乐的蝴蝶

 财富是无形的

 别忽视纯真自然之心

 用心去爱,才能用心微笑

 最打动人的,是那份质朴

 培养善根积福德

 你的心可以自由伸缩

 泥出莲花只因有颗宁静淡雅心

 天然无饰,便是本性

8 抓住当下的幸福

 活出生命的真谛

 摒弃重负抓住现在

 放下梦幻走向真实

 寻找人生本来的样子

 舍一份虚荣,得一份真相

 做真实的自己

 从容面对生死

 获得真正的价值

 抓住当下的幸福

9 弘一法师经历概要

 初到世间的慨叹

 艺海畅游的乐趣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

 南闽十年之梦影

舍得——太虚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1 觉悟世间无常

 “舍”的智慧

 “得”的自在

 富贵无常多幻化

 情无常随缘来去

 世事无常中,留一个通途给彼此

2 欲求越少身心越自在

 舍掉欲求回归自性

 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让人生一路花开

 身处逆境心也自在

3 常知足身心自在

 看到自己拥有的快乐

 参加法会的路上

 懂得知足的老人

 安于淡泊得自在

 知足随顺心安然

4 常行精进断除烦恼

 修一颗清净心

 看到心底的阳光

 断迷惑生觉悟烦恼自去

 放下自我学会宽容

 信心是最好的疗伤药

 平等让人不生烦恼

5 增长智慧身心安定

 明理能生智慧

 时时自省增长智慧

 小事之中见真知

 认清自己的力量

 心中感到痛苦只是修养不够

 执迷不悟不如改过迁善

 风中跌倒不怨风

 心灵的漏洞

 口不伤人是智慧

 释放自己的心

6 以智慧心做智慧事

 你恭敬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挫折与收获

 抱怨让你得到的只会越来越少

 一只眼睛的世界也很完美

7 常怀一颗慈悲心

 用慈悲心化解委屈

 以慈悲度人心

 留一丝善意给自己

 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

 多植善因是大爱

 以慈悲修善业

 慈悲愿力成就自己

8 心中无我普济众生

 关爱同行幸福相伴

 以孝心对天下父母

 留个通途给他人 留条后路给自己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无我无他便无私利

 太虚法师生平简述

放下——印光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1 布施:多行布施广种福田

 佛陀说布施

 你拿什么来布施

 放下惜财心,财物施他人

 以法施帮助他人

 融化心中的恐怖

 放下独占随时布施

 送你一个心安

 放下自私知恩图报

 放下杂念积累福报

 我学先祖常行布施

 放下红尘杂染事

2 持戒:修一颗清净慈悲心

 持戒、放下、解脱

 放下恶念心存正念

 切勿恶言伤人

 戒恶行善自在安然

 不贪恋美色

 福田在心上求

 适可而止戒除贪心

 妒忌之心不可有

 莫因骄傲忽视小事

 放下舒适欲断掉烦恼根

 常常修剪你的杂念

3 忍辱:豁达忍让化解烦恼

 忍辱修行放下嗔恨

 忍谩骂心怀敞亮

 放开心量随顺因缘

 放下离别的伤痛

 放下争执让人三分

 放下被拒之辱种善因

 忍受鞭打慈悲度人

 忍耐失败放下纠结

 逆境是生活的常态

4 精进:不懈怠才能得定慧

 放下懈怠勇猛精进

 在痛苦中努力成长

 人生只是来求证

 自度度人造福众生

 和内心做交流

5 禅定:内不动心外不着相

 放下贪妄禅定于当下

 自在安然品味过程

 在无常中修一份定力

 心有定力才能坦然

 不著外相脱苦海

 安心修行不视恶色

 放下我执自在定心

 净化内心心自安

 我随缘,不被缘所转

6 智慧:圆融无碍得圆满

 心怀感恩方才圆满

 圆满的人生需要目标的指引

 摆脱桎梏增长智慧

 心中无挂碍,进退皆自在

 幻心一灭,十方清净

印光法师思想简述

印光法师生平简介

试读章节

放下——印光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放下惜财心,财物施他人

财施就是财富上的布施,把钱或者吃的、穿的、用的、住的等等施舍出去。把钱或者物施舍出去的时候,施舍的人也放下了心头的贪念,不起贪念就不会无事生非,也不会造恶。

明朝时候,有一位书生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后来他干脆放弃了科举,跟一些佛门信徒交朋友。这书生虽然算不上出身富贵之家,但是家境也还过得去,所以他不必整日为生活奔波,因此常常和这些朋友去寺院里向法师们参拜请教。

有一次书生和几个朋友来到一座庙里拜访一位法师,进到庙里的大殿后,书生看到大殿残破不堪,便把身上带的十两银子全部拿出来给了寺庙的主持,他对主持说:“大师,这大殿已经残破,该休整一下了,这十两银子就请用来休整大殿吧。”

主持大师感激地说:“施主实在是好心,但十两银子不够修正大殿的费用啊。”说完合掌念佛。

书生听了之后,就让身后的小书童把木箱里的衣服都拿出来捐给寺庙。木箱里面有一件衣服非常昂贵,而且一次也没有穿过。小书童拿到这件衣服的时候犹豫了一下问:“公子,这件衣服还是留着吧,总得留一件衣服替换才行啊!”

书生听完说道:“不用留,只要能为诸佛菩萨修整这残破的大殿,我就光着身子也没关系。”

主持大师听了书生的话,感动得泣不成声,他说:“施主的财物有限,但是施主这份心实在是让人感佩啊。”说完接了钱和衣服,然后和寺庙里的师父们一起为书生诵经祈福。

书生虽然不是极为有钱的富贵公子,但是却有一颗不惜财的施舍之心。主持大师和寺庙的师父们一起为书生诵经祈福,不仅仅是因为书生捐了钱物,更是因为他有一颗施舍的心,有一颗能放得下的心。

印光法师也说:“凡夫的心态总是先顾自己,不想布施是因为对方并非自己的亲眷或好友,以致觉得事不关己。仁者应该有一颗布施之心,不分亲疏,扩展心量行舍他人。”

冷淡的态度是滋养孤独的温床,令我们的生活无可避免地愈来愈封闭,贪婪和自私只会让我们更加吝啬。放开心量将财富施舍给需要的人,我们的内心也是快乐和温暖的。

隋朝有个姓李的人,父亲早逝,被母亲和舅舅抚养成人,后来因为博学多才,被朝廷重用,家境渐渐好起来。他常常把家里的米面拿出来借给贫穷的百姓,人们都叫他李善人。

有一年遇上大旱灾,百姓们几乎没有收成,他召集了很多贫穷的百姓到他家门外,当着众人的面把所有借据全部烧掉,他对大家说:“从今以后就没人欠我米面了。”然后他又拿出家里的米面分给众人,而且告诉大家,如果没有吃的东西了,可以随时来找他。那一年,他救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

第二年春天,他拿出粮种送给耕种的农人们。有人说李善人是积阴德,他说阴德是人们都不知道的,既然知道了就不是阴德,他只是觉得大灾之年大家需要帮助而已。

后来有一个托钵乞食的和尚来到此地,李善人就想供养这个和尚,让他为当地的百姓诵经说法,免去荒年之灾。

和尚笑笑说:“当地百姓是有荒年之灾,不是被你救助了吗?不是我诵经说法免去荒年之灾,是你广施财物帮大家度过了荒年之灾。本来今年你命中有灾祸降临,但是因为你广行布施,帮助了很多人,所以你的灾祸也被你自己的善行免了。”

在这场自然灾害中,李善人没有顾惜自己的财物,一心想着帮他人渡过难关,表面上看是舍才,实际上是他心里有一个“舍”字,他能舍下自己的私欲,毫无杂念地为他人着想。

施财的人把财物给予他人的同时,也将贪妄的杂念放下,使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都变得至纯至善。

布施当中,财施对人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法施是怎么回事儿呢,它又能对接受施舍者起到什么作用昵?P8-11

序言

舍得——太虚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舍中有得,得中有舍,舍是得之因,得是舍之果。舍掉烦恼,我们得到了快乐;舍掉妄念,我们得到了宁静;舍掉贪心,我们开阔了心境;舍掉执着,我们学会了圆融圆满。

从小到大,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想着得。得是与生俱来的渴求,未满周岁的时候,我们想得到糖果:稍稍长大的时候,我们想得到新玩具;几岁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们最想得到老师父母的注意:青春蓬勃的时候,我们想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人到中年的时候,我们想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知道了平安是福,健康是宝,于是想得到平安健康;人到老年的时候,我们想着儿孙美满。

每时每刻,每个年龄阶段,我们都憧憬着、希望着,盼着外界的转变能与我们想要的相对应。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往往不为得到的那十分之一二感到庆幸,反而因为自己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失落,于是烦恼的枝枝叶叶开始蔓延和生长。

舍是智慧,智慧是后天修得的。当失落来的时候,当烦恼来的时候,智慧像一把剪刀,把蔓延的枝枝叶叶修剪掉,于是我们开始懂得,舍比得更自在。

舍是放下,放下让我们迷失方向的执著,我们会变得清醒,放下牵动内心的纠结,我们会坦然优雅。

舍的含义不是孤立的,舍掉之后要提起。太虚法师放下红尘俗世,继而在佛道上勇猛精进,惠利群生。法师提倡人间佛教,他教人应该对于国家、社会知恩报恩,提倡每一个人都要谋正当职业,如农、工、商、学、政、法等。法师的倡导中,体现着积极进取,体现着无限感恩。他教人舍掉的是红尘世俗中的纷争,提起的是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他教人舍掉的是妄自尊大的自我膨胀,提起的是懂得感恩的心理品质。

有放下就有提起,有舍就有得,太虚法师的放下,让人们走出了狭隘的自我情绪,而他的提起,又为人们铺就了一条谁都可以走的坦途。法师引导众生认识舍与得,将人们引向善心、善言、善行、善道,使有缘人的人生不断激进,一路花开。

本书以太虚法师的舍得智慧为核心,以八大人觉经的步步精进为结构、以佛门、禅宗的公案为素材,引领大家在工作生活中找到平衡,在人生之路上找到幸福快乐自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心舍得放下(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守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49031
开本 32开
页数 7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838
CIP核字 2014058474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4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