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编著的《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选取的时空节点为战时的上海。全书各章节相对独立,分别讲述了一些人——如《女声》杂志的主编俊子、红色“汉奸”关露、画家李青萍、女性知识分子杨荫榆和杨绛等,和事——如上海邮政局拒招女职员、作为女作家代表的张爱玲的稿酬之争、“抗战夫人”现象等。以之为切入点,透视女性其时的位置与身份和社会角色,展现一些女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自我认知以及表达出的“女权”话语。
图书 | 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近代中国研究青年学者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雁编著的《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选取的时空节点为战时的上海。全书各章节相对独立,分别讲述了一些人——如《女声》杂志的主编俊子、红色“汉奸”关露、画家李青萍、女性知识分子杨荫榆和杨绛等,和事——如上海邮政局拒招女职员、作为女作家代表的张爱玲的稿酬之争、“抗战夫人”现象等。以之为切入点,透视女性其时的位置与身份和社会角色,展现一些女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自我认知以及表达出的“女权”话语。 内容推荐 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又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古今中外有多少战争因女人而起。女人,往往被认为是战争的导火索,战时的危险分子,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这在抗战时期的上海亦屡见不鲜。消耗长统丝袜的“摩登女郎”,“妇女国货年”中的“摩登狗儿”,“打麻将”的上海“英雌”,不肯回家的“职业妇女”,为了出人头第巡回开办画展的女画家,被道德和法律审判为战时“伪组织”的“抗战夫人”……女人因此而与战争相关,“战争”给了妇女的体验、记忆与“民族国家”的历史和话语关联、对质的机会,但是传统的战争史研究却与这些性别体验无关。陈雁编著的《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没有继承“国家兴亡,匹妇有责”的传统女性战争史写作套路,而是从性别角度重新思考民族战争,希望为探索战争与解放所包含的复杂历史脉络与多样的社会面相,《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重新审视这场中日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提供新的可能。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筑长城”:从《孟姜女》到雀战 第三章 《女声》(1932)、女声(1942)、《女声》(1945) 第四章 职业女性的困境:由上海邮政局不招女性职员和拒用已婚女职员谈起 第五章 “灰钿”之争:张爱玲与平襟亚的性别之战 第六章 “秋海棠”与梅兰芳:困守上海的男人 第七章 “倾城之恋”与“抗战夫人” 第八章 姑侄的抗战:杨荫榆与杨绛 第九章 “女汉奸” 第十章 口述、性别与上海抗战史 第十一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近代中国研究青年学者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512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5 |
出版时间 | 2014-05-01 |
首版时间 | 2014-05-01 |
印刷时间 | 201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6 |
CIP核字 | 2013234982 |
中图分类号 | D442.8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